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數學不是一個人的墓碑(二更)

6月7日,華夏國內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

費城,會展中心大廳中同樣正在進行數學界四年一次的重要會議,

開幕式已經告一段落,這裡作爲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報告廳,早已人山人海,即便是能夠容納三千人的大展廳,此刻也早已被圍的水泄不通,不少人甚至都只能站在空隙處。

但大廳中依舊保持着難得的安靜,他們都翹首以盼的看着主舞臺方向,等待着開場報告會的開始。

不少記者早已扛着長槍短炮分佈在會場各個角落,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證明!

他們很多人或許聽不懂這場報告會的內容,卻並不妨礙他們以那個傳奇的人物作爲幻想的主體,他們知道,今天這場報告會註定會成爲一個爆點新聞。

空氣裡瀰漫着一種近乎神聖的緊繃感,如同等待一顆新星的爆發。

前排深紅色的座椅上,丘成桐銀髮肅然,指節無意識地輕叩扶手,節奏精確如黎曼ζ函數的零點分佈,佩雷爾曼隱在角落陰影裡,標誌性的捲髮下目光如鷹隼,安德魯·懷爾斯擦拭着眼鏡,嘴角噙着一絲見證歷史的微笑。

報告廳西北角陰影處,丹尼斯·沙利文獨自靠牆站立,金絲眼鏡反射着舞臺冷光,他手中把玩着銅絲編織的辮羣模型,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後排過道擠滿了站立的年輕學者,手機屏的微光連成一片星海,鏡頭無一例外對準臺上那個清瘦的身影——陳輝。

他身後巨大的屏幕上,只有一行簡潔的標題,卻如驚雷懸頂——《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短時解光滑性的復幾何證明》。

報告人:陳輝(華夏)

當陳輝走上講臺時,所有低語瞬間消失

“首先,我要感謝丹尼斯教授在證明過程中對我的幫助,沒有他的幫助,我不可能這麼快完成證明,這個證明,有30%的成果屬於丹尼斯。”

陳輝開口說道,華夏學術界從來只看一作,西方學術界二作三作同樣擁有含金量,通常是以貢獻度區分的,雖然兩人已不再是合作關係,但他的確用到了丹尼斯的成果。

角落裡的丹尼斯看向臺上的陳輝,張了張嘴,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

目光在臺下搜尋無果後,陳輝纔再次回到自己的演講內容,他輕按手中控制器,身後屏幕畫面瞬間切換成密密麻麻的公式。

“丹尼斯教授曾經告訴我,渦旋的本質藏在拓撲的骨縫裡,但我想告訴大家,復幾何能爲它鑄魂!”

陳輝自信昂揚的俯瞰臺下衆人,“今天,我想證明的,正是這‘骨’與‘魂’如何共同馴服NS方程的狂暴。”

“四維復凱勒流形如何將三維時空嵌入,凱勒形式裡的dx∧dy∧dz∧dt如何既承載物理時空的度量,又隱含渦度耗散的信息。”

陳輝開始講述自己的核心構造,“注意這裡的ν參數,”他的激光筆點在屏幕上,“它不是人爲引入的修正項,而是複流形強擬凸性自然導出的調和因子……”

陳輝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中,毫不保留的將自己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忘卻了時間的流逝。

前排的格羅莫夫突然直起身子,鋼筆在筆記本上重重劃下一道線。

陶哲軒的手指停住了,瞳孔微微收縮——這個構造巧妙地將NS方程的能量耗散項嵌入復幾何的正則化框架,正是困擾學界三十年的“非線性正則化”難題的關鍵突破。

丹尼斯微微點頭,認可了陳輝的這個核心構造。

“接下來是-Neumann估計,”陳輝的聲音因激動而拔高,“在證明邊界強擬凸性後,我們得到一個反直覺的結論,算子□1(ˉω)的L範數上界,其常數C獨立於雷諾數。”

會場響起一片抽氣聲。

雷諾數是流體力學中描述湍流的關鍵參數,傳統方法中,任何與雷諾數無關的估計都被視爲“不可能”——因爲當雷諾數趨近於無窮大時,湍流的複雜性會指數級爆炸。

這時,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等式:ωL2=(∫Ω∣ω∣2dx)1/2

像一把金色的鑰匙,插入了NS方程最堅固的鎖孔。

臺下前排的費弗曼、舒爾茨等人聽得如癡如醉,直到看到這個等式,他們都意識到,已經快到最終的時刻了。

“渦旋湮滅的能量耗散被第一陳類c1精確控制。”

●тт kán ●C ○

果然,下一刻陳輝的聲音響起,

他調出磁粉粒子流的模擬動畫,銀色的“星塵”在虛空中勾勒出復纖維叢的輪廓,最終匯聚成一個閃爍的公式:Φ≤Λ∣c1(V)∣

“這意味着,只要復纖維叢的陳類有限,NS方程的短時解必然光滑!”

陳輝說完,退後半步,看着場下衆人。

會場安靜了足足幾十秒,才逐漸有掌聲響起,隨後掌聲如悶雷般炸響。

前排的阿蒂亞勳爵率先起立,格羅莫夫緊隨其後,陶哲軒的眼眶泛紅,丹尼斯·沙利文的手掌拍得發紅,指節發白。

“陳教授!”主持人伊夫斯提高聲音,“在進入提問環節前,請允許我代表數學界,向您和丹尼斯教授致敬!”

掌聲再次掀起浪潮。

待到掌聲稍微停歇,陳輝纔再次開口,“大家對證明過程還有什麼疑問嗎?”

他完成NS方程證明已經有一個多月了,自由屬性點卻還沒有蹤影,也不知道是因爲之前已經證明過楊米爾斯方程,證明同級別的猜想只能獲得一次自由屬性點,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但陳輝認爲,根據之前楊米爾斯方程證明的情況來看,他需要得到國際數學界的認可,才能拿到自由屬性點,所以,他甚至比臺下衆人還希望能夠講得儘可能清晰一些。

“陳教授,您構造的四維復凱勒流形中,強擬凸性的證明是否隱含了對初始條件的限制?如果初始渦度分佈極端不規則,比如滿足H^s範數隨s→∞limf(s)崩潰,您的估計是否依然成立?”

陳輝微微一笑,調出備用幻燈片,“丹尼斯教授的問題切中要害。事實上,我們的強擬凸性條件僅依賴於底空間 X的復結構,而非初始數據的具體形式。關鍵在於……”

他用激光筆圈出凱勒形式中的ν(μ)(μ)gd4x項,“這一項通過複流形的曲率張量自動補償了初始數據的奇異性,正如丹尼斯教授您當年在拓撲方法中引入的‘辮羣修正因子’。”

丹尼斯恍然,盯着屏幕看了老半天,最後退回到了牆壁旁,不再言語。

他沒想到,陳輝解決那個困擾了他多時的問題,用到的竟然是他之前用過的方法。可他卻不曾想到。

接下來又有人問了幾個問題,但大多跟陳輝這次報告會的內容並沒有太大關係,雖然大廳中足足有大幾千人,但能夠聽到陳輝這場報告會的,絕不會超過雙掌之數,而那些能聽懂的,早就看過陳輝的論文,在前一天就已經私下裡與陳輝交流過了。

不過這些問題陳輝也都一一回答了。

一個小時報告會,提問時間也不過十五分鐘。

當陳輝收拾好演講稿,走下臺時,眼前陡然閃過一道彈幕。

【恭喜宿主,完成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證明,自由屬性點+1】

陳輝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果然,千禧年難題這種級別的成果並沒有同等級自由屬性點獲取懲罰限制。

“恭喜陳教授再次完成一道千禧年難題的證明。”

《自然》雜誌的資深科學記者艾米麗迎了上來,看到陳輝臉上的笑容,她也是心頭一喜,“請問陳教授能夠給我們幾分鐘時間嗎?”

“當然。”

她運氣很不錯,陳輝現在心情的確很好。

周圍其他媒體的記者們也早就蜂擁般的圍了過來,聽到這話,頓時喜笑顏開,一個個的爭先搶後的往陳輝面前擠。

“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ωwш_Tтka n_C ○

艾米麗露出潔白的牙齒,笑容如同陽光般和煦,將話筒遞到陳輝面前,“首先,能不能用最通俗的語言,向我們的讀者解釋一下,您到底證明了什麼?”

陳輝看向了一旁的咖啡杯,笑着說道,“想象您有一杯熱可可,表面浮着奶泡——NS方程就像這杯可可的運動方程,它描述的是流體如何流動、如何耗散能量。

但一百年來,數學家們始終搞不定一個問題,當這杯可可被劇烈攪動時,比如高速流動的空氣或水流,數學上能不能保證它的‘平滑性’?會不會突然出現一個‘奇點’,讓整個模型崩潰?”

“而的工作,”陳輝伸手比劃出一個螺旋的手勢,“是用復幾何給這杯可可‘織了張網’。這張網不僅包裹住了流體的運動,還能通過陳類這個數學尺子,精準測量能量耗散的速度。

簡單說,我們證明了只要流體不是無限瘋狂,即雷諾數有限,這張網就能把它‘兜住’,不讓它出現奇點。”

“聽起來像給湍流上了保險?”科技類自媒體“數學宇宙”的主播插話,鏡頭幾乎貼到陳輝臉上。

“更準確地說,是給‘光滑解的存在性’上了保險。”陳輝糾正道,目光掃過臺下——很多人並沒有因爲報告會結束就離開,幾位年輕數學家正舉着手機站在遠處錄像,

“傳統方法像用繩子捆洪水,越捆越亂;我們的方法像建一座結構精妙的橋,讓洪水在橋洞裡有規律地流動。”

記者們似懂非懂,前排還沒走遠的愛德華威騰讚賞的點點頭。

這時,《紐約時報》的科學記者提出了更尖銳的問題:“丹尼斯教授的拓撲方法與您現在的復幾何框架,外界一直認爲是‘兩條路’。您覺得這次突破,是‘拓撲派’的勝利,還是‘復幾何派’的勝利?”

“兩者從來不是對立的。”

陳輝搖頭,“拓撲是骨,它定義了空間的基本結構,復幾何是魂,微分方程刻畫了動態,沒有骨,魂無處寄託;沒有魂,骨只是塊石頭!”

“最後一個問題,陳教授。”BBC的科技記者舉手,“很多年輕學者聽說您證明了NS方程的短時光滑性,可能會覺得‘千禧年難題終於解決了’,您怎麼看?”

陳輝的笑容裡帶着一絲疲憊,卻更顯真誠。

他想起報告廳裡那些紅着眼眶的年輕數學家,想起自己辦公室裡堆成山的失敗草稿,“NS方程的故事,從來不是解決,而是理解。”

他說,“我們證明了短時解的光滑性,但更長的時間尺度呢?湍流的終極結構呢?這些問題,可能還需要下一代、下下代數學家去探索。”

“就像1900年希爾伯特提出二十三個問題時,沒人想到其中第七個(華林問題)會在百年後被解決,而第十八個(黎曼猜想)至今仍是謎。

數學的魅力,恰恰在於它永遠有下一個山峰!”

陳輝心情的確不錯,但也不可能一直呆在這兒任由他們提問,告了聲罪,就邁步往後臺走去。

記者們頓時一陣惋惜,他們採訪過不少學者,但那些學者的回答往往雲裡霧裡,讓人難以理解。

陳輝卻不一樣,陳輝的每一個回答都通俗易懂,哪怕是不懂數學的普通人也能聽懂,這種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表達能力,在學術界同樣是不多見的。

他們自然更喜歡採訪這樣的學者。

當然,他們更看重的,是陳輝身上的流量。

年僅十九歲的少年,竟然已經完成了兩道千禧年難題的證明,他早已成爲了當今學術圈的紅人,只要是帶有陳輝名號的新聞,往往都能獲得不錯的點擊,甚至直接衝上熱搜。

陳輝並不知道這些記者們是怎麼想的,只是在離開時隱約聽到《自然》記者艾米麗在整理錄音,嘴裡唸叨着“這個數學橋的比喻太妙了,肯定會成爲明天的頭條”。

剛走到後臺,一位白髮老者攔住他——是格羅莫夫,微分幾何界的泰斗。

“年輕人,”老數學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剛纔說的數學橋,讓我想起1957年卡拉比猜想的證明,那時候,邱成梧也是用幾何結構連接了分析和拓撲,數學的進步,從來都是這樣的接力。”

陳輝望着老人數學家眼裡的星光,突然想起老師袁新毅常說的話,“數學不是一個人的墓碑,是一羣人的長明燈。”

這次的證明的確是他一個人完成的,但若是沒有與丹尼斯的合作,他也不可能這麼快完成證明,這個證明註定有丹尼斯的功勞。

第275章 萬事俱備第5章 真好第275章 萬事俱備第151章 題海也幹了第284章 陷入重圍,颶風起第183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15章 失控第54章 那說明你水平高啊第107章 改變世界的談話第120章 安成章:我不道啊第270章 各方反應第3章 這題也不難啊第251章 初入自由國度,呼吸香甜空氣第107章 改變世界的談話第69章 我得跟校長彙報一下第234章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第132章 傳說照進現實第128章 傳承第91章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第220章 課堂上的頓悟第55章 陳輝,你來回答一下第278章 小輝長大了第38章 滿分?第55章 陳輝,你來回答一下第255章 數學的星辰大海,終於有了東方的燈第16章 他該不會做不出來吧第82章 陳輝老師?(三更)第126章 研討會第246章 總不能什麼事都麻煩他吧第67章 這不是去學校的路(求追讀)第55章 陳輝,你來回答一下第66章 明明學的是同一本教材第167章 來自院士的靈感第148章 師徒往事第64章 你們七班在搞什麼名堂第70章 這跟當街那啥有什麼區別第110章 試試用凝聚態範疇重新形式化導出循第219章 優勢在我第193章 這不是終點,而是一扇門第185章 我們需要一場盛大的party第224章 我的論文題目廢了,謝謝你陳輝第4章 獎學金(大家情人節快樂!)第53章 特招(求追讀)第118章 拜訪第143章 我們來考試,你來上課?第48章 祝賀陳輝同學第206章 一個攪局者(二更)第41章 就挺離奇的第171章 最年輕的優青第208章 《自然》還是《科學》第101章 是不是很大膽第192章 拜訪邱老,NS方程第82章 陳輝老師?(三更)第272章 諸位可聽過鄭國渠第126章 研討會第39章 同樣是滿分,咋還區別對待呢第265章 意外之喜,孿生素數猜想第37章 對答案第49章 誰大早上的做數學啊第266章 楊米爾斯陳定理第263章 意料之外的學生第1章 陳輝第165章 阿斯麥大危機第143章 我們來考試,你來上課?第165章 阿斯麥大危機第260章 研討班第67章 這不是去學校的路(求追讀)第288章 各方反應,君臨天下第86章 開竅(七更)第295章 第一次實驗第277章 風雨欲來,模型成第243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的邀請第75章 傻人有傻福第128章 傳承第114章 他怎麼還沒出來第268章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誰第244章 要地要人,大展拳腳第94章 過癮啊,過癮!第223章 頒獎第139章 西方的月亮也沒有比較圓第161章 數學物理通訊的回答第275章 萬事俱備第165章 阿斯麥大危機第295章 第一次實驗第34章 提前交卷第216章 星星之火(二更)第47章 意外的收穫第181章 舒爾茨陶哲軒帶來的靈感第103章 高徒第210章 陳省身數學獎第111章 您看人真準第73章 這纔是數學該有的樣子第108章 凝聚態數學第165章 阿斯麥大危機第144章 靈感稍縱即逝第242章 隨機分析終將彌合理論與工業的鴻溝第30章 學術年會(感謝 書友20188866的打賞第89章 錨點第182章 廣義庫侖規範是一張破網(二更)
第275章 萬事俱備第5章 真好第275章 萬事俱備第151章 題海也幹了第284章 陷入重圍,颶風起第183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15章 失控第54章 那說明你水平高啊第107章 改變世界的談話第120章 安成章:我不道啊第270章 各方反應第3章 這題也不難啊第251章 初入自由國度,呼吸香甜空氣第107章 改變世界的談話第69章 我得跟校長彙報一下第234章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第132章 傳說照進現實第128章 傳承第91章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第220章 課堂上的頓悟第55章 陳輝,你來回答一下第278章 小輝長大了第38章 滿分?第55章 陳輝,你來回答一下第255章 數學的星辰大海,終於有了東方的燈第16章 他該不會做不出來吧第82章 陳輝老師?(三更)第126章 研討會第246章 總不能什麼事都麻煩他吧第67章 這不是去學校的路(求追讀)第55章 陳輝,你來回答一下第66章 明明學的是同一本教材第167章 來自院士的靈感第148章 師徒往事第64章 你們七班在搞什麼名堂第70章 這跟當街那啥有什麼區別第110章 試試用凝聚態範疇重新形式化導出循第219章 優勢在我第193章 這不是終點,而是一扇門第185章 我們需要一場盛大的party第224章 我的論文題目廢了,謝謝你陳輝第4章 獎學金(大家情人節快樂!)第53章 特招(求追讀)第118章 拜訪第143章 我們來考試,你來上課?第48章 祝賀陳輝同學第206章 一個攪局者(二更)第41章 就挺離奇的第171章 最年輕的優青第208章 《自然》還是《科學》第101章 是不是很大膽第192章 拜訪邱老,NS方程第82章 陳輝老師?(三更)第272章 諸位可聽過鄭國渠第126章 研討會第39章 同樣是滿分,咋還區別對待呢第265章 意外之喜,孿生素數猜想第37章 對答案第49章 誰大早上的做數學啊第266章 楊米爾斯陳定理第263章 意料之外的學生第1章 陳輝第165章 阿斯麥大危機第143章 我們來考試,你來上課?第165章 阿斯麥大危機第260章 研討班第67章 這不是去學校的路(求追讀)第288章 各方反應,君臨天下第86章 開竅(七更)第295章 第一次實驗第277章 風雨欲來,模型成第243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的邀請第75章 傻人有傻福第128章 傳承第114章 他怎麼還沒出來第268章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誰第244章 要地要人,大展拳腳第94章 過癮啊,過癮!第223章 頒獎第139章 西方的月亮也沒有比較圓第161章 數學物理通訊的回答第275章 萬事俱備第165章 阿斯麥大危機第295章 第一次實驗第34章 提前交卷第216章 星星之火(二更)第47章 意外的收穫第181章 舒爾茨陶哲軒帶來的靈感第103章 高徒第210章 陳省身數學獎第111章 您看人真準第73章 這纔是數學該有的樣子第108章 凝聚態數學第165章 阿斯麥大危機第144章 靈感稍縱即逝第242章 隨機分析終將彌合理論與工業的鴻溝第30章 學術年會(感謝 書友20188866的打賞第89章 錨點第182章 廣義庫侖規範是一張破網(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