第831章 禮議嫡賢

黃昏,楚王府。

多日的風波終於平息,王府內外仍不敢鬆懈,裡裡外外佈滿了燕雲邊軍,保護着這座比皇宮更像權力中樞的王府。

銀安殿內,父子倆坐在明亮的燭光下,正在對酌閒聊。

渡盡劫波,大事已成,此時的酒,喝起來特別美味,裡面摻了幾許名叫“成功”的味道。

淺淺地滋了一口,趙顥嘿嘿直笑,舉起筷子便朝桌上的紅燒肉下手。

啪的一聲,趙顥的筷子被孝順兒子拍開,那塊紅燒肉被趙孝騫挾起,送進自己嘴裡,神色淡定,毫無波瀾。

趙顥一怔,扔了筷子賭氣道:“逆子!……本王不吃了!”

“正好,父王餓一頓減肥,明日估摸能瘦二兩……”趙孝騫根本沒有哄他的意思。

趙顥拍了拍圓滾滾的肚子,又看了看桌上幾道肉菜,神情浮上哀傷。

“四旬老人慘被親生兒子虐待,本王怕是熬不過這個夏天了……”

趙孝騫神情淡定地道:“隨你怎麼說,隨你怎麼作,要想多活幾年,飲食必須控制,你去外面敲鑼打鼓說我虐待你,也無所謂,背個‘不孝子’的名聲罷了,以我的臉皮,會在乎這個?”

趙顥不由語滯。

如果一個人連道德都綁架不了他,這個人基本無敵了。

乖乖地拿下筷子,趙顥將桌上那盤香油拌的生蔬菜撥到面前,老老實實像牛馬一樣吃起了草。

“也不是那麼難吃,好歹有點香油味兒。”趙顥低聲嘟嚷着。

趙孝騫笑了,這一世的活爹,興許比真實歷史上的他能多活些年頭,雖說趙孝騫時刻垂涎着活爹的遺產,不過……可以再忍幾年,反正他想要花的時候,王府沒人敢說不。

吃了半盆生菜,趙顥咂咂嘴,有一種吃飽了想去拉磨的衝動,幸好理智及時阻止了他。

“我是王爺,我是王爺,我不是牲口,我不是牲口……記住了,不該我乾的活兒不要幹!”趙顥默默給自己做心理疏導,讓自己的人生走到正軌上。

父子倆端杯,小小碰了一下,然後相視一笑,飲盡。

“咱們這算是慶功酒?”趙顥問道。

趙孝騫笑道:“不算,只是父子之間的閒暇淺酌,行百里者半九十,還沒到喝慶功酒的時候。”

趙顥點頭:“那就等你穿上皇帝冕服,在百官的朝賀聲中登基後再喝。”

趙孝騫有些意興闌珊:“這個皇帝,父王來當也行,孩兒只想好好做事,不被內部的人和事處處掣肘。”

“我要做的是華夏統一,威服四海,一個割據政權,幾乎跟諸侯軍閥差不多的皇帝,我的興趣其實不大。”

趙顥嚴肅地道:“不行,這個皇帝你必須當,都鋪墊到這一步了,你現在說沒興趣,那些追隨你擁戴你的人怎麼想?他們冒着掉腦袋的風險跟你做大事,爲的不就是自己的前程和富貴。”

“信不信,你只要對外說不想當皇帝,燕雲邊軍立馬兵變,你麾下那些將領個個桀驁不馴,只有你能治住他們,你若不當皇帝,他們會把大宋歷代帝王的陵墓都刨了。”

趙孝騫苦笑:“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不想幹,但人和事會推着你幹,不幹都不行。”

趙顥瞪了他一眼,道:“別人做夢都想要的至尊位子,到了你這裡卻棄如敝履,你說你是不是矯情?”

趙孝騫嘆了口氣,道:“好吧,當皇帝也行,但我登基後,免不了還是要常年御駕親征,我的目標是滅亡遼夏,而不是在汴京城裡享福,父王能理解吧?”

“只要你當了皇帝,想幹啥就幹啥,誰敢說半句不是?騫兒啊,若不想被內部的人和事掣肘,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徹底控制朝堂,能徹底控制朝堂的人,這世上只有皇帝。”

“你畢生的志向也好,使命也好,都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一遂平生之志。”

趙孝騫笑了笑,道:“好吧,當初爭這個位子,是因爲我們全家想要活下去,如今已經能活下去了,當皇帝這件事,以後就當它是我的工作,地位權力都不去管它,把工作做好就算稱職了。”

趙顥點頭:“你能這樣想,這輩子你一定不會是昏君,這樣的心態,古往今來的帝王無一人有過。”

頓了頓,趙顥又道:“明日起,朝堂民間會生起輿論,立賢不立嫡長的呼聲會越來越高,當聲勢到了一定的程度,你被朝臣推舉爲新君也就順理成章了。”

趙孝騫意外地道:“父王什麼時候做的?”

趙顥冷笑:“這兩日就看你威風八面號令千軍萬馬了,你以爲我光顧着逃命,跟太后戀姦情熱,沒幹別的事?”

趙孝騫舉杯:“父王高明,老謀深算。”趙顥滋溜一口,道:“至於先帝的那兩個兄弟……”

說着趙顥冷笑起來:“我已派人日夜盯着他倆,呵!兩個不到十六歲的小崽子,若敢生出什麼不該有的心思,他們這輩子算是到頭了。”

“父王,這兩人不能死,不然吃相太難看了,對咱們日後不利。”趙孝騫嚴肅地道。

趙顥笑了:“他們不用死,他們會主動跪下。”

…………

汴京的大街小巷果然造起了輿論。

輿論說得很直白,先帝的兄弟大多平庸,甚至有惡毒之人,若以祖制推舉新君,大宋社稷必危。

立嫡長不如立賢,很樸實易懂的道理,讓賢明的人當皇帝,心懷仁義,眼光長遠,這樣的人終歸不會對百姓太差。

朝廷這數十年來的新政舊法反反覆覆,也該到收拾一下的時候了,不然最後苦的終究還是百姓。

若是平庸的人當皇帝,不可能改變現狀,唯有賢明之主,纔有可能打破如今的局面,讓天下的百姓喘口氣,從新政和舊法的反覆中掙脫出來。

道理說得很淺顯,而且事關大宋每一個百姓和家庭未來的命運。

散播這些傳言和話語的人,顯然是花了心思的,嫡長與賢明,利弊說得非常清楚,而且與每一個百姓的命運休慼相關,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數日之內,市井坊間關於立賢的呼聲越來越高。

萬衆一詞之時,縱是卑賤之人發出的聲音,也能響徹雲霄,振聾發聵。

於是,市井百姓的呼聲終於傳到了太學,傳到這些有文化,有底蘊,同時也有報國熱情的太學生耳中。

汴京平叛後的第三日,國子監的太學生集體聯名的奏疏,交到了國子監祭酒的手中。

心憂天下,敢爲人先,正是國子監所提倡的,當年張載的那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其聲至今餘韻繞樑,不絕於耳,被歷代國子監學子奉爲圭臬。

學子們聯名上的這道奏疏,祭酒沒有理由不送進政事堂。

這段日子,汴京經歷了簡王和端王的倒臺後,學子和百姓對天家皇族的耐心也終於耗盡。

一個兩個繼承人都是這種貨色,所謂的立嫡長,真的合適嗎?先帝還有兩個兄弟,年紀才十二三歲,誰知道他們未來是什麼心性?

既然如此,爲何非要守着陳舊腐朽的祖制不放?

從皇族宗親中選一個賢明的人出來,大宋依然是趙家的天下,皇帝依然是太祖太宗的子孫,有什麼不對?

爭鬥了數十年的新政舊法,朝堂搞得烏煙瘴氣,天下百姓受夠了,也該結束了,能結束它的人,只有賢明之君,平庸的人做不到。

很多事情的發生和發酵,最初都是由一羣熱血沸騰,永遠熱淚盈眶的年輕學生開始的。

這一次也是。

國子監學子聯名上疏,不是一件小事。

它是整件事的起源,也是引爆朝堂的導火索。

政事堂收到了國子監祭酒呈來的奏疏,宰相章惇沒有任何批示,只是下令將這份奏疏刻字拓印百份,傳示汴京各大官署和朝臣。

政事堂作爲執宰天下的權力中樞,對這份學子聯名的奏疏不表態,不批示,但卻拓印百份傳示官署和朝臣,這個舉動本身就很耐人尋味。

所以,宰相們的意思,究竟是贊同學子所言,還是拓印出來讓朝臣們自行討論?

答案其實已經擺在明面上,只是沒人捅破這層窗戶紙而已。

民間的輿論,經由這道學子聯名的奏疏,不可遏止地傳到了朝堂。

公開的,私下的,一場立嫡長還是立賢明的大禮議之爭,開啓了帷幕。

大宋的新君之位依然空懸,但朝野的議論卻沸反盈天,越來越激烈。

兩者各有擁躉,雙方陣營也是涇渭分明。

新黨朝臣大多是贊同立賢的,這裡面有章惇的引導和授意,當然,也有趙孝騫曾經承諾過的利益。

舊黨卻大多認爲應該遵循祖制,必須立嫡長,否則便是對祖宗的忤逆背叛,皇位是不合法的,同時也會給大宋社稷埋下隱憂禍患。

舊黨的出發點其實也很簡單,趙孝騫與新黨私下達成的利益,尤其是繼續推行新政這一點,舊黨朝臣們是一點也沾不了光,反而會繼續被章惇趕盡殺絕,他們自然是要反對的。

第511章 父子重逢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297章 人生如夢第663章 江湖好漢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05章 國泰民安第416章 請戰圖功第170章 前程利弊第533章 此消彼長第53章 站隊大勢第294章 漸浮水面第703章 恩怨難斷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603章 謀逆不赦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490章 東窗事發第685章 捨生取義第549章 出征在即第407章 澶淵已破第123章 父子翁婿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569章 回城佈防第98章 小乙歸心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366章 府城毒瘤第483章 撤軍休整第55章 轄下所屬第229章 客從東來第257章 寢食難安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60章 子夜遇襲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163章 揚長而去第13章 撞開封印第780章 大限在即第416章 請戰圖功第628章 懸崖伏擊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45章 打就打了第824章 破城安民第210章 首戰雪恥(下)第690章 風雲再起第253章 新茶上市第592章 後周柴氏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118章 身敗名裂第39章 名將之後第25章 汴京震動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247章 奉旨辦案第596章 傲慢皇族第743章 夜遊汴京第78章 新式戰法第487章 君臣不疑第786章 夜半變故第627章 意外消息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272章 分量漸重第74章 雅號半闕第637章 世子醉酒第565章 暗藏機謀第442章 火器升級第295章 意料之中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236章 不幹人事第688章 深夜激戰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352章 要啥給啥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833章 君臣論政第226章 驚世捷報第598章 鴻門盛宴第714章 麟兒誕世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190章 賓客如雲第524章 急奏驟至第119章 探望慰問第77章 校場試槍第22章 窘迫天子第364章 到任真定第633章 巡營請罪第379章 圖窮匕見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478章 壓境駐軍第458章 所見略同第635章 佳人易安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668章 帝王心思第540章 不爭即死第208章 意料之外第51章 權柄如刀第561章 宋軍政委第425章 意外之圍
第511章 父子重逢第546章 不亦抽乎第196章 經略副使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297章 人生如夢第663章 江湖好漢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05章 國泰民安第416章 請戰圖功第170章 前程利弊第533章 此消彼長第53章 站隊大勢第294章 漸浮水面第703章 恩怨難斷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603章 謀逆不赦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490章 東窗事發第685章 捨生取義第549章 出征在即第407章 澶淵已破第123章 父子翁婿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569章 回城佈防第98章 小乙歸心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366章 府城毒瘤第483章 撤軍休整第55章 轄下所屬第229章 客從東來第257章 寢食難安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60章 子夜遇襲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163章 揚長而去第13章 撞開封印第780章 大限在即第416章 請戰圖功第628章 懸崖伏擊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45章 打就打了第824章 破城安民第210章 首戰雪恥(下)第690章 風雲再起第253章 新茶上市第592章 後周柴氏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118章 身敗名裂第39章 名將之後第25章 汴京震動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247章 奉旨辦案第596章 傲慢皇族第743章 夜遊汴京第78章 新式戰法第487章 君臣不疑第786章 夜半變故第627章 意外消息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272章 分量漸重第74章 雅號半闕第637章 世子醉酒第565章 暗藏機謀第442章 火器升級第295章 意料之中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236章 不幹人事第688章 深夜激戰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352章 要啥給啥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833章 君臣論政第226章 驚世捷報第598章 鴻門盛宴第714章 麟兒誕世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190章 賓客如雲第524章 急奏驟至第119章 探望慰問第77章 校場試槍第22章 窘迫天子第364章 到任真定第633章 巡營請罪第379章 圖窮匕見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478章 壓境駐軍第458章 所見略同第635章 佳人易安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668章 帝王心思第540章 不爭即死第208章 意料之外第51章 權柄如刀第561章 宋軍政委第425章 意外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