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巧奪天工,開化萬物

經常做皇帝的人都明白,形象不單單屬於個人,尤其出門在外身不由己,時時刻刻都要做足政治姿態。

朱翊鈞本是想去看看新學。

但學府也要論資排輩,幹部院校必然得排在技術院校前面。

皇帝既然出了東華門,就不得不先堆起和藹的笑容轉一圈國子監。

先是交流哲學——也就是萬曆二年辯經以來最新的學說,道理學———的最新進展。

再與監生們展望一番共同治理天下的美好圖景。

最後再爲三日後的科舉,稍作勉勵。

直到圍攏的學子開始有熱淚盈眶的跡象,朱翊鈞才匆匆離開,去往對街的學府。

距離皇帝上一次駕臨學府,已經有些年頭了。

建院時栽種在大門前的兩顆小樹苗,七年下來,已然與院牆平齊。

四根漆雕實木,漸老漸舊。

或許是題字的影壁上,總被誰人亂寫亂畫的緣故,也與國子監一般,設了兩名差役輪值。

朱翊鈞並沒有立刻入內,只站在大門前,仰頭看着匾額。

是徐階的筆跡,四個大字——求是學院。

皇帝駐足不語,神情感慨,左右也不敢上前打擾。

半晌後,朱翊鈞才緩緩開口:??“上次徐少師與皇叔上奏此名,朕只是粗略一看便批了,還未來得及問其中由來。”

對於科學技術萌芽,他秉持着細心呵護的態度,從不過多施肥翻土。

哪怕學院頻繁奏請賜名,朱翊鈞都儘量壓抑住自己的惡趣味————自己起的名字,才能承載精神的延續。

但皇帝親自籌建的書院,外人沒這個資格冠名,學院之中也沒凝聚出什麼精神,以至於空缺數年。

而到了去年底,徐階與朱載堉突然上奏,說是定好了名字,要題名書匾。

朱翊鈞彼時忙着別的事,都還未來得及過問。

張宏聞言,連忙上前回話:??“陛下,這事當從去年說起。”

“彼時劉頓開在新報上刊登雄文《關於千年以降的數學批判及其未來發展方向》,點出了數學不成體系,前路不明的現狀。”

“去年底,鄭王世子提議,連同程大位、劉頓開等人主持,一齊開壇論法,主旨是《改造我們的數學》。”

“具體內容奴婢不甚清楚,只知道會上,學院上下達成了莫大的共識,同時將學院的名字定了下來。”

“取《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中‘實事求是’一詞————自推演中探求道理,從存在中印證規律。”

“於是便有了‘求是學院’之名。”

朱翊鈞神色頗爲複雜,緩緩點了點頭。

見左右都朝他看來,又笑着補了一句:??“名字挺好的。”

一會功夫,便眼見徐階從學院大門處冒頭,拄着柺杖顫顫巍巍來迎。

朱翊鈞見狀擺了擺手,招呼左右跟上:??“走罷。”

……

跟國子監不同,求是書院的政治氛圍很是稀薄。

出身高的勳貴子弟見慣了皇帝,出身低的百姓畏如虎狼,所以院方沒搞什麼夾道歡迎、熱淚盈眶的場面,皇帝也特准老師學生們繼續上課。

只有徐階領着幾名政務官吏陪同皇帝左右。

“聽說你們年前開了一場大會,論《改造我們的數學》?”

朱翊鈞隨口問道。

《關於千年以降的數學批判及其未來發展方向》一文,是他點撥劉頓開寫的。

當然,也沒有什麼要緊的地方,主要就是在推動數學體系的建設上,催促了一番而已。

至於怎麼靠到儒家的道理學上,又怎麼開宗立派,就是他們這些學者要考慮的事了。

按身份,學院方面自然只有徐階能作陪皇帝。

“陛下,學院去年開壇論法,主要是奠定了以‘道理學’爲根基,取邏輯推演、實踐論證二道,走師法自然的路數,創立了‘自然道理學’亦或者‘自然哲學’。”

朱翊鈞認真聽着。

已經亮出名頭,成立學科了,離開宗立派也只差一步,整理學說,刊載天下。

“其中鄭王世子、劉頓開等人取邏輯推演一道,找上老夫單獨開了‘理論數學’一院。”

“程大位取實踐論證一道,便另外開了‘應用數學’一院。”

徐階彎腰伸手,在前引路,間或向皇帝答話。

朱翊鈞放緩腳步,讓七十八歲的老頭不至於跟得大喘氣,口中忍不住打趣了一句:??“徐少師的意思是,現在求是學院裡,也分起山頭來了?”

徐階也是執過政的前首輔,聽了這話不由會心一笑。

跟人打交道的事,又有哪裡沒山頭?

不過,徐階嘴上還是圓滑略過:??“陛下說笑了,學府的事,不能叫山頭,只是師法自然的方向不同而已。”

“開了理論數學院後,鄭王世子與劉頓開,再度劃分出幾何數學,與代數數學,由二人分別研究,但這同樣不妨礙他們通宵達旦一起研習數學。”

“而應用數學院,又陸續劃分出物理學、統計學……”

老徐頭是天下一等一的官僚。

哪怕對具體研究內容半點不清楚,但仍舊不妨礙他總結匯報時手拿把掐。

朱翊鈞笑了笑:??“不同方向也方便徐卿跟內廷討要經費不是。”

別看說得一套一套的,但現階段能到“研究”這種程度的人,根本沒幾個,大多數人最多也就給朱載堉等人打打下手,敲敲邊鼓。

繁多的方向,固然有規範的需要在裡面,但更多還是方便老官僚們討要研究經費。

當然,他也不介意就是了。

徐階附和着笑了笑,皇帝當政多年,敏銳洞察已經鍛煉出來了。

他笑着笑着,渾濁的眼中,皇帝身影逐漸模糊。

一身道袍,超然瀟灑,心如明鏡,錙銖必較。

似是故人歸啊。

“……也就罷了,你擅自跟軍器局討要火藥等禁物,還炸傷了朕的表兄,又該當何罪?”

徐階恍惚回過神來。

一行人已然來到李誠銘的值房,皇帝正圍在一堆鐵疙瘩面前戳來戳去,口中嘰嘰歪歪個不停。

李誠銘還沒下課,徐階也樂得陪小皇帝聊閒:??“老臣現在只有俸祿可領了,還請陛下開恩,莫要再罰,莫要再罰了。”

朱翊鈞笑了笑,不信歸不信,但這些朝廷大員情商確實沒得說,說話一套一套的。

真恨不得定個祖宗成法,以後內閣輔臣致仕後,全都留在京城給皇帝逗悶子。

“這就是李誠銘鼓搗的‘火車’原型機?”朱翊鈞指着鐵疙瘩好奇問道。

此火車非彼火車。

說是李誠銘借用水車的思路,更換動力,先後失敗“風車”、??“磁車”等項目,又以火藥爲動力,研發的“火車”。

說到底就是換着法子驅動,只爲了轉圈圈。

徐階對原理一竅不通,便簡略說起事情因由:??“陛下當初視察草場,牽扯出馬匹貪污案,入主京營後,又絕了調遣兵卒做工的路數。”

“無論牛馬漲價,還是用工匱乏,都嚴重影響到李校尉家裡的磨坊生意。”

“此前又不知道得了什麼靈感,便想借用水車的機構,用在磨坊上。”

“反正都是周而反覆的動作,水流可以驅動,別的力自然也可以,於是就開始琢磨這些東西……”

朱翊鈞沒有擡頭,一面聽着徐階解釋因由,一面換着角度打量李誠銘的小火車。

不得不說,對李誠銘這樣的大多數凡人來說,利益纔是第一驅動力。

國舅家壟斷京邊三成磨坊生意他多少也聽過。

不過爲了提高產能,降低成本,開始琢磨優化工藝,屬實有點過於真實了。

朱翊鈞正在腹誹,就聽到身後一陣動靜。

“臣錦衣衛帶俸指揮僉事李誠銘,拜見陛下!”

轉頭只見李誠銘火急火燎趕來,在門外下拜行禮。

看這滿頭大汗的焦急程度,多半是下課後一路跑過來的——頗有一種聽見親戚小孩來了家裡,正在擺弄自己貴重物件的緊張感。

朱翊鈞招了招手:??“表兄來得正好,快過來,給朕介紹一下你這機關,怎麼就用上火藥了?”

“若是說不清楚,朕以後爲表兄身體故,免不得要禁止學院領用火藥這等禁物了。”

說着,指了指跟前的火車。

好歹是皇親國戚,李誠銘自然也不會拘謹。

他順勢起身走到皇帝身前:??“陛下見笑了。”

許是肩膀帶傷不便穿衣的緣故,李誠銘外衣是一件寬大袍子,披在身上頗有海軍大將的味道。

他看了一眼李進跟徐階,情知自己瞎鼓搗弄自己的事,已經完全被賣給皇帝了。

聽聞要禁止自己領用火藥,更是心中急切。

李誠銘深吸一口氣,指着鐵疙瘩像模像樣解釋道:??“回稟陛下,臣將此物取名爲火車,有閥、缸、杆、軸、車等機構組成。”

“使用時,當先打開閥,將火藥投入缸中,點燃,杆爲爆炸所驅動,帶動軸,最後使得車轉動。”

說着還扯了一下面前的連桿,示意軸與車,是如何被帶動。

朱翊鈞聽得倒吸一口涼氣。

這麼原始麼?

爆炸就是技術?

他下意識問道:??“火藥爆炸劇烈非常,能擅加控制?”

李誠銘撓了撓頭,也有些無奈:???“工匠提的點子,說只要閥與缸封得嚴實就沒問題,結果試了幾次,感覺不是太好使,正琢磨是改進還是換個法子。”

說罷,就將徐階擠到一旁,對着跟前的火車指指點點,朝皇帝眉飛色舞。

“其一,正如陛下所說,爆炸劇烈,不好控制。火藥少加,車都轉不了幾圈,更別說帶動磨盤等物了;火藥多加,危險非常,尤其是缸,本身密封難度就不低,還要與閥、杆裝配,間隙亦或者過度裝配,效果都大打折扣。”

“其二,還是動力本身質地不行,以水驅動,源源不絕,中途無需人關照。如今臣這火車,尚且需要頻繁添加火藥,只能節省些許人力,卻不能大肆替換。”

“其三,感覺控制上只是差強人意,像蛤蟆一樣,戳一下動一下,哪怕解決了上述問題,能夠帶動磨盤,也只能一陣一陣地轉動,??出的貨口感不行,??影響市場。”

朱翊鈞看着李誠銘侃侃而談,心中只覺異樣感十足。

陽明後學氾濫以後,雖然使得社會道德嚴重滑坡,但好處也是沒有。

所謂不破不立,在丟棄掉“君子恥於言利”的道德包袱後,人人都是搞錢的一把好手,貪污受賄,欺壓良善。

而重新立起來的新學說,新道德,新政治環境,則狠狠地剎了一下這些惡劣而簡單的搞錢途經。

現在能擺得上臺面的新途經,就是八個字——皇權特許,開門經商。

而李誠銘現在的樣子,一口一個汰換人力、影響市場。

簡直就是勳貴朝資本家蛻化的全過程!

“至於改進,工匠們想了幾個法子,首先是更換火藥配方,火銃需要威力,才如此配比,火車則應該反其道而行之…”

李誠銘還在喋喋不休。

朱翊鈞突然打斷了李誠銘:??“爲什麼非要用火藥驅動呢?實在太危險了,朕與母后就怕表兄有個三長兩短。”

李誠銘口中話語戛然而止。

皇帝上來就給他的“核心科技”否決了,若是李太后說這話,必然是純粹的關心,但皇帝多半就不一樣了。

出於對皇帝以往經常的“靈光一現”的信任,李誠銘當即請教道:??“臣一時也沒有更好的法子,陛下莫非另有靈機?”

表兄弟可謂心有靈犀。

朱翊鈞旋即點了點頭:??“朕看着,不就跟吹魚泡差不多?一頭吹氣進去,魚泡鼓起,另一頭放氣,就推動了連桿。”

李誠銘思索片刻,緩緩點了點頭:“差不多吧。”

一旁的徐階瞥了李誠銘一眼,這位李校尉還是沒被政治醃入味,想事情一入神,說話下意識就隨意起來了。

朱翊鈞自然不會跟表哥計較這小事,自顧自說道:??“既然如此,爲什麼要選用火藥呢?只要能頂撞連桿不就是了?比如吹氣呢?”

李誠銘嘆了一口氣:??“不瞞陛下,這是臣最初的法子。”

“奈何風的力太小,機構集風困難,根本不足以推動連桿。”

工匠們都說,除非去到山上,用巨大的葉片,纔有可能以風驅動。

這種限制對李誠銘來說就沒什麼商業價值了。

朱翊鈞搖了搖頭:??“吹氣吹氣,未必得是風,水汽如何?”

李誠銘一怔。

水汽?

他眉頭不由皺起,下意識就要反駁:

“水汽之力,稍顯孱弱……”

朱翊鈞乾脆打斷了他:??“表兄只說溫和的水汽罷了。”

“內廷燒水,水汽往往只能頂起鍋蓋。”

“你我都知道,當初皇祖父煉丹,一個不慎,水汽能頂起爐頂,騰飛數尺!”

“二者力差甚大,卻是爲何?”

李誠銘聽罷,立刻想起自己方纔所說,缸體之密封云云。

幾乎不用思考,脫口而出:??“老道士的爐體密封定然極好!”

他一拍大腿,來回在房間中踱步:“對!對!這個法子好!封住缸,使勁往裡灌燒開的水汽,自然能頂動連桿!”

“甚至頻繁加料都免了,只需要在下方燒水。”

“不過水汽進去還需要排出來,這個應該好辦,加一根向下的冷管即可,水汽遇之便化水。”

“這樣的話,閥門恐怕得分進出控制了,具體怎麼設計還得問問工匠。”

“陛下……”

李誠銘轉頭看向皇帝,只見皇帝以及一干太監臉色正黑,徐階等一衆官僚仰面忍笑。

壞!得意忘形說錯話了!

李誠銘這才後知後覺。

他正要作出惶恐狀下拜請罪,朱翊鈞冷哼一聲,主動揭過這事:??“不過,機構、零件難堪大用的事,恐怕還是難以避免。”

蒸汽機可不是簡單就能造出來的,工業工業,需要的前置科技可不少。

什麼軸承,什麼密封,什麼耐高壓金屬,都不是一夕之功。

甚至關鍵理論部分,氣體膨脹做功的系統研究更是兩眼一抹黑,只能胡謅一點經驗主義的東西稍加點撥。

不過話又說回來,資本主義市場嘛,最缺的是需求。

有了需求,一代產品將將能用就行,技術上再慢慢優化———好歹得在迭代這條路上先邁出一步再說。

李誠銘還在爲稱呼了世宗外號而暗自悔恨,聞言連忙接過皇帝給的臺階:??“這事正要上奏陛下。”

朱翊鈞轉過頭:??“哦?”

李誠銘頓了頓:??“陛下,臣以爲,如今各式零件、機構各工匠非但標準不同,甚至視之爲隱秘,口耳相傳。”

“一旦二零件出於不同鐵匠,宛如水火不容,輕則失效,重則害人。”

他頓了頓,語氣有些憤懣:??“臣這次就是如此被炸傷的!”

朱翊鈞看了一眼李誠銘,已經意識到這位表兄想說什麼了。

“也是臣找應用數學院的程院長,建立數學模型,計算互相之配合,才知道問題所在。”

“臣以爲,能否以墨家之故智,下令工部,對基本之零件、機構、機關,制定標準,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工部通行。”

“如此,不僅便於互相配合使用,若是有所缺漏,亦可以數學計算校驗,乃至其後優化改進,也有據可查,有理可依。”

“如此統而綜之,切磋琢磨,才能奪天工而開萬物!”

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247章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64.第163章 珥貂葉貴,何妨虜支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民變故事其一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171.說個事情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7章 孝事兩宮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171.說個事情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
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247章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64.第163章 珥貂葉貴,何妨虜支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民變故事其一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171.說個事情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7章 孝事兩宮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171.說個事情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