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怪癖 (2)

最餓最餓的時候,躺在牀上好像被一種巨大的飢餓感覆蓋,身體裡好像有一頭猛獸想要出閘,想吃,很想吃,爆想吃,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考驗意志——但是我告訴你,這種極度想吃的感覺一般不會超過15分鐘,挺過去就好了,實在不行就去喝點牛奶,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你得明白,有明顯在餓的感覺,才說明你在瘦。因爲身體正在吃你的脂肪。

然後,你最好找你特別喜歡的事情做,轉移注意力。我每次減肥,就會選擇一樣最沉迷的東西,比如打魔獸,兩隻手都沒空……看電視最可怕,因爲世間還有什麼比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零食的感覺更美好的呢?

選一張自己的豬頭照,做電腦桌面,一旦餓了,就盯着猛看,看你還吃得下去麼。

還是餓,去減肥帖子找精神支持。

反正你必須給自己找點事做!

要不然,就隨時準備點瘦子零食放在家裡,比如櫻桃啊、黃瓜啊之類的,實在饞到想死的時候吃……不想吃這些?就想吃麥當勞?可以啊,那你活該胖啊!

肥肉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就不要妄想餓一天就能減下來。

食慾蠢蠢欲動的時候,想想這些問題:

1.你不吃會死麼?

2.你確定只吃一點就能停下麼?其實吃一點還不如不吃。不吃更酷。

3.你吃一頓,之前餓了一週就白費了,值得麼?

4.照照鏡子,這腰上層巒疊嶂的肉,你配吃麼?

5.吃了爽也是爽那麼一陣,馬上就要後悔,有必要麼?

6.好吃的多的是,它們又不會跑掉,減肥成功後再慢慢享受,急個屁啊。

7.你的胃好不容易變小了,又被你撐大,何苦?

8.你吃多了就多做運動,還不如餓着,省事。

9.吃多了再吐出也不會瘦,因爲你還是被食物控制。催吐臉還會變大。

10.世界上除了食物,還有很多有趣的事,趕緊找一樣去做啊。

減肥期間,吃什麼呢?我們先討論不吃什麼——所有的胖子食物,都得戒了:油炸食品、含糖飲料、巧克力、奶油、肥肉……這些東西不僅僅是讓人長胖且不健康,更致命的是讓人上癮,你吃一點就想要更多,很難停下來,比鴉片還猛。其實你一段時間習慣飲食清淡,就會受不了胖子食物的油膩了。

然後記住兩點飲食原則,第一,離睡覺時間越遠越安全,也就是說,只有早餐可以相對自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胖子食品除外)。午餐就吃5分飽(瘦子食品)。這兩餐最好都以五穀雜糧爲主,選你相對喜歡的種類吃(不過基本上胖子都不愛五穀雜糧,怎麼辦?培養自己去愛!自我洗腦、自我催眠,隨便你!)第二,除了熱量最高的,其他東西,重點不是選什麼吃,而是不管吃什麼都要適可而止。就像小S說的,你究竟是有多餓啊?

那豈不是一輩子就餓下去了。不是的,集中減肥期間,必須餓,聽上去很不人性化,但其實根據心理學研究,不管什麼習慣,兩週就可以養成。只要你開頭兩週做到了,把清淡飲食、少量飲食當成人生的一部分,接下來就順理成章了。

我讀書的時候花了1個半月瘦了26斤,接下來的2年完全沒反彈!怎樣才能不反彈呢?首先,你如果想瘦到90斤,得先在集中減肥期瘦到85斤,比理想體重多瘦5斤,給反彈留出空間。其次,你得保持這種清淡飲食習慣,偶爾放縱一下沒關係,只要不是頓頓暴食,就絕對不會再胖回去。就像小S說的,你上頓吃多了點,下頓就餓一餓,反正別想每頓都胡吃海喝就是了,你要給腸胃放一下假啊(話說胖子的腸胃真悲慘,24小時加班加點,生存境況堪比富士康啊)。

真正你減肥成功了,想長胖反而難了,因爲你習慣了吃清淡,吃油膩就會難受,習慣了吃5分飽,吃多了會胃痛。這是什麼境界!!!!

以爲吃減肥藥就能瘦?做夢吧。

還是要餓。沒有餓自己的覺悟,你拿減肥藥當飯吃都瘦不下去。

減肥藥減肥茶我吃了不少,每次藏在家裡被羅同學搜出來就會被罵一頓,嗚嗚嗚……曲美可以抑制食慾,拿來輔助也不是不行,但你得確認自己體質好,因爲那玩意吃了容易心跳特快、失眠……感覺不是在減肥,是在玩命。減肥茶那基本就是一個笑話——除非你不吃飯,你天天胡吃海喝就算喝一噸減肥茶,也沒用。

還有一種減肥藥很喜感,賽尼可,分解油脂的,據說吃了這藥,便便像火鍋,上面一層油……這個有用麼?有點,就是讓你一個月瘦個2、3斤吧,但是你不吃它,光餓的話,一個月能瘦10斤,你要哪個?

如果你體質好,且有足夠閒暇時段,比如放暑假,或者年休假,有大段時間在家待着專門減肥,那恭喜你,你可以照着最極端的方式餓——每天喝一杯牛奶或酸奶,吃一個蘋果,夠了。減到比理想體重少5斤之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所謂正常,是早飯隨便吃、午飯7分飽、晚飯吃蔬菜等清淡飲食——絕對不能過於放鬆,只要你長期胡吃海喝就會復胖,很恐怖吧?是的,你要麼就得猥瑣地胖着,要麼就得猥瑣地餓着。

如果你不捨得玩命,並且需要照常上班上學,需要體力和腦力,好,我們可以弄一個相對人性化的方案。

早餐:隨意。把最喜歡的東西放到早上吃(頭天超想吃的,忍一下,告訴自己睡覺起來就能吃了)。我通常是吃一小碗皮蛋瘦肉粥。或者一個玉米。或者一杯豆漿。如果你的胃跟我一樣堅強,可以用大S教的預防便秘的招數——空腹喝一杯冰牛奶。

午餐:清淡蔬菜加少量用清淡方式烹調的魚和海鮮。如果你特別愛吃米飯,可以,只能吃小半碗。反正我減肥期間是完全戒了米飯的。爲米飯長胖,不值得。如果冬天減肥,天氣冷,更容易覺得餓,我就會煮個西紅柿蛋花湯,熱量低,有時候想吃辣的就煮份韓式泡菜湯(裡面放泡菜蘑菇魔芋絲之類的瘦子食物)。

晚餐:要減肥就把晚餐兩個字忘掉吧!很多人列的減肥食譜晚上都有牛排,我看了覺得真驚悚啊!除非你吃完了做2000個俯臥撐再跑1萬米,否則根本就是在長肉,哪叫減肥。

零食:基本上減肥也得忘了零食,但事實上這不現實,很多時候再強的意志力也有縫隙——所以你事先想好,選熱量低而且你喜歡的水果,比如蘋果、橙子,實在餓了吃一點。如果想吃鹹的,也可以吃一點點牛肉乾和魚片之類(還有一個更齷齪的方法是嚼一嚼就吐掉)。記住,是兩三片,只是稍微滿足你的饞念,不至於壓抑到極限而暴飲暴食。聽上去很卑微吧?是的。不大氣吧?是的。那你就胖着啊!

拖延狂一計劃,上帝就發笑

我是一個嚴謹的人,在豆瓣我只參加了三個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症”、“我又荒廢了一天”以及“請假借口研究所”。

最近,“我又荒廢了一天”小組正在慶祝組員突破了8萬人,“我們都是拖延症”小組雖然也有好幾萬會員,可惜活生生誤入了歧途(小組負責人高地清風應該沒看到這句吧!祈禱)。按理說,這應該是一個攀比拖延業績的狂歡地,但他們居然一臉嚴肅地探討如何戰勝拖延症,活像一個戒毒互助會……太勵志、太邪門了!

說起來我也不算太拖拉。三年前我答應一個朋友幫她寫篇稿子——是的,我還沒寫,但能怪我嗎,她沒有認真催我啊。每次我假裝抱歉地跟她提這事,她都說,不急,不急。明知道我是拖延界天后,禮義廉恥凍冰箱裡了,怎麼能對我搞儒家溫良恭儉讓那一套呢?

坦白說,找我寫稿的雜誌確實挺多,連《知音》都沒有嫌棄我。一般我上來就明說,我是拖稿界極品,對我兇點,但編輯們偏偏五講四美,結局通常就是被我拖到放鴿子,呃,我是以缺德服人。還是《女報》編輯牛,我之所以能在這家雜誌連續三年寫一個惡搞歷史專欄,全靠她發明各種方式治我。每個月從月初催到月末,鍥而不捨。時而誘哄,拜託,交稿啦,你好歹一年讓我睡一次安穩覺吧。時而哀怨:你知道嗎,我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你沒法按時交稿。時而威脅:雜誌下午就進印廠了,你再不交我報警!時而咆哮:交稿!!!!!!!!!!我翻臉了!!!!!!!時而嘲諷:你還真會吹呀,說得真好聽,什麼週二一定交,什麼這次絕對準時,現在都週六了!這位編輯絕對懂心理學,對於一個渴望M的人,你不S她,她就不聽話。衆所周知,拖延狂對辱罵都很飢渴。

其實我也不是完全沒有道德感,真的,有時候也挺自卑。據說樂評人、《時尚先生》主筆張曉舟因爲拖稿導致雜誌延遲印刷(嫉妒啊,這本雜誌是有多愛他)。據說日本漫畫界拖稿大神富堅義博(又稱“富奸義薄”)因爲拖稿把編輯氣得心臟病突發(《女報》編輯才只是有點抑鬱症前兆而已,我輸了),他的超人氣漫畫《HUNTER》時斷時續全憑高興,有時候因爲迷上PS2遊戲就休載幾個月,只有外星人才知道下一次復出是哪天,害得粉絲被他搞得人格分裂,一邊祈禱他長命百歲別像《蠟筆小新》的作者一樣,人都掛了漫畫還沒連載完,一邊又恨不得他在日本地震期間被震死了算了,大家得個了斷。

能把編輯啊粉絲啊搞得這麼人不人鬼不鬼,當事人一定很HIGH很得意吧?你錯了。大部分拖稿狂天天活在催稿的陰影中,聽到電話響就心驚肉跳害怕是催稿,上MSN怕被編輯抓到只能鬼鬼祟祟玩隱身,微博只敢看不敢發怕被說有時間更新沒時間寫稿,編造的拖稿理由千奇百怪什麼手指軟組織挫傷、眼壓高導致間歇性失明、更誇張的連意外懷孕不小心流產這種扯淡藉口都搬出來了……

問題是,拖延的精髓就在於意志癱瘓,明知怎樣做是對的,就是做不到。我曾經發過一條微博,“不得不說,我還真是天賦異稟。不管正事多麼緊要,時間多麼緊迫,我都可以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玩樂比如看劇集、綜藝節目和電影、逛豆瓣和天涯、滾動玩微博等,直到確認所有地方都實在沒有搞頭的時候,才肯乖乖投入十萬火急迫在眉睫的重要事件上來。永遠拖延、永遠無恥、永遠不知輕重……”,無數人跟帖表示憤慨,因爲我搶了他們的臺詞。

據說有個鑑定方法,只要看到某個寫手狂發微博,毫無疑問,他要交稿了。拖延時我們選擇一個“擋箭牌”往往不是因爲它更有趣,而是因爲它不是我們應該做的那一樣——哪怕《康熙來了》主題超無聊,微博上全是廢話,也要硬着頭皮在這些破事上虛耗。我對自己說,11點就動筆,然後就11:42了。12點開始!轉眼間0:39了。好吧,1點一定一定寫!終於,天亮了。這下不寫不行了,但拖延狂都知道,玩的時候永遠精神矍鑠,而一旦終於決定要做正事了,就會困到想死。

讓上帝發笑其實很簡單,拖延狂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他就好。

經濟學家、拖延症研究權威喬治·安斯利說,拖拖拉拉是一種本能。所以,有人說拖延是互聯網害的,這還真是冤枉了,互聯網最多算個幫兇。互聯網的邪惡在於,它製造了海量誘惑——給一個色鬼發大把惹火美妞,這不是考驗人性麼,而人性就是除了誘惑什麼都能抵抗。以爲海量信息給我們增加了各種可能性,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而寫《送你一顆子彈》的劉瑜就說,你怎麼知道不是海闊憑魚嗆,天高任鳥摔呢!

美國一個科技作家麥琪·傑克遜寫了本書,悲觀又絕望,叫《分神:注意力的渙散和黑暗時代的來臨》,他認爲人類很可能淪爲半人半機器,因爲我們被各種信息吸引,永遠處於走神狀態。有人則說走神沒什麼可怕,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走神,讓我們不至於老想到死亡。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就是個走神專家,他說只要坐在計算機前,很容易就忘了自己要做什麼,因爲總會有比手頭的工作更刺激,或更有趣的事情冒出來。

有時候很羨慕古代拖延狂。你看雨果,寫稿時乾脆一絲不掛,讓僕人把他的衣服全部藏起來,這樣他就不能出去玩只能乖乖寫稿了。而文藝復興時期的全才達芬奇爲自己拖拖拉拉一事無成而悔恨,作爲畫家、音樂家、哲學家、發明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他本來打算髮明機器人、直升機、溫度計和坦克的,結果都沒實現,連繪畫作品都不超過20幅。

前段時間煩透了圖書市場上全是成功學,我很想寫幾本書,諸如《成爲頂尖拖延狂的30個秘笈》、《低效能人士的20個工作習慣》、《成功浪費人生的10大攻略》(最近不是有本新書叫《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嗎)——拖延簡直成了我的特長。很明顯,對於拖延症,我已經成了它的人質。

不會愛上綁匪的人質不是好人質。

正當我以拖延症爲榮,斯德哥爾摩症愈演愈烈時,某天,家裡網絡莫名其妙出問題,罷工一整晚,我一氣之下寫了1萬2千字的稿子,第二天編輯很惶恐,問,你受了什麼刺激?

看吧,治好拖延狂,就跟減肥一樣,關鍵是得對自己狠。像揮刀自宮一樣揮刀斷網,讓必須隨時上網查資料的狗屁藉口見鬼去吧。

就連這篇稿子,我只拖了一天就交稿了,對此,我很羞愧。

本來嘛,一篇關於拖稿的稿子,最佳的結局不就是版面開天窗,在空白頁面上留下幾個大字“作者拖稿中”嗎?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25章 歷史 (2)第18章 書評 (7)第13章 書評 (2)第13章 書評 (2)第21章 影評 (2)第26章 歷史 (3)第12章 書評 (1)第24章 歷史 (1)第31章 怪癖 (1)第4章 親子 (1)第17章 書評 (6)第29章 婦道 (2)第31章 怪癖 (1)第21章 影評 (2)第18章 書評 (7)第26章 歷史 (3)第4章 親子 (1)第15章 書評 (4)第29章 婦道 (2)第23章 影評 (4)第6章 親子 (3)第22章 影評 (3)第19章 書評 (8)第19章 書評 (8)第21章 影評 (2)第21章 影評 (2)第25章 歷史 (2)第24章 歷史 (1)第15章 書評 (4)第21章 影評 (2)第28章 婦道 (1)第31章 怪癖 (1)第2章 愛情 (2)第16章 書評 (5)第22章 影評 (3)第31章 怪癖 (1)第7章 劇評 (1)第21章 影評 (2)第25章 歷史 (2)第7章 劇評 (1)第30章 婦道 (3)第24章 歷史 (1)第8章 劇評 (2)第19章 書評 (8)第28章 婦道 (1)第31章 怪癖 (1)第21章 影評 (2)第6章 親子 (3)第15章 書評 (4)第27章 歷史 (4)第23章 影評 (4)第19章 書評 (8)第3章 愛情 (3)第10章 劇評 (4)第6章 親子 (3)第8章 劇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21章 影評 (2)第10章 劇評 (4)第22章 影評 (3)第26章 歷史 (3)第3章 愛情 (3)第22章 影評 (3)第19章 書評 (8)第7章 劇評 (1)第3章 愛情 (3)第12章 書評 (1)第21章 影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31章 怪癖 (1)第18章 書評 (7)第21章 影評 (2)第29章 婦道 (2)第10章 劇評 (4)第13章 書評 (2)第6章 親子 (3)第7章 劇評 (1)第27章 歷史 (4)第4章 親子 (1)第6章 親子 (3)第1章 愛情 (1)第31章 怪癖 (1)第17章 書評 (6)第10章 劇評 (4)第4章 親子 (1)第28章 婦道 (1)第1章 愛情 (1)第14章 書評 (3)第30章 婦道 (3)第4章 親子 (1)第17章 書評 (6)第10章 劇評 (4)第6章 親子 (3)第11章 劇評 (5)
第25章 歷史 (2)第18章 書評 (7)第13章 書評 (2)第13章 書評 (2)第21章 影評 (2)第26章 歷史 (3)第12章 書評 (1)第24章 歷史 (1)第31章 怪癖 (1)第4章 親子 (1)第17章 書評 (6)第29章 婦道 (2)第31章 怪癖 (1)第21章 影評 (2)第18章 書評 (7)第26章 歷史 (3)第4章 親子 (1)第15章 書評 (4)第29章 婦道 (2)第23章 影評 (4)第6章 親子 (3)第22章 影評 (3)第19章 書評 (8)第19章 書評 (8)第21章 影評 (2)第21章 影評 (2)第25章 歷史 (2)第24章 歷史 (1)第15章 書評 (4)第21章 影評 (2)第28章 婦道 (1)第31章 怪癖 (1)第2章 愛情 (2)第16章 書評 (5)第22章 影評 (3)第31章 怪癖 (1)第7章 劇評 (1)第21章 影評 (2)第25章 歷史 (2)第7章 劇評 (1)第30章 婦道 (3)第24章 歷史 (1)第8章 劇評 (2)第19章 書評 (8)第28章 婦道 (1)第31章 怪癖 (1)第21章 影評 (2)第6章 親子 (3)第15章 書評 (4)第27章 歷史 (4)第23章 影評 (4)第19章 書評 (8)第3章 愛情 (3)第10章 劇評 (4)第6章 親子 (3)第8章 劇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21章 影評 (2)第10章 劇評 (4)第22章 影評 (3)第26章 歷史 (3)第3章 愛情 (3)第22章 影評 (3)第19章 書評 (8)第7章 劇評 (1)第3章 愛情 (3)第12章 書評 (1)第21章 影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31章 怪癖 (1)第18章 書評 (7)第21章 影評 (2)第29章 婦道 (2)第10章 劇評 (4)第13章 書評 (2)第6章 親子 (3)第7章 劇評 (1)第27章 歷史 (4)第4章 親子 (1)第6章 親子 (3)第1章 愛情 (1)第31章 怪癖 (1)第17章 書評 (6)第10章 劇評 (4)第4章 親子 (1)第28章 婦道 (1)第1章 愛情 (1)第14章 書評 (3)第30章 婦道 (3)第4章 親子 (1)第17章 書評 (6)第10章 劇評 (4)第6章 親子 (3)第11章 劇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