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

山東境內昨夜剛下過雨,兗州各縣也難能倖免。

一地的泥濘,爲度田的基層皁吏平添了幾分辛苦。

今晨雨一停,泗水縣的各處耕地裡,再度出現了一羣手持規矩尺度的皁衣小吏,對着身前的田畝一陣測量計算。

人數衆多,風風火火。

消息稍微靈通一點的人皆知,這是沈鯉的爪牙,也就是巡田衙門自戶部委派、欽天監借調、求是學院實習的會計們,正在複覈田畝。

但阻力大的事項,工作環境往往並不怎麼好。

各縣所推舉出的“公道正直兼有才幹,衆所推服者”名義上是來輔助度田的佐役,但這種挑選標準下,選出的是什麼出身不用猜都知道。

別說輔佐,無不是四處搗亂,故意挑刺,攪擾度田。

與此同時,還有不知哪裡來的壯漢,虎視眈眈,陰狠的眼神死死盯着一干會計們的臉,嘴脣翕動,不時咬牙切齒做出兇狠表情,施加心裡壓力。

但有驅趕,就是一陣撒潑打滾,嚷叫着官府心虛,恐怕是收了誰的好處要偷偷挪動界碑。

甚至還有不明所以的佃戶被招呼過來,聚集在外圍喧囂推搡。

但凡官府要重拳出擊,孔家祭官、當地鄉紳趕忙出面說和,優待百姓,不要激化矛盾云云。

本部主事官爲此忙得滿頭大汗,時而出面安撫佃戶,時而協調差役警告閒漢。

正經活更是不能忘,在田埂上穿行來往,聽會計們上報田畝數據,再拿着山東地方重繪的魚鱗圖冊逐一覈實。

沈鯉看着眼前的紛擾喧鬧的景象搖頭不止。

中樞欽差到場,尚且這幅模樣,也難怪地方大員無不感慨度田之難了。

萬曆七年定製,巡田衙門主監督複覈,到地方只做抽樣檢查。

而被監督考覈的,自然是各省的縣府以及兵備道衙門。

是故,山東兵備宋應昌,以及兗州知府、泗水知縣等官,如今正陪同沈鯉左右,不時介紹地方的情況。

沈鯉的皁靴上,每走幾步便沾滿泥濘,只好不時伸出皁靴,利用田埂邊緣,刮掉附着其上的泥巴。

不慎驚擾了休憩的菜花蛇,正欲表達不滿,就被左右叉在田埂上,不得動彈。

沈鯉負手站定,舉目眺望着其中一小片田: “眼前這片地,縣衙以往備案的稅基是三百四十六畝,清丈後魚鱗冊上記有四百五十一畝。”

“多出百餘畝,自然是清丈之功,但………“

“諸位同僚,我現下身臨此境,只是放眼望去,怕是千畝都不止了。”

他回頭看向一干地方官: “這是個什麼說法?”

宋應昌聞言皺了皺眉頭。

作爲按察副使充任的兵備道,已經算是大員了,度田之事他哪怕盡心盡力,也無暇深入基層,此刻被問及,也只能朝府縣等官吏投去質詢的目光。

泗水知縣李實馨正欲往後縮,只覺腰間猛然被推搡了一把,身不由己踉蹌出列。

回頭只見兗州知府周有光低頭看着田埂。

李實馨心中暗惱。

感受到沈鯉、宋應昌等人的目光落在了身上,他只好硬着頭皮開口: “回沈巡撫的問,這是大畝與小畝的區別。”

“田地徵稅按畝計,但因爲各種歷史原因,有地一畝八分以上折一畝者,有二畝以上折一畝者,有三畝以上折一畝者,有七畝以上折一畝者,有八畝以上折一畝者……”

他小心翼翼看向沈鯉: “是故,所錄一畝未必是實際一畝,沈巡撫目之所見不甚準確,魚鱗冊上所計,纔是綜合折賦之計地。”

這並非李實馨生造的原因,而是確有其歷史淵源。

開國以來,民少地多,進行了一輪編戶齊民,以及無主之地的重新分配。

爲了開墾荒地,自然少不了政策優待,積極踊躍的,就多畝算作一畝,落於人後的,那就只有真切的一畝————“當地先者佔地頃畝甚廣,屯民後至,頃畝甚狹。故謂之小畝、廣畝。”

小民手中的大畝逐漸規範,地頭蛇手中的大畝就逐漸沿襲成了“歷史淵源”。

也就有了看似千畝往上,登記下來只有四百畝的奇觀。

汗牛充棟的歷史文件,向來是搪塞上官的好辦法,但沈鯉做足了功課,並未被糊弄住。

他搖了搖頭: “嘉靖年間清丈,大學士桂萼奏過這事,說山西山東等地方,大畝四百八十步至一千二百步爲一畝不等,小畝二百四十步爲一畝。”

“地方官吏,上行造報則用大地以投黃冊,下行徵派則用小地以取均平。”

上報就按大畝的數目來報,稅賦打對摺都不止,收稅時就不一樣了,必然要按小畝來收,若是有大戶人家的稅不好收,就均平到小民頭上。

至於差價哪去了?

別問。

沈鯉轉頭看向顯然被糊弄住的兵備道宋應昌,口中略作解釋: “彼時桂萼得知時大爲震驚,還特意到兗州府滋陽縣看過。”

“滋陽縣,原有官民地二十四萬五千五百二十畝,但因富家與里正、書吏串通,嘉靖年間,額田只剩十九萬畝。”

“這十九萬畝亦是水分十足,其中大戶大畝,七百二十步一畝,小民小畝,二百四十步一畝。”

“於是,桂萼便奏請世宗旨意,各省一律以二百四十步爲一畝,不分等則,一例起科。”

“宋兵備猜,滋陽縣清丈後,最後得田幾何?”

宋應昌看着侃侃而談的沈鯉,各種舊事信手拈來,詳細數目脫口而出,心中不由升起一絲佩服。

再看滿頭大汗的府縣官吏,心裡哪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他順着沈鯉的話,恭謹問道: “下官學淺,不知該縣得田多少畝?”

沈鯉也不賣關子,口中吐出一個數目:“自十九萬畝,暴增至六十六萬八千七百六十六畝!”

宋應昌聞言愕然。

哪怕心裡有預料,也萬萬沒想到,大小田畝的稅基差了三倍不止!

若是上報按大畝,收稅按小畝,中樞竟然只能分得三成!

沈鯉轉而看向面色慘白的知縣李實馨,橫眉冷對: “李知縣,嘉靖年間就廢除的舊例,也敢拿來搪塞本官嗎?”

這已經是興師問罪了。

巡撫大員當面喝問,李實馨惶然失措。

見李實馨扛不住了,兗州知府周有光終於出面。

後者上前一步,作揖告饒。

等沈鯉朝他看來,周有光才苦笑連連:“沈巡撫說的理是這個理,但,嘉靖新政,方至中道便被撥亂反……不幸譭棄了,地方官吏沒了大政依憑,自然也獨木難支。”

“下官到任之時,大小畝早就故態復萌數十年了。”

周有光姿態放得極低,理由也說得過去。

沈鯉搖了搖頭: “若只是這事也就罷了。”

“此前在金鄉縣複覈數目迥異,包納繁多,周知府說是有難處;寧陽縣田畝複覈田畝多出二倍,懸掛、詭寄無數,周知府也有理由;今日到了泗水,又頭頭是道,以大小畝之事搪塞本官。”

說到此處,沈鯉猛然作色,振聲怒呵:“兗州府攏共複覈三縣!你竟然一事無成!”

聲如洪鐘,驟然響起,驚得周有光身子一抖。

“下官無能!下官無能!”

周有光旋即駭然失色,當場在田埂上下拜求饒。

沈鯉冷冷看着周有光: “你不是無能,你是太有能了,長袖善舞,誰都不想得罪。”

“都怕事成這樣了,還貪戀官位作甚?”

“但凡要點臉皮的同僚,都早早致仕了。”

周有光連連告饒: “沈部堂誤會下官了,實在基層千頭萬緒,一團亂麻,不敢逞一時意氣橫衝直撞! ”

眼見沈鯉無動於衷,他乾脆咬牙和盤托出: “沈部堂!兗州各縣,牽扯衆多。”

“田畝非屬一人,多爲村社、全族之共有,經過包納、懸掛、詭寄等名目混雜屬權,義莊、廟產、官田、學田,背後幾乎都是大戶、豪右、官紳、王府交替持有。”

“譬如前日經過那處萬畝良田,同時是天下世家的祭田,超品大員的族產,宗親國戚的宗產!”

“一如眼前大小畝之事,都是天上人的坐騎,便是孫行者,又奈之如何?”

知縣李實馨,在一旁聽得心有慼慼,連連嘆息。

兵備道宋應昌面色鐵青,一副“惹不起他們難道就敢愚弄我”的惱怒模樣。

恰在這時,主事官腋下夾着魚鱗冊匆匆而來。

左右爲其讓開一條路。

主事官到得沈鯉近前,略微平復氣息後,語速極快地彙報複覈結果: “部堂,泗水縣複覈畢。”

“泗水縣魚鱗冊計地共二十七萬餘畝,抽查魚鱗冊在冊地二萬七千畝,實核有三萬七千七百一十八畝!”

知縣李實馨聽罷,擦了擦額頭大汗,大呼僥倖。

誤差正正好好未達四成!

雖已然到不職的範疇了,但情節一般,至多隻作警告以及罰俸———這是巡田衙門頒佈的明令,分檔賞罰。

當然,他是過關了,知府可就慘了,三縣之地,從三成九到七成二的誤差,無一合格,恐怕官位難保。

周有光伏地哽咽,再度連連祈求。

沈鯉目光淡淡,掃過一臉後怕的知縣李實馨,以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知府周有光。

最後與宋應昌溫聲吩咐道: “宋兵備,兗州知府周有光,陽奉陰違,瀆職不事,勞煩將其下獄。”

宋應昌早就蠢動,但此刻聞言頗有些意外。

按照巡田的明令,雖然周有光不職,但至多削爲庶民,沒想到竟然要下獄。

但他只猶豫了片刻,還是咬牙招呼左右:“來人!扒了他的官服,送去按察司大牢!”

周有光霍然擡頭。

他着實沒想到,自己姿態都低到這個份上,這些大員還要從重處置他!

“我是正四品官!哪怕不法,至多貶官,你們無權將我下獄!”

周有光一把掙脫上前擒拿自己皁吏,怒目四顧。

幾名皁吏見狀,朝沈、宋二人投去求助的目光。

若是按律來說,別說四品官,就是七品知縣,也斷沒有三言兩語輕易就下獄的道理———除非通倭這種大罪,還被當場抓了現行。

可惜,天高皇帝遠的官吏,並不知道代天巡牧,便宜行事這八個字,在萬曆一朝的力度。

沈鯉也不含糊,伸手從懷中掏出一沓明黃色的絹布。

他隨便從中抽出一張: “拿筆來!”

宋應昌也沒料到還有這一出。

他呆呆看着沈鯉在左右背上鋪開絹布,上面都察院的用印、內閣的票擬、司禮監的批紅,蓋在一行短小精悍的字上。

革某某職爲民,下某某問。

所謂某某,竟是二處空白。

周有光看到這一幕,只覺錚錚鐵骨如同受了天雷一擊,酥麻顫慄!

這算什麼!?

國朝二百年!哪有用諭旨填空的!

只見沈鯉筆走龍蛇間,已然填闕完畢。

他堂而皇之展開誦唸: “革兗州知府周有光職爲民,下山東巡按御史安九域問。”

念罷,便將手中諭令示下。

衆人見狀,莫不驚駭,直愣愣看着沈鯉。

周有光面色灰敗,赫然失了言語。

即便宋應昌也怔然當場,不知所措。

沈鯉也不理會這些人,只轉而看向自京城跟來的山東道御史李得佑: “李御史,勞煩赴任補缺兗州知府。”

李得佑當年跟着趙用賢等人伏闕後,一直不得實職,跟着沈鯉出京巡田,自然是有所求。

如今能補任四品官,也算差強人意。

他躬身一禮: “爲新政效命,豈敢言勞煩?”

李得佑表態完畢,又向沈鯉討了幾名六七名文書官。

旁觀衆人看得頭皮發麻。

山東地界政治氛圍極其濃厚,早些年朝廷下令進士擴招、皁吏開科設考,山東地方反應頗爲熱烈,紛紛以爲紅利。

但現在看着沈鯉當場罷官,當場任命,才知道紅利被用在哪裡。

這滋味,實在一言難盡。

沈鯉見會計們逐漸停工等候,不再多言,下令轉身回返。

左右連忙跟上。

宋應昌落後半步,恭謹問道: “沈部堂,明日該曲阜縣了?”

許是心理作用,話音剛落,便感覺無數視線投射而來。

沈鯉聞搖頭否決: “抽查過的幾府,還要組織人手二次清丈,宋兵備自去忙罷。”

“至於曲阜縣……我親自登門拜訪衍聖公,再論其他。”

他擡頭看了一眼周遭喧嚷的佃戶閒漢。

自進入兗州府以來,這些如影隨形的面孔越來越多了。

就好似孔府的投影一般,越是靠近,就越多鬼影。

澄清玉宇的棒子,憑什麼就不能揮到聖人世家身上呢?

……

越是靠近靈山聖地,除了鬼影越多之外,活人也越容易被變成鬼。

當然,這只是何心隱不負責任的個人感悟。

遠在滕縣,一所破舊的茅屋,唯一用黃泥夯實的牆基,裂出了蜈蚣狀的縫隙,露出裡層摻着麥秸的土坯,蘿蔔串成一串,正掛在屋檐下晾曬。

何心隱毫無形象地席地坐在街沿上。

“……那年秋裡,俺爺爺跺煞了管事老爺的螞蟻溜兒,就把他硬逮了去充戶人,直麼到俺這一輩兒。”

一名乾瘦的漢子,正與何心隱說着自家爲奴的過往,神態語氣從起初的畏懼,逐漸放開。

所謂戶人,指的是廟戶、林戶和屯戶、佃戶的統稱。

一經入戶,子孫永遠不許脫籍,實質上就是孔府的農奴。

別的大戶對佃戶在完稅外的剝削,大概在三四成,而孔府對戶人的剝削,雜七雜八能到五六成。

何心隱一路下來也聽慣了慘事,並未太多表示: “有戶帖麼?”

嚴格意義上來說,何心隱現在只是一名負責清戶的大頭兵。

照着黃冊挨家挨戶走訪,是他的分內之事。

那漢子搖了搖頭。

何心隱點了點頭,在花名冊上寫下了“隱戶”二字,隨即又寫上漢子的名字“宋之榮”——赤民也是有名有姓的。

登記完後,何心隱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輕車熟路拉起閒話: “宋家漢子,你這右手怎麼斷的?”

面對有些隱私的提問,漢子遲疑了片刻。

直到攥得衣襟咯吱響,他才猛地一跺腳:“早先就聽聞恁老的名聲,既是問到俺頭上,俺就給您全撂了!”

他往院壩裡吐出數尺遠的唾沫: “得有小十年光景了,那狗攮的孔府牛管事領着衙差來分麥,不辨個青紅皁白,硬生生往隔壁陳凱家菜畦子裡攮麥秸垛。

“陳凱他娘踮着小腳去說理,叫那老狗日的抽了一耳刮子。”

“俺實在看不過眼,上前攔着,也捱了一耳刮子,俺急了眼,就掄起扁擔夯了他一記。

66

“縣太爺就給俺抓進了大牢,牢裡黑燈瞎火的,不知道被誰打斷了手。”

“要不是村裡陳榮、宋珍、王坦、丁士四十幾戶口子聚起來要說法,嚇到縣裡了,俺多半交代在牢裡了。”

何心隱自打開始跟着沈鯉清戶丈田之後,頭上的霜色更重了數分。

這些佃戶動輒被打死打殘的遭遇,起碼要佔五分原因。

何心隱順着話問道: “你們聚起來鬧事,孔家不對付你們麼?”

宋之榮僅有的一隻手用力拍起胸脯: “那可沒少對付,架不住俺們人多!”

他突然起身,一頭鑽進屋裡。

再出來時,手裡拿着一張泛黃的紙條。

“鄉里鄉親到府裡的鋪子,都說恁老是天下有數的好人,俺給你看好東西。”

何心隱好奇接過紙條。

只見其上寫着簡短的一行字。

西關親友知:凡有屯廠地之主,皆在蕭永祥茶鋪內,商義上曲阜的螞蠟災,二十三日早辰見面。

何心隱對佃戶的錯別字見怪不怪,只有些驚訝地看向宋之榮: “你們串聯抗稅?”

宋之榮自豪地點了點頭: “去年八月,俺們屯抗了二百多兩銀子的租。”

“孔府喊了爪牙來,跟屯官一道子坐櫃逼租。”

“俺們串一塊沒理他們,就想動粗警告俺們,給宣保信抓去問罪。”

“楊萬鞭他們馬上來叫上俺,帶了六十號人上去,卡住前後門,把爪牙們統統綁起來,押到店堂中央”

“屯官嚇得跟死了七天似的臉色慘白,打着哆嗦求饒,說不敢再來逼租。”

宋之榮說得興起,騰然起身,在院壩裡復現起來。

“我們當場就燒了租冊,俺還威風了一回……“他一腳踩在門檻上,一手按住膝蓋,一手雙指併攏指着何心隱,身子前傾,豪氣十足:“再來就要你狗命!”

何心隱被眼前的落魄佃戶指着,不由怔怔出神。

一路巡田走下來。

帶給他的衝擊,甚至比開壇講學十數年還大。

大戶敲骨吸髓。

官府助紂爲虐

赤民遭遇悲慘。

間或意氣人物怒而抗爭。

這是何等波瀾壯闊的史詩!

何心隱不是沒有踏足過民間,但他起點太高了,往來之輩,不是藍道行這種活神仙,就是耿定向這種達官,哪怕創辦四門會以來,也都是顯貴士人,幾乎沒見過泥地裡的赤民。

口口聲聲喊着赤民,還是首次以這種視角真真切切感受一遍。

無怪乎皇帝看不起自己,以前的四門會,確實差得太遠了。

自己喊着口號,從來沒有真切想過從實際出發,改變這一切——用道理學來說,是缺乏“實際”的心學家。

怎麼改變赤民的困苦,這是千年以降的難題。

但,他既然志願成聖,憑什麼不能由他想出來呢?

何心隱失神地覆盤着自己的一切所見所聞。

盼望明君治世?

何心隱搖了搖頭。

這想法被皇帝罵的狗血淋頭,幾月冥思苦想後,他已經徹底看透了。

這不是皇帝賢明不賢明的問題。

哪怕明君在世,同樣少不得百姓被欺壓。

借用皇帝的話來說,這是不可避免的結構性矛盾,難道昏君就喜歡被貪腐動搖統治了?無可奈何而已。

自上而下的路,是皇帝需要想的問題。

自己深受赤民信賴,自然應該想點自下而上的路徑。

均田地?

何心隱很快又否決了這個想法。

田畝也會隨着財產流動,以各種形式再度集中,數朝均地後都是這樣的皆苦,徒勞的無用功罷了。

甚至看得更遠的話。

地主能夠盤剝百姓,是因爲作爲溝通國庫與農民的橋樑,或包攬訴訟,或在田賦、勞役中上下其手。

消滅地主容易,但沒了地主,也有會別的形式———沒了地主剝削,還有官吏多吃多佔。

除非中樞收稅能精確到個人頭上,否則這座橋樑,就會永遠橫亙在天地間。

如之奈何?

何心隱恍惚想着事情,不知不覺起身往外走。

門外等候的弟子門生一擁而上。

“先生。”

“老師。”

“夫山公! ”

何心隱這纔回過神來,赫然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出來。

他轉身朝佃戶的方向作了一揖,以表告辭。

一羣學生門人有樣學樣,跟着作揖——這當然是裝模作樣,但“禮下庶人”,是何心隱如今秉持的教條。

這時一名學生上前一步: “先生,方纔南京太僕寺卿李輔,韓煥、左光霽等諸生,先後遣人來尋先生。”

何心隱年過六旬,背脊仍如青竹般挺直,聞言也不覺驚訝: “又是想指責我抹黑聖人世家?”

自從刊載書冊以來,上門辯論也好,呵斥也罷,反正各種人物絡繹不絕。

那學生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有的諸生不曾說明來意。”

“倒是李輔,明說先生細數孔家罪行少有大漏,但不利於儒門團結,想約見先生辯論一番。”

何心隱嘆了一口氣。

孔家簡直就是個馬蜂窩,某些士人比孔府的農奴還有奴才相。

只是實話實說,揭露孔家的罪行而已,彼輩無視了他對孔聖本人的肯定,對着他就是一頓喊打喊殺。

果然,天下間,就數這種不念儒經的儒生最多!

“推了吧,我明日要去曲阜縣,況且還有些事情需要細想。”

一干門人面面相覷。

“先生,現在曲阜有些亂,沈部堂方纔遣人來,讓您先別過去。”

有學生開口阻攔。

何心隱一怔: “出了什麼事?”

學生們小心翼翼: “說是爲抗拒清丈,赤民百姓,正在遊行示威。”

作家說

說兩個事情,一個是最近起點出了個阿瓦隆系統,這是我網上衝浪以來最厭惡的東西,我已經嚴禁運營、紀律委員用這個玩意兒了。

另一個就是反派的選擇,我一般不會把好人變壞人,壞人變好人,本書出現過的反派,基本都是實際的負面評價的人,哪怕是之前只用過一次的小角色,比如“乙未,以清丈田畝怠緩,松江知府閻邦寧、池州知府郭四維、安慶知府葉夢熊、徽州掌印同知李好問各住俸,戴罪管事。”,又比如今天出現的周有光“革河南參議周有光職爲民,仍下狹西巡按御史問。坐先任寧夏兵糧道貪恣不簡,爲三邊總督高文薦所劾奏雲。”

因爲大家都不喜歡我貼史料,所以我現在都是隻用不說,看到有人問,這裡提一句。

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第47章 夤夜闖宮,袒心剖胸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71.說個事情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第208章 遣興陶情,欺世盜名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94.抽獎、及求月票、及感謝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
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190.第187章 陰陽順位,懸疣附贅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第47章 夤夜闖宮,袒心剖胸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71.說個事情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第208章 遣興陶情,欺世盜名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98.第193章 亢反嚴禁,當殺不赦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194.抽獎、及求月票、及感謝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