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折騰與冒險

乾寧五年正月二十四,朱珍收到了一封信,看完之後捧腹直笑。

“朱三……”笑完之後,朱珍又有些感慨。

想當年,他倆幾乎好得穿一條褲子。參加巢軍之後,奮勇拼殺,互相扶持,博取前程。

大富貴曾經觸手可及,但又轉瞬即逝。

“朱三還沒死心。”朱珍嘆了口氣,道:“或曰當年鎮汴之時不過五百人,而今有衆兩萬。可朱三你也不想想,四十七歲的人了,還有那精力折騰嗎?能折騰到什麼地步?便是讓你佔了鄆州,別人都不來打你,光是理順內部就要兩三年,屆時年且五十,還打個屁!”

高劭也有些感慨。

你耗費了青春年華,做出了成績,得到了上面的賞識;你用盡機謀,付出了很大代價,爬上了高位;你出生入死,拼卻性命,得到了戰功……

如今有人告訴你,這一切都做不得數。

新的征服者對你沒印象,不瞭解你的努力和才智,你還需要拼命做出成績引起他的主意,但人生短短數十年,還能有以前那份心氣嗎?

這就是降人的悲哀。

朱珍的感慨,說的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

朱三,你沒時間了,別折騰了!

“軍使打算怎麼回覆?”高劭問道。

朱珍聞言,臉上現出了一絲狠厲,道:“也別怪我狠,世道如此,沒什麼好說的。答應朱三,他信不信,來不來,那是他的事,試一下總沒問題。措辭你把握一下,好好寫。”

高劭頷首。

“好好寫”的意思是別整得太假。現在他和朱全忠的關係是兩不信任,雙方都在試探,無論是真降還是假降,互相防着一手是正常的。

“另外,將此事飛報夏王。”朱珍又道。

“遵命。”高劭應道。

這是自然,朱珍還沒昏了頭,不報備這種事情,萬一將來被小人進讒言,可就說不清了。

北邊的消息只用了一天就傳到陽門橋。

正在督戰的邵樹德匆匆看完後,問道:“有沒有羅弘信的消息?”

杜光乂回道:“暫時沒有。正旦那天羅弘信露面了,與魏州諸將飲宴,不過只略略敬了幾杯酒就先行告退了。”

邵樹德點了點頭。魏州那個樣子,應該沒人有心思對外征戰。

不然的話,北邊壓力還真是大。魏博三百多萬人口,就硬實力來說,比佔據了河東、大同、昭義、幽州四鎮的李克用還強出一大截,雖然他們肯定沒晉軍能打就是了。

“朱珍雖有野心,但還算知機的。”邵樹德評價道:“李唐賓做得不錯,當機立斷,頭腦清晰,有元帥之才。”

能找一個做事不畏首畏尾,同時還有相當才幹的人,那是真的挺不容易的。李唐賓人際關係也搞得很一般,最適合委以大任。

“飛龍軍到哪了?”

“回大王,已奔青州而去。”杜光乂回道。

“做得不錯。”邵樹德又稱讚了一句。

契苾璋也很有眼光,知道怎麼配合正面戰場,手下人才多,這仗打起來就是舒服。

王師範這廝,坐擁寶鎮,但意志力不行,如果被契苾璋一嚇,或許就不敢在北線投入過多力量。

他帳下最厲害的大將,應該就是劉鄩了,他爹王敬武一手栽培、提拔的。

歷史上天覆元年,他率軍攻破兗州,令朱全忠大爲震驚。

此人有智謀,有節操,是個人才,可惜主君不行。

從天覆元年(901)起,朱全忠派偏師與王師範打了兩年,王師範破兗州,其實還佔了點上風。

到天覆三年,樑軍精銳壓過來,王師範先敗,向淮南求救。楊行密遣七千步騎至青州,與齊兵一起收復密州,斬樑軍大將劉康乂。隨後又復登州,大破汴梁、魏博聯軍,斬全忠之侄朱友寧。直到朱全忠坐不住,親率二十萬大軍來援,這才擊敗王師範。

但王師範實力仍很強,“有衆十餘萬”,竟然就投降了。

帶着十幾萬兵馬投降,當真是武夫之恥。況且與樑軍的戰爭打得並不算太難看,劉康乂、朱友寧兩員大將被斬,樑、魏聯軍連敗數場,可見經過三年的戰爭錘鍊之後,曾經被視爲“弱雞”的淄青兵越戰越勇,慢慢適應了戰爭,結果你竟然投降了……

意志品質不行!換成朱瑄、朱瑾,能跟你打到天荒地老。

“讓契苾璋尋機打幾次勝仗,不需要戰果多大,嚇一嚇齊人就行。”邵樹德吩咐道:“額外囑咐一句,約束軍紀,別整得跟個土匪似的,激起齊人憤怒。”

“遵命。”杜光乂沒有多問,立刻應下。

“不行!”邵樹德還是不放心,道:“你親自跑一趟,去當監軍,給我看着點那幫無法無天之徒。”

“大王……”杜光乂有些愕然。

“你不懂,不能讓人覺醒。”邵樹德說了一個奇怪的詞語,然後又解釋道:“淄青鎮步騎五六萬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技藝出色。他們差在哪裡?沒怎麼打過仗,見的血少了,如今對我身經百戰的大軍有所畏懼,打起來束手束腳。但千萬不能讓他們勇氣漸漸起來,一旦覺醒,就沒那麼好打了。”

弱雞淄青兵覺醒了,能殺得橫掃中原的樑軍連吃敗仗。

шшш¤ тt kán¤ c o

弱雞魏博軍覺醒了,能出銀槍效節軍這種天下強軍。

有人在沉睡,那就不要喚醒他,不要給他適應的時間,最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他,不然就要遷延時日了。

“我可能犯了個錯,這次該把鐵林、武威、天雄、義從、鐵騎這十幾萬精銳全調過來的,小瞧這幫人了。若非雪夜奇襲,估計到現在還一無所獲。”邵樹德嘆道:“打他們,就得用二十萬以上的精銳主力,以泰山壓頂之勢……罷了,現在說這些已不合時宜了,你先去吧。”

“遵命!”杜光乂不敢怠慢,匆匆離去。

邵樹德心中煩悶,帶上親兵出了大營,目光炯炯地看着正在攻打陽門橋敵寨的龍虎、廣勝等軍。

鐵林軍左廂數千步卒席地而坐,他們剛剛擊敗了城門衝出來的敵軍,斬首七百餘級。但敵人並未氣餒,隨時可能再度衝殺出來,他們還得嚴正以待。

“來人!”邵樹德突然喊道。

得,最後一個謀士也被派出去了。朔方節度掌書記、著名隱形人盧嗣業上前,拱手道:“大王有何吩咐?”

“你擬一份命令,將定難軍給我調回來。再從河陽牧場撥馬三萬匹、廣成澤牧場撥馬兩萬匹,立刻辦理。”邵樹德下令道。

河陽牧場的馬遷移了一部分至汝州,剩下的差不多也就這個數了。這是連根拔起,將其全部調撥過來了。

“大王,這麼多馬,怕是供給不了。”盧嗣業提醒道。

“我自有辦法。”邵樹德不願透露過多,說道:“你照辦就是了。”

“是。”盧嗣業定了定神,開始撰寫牒文。

他不愛說話,但內心什麼都明白,而且長期參與機密,見識也不少。

毫無疑問,大王又要冒險了。

這不是什麼好兆頭。之前冒險奇襲拿下鄆州,本以爲接下來可以順順利利。沒想到敵人如此難纏,還真是小看他們了。

盧嗣業有些憂慮,大王這是有些沉不住氣的樣子,太心急了。

“將野利遇略給我喊來。”邵樹德又道。

鐵林軍副使野利遇略正在督促建造土臺,聞言立刻趕至。

“給我挑兩千精兵,要會騎馬。”邵樹德低聲說道。

“會騎馬的主要在左廂,就第一、第二指揮好了,大部分都會,咱們關北的老底子。”野利遇略不假思索道,末了,又驚訝地問道:“大王……”

“你無需多問。”邵樹德說道:“就左廂那兩個指揮好了。如果有人不會騎馬,從其他指揮挑人換,湊足四千人。再給我六個騎兵指揮。”

“遵命,我這就去辦。”野利遇略也不含糊,立刻應道。

“先別急着走。”邵樹德喊住了他,道:“明日我就北上鄆州。我任命你爲兗州招討使,任城諸軍,統歸你指揮,不得有失。”

“大王放心,寧可打呆仗,我也不會讓這幾萬人馬葬送了。”野利遇略回道。

“好,去辦吧!”邵樹德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乾寧五年正月二十五日,邵樹德親自在任城東南的郊野上檢閱即將隨他北歸的軍士。

突將軍八千餘人、衙內軍四千餘人、鐵林軍七千步騎外加銀鞍直近八百騎,總計步騎兩萬出頭。

“突將軍兒郎,可還記得年前舊事?”邵樹德突然問道。

衆人有些懵,年前的事太多了,說的是哪件啊?

邵樹德也不尷尬,很自如地繼續說道:“但隨我行,帶爾等博取富貴。”

衆人一聽,興奮了起來,大呼道:“突將在此!”

“哈哈!都是好兒郎,此番若勝,我會給突將軍兒郎們一個交代,爾等今後都有好前程、好去處。”邵樹德高興地說道。

有懂的人立刻明白了。軍中有人傳聞,夏王稱帝后,左右鐵林、武威、天雄、義從是四支禁軍,現在所有人都在猜測,第五支禁軍會怎麼整編,如今看來,突將軍竟然有機會?

這可是翻身的大好機會啊!

“突將來啦!”

“突將在此!”

“殿下帶我等搏富貴去,等不及了。”

衆軍紛紛鼓譟。

“出發!”邵樹德大手一揮,下令道。

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1309章 談條件第1314章 收服第六十九章 男兒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1331章 一家人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四十章 驚喜第1314章 收服第二章 三月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1311章 調動第1330章 西樓第1191章 消耗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1005章 合作第1247章 陰鬱第四章 楊朱第五十章 果實第十四章 議第1265章 韓氏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977章 追襲第三十七章 何處可之?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一章 家人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957章 潼關驛第1138章 法度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五十章 書稿第五章 勾連第1282章 他改變了天下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二章 三月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1070章 歸期第三十二章 船第六章 主人第八章 學習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十四章 勢第1210章 軍心浮動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五章 勾連第十九章 碰撞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四章 兵諫第1133章 山城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1219章 外港第四章 仙術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七章 用人第二十八章 張、龍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959章 班底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六章 修武
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三十四章 服不服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第1309章 談條件第1314章 收服第六十九章 男兒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1331章 一家人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四十章 驚喜第1314章 收服第二章 三月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958章 擔驚受怕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三十八章 往前一步是深淵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1311章 調動第1330章 西樓第1191章 消耗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1005章 合作第1247章 陰鬱第四章 楊朱第五十章 果實第十四章 議第1265章 韓氏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三十八章 豪賭第977章 追襲第三十七章 何處可之?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一章 家人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957章 潼關驛第1138章 法度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五十章 書稿第五章 勾連第1282章 他改變了天下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二章 三月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唐境通往回鶻牙帳三條道路第八章 緊鑼密鼓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1070章 歸期第三十二章 船第六章 主人第八章 學習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十四章 勢第1210章 軍心浮動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五章 勾連第十九章 碰撞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四章 兵諫第1133章 山城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1219章 外港第四章 仙術第六十七章 階下囚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七章 用人第二十八章 張、龍第四十三章 顧此失彼第959章 班底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六章 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