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

王世貞一番奇談怪論後,場面上一時寂然。

朱翊鈞走在前頭,陷入了沉默,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

要是別人說這話,他立馬就得邀請人去泛舟。

這種極似威脅的話一出口,你不墜湖誰墜湖?

問題是,王世貞說這話……反而讓朱翊鈞摸不着脈絡。

王盟主是真有可能信了這種事!

如今,已經不是王世貞年輕的時候了。

王世貞初入仕途的時候,性格狂傲,恃才怠物,政治活動頻繁。

在民間,王世貞利用在文壇的影響力,跟李攀龍非法結社。

成立了以“六子”爲核心的詩社文盟。

文盟尊卑有序,等級森嚴,排名列次,王世貞還令人作《六子圖》,列六子坐於竹林之間。

凡不服王世貞與李攀龍號令的,輕則降低社內排名,重則開除社籍。

六子之一的謝臻年資既長,性格狷介,對王世貞屢不服從,某次,拒“和《五子詩》”後,王世貞立馬就開會將其削名。

哪怕有人說五子不行,王世貞也決意不改。

隨後,五子之一的吳國倫,因“阿黨伯俊”之事,亦是被王世貞降低社內排名。

《六子圖》也跟那幅畫一樣,隨之塗塗改改,有了好幾個版本。

同時,王世貞又陸續創作《後五子篇》、《廣五子篇》、《續五子篇》,進一步擴大文盟的羣體規模。

所謂“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

另一方面,王世貞獨操文柄,又將其影響力運用於政壇。

王世貞認爲“天地間無非史而已”,立志撰寫一部明史——文壇盟主要修史,哪怕是野史,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除了書法史、科舉史、諡法史這些正經東西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大臣們的個人史。

野史都是主觀的,王世貞著史,私貨更是沒少加。

他拿了筆桿子之後,在官場上稍有不合意,立刻就是一篇小作文。

社員盟友們,誰懂啊?

譬如此後的一本《嘉靖以來首輔傳》,上揭露嚴嵩,下抹黑張居正——後世張居正三十二擡大轎的離譜傳聞,就是出自王世貞此書。

彼時盛行倒嚴嵩,王世貞二話不說就是小作文開衝。

屢屢撰文或直接辱罵,或間接陰陽嚴嵩、嚴世蕃父子二人。

明着有《袁江流鈐山岡當廬江小吏行》、暗裡還有傳得沸沸揚揚的《金瓶梅》與《鳴鳳記》。

嚴嵩氣得七竅生煙。

但是文人之間的雅事,怎麼能動怒呢?

無奈之下,嚴嵩笑臉捱打,直呼批評得對,老夫無則加勉。

此不畏強權之舉,替王世貞賺足了清名,年輕一派都視他爲偶像。

天下賢士,褎然匯徵,可謂如日中天。

可惜的是,嚴嵩這老狐狸有的是法子。

跟如今張四維情況差不多,嚴嵩明面不好對這位文壇盟主如何,便轉眼就給他父親坑死了,進言世宗,使下令誅殺。

那沒什麼好說的,死了父親,自然得致仕丁憂。

王世貞“哀啕數日,致仕輒歸”。

這一敗,甚至死了父親,他的心氣立馬就喪了。

丁憂結束後,四處低聲下氣,求爺告奶,一門心思給父親平反。

不斷給徐階、楊博等大臣寫信。

後來先帝登基,同科的張居正水漲船高,王世貞“行次德州,聞張居正入閣”。

眼見有天下大赦的機會,王世貞便給張居正寫信攀關係。

一封《上江陵張相公》,開篇就是“不肖世貞釁惡深重,致先人罹於大禍”,可謂誠懇真摯,姿態極低。

後來穆宗果替王父平反。

王世貞無論心裡怎麼想,反正面上少不得一番千恩萬謝。

同時,文壇上其他流派,也開始競相角逐。

盛相推轂、狎主齊盟。

汪道昆在徽州聚集四方人士,先後創立豐幹及白榆社,欲“霸一方,建旗鼓”。

這時候,一度獨操文柄,排斥外流的王世貞,不僅沒有加以干預,甚至公開迎合汪道昆的侵犯。

寫信慶賀說,“歙故未有詩,有之,則汪司馬伯玉始。”

可見這一來二去,棱角已然被磨平了。

沒了仕途追求,也放棄了文章大事,只好“晚而好佛,又改趣事黃冠”。

什麼仕途、什麼文學,父親都被自己害死了,還是禮佛修道罷。

每日誦經修道、參禪打坐。

反思自己做過的錯事,務求少說話,與人爲善。

行文之間,也充斥着懺悔心境,被士林稱爲“懺悔流”盟主。

如今這位懺悔流盟主,開始替世宗皇帝懺悔,未必不是感同身受——世宗早修道,兒子就不會死了,我早修道,父親也不會死了。

同病相憐啊。

朱翊鈞越想越拿不準,這位究竟是替人開口威脅自己,還是單純在推銷道法?

畢竟這位文壇盟主,過幾年,還會拜師王錫爵二十多歲的女兒曇陽子。

他不僅寫文吹捧,還助力曇陽子白日飛昇,邀請了十萬之衆觀禮。

王世貞彼時又哭又拜,趴在地上吸收曇陽子殘留的“靈氣”。

額,朱翊鈞突然想到。

王世貞來西苑後就兩眼放光,呼吸節律,別是想吸世宗皇帝的靈氣吧?

朱翊鈞狐疑地看了一眼王世貞,繼續試探道:“那王卿又是如何斷定,世廟已然得道飛昇?”

這話一出口,王世貞立馬就來勁了。

他露出一絲激動之色:“陛下便是明證啊!”

“我聽聞,陛下一經登極,便有如天授予,旦夕之間,神性勃發。”

“頓生鴻漸之儀,遂稔經典之學。”

“及入西苑,駐萬壽宮,世廟道場也。”

“陛下身染道果,意同道韻,勳貴懾服,宗室繫頸,一干世宗老臣,相擁左右,束手垂拜。”

“若非世廟得道而高居三十三重天,此何所託庇耶?”

朱翊鈞登時無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己這情況,確實得問道祖找原因。

再加上日前作秀,給王盟主鎮住了。

王世貞本就崇道,如今遇到認知邊界外的事情,總要有個說法,來說服自己。

跟前世那些個求神拜佛的富豪差不多。

這就沒意思了,還以爲王盟主頭多鐵,要脅逼他呢。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朱翊鈞擺了擺手,隨意道。

敷衍一句話,結束了王世貞的狂想。

轉而說起正事,淡淡道:“朕聽聞宣旨的內臣,回來說,王卿似乎已經淡薄仕宦之心?”

這話有問罪的內涵,多少有些不客氣。

問得如此直接,也是事出有因——王世貞做事當真不地道。

剛接到復起的聖旨,就在那裡作詩說什麼“病入園林癖,衰鍾兒女情。”

還跟人寫信,“弟此行殊不得已,苦當路聊蕭之不置,且無辭以對耳。”

你喜歡清高的人設就算了吧,什麼叫,被當權者不斷地催促,你沒有理由可以推辭罷了?

還刊載出來,給誰看呢?

朱翊鈞此時問這一句,雖不客氣,但卻是給王世貞解釋的機會。

若是到了這時候,連個基本的態度都沒有……

別說出仕了,還是入土吧。

大不了扶持一番汪道昆,換個文盟魁首給他做事。

王世貞連忙執禮請罪:“臣有罪!”

“臣不知陛下之英睿,揣測元輔以私情相召,便託詞拒絕!”

“纔會說出‘苦當路聊蕭之不置’之語。”

這話說得委婉,其實就是說,皇帝還沒親政,而張居正又趕走了高拱。

還以爲是張居正大權獨攬之下,爲了豐滿羽翼,才召他回京。

他王世貞不願意以私情結黨,損害陛下的威嚴,這才故意推脫。

反正不論如何,本意是好的。

朱翊鈞見他這模樣,也是心中感慨。

只能說,王世貞經歷過替父平反之後,爲人也圓滑了不少,至少說話的立場是拿穩了。

這話,大概能信六成吧。

歷史上王世貞與張居正鬧翻,就是因爲其人書生見地,尊禮復古,認爲張居正權勢過盛,凌逼主上,才反目成仇。

至於其中有沒有維持嚴嵩以來,不畏強權的人設,摻雜政治作秀成分,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有這個態度就好說——不是政治白癡,才能安心讓他去辦事。

而且,至少是把皇帝放在眼裡了,沒有太過恃才傲物。

朱翊鈞伸手將他扶起,板着臉道:“元輔乃是朕之肱骨腹心,王卿豈可聽信謠言!?”

話這麼說,就是認可王世貞的這份說辭以及其人的圓滑了。

王世貞再度認罪:“臣德行不足,竟然聽信謠言,中傷元輔,萬分慚愧。”

朱翊鈞繼續斥責:“朕聞王卿矢志著史,豈不聞考據、務真二詞?”

“王卿這般輕佻輕信,朕如何放心讓卿領銜蘭臺?”

王世貞下意識就要配合皇帝表演,繼續認錯。

話到嘴邊,突然愣住。

蘭臺!?

皇帝說讓他領銜蘭臺!?

自漢代置檔案典籍之所,設蘭臺令史,在其間修著史書後,千年以降,蘭臺便是史官職所的代稱。

原來皇帝叫他回京,是讓他修史!

難怪前日看到中書舍人在皇帝身旁記錄起居注!

這……突如其來的驚喜,讓王世貞有些失措。

心中對皇帝的認可,拉高了數檔。

聖君啊!

王世貞一時之間,驚訝、激動、猶豫、興奮,席捲心頭,舌頭打結。

朱翊鈞也不催促,悠然等着王世貞回話。

王世貞這反應,自然也在他預料之中。

這可是給王世貞量身打造的職位。

這廝沒有治理地方的本事,歷史上萬曆三年,張居正讓其巡撫鄖陽,一年被彈劾數次。

不是“以迂直,失權臣指,再被訾擿”,就是“動擾百姓,糜亂生產。”

可見,這種肉喇叭,就得養在宮裡,批評一下時政就得了。

再說,王世貞對此必然也會十分滿意。

其人本就“志在蘭臺”。

歷史上王世貞起復,張居正給他提拔爲湖廣按察使,也就是正押送進京的杜思那位置。

王世貞不滿意這位置,不僅不去赴任,還上疏請辭。

張居正寫信去勸——“以下國之荒陋,何幸得聞雲和之聲,睹環瑋之寶哉?”。

這樣一個偏遠簡陋的地方來說,何其有幸能夠聽到您這樣的天籟之音,見到您這樣的寶物啊。

跟哄小孩一樣,王世貞這才勉強動身。

其後還是一再寫信,說張相公啊,我實在幹不下去了,讓我回京任職吧,我想做文書工作。

朱翊鈞如今開了天眼,直接給他一步到位,把興趣變成工作,還有什麼話說?

果不其然,王世貞躊躇片刻後。

終於緩緩叩首,一拜到底:“臣聞陛下禮樂教化,耳提面命,如感承父愛,銘記於心。”

“臣受陛下聖澤天恩,恩施仁德,亦如久旱逢霖,遍潤五內!”

這一拜,終於帶上真心實意。

朱翊鈞本是風輕雲淡聽着,不經意聽了這話,身子差點一個趔趄。

他看了一眼年近五旬的王世貞,也不知道他那句“感承父愛”,是怎麼說出口的。

只能說不愧是文壇盟主,說話水準無可挑剔。

但這還未完。

只是一個史官之位,怎麼能讓王世貞心悅誠服?

朱翊鈞再度將王世貞扶起:“既然說起父子……”

“王卿,朕將伱留在蘭臺,也不止是喜愛你這一身才學,亦有乃父之功。”

王世貞正起身彎腰,聞言不由一怔。

摸不着皇帝脈絡,小心翼翼道:“我父……?”

朱翊鈞嘆了口氣。

意味深長道:“近日,朝中有些是非。”

“昨日都察院的都御史葛守禮上奏。”

“曰……”

“原任薊遼都御史王忬破虜平倭,功業可紀,偶以虜衆突入,陰觸權奸,竟主刎身死,非其罪。”

“原任浙江巡撫朱紈清直耿介,袛因嚴禁通番,遂中媒孽,繼改巡視,輿疾督兵,竟被讒追論聽勘,飲鴆之日,家無宿儲,迄今妻子寄食於人,不能自存。”

“若不破格優恤,非所以鼓效忠之心,振任事之氣也。請以忬合照例祭二壇,造墳安葬;紈合照例與祭一罈,減半造葬。”

“朕事後,便翻閱了二臣履歷,國之忠良,令朕潸然淚下!”

“王卿既爲忠良王忬之後,朕豈能不優容一二。”

這份奏疏,自然是朱翊鈞讓葛守禮上的。

王忬功勳卓著,只是偶爾因爲敵人突然入侵時失利,加之不幸觸及了權臣的利益,才被迫自殺身亡,這不是他的罪過。

所以啊,只是平反是不夠的,還要安葬祭祀才行——當然,朱紈也順帶捎上了,借一借王世貞的東風。

這對皇帝來說,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但對於王世貞,卻難如登天。

歷史上其人是在萬曆十五年,幾經周折,才做到這一步。

不過背景不同的是,這是朝局在清算張居正後,某人給“不畏強權,揭露張居正面目”的王世貞的饋贈。

如今皇帝親口提出這話,撥亂反正的正當性,無可比擬。

立馬就讓王世貞怔然當場。

他父親王忬,當初是被世宗皇帝棄市的。

隆慶元年,他趁着天下大赦的機會,替父平反。

但,只是免除了罪名,棄市的懲戒一日在身,那就一日死無葬身之地。

想做到“造墳安葬”這一步,實在萬分艱難。

皇帝竟然,就這樣喂到他嘴邊!?

王世貞怔愣無聲。

過了好半晌,才恢復理智,喟然一嘆:“陛下,臣寸功未建,卻受陛下如此青睞,實在惶恐。”

“還請陛下差遣。”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食。

當初給他爹平反,犧牲的,是他的氣節,付出的,是他的文壇聲望。

如今皇帝又是爲他重立蘭臺,又是拋出替父“造墳安葬”這個籌碼。

他又需要做到哪一步呢?

朱翊鈞欣賞地看了王世貞一眼。

有才華、重恩情、性敏銳,聰明人辦事,他放心。

王世貞哪怕年進五十,也當得起一句“風采玉立,溫秀之氣,溢於眉宇”。

束手等着皇帝發話時,亦是光彩照人,也難怪徐中行、宗臣都誇他“神人養成,憾非女子”。

朱翊鈞招了個手。

張宏早有準備,拿着一個罐子彎腰走上前來。

王世貞好奇看來。

朱翊鈞並不急着切入正題,反正悠哉問道:“王卿可知‘腐草爲螢’?”

王世貞莫名其妙。

不知皇帝意圖,只能中規中矩道:“《禮記·月令》曰,季夏之月……腐草爲螢。”

“指的是,每年季夏,腐爛的草和爛竹根,會化爲螢火蟲。”

禮記,孔聖經典,儒家三禮之一、五經之一。

可謂萬世不動之根基。

即便是世界錯了,也不能是儒學經典錯了,至多,重新釋意一番,合乎時代。

當然,月令這一篇,多無爭執。

畢竟只是一些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之類的飛禽走獸習性。

這句腐草爲螢也一樣。

朱翊鈞點了點頭,似乎對王盟主的學識很滿意。

他接過張宏手中的罐子,輕飄飄道:“王卿說,聖人言語會不會出錯呢?”

王世貞悚然一驚,驟然失態!

他突然有了一種極度不妙的預感!

大難臨頭的感覺,襲上心頭!

皇帝究竟要交辦給他什麼事情!?

王世貞幾次張口欲言,卻發現驚駭之下難以發聲。

稍微平復心情後,王世貞才澀聲道:“還請陛下明示。”

朱翊鈞點了點頭,將手中罐子遞給王世貞。

王世貞隨着皇帝的目光看向罐子,只見罐中一些淡黃色斑點,不知何物。

他正聚精會神看着,皇帝的話語突然傳入耳中。

“王卿,這些,便是螢蟲之卵,成蟲交媾所得。”

這一聲,猶如驚濤駭浪。

王世貞手裡一軟,瓶罐脫手而落。

一旁的駱思恭眼疾手快,立馬將其接住。

朱翊鈞不以爲意,他神色溫和,看向王世貞:“王卿,可爲此撰文乎?”

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93.第92章 鄉黨親故,荊棘滿布第14章 發個單章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171.說個事情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第47章 夤夜闖宮,袒心剖胸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171.說個事情第14章 發個單章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第210章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
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93.第92章 鄉黨親故,荊棘滿布第14章 發個單章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171.說個事情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58.第157章 隨物賦形,越辨越明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第219章 鋋戈連雲,旌旗耀日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第47章 夤夜闖宮,袒心剖胸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187.第184章 江河日進,天星應命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171.說個事情第14章 發個單章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第210章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61.第160章 盡是還丹,歷歷堪收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192.第189章 遷鶯出谷,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