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

萬曆八年,二月初九。

以會試天下貢士,命禮部尚書汪宗伊、詹事府掌府事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何洛文,爲考試官。

工部左侍郎治水總督潘季馴上奏,吳淞江、卯塘、秀州塘、蒲匯塘、孟瀆河、舜河、青暘港等處,俱經設處興工竣事,蘇鬆尚有支河數十處,奏請挪用工部儲水泥十萬斤試驗,以爲輔材,上允之。

上以河工按期結半,開敘效勞諸臣,加總河潘季馴太子太保,升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並蔭一子,總漕江一麟等官按例。

陝西撫按臣張任等,以西安等府所屬州,縣驛遞疲、民不堪命,乃酌議裁省,上不允,命西安等府明鋪陳、預徵解、酌派徵。

都察院奏,臨洮知府曹時聘、密雲遊擊魏孔與、河南都司僉書崔景榮,冒禁行驛遞。

早朝議定,曹時聘、魏孔與革職爲民,崔景榮前已致仕,不予究,並遣御史、御馬監、兵部司官等,赴西安各府,並行撫按官,查公車私用、遣牌馳驛者。

刑科都給事中吳中行奏稱,吏治壞於近名,人情隳於晚節。至於致仕關節者,利弊興革絕不置念,貪污受賄隨心所欲,乞開追查致仕官之先例,上留中不發。

升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周子義爲通政司右通政,掌新聞版署。

調左都御史溫純任兵部尚書巡撫貴州。

升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撫海瑞爲右都御史,掌都察院。

……

別殿陰陰水竇連,漢家帝子有樓船。

開春之後天氣向來不錯,哪怕帝王家,也要組織一二次闔家歡樂的項目。

西苑的瓊華館東北,過堰有水殿,藏有玲瓏的龍舟鳳舸,武宗嫌棄狹小,另造了一艘烏龍樓船,還未來得及享用,只平白被文徵明諷刺了一番,如今卻正好便宜了朱翊鈞一家子。

春風拂面,日光和煦。

闔家歡樂,自然只帶上了後宮與家奴。

整日在旁盯着儀態談吐的文臣不在,氣氛休閒而愜意。

陳太后、劉皇后,以及嬪妃們正在樓上打麻將,李太后正在與吳婕妤交流孕期經驗。

李貴妃則是陪着皇帝枯坐甲板。

朱翊鈞悠哉地躺在躺椅上,手裡拎着釣杆,也是難得玩一玩遊船垂釣的花樣:??“嶽祖父來信說什麼了?”

李白泱手肘撐在膝蓋上,雙手託着臉頰:

“就是一些家長裡短的聊閒。”

“開春後曾祖母逐漸痊癒,讓我不要擔心;又說自己老邁,今年就不入京探望了,遣我叔父送些東西來就是;以及幾個兄弟姐妹學業如何。” щшш Tтká n ¢O

朱翊鈞躺在椅子上,閉着眼睛傾聽,不時附和一兩句。

“哦對,大父讓我給陛下代爲問候。”

窮極無聊之下,李白泱擺弄着手裡的魚竿,魚漂在水面上瞎晃悠。

“說陛下託大父轉交給吳承恩的稿酬,今年其終於登門取走了。”

“南京新聞版署選人補任的奏疏,希望陛下不要一直留中不發,大父是誠心找人接班,並非應付言官彈劾。”

“大父還說,世交張家子弟,因調任蘇鬆管糧參政而上門全的禮數黃金十兩,也託人轉交給陛下。”

朱翊鈞搖着躺椅,曲着一條腿,另一條腿的腳踝搭在膝蓋上,毫無儀態地悠哉抖動。

聽到最後,放緩抖腿的頻率,看向李白泱確認道:??“蘇鬆管糧參政?”

李春芳還不至於爲了十兩黃金,特意來做清廉的姿態。

這是打小報告呢。

李白泱迎上皇帝的目光,神色疑惑地點了點頭:??“陛下,有什麼不妥?”

朱翊鈞撇了撇嘴:??“沒什麼,蘇鬆管糧參政一職,前年就裁撤了。”

張居正招人恨不是沒有原因的。

除了考成法外,還經常對百萬漕工衣食所繫下刀子。

前幾年就說什麼,近年內外官員視國初舊額已增數倍,不顧民艱,動滋煩擾,如此非一。

於是,便由內閣部院層層下壓,推動了一出簡政的戲碼————“命各省官凡添設冗員者,俱一一查議具奏裁革。”

蘇鬆管糧參政一職,就是前年被拿掉的。

不過以李春芳的小報告來看,顯然又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

李白泱入宮多年,耳濡目染,早就見怪不怪,甚至還有心情調笑一番:??“誰讓陛下天高皇帝遠。”

朱翊鈞白了她一眼:??“方纔所說的世交張家,又是哪一路神聖?”

衙門系統自成立以後,便開始具有生物本能——整個衙門上下,第一要務就是保證自己的存活。

但這種生命體徵,同樣根於人性當中。

說人話就是,森德蘭的公務員裁不掉,是因爲有漢弗萊庇佑,而蘇鬆管糧衙門仍舊尸位,恐怕就應在李春芳口中的張家身上。

既然稱作世交,李白泱自然再清楚不過。

只聽她娓娓說道:??“是張方的太倉張家,以孝義聞名,其三個兒子,都是嘉靖年間的進士、舉人,被合稱爲太倉三張。”

“長子張情,官拜南京兵部郎中,次子張意是太倉州同知,三子張性,本是杭州府通判,兩年前被貶謫,也是此次履任的蘇鬆管糧參政。”

朱翊鈞眉頭緊皺。

他放下抖動的腿,緩緩坐起身來:??“連個緋袍大員都沒有,區區五品的郎中、同知,竟然就敢把持着中樞要裁撤的官職不放手,果然是天高皇帝遠。”

李白泱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陛下沒去過江南,那邊與京城截然不同。”

見皇帝視線看過來,李白泱頓了頓,解釋道:??“就說這張家,張方雖無官職,但其人修建義莊,開辦儒學,賑濟災民,在士林民間素有名望。”

“到了其子太倉三張一代,漸與王世貞、歸有光等人文章來往,??《婁東詩鈔》刊行後,拜師求學者門庭若市,逐漸有了婁東學派之稱,儼然有開宗立派的架勢。”

“此外,還有各種聯姻,譬如張情娶妻,便是吏部王尚書族女。”

“這次履任蘇鬆管糧參政的張性,其妻便是我家的族女,這纔會特意上門向大父做禮數。”

朱翊鈞起身端坐,屈指敲着膝蓋,靜靜聽着李貴妃科普江南的政治生態。

果真是樹大根深,盤根錯節。

他腦海中陡然跳出一句詞組————產、學、官結合。

第一代積累初始財富,再廣散家財、施恩佈德以洗白。

第二代開始科舉,籌建學閥,四處聯姻,擠進地方士林官場的生態。

第三代,恐怕就要憑藉着積累,在中樞官場發力了。

屆時只要出一個進士,就是要錢有錢,要出身有出身,要關係有關係,甚至名望也有所謂“婁東學派”背書,這等人物,一個庶吉士作爲起點定然少不了。

等等,婁東學派……

朱翊鈞突然想起些什麼。

他扭頭看向李白泱:??“張家是否還有個叫張輔之的子弟?”

李白泱狐疑地看了皇帝一眼,不知道皇帝哪裡聽說的。

她回憶片刻,篤定確認道:??“確有其人,乃是張性之子,二年前考上舉人,又湊着三十壽宴一齊操辦的,我父當時還去過。”

“說起來,張輔之今日應該正在進士考場上。”

朱翊鈞聞言,露出恍然之色。

竟然此張家乃是彼張家!

如此說來,與他所想基本上沒什麼出入。

第三代的張輔之,在歷史上哪怕四十歲才考中進士,依舊得授行人,一路升到寺卿、侍郎、尚書,官運不可謂不亨通。

不過,還想漏了一代。

到了第四代的張溥,只剩下養望,極致的養望。

張溥全盤接收婁東學派的遺產,打造“婁東二子”的個人形象品牌。再背靠尚書嗣父,考進士,授庶吉士,任職翰林院,提升履歷。

乃至之後的種種,棄官歸鄉網羅名士結社、領導抗稅運動驅逐宦官、發展學生遊行衝擊衙門。

依靠龐大的關係網絡,直到養出天下大望,數十萬學子視其爲領袖;直到將結社發展至朝廷,使得士人儒門事其爲二主;直到遙控當朝首輔,把持科舉,僭稱爲民間皇帝……

這就是復社的發家史。

難怪,竟然是從嘉靖年間就開始經營了。

明朝羣衆運動的最高潮,原來是這麼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朱翊鈞緩緩起身,在甲板上踱起步子。

眼前毫不起眼的小事,莫名與後世的記載,對應到了一處。

宛如撥開歷史迷霧一般,其中脈絡走向陡然清晰。

以這一例管中窺豹,朱翊鈞對李白泱口中江南的政治生態,突然有了實感。

這就不是區區一個蘇鬆管糧參政的問題了。

江南士族……文人結社……社會形態……民間思潮……

皇帝走來走去,一副陷入沉思的模樣。

李白泱見狀,忍不住喚了一聲:??“陛下要去處置正事?”

話是這樣說,語氣難免有點幽怨,早知道下次再轉述自家祖父說的正事了。

輕聲細語在朱翊鈞耳畔響起,下意識回過頭。

他迎上李貴妃委屈的神情,後知後覺自己想事入神了。

入神歸入神,卻也不是什麼急事。

朱翊鈞將正事按在心裡,搖頭道:??“小事罷了,沒這麼急。”

他順勢坐回躺椅上:??“太嶽公還說什麼了?”

李白泱聳了聳鼻子忍着笑:??“就這些了。”

她突然又想到什麼,有些無奈地看着皇帝:??“末了還提了一句,我年歲不小了,若是有恙不要諱疾忌醫。”

朱翊鈞尷尬地摸了摸鼻子。

老李頭估計是看吳婕妤後入宮的已然有孕,心裡替孫女急壞了。

這事實在不好說。

突然,魚竿動了一下,朱翊鈞如蒙大赦地岔開話題:??“呀!魚漂動了!”

李白泱撇了撇嘴,口中附和道:??“哎呀,又有陛下親自釣的魚泡用了!”

朱翊鈞正裝模做樣起竿。

驟聞虎狼之言,瞬間尷尬到臉色泛紅,在料峭的湖風中,逐漸滿頭大汗。

太液池泛起粼粼波光,幾艘小舟自遠而近。

“陛下,貴妃娘娘,太后說差不多該用膳了。”太監的聲音插入了二人世界。

彩雲如同玉蝀一般,連蜷着自碧落垂下。

明媚的春光灑在龍舟上,大大小小的身影,各自忙碌。

……

有人休閒愜意,八……申時行這邊可就慘咯。

外面都說他如今乃是獨相,位極人臣,權重攝主。

殊不知。

有權無責的獨相是天上甘霖,有權有責的獨相,就是被累死的命。

每日事無鉅細地過目數百本奏疏,還要完成皇帝加派的任務,腳不沾地都是輕的了,申時行感覺自己已經快靈魂出竅,飄然欲仙了。

內閣值房。

到了午時,申閣老屁股都沒挪窩,只匆匆吃了兩口飯。

他將墊在餐具下的報紙扔在一邊,等着票擬的幾摞奏疏再度擺滿了桌案。

申時行嘆了一口氣,雙手捂臉用力地搓了搓,聊以醒神。

張居正下月就回京了,王錫爵屆時也會入閣,日子應當就輕鬆多了。

還有一個月。

想到這裡,申時行振作神色,抓起奏疏,開始逐一票擬。

“丈江西六十六州縣官民塘池,除原額外,丈出地六百一十四萬五千九百五十四畝。”

塘池是土地的類型劃分之一,指人工開鑿或天然形成的蓄水池塘,以及塘堰堤岸、塘邊灘塗等與池塘直接相關的土地,也就是所謂塘田。

度田已經好一段時間了,各省都有一定的進展。

江西去年就度完了旱地,小半年過去又丈量完了塘池,耕地、旱地等,尚且還在繼續。

申時行不假思索,寫下一句“抵補該省節年小民包賠虛糧”,將其放在右手邊————這是已經廷議過,或者不需要上廷議的事,只等着皇帝過目批紅,就可以直接回覆江西。

“丈南豊縣召佃租田四萬七千三百石,武寧縣未賣沒官田三百七十一畝,認價得銀三萬六千四百九十兩。”

租出去的田,以及沒收還沒賣的田,都是國有資產。

申時行想了想,寫下“解部濟邊”四字,放在了身後貼有兵部字樣的匣子裡———用在軍事上的方向肯定沒問題,但具體怎麼分,兵部得有個輕重緩急。

“先是山西丈田,晉府與寧化王府爭田,其晉府莊田坐落太原等處,實在地七十二萬零三百五十畝有奇;寧化府坐落聶營等屯,實在五萬七千五百五十二畝有奇。”

顯然,這一摞是度田專題。

山西宗室爭田,僵持不下,特意派了御史去,這已經是第二次回覆了,好歹是有了定論。

申時行搖了搖頭,沒有擬票,只是放在了左手邊————涉及到宗室,得廷議上走一遭。

“閣老,通政司左通政使倪光薦、右通政使周子義求見。”

申時行正埋頭苦幹,值房外一道聲音響起。

手中的活計被打斷,他無奈地停下筆,擡頭與值內閣中書舍人吩咐道:??“請來大堂,我這就出去。”

說罷,申時行合上奏疏,將筆擱置,緩緩起身。

朝雙手哈了一口氣,雙手往鬢角一抹,低頭對着銅鏡打量一番後,才推門而出。

銅爐焚香、盆栽插花的東西房,乃是輔臣值房的雅趣,專用於議事會客的大堂就肅穆多了。

青磚灰瓦,進深寬闊,兩側列紫檀木椅,供人落座。

申時行方從值房內走出,便見倪光薦與周子義已然在大堂內落座。

後二者見到申時行,紛紛起身,率先行禮:??“叨擾申閣老午休了。”

申時行苦笑着搖了搖頭:??“在朝爲官的勞碌命,說午休這等陌生字眼作甚。”

說着向兩人回禮,示意二人落座。

申時行理所當然做上主位,看向周子義:“還未恭喜以方升遷。”

周子義落後倪光薦半個屁股落座,接上申時行的話:??“承蒙陛下信重,讓我一介愚癡執掌新聞版署,日後但有差錯,還望申閣老與諸同僚多多擔待。”

三人一陣客套寒暄。

申時行終於問起正事:??“銀臺也是內閣稀客,難得登門,不知所爲何事?”

通政司自然是稀客。

自從職權被內閣傾奪後,通政司廷議排位一落千丈,往前站都甚至會捱打。

實權之少,可沒什麼由頭往內閣跑。

也就這些年另添職權,才能偶爾在內閣現身。倪光薦與周子義對視一眼。

前者主動說明來意:??“今日以方升遷,從我手中接過新聞版署,有些棘手事宜尚且需要交接,便來尋申閣老拿個主意以便做個了結。”

倪光薦在通政司幹了十年,是論資排輩做上的左通政使。

習慣了按部就班處置政務的人,對所謂的新法、新學、新報,這些新東西,着實有些跟不上。

周子義分權,也是倪光薦再三懇求皇帝的結果。

正因如此,通政司現在積壓的棘手難題可不少,正好帶着周子義來尋內閣定個調子。

申時行沒有立刻應下,不置可否問道:“怎麼不去西苑尋陛下?”

倪光薦和周子義覺得棘手,必然不會是什麼好拿主意的事。

各家部院有各家部院的事情。

一遇到難題就往內閣跑算什麼事?真當是宰相府邸了?

倪光薦拱了拱手:??“陛下今日泛舟,無暇奏對,讓我來尋申閣老,再拿不準就上明日廷議。”

申時行袖中的拳頭,下意識捏了捏。

而後才無奈頷首:??“倪銀臺請說。”

倪光薦聞言斂容正色:??“主要是兩件棘手之事。”

“其一是刑部張尚書臨走留下的手尾。”

申時行有些疑惑。

張翰是和平交接給潘晟的,按他的性子,也做不出主動埋坑的事情纔對。

況且,即便有,又跟通政司有什麼關係?

“是六年前杭州府的一起殺人案,衙門斷了案犯死刑。”

“三法司複覈時,都察院與大理寺頗爲猶疑,數次駁回刑部,一度卡了兩年,爭執不下。”

“隨後張尚書知曉,便覺得大理寺拖沓,推諉不職,便力排衆議,先行迴文杭州地方複覈論死,再逼着大理寺簽署公文,之後犯人便秋後問斬了。”

無論是儒家教化,還是大明律,都主張慎重死刑。

一旦論死,必須三法司複覈。

“本來事情到這裡也就罷了,結果……”

說到這裡,倪光薦頓了頓。

申時行聽到這裡,當即有了不好的預感。

倪光薦神情精彩地迎上申時行的目光,緩緩開口:??“去年除夕時,該案的受害者,回家過年了。”

“換言之,沒有什麼殺人案,府衙強行找了個案犯出來,明正典刑了!”

申時行終於知道跟通政司有什麼關係。

一旁的周子義苦笑連連,適時補充道:“如今刑部那邊擬奏疏擬了半個月,朝中尚且悄無聲息,但浙江那邊的士人,已然羣情洶洶了。”

“士林各大結社奔向走告,赤民百姓義憤填膺。”

“杭州府那邊強行彈壓此事,抓了一批刊印報紙、揭帖的士人,定的罪名是造妖言,傳用惑衆。”

“通政司備案過的報社,也一併被查封了。”

申時行牙齦隱隱作痛。

難怪通政司覺得棘手,非要內閣拿主意。

三法司多半想私下給這事把屁股擦了,否則斷不至於民間鬧得沸沸揚揚,官面上還沒消息。

致仕的張翰有沒有責任也難說,這同時還牽涉到致仕官要不要追責的問題。

府衙就更不用說了———鬧出這麼大的事,申時行恨不得給這羣人一巴掌捏死!

但偏偏這事已經從極個別捕快牢頭的事情,上升到整個府衙,乃至省三司衙門的政治姿態。

人死不能復生,想要平息衆怒必然要做出更低的姿態,牽涉到更多的人。

紛繁雜亂至此。

通政司如今雖說奉命發佈新聞,處置輿論,但遇到這種事,也兩眼一黑。

申時行揉了揉眉心,沒有立刻答話:??“通政司先不要表態,等明日廷議再說。”

皇帝既然說拿不準就上廷議,申時行哪怕直犯惡心,也沒光棍到直接拍板的地步。

“還有一事呢?”

申時行雖然是主動發問,但已經打好主意一塊扔廷議上再說了。

倪光薦示意一旁的周子義。

後者順勢接過話茬:??“申閣老,是度田巡撫衙門的事,上月中旬,沈鯉一行人到山東後,何心隱刊載了文章《罪惡累累的孔府》,當即激起軒然大波。”

申時行嘆了一口氣:??“又羣情洶涌?”

輿論輿論,事情不激烈到一定程度,也不至於這樣叫。

事情不鬧到一定程度,新聞版署都懶得理會。

周子義對自己接手的攤子也是沒眼看,他無奈地點了點頭:??“山東省三司衙門、衍聖公,乃至鹽政衙門的殷總督皆發函來,問詢到底是不是通政司授意。”

“此外,現在士林的反應更是強烈,通政司已經被信件淹沒了,紛紛責備我等爲何替何心隱刊載妖書,是不是有意辱罵聖人,要將我等開除儒門。”

“聽說都已經有聚衆遊行,衝擊度田衙門的苗頭了。”

申時行嘖了一聲,自嘲一笑:??“我就說要捅馬蜂窩。”

倪光薦與周子義悻然一笑。

申時行擺了擺手:??“一併上廷議罷。”

“這事不是輿論引導的事了,通政司先不要管了,新報停一停,等議出個結果再做迴應。”

說罷,他端起茶杯,輕輕飲了一口。

這就是端茶送客了。

通政司兩人眼力不差,當即起身告辭。

申時行心裡有些煩躁,只是起身相送,並未挪步送到門口。

目送着兩位同僚離開,申時行有些疲倦地緩緩落座。

通政司不知道怎麼表態,頂多覺得棘手而已,內閣具體統籌政事,纔是覺得烈火灼身。

民間結社的文人、動輒衝擊衙門的大戶,頻頻遊行的學生。

度田以來火藥桶一般的天下,官吏離德、南北離心、士紳毀堤淹田也要阻攔清丈。

再加上皇帝催生的報紙這種輿論手段。

這局勢當真是一點就着。

可別真的出什麼亂子。

想到這裡,申時行霍然起身,朝隔壁中書舍人的值房喊道:??“替我備肩輿,去吏部一趟!”

值內閣中書舍人應聲而去。

申時行看了一眼值房,日光自窗外投入,堆積如山的奏疏光影交錯。

他搖了搖頭,伸手將值房門帶上,緩步走了出去。

……

山東布政司,濟南府。

殷士儋自內閣學士致仕後,便築廬於濼水之濱,講學著書,一時從者如雲,便將園子取名“通樂園”。

而殷閣老復起鹽政總督以後,園子便交給了兒子殷誥打理。殷誥雖然是濟南知府,但在文壇聲名不彰,向來沒有士人來通樂園與他同樂。

但今日顯然有所不同。

趵突泉旁,一干士人儒生,百人不止,席地而坐,裡外圍成三圈。

殷誥這個主人家,堂而皇之坐在最裡一圈。

除了這種佔據地理優勢的,最裡一圈多是名流了。

太倉三張之一。

東南五君子之二。

顏孟聖人世家齊聚。

乃至於此前南郊祭天時致仕的趙南星、鄒元標等人。

可謂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羣人正傳閱一本冊子,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什麼孔家田畝橫跨五省,屯田、祭地、官莊,大致羅列其中,只估算便超百萬畝之巨。

什麼孔家世修降表,南孔北孔嫡庶之爭,前元入主中原以來,兩孔各自是何表現,宛如現場親臨。

什麼以辦學和祭祀孔丘爲名,假手地方官吏霸佔田畝,乘農民破產之危,強買巧騙,乃至直接圈佔,無理鯨吞。

甚至將孔家如何加租,用“鬥尖”、??“地皮”等手段,剝削農戶的事公之於衆。

其附錄似乎還採訪了當地百姓,例舉受孔家剝削之慘狀。

譬如濟寧李獻可,其族譜上,宣德年間有個祖先名叫李經,恰和孔家洪武年間的“戶人”名字相同。

於是孔家便指控李獻可爲逃戶,硬逼他附籍當差。

官府助紂爲虐,竟然讓李獻可無處伸冤,真就被逼做了孔家的“戶人”。

如此種種文字,赫然記於此冊上。

衆人交頭接耳,爭相傳閱。

恰好傳到孔承厚手中時,他猛然將書冊撕得粉碎!

孔承厚憤然作色:??“辱我列祖列宗,是可忍,孰不可忍!?”

話音剛落,便是此起彼伏的應和。

“說得好!??”

“何心隱區區罪囚,正當以妖言罪斬首!”

“說得輕巧,你看他身邊聚集的上千邪教信徒能不能讓你抓去定罪。”

“說到底,還是沈鯉放出來咬人的狗。”

“唉,沈鯉在士林素來名望不差,何苦來哉。”

“這就明知故問了,誰還不是放出來的狗?”

“慎言。”

“慎言什麼?一退再退,幾代人的身家財資都在背後,哪還有退的餘地?就算是那位放出來的狗,也該剪除其爪牙了!”

大家今天聚在通樂園,名義上是賞泉的,實際什麼緣由一清二楚。

若只是地方上度田,那他們還有與府衙串通的餘地,大家吐個三成出來打發皇帝日子還能忍一忍。

放沈鯉出來巡田算什麼事?

甚至還要拿聖人世家殺雞儆猴。

實在將人逼到絕路!

殷誥聽着議論紛紛,嘆了一口氣:??“當初鹽政一案在南直隸沸沸揚揚,最後什麼結果人盡皆知。”

“如今即便咬到聖人頭上了,又如之奈何?”

他有些悵然地看着自己的園林豪宅。

他的視線似乎透過院牆,看到了自己即將被沒收的萬畝良田。

多好的宅子,難道真要與民通樂?

千辛萬苦兼併來的田畝,隱匿的佃戶,難道真要如數奉還?

白花花的銀子散給窮人,造孽啊!

但即便如此,又如之奈何?

不怪殷誥沮喪。

他們這一羣人,比起當初徐階領頭的南京六部衙門、勳貴的陣容,提鞋都不配。

彼輩尚且一敗塗地,他們這羣人,又能怎麼辦?

“此言差矣,當初鹽政一案,可不如此時此刻一分一毫。”

殷誥轉過頭。

只見說話之人乃是太倉三張之一的張意。

不待殷誥發問,顏嗣慎率先追問:??“這話何解?”

張意捋了捋鬍鬚:??“須知,當初鹽政一案,無非幾名朝臣、勳貴,勾連豪商而已。”

“彼輩權勢根植官面,強權壓下,自然立成產粉,哪怕徐少師也不例外。”

“至於如今……”

輕輕頓了一下,立刻有人不滿:??“別賣關子,繼續說。”

張意正欲解釋,卻被人搶了話頭。

“張兄的意思是,如今新政,無論是度田,還是辱罵聖人,都是天下人的事。”

衆人回過頭,卻見說話之人正是趙南星。

這位南郊祭天呵斥首輔不孝,其弟更是以揭帖面刺皇帝之過,滿門忠烈,士林聲望自然不低,甫一開口,便是衆人矚目。

趙南星侃侃而談:??“權勢根植於官場,皇帝的強權自然一壓即碎。”

“如今天下人若是羣起反對,難道還能屠滅天下人?”

衆人聞言,皆有所悟。

殷誥遲疑片刻,提醒道:??“趙兄,雖說我等皆是士林楷模,但還尚沒有到振臂一呼,天下影從的地步。”

自誇可以,但應該沒人真會信這種話纔對吧?

“哈哈哈!??”

一陣狂笑。

孔承厚心情不佳,拂袖打斷道:??“好好說話玩什麼名士風流,聒噪!”

鄒元標一滯。

旋即冷哼一聲,也不與孔家人計較,昂首道:??“外省不比京邊,士林廣聚之地,帝力何加焉?”

“我等領銜在前,天下人豈有不跟之理?”

孟彥璞神情一動:??“鄒兄是說……”

他方一問出口,話還未囫圇,就有人迫不及待解答。

“本月杭州之事,或可爲借鑑!??”

“百姓盲目,未嘗不能稍作驅使!”

張意與趙南星不約而同出聲,兩人相視一眼,哈哈一笑。

其餘衆人心領神會,隨即撫掌大笑。

一時間,笑聲響徹整個通樂園內外。

趵突泉水,汩汩外冒,好似應聲相和。

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6章 暗流涌動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203章 京輦之下,刺王殺駕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247章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第7章 孝事兩宮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第233章 雨湊雲集,座無虛席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
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6章 暗流涌動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203章 京輦之下,刺王殺駕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84.第83章 衆楚羣咻,多事之秋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247章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第7章 孝事兩宮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162.第161章 金革無避,軍旅從權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166.第165章 構會甄釋,草野之士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第233章 雨湊雲集,座無虛席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