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崔洪

各縣告急的牒文如雪片般飛入蔡州城。

蔡、申、光三州,家底其實並不豐厚。

蔡州可能稍好一些,但百姓喜當兵,不喜生產,風氣如此,你能指望他們粟麥滿倉、牛羊遍地嗎?不現實。

申、光二州新得,張全義出鎮不過數月,雖然他披星戴月,在冬季枯水期帶着百姓開挖陂池,興修水利,準備在來年好好大幹一番,但突如其來的戰爭還是打亂了他的部署,兩路進發的夏軍如潮水般涌入申州。

張全義被邵樹德追着打了那麼多次,他不是沒設想過被大舉入侵的場景,但依然無濟於事。

善於練兵的老友解賓投邵,新來的汴將盛氣凌人,這瞧不上,那瞧不上,把新募的州縣兵罵得一文不值,可卻似乎忘了一點,這都是你的兵,練不好是你的責任。

當然現在談責任爲時已晚,這位衙將急吼吼地南下溮水,已經沒於陣中,三千人只回來了一半。

太低估夏賊了!根本不知道他們來了多少人,還將他們當做隨州兵來打,吃大虧是在所難免的。

而他一死,整個奉國軍三州的局勢全線惡化。蔡州還好一些,有淮水阻隔,又在後方,城內還有兵,但申、光二州的麻煩就很大了。申州義陽縣南的幾個寨子一日間盡數被攻破,光州來援的軍隊也在路上被伏擊,損失慘重。

如今夏賊兵分兩路,一路攻申州,一路直趨光州,拿下這兩地的意圖十分明顯。

根據最新探來的消息,申州義陽縣已經消息不通,斥候根本無法靠近,鐘山縣境內亦出現了夏賊騎軍。

換言之,兵力空虛的義陽很可能已經陷落了,鐘山、羅山二縣,也即將陷落。

夏賊這一次出擊,攻勢之兇猛,實在太出人意料了。

“大兄,丁帥已遣楊師厚率軍趕來,計步騎六千。”奉國軍行軍司馬張全恩一路小跑,穿過曲折的連廊,在後花園內找到了張全義。

張全義面容憔悴、哀傷,面前放着一壺酒。

張全恩心中一顫,道:“兄長何至於此?”

張全義轉過頭來,奇道:“沒頭沒腦說什麼呢?”

張全恩一窒,下意識說道:“弟幾以爲兄長要”

張全義仔細看了看二弟,又看了看面前的酒具,搖頭失笑,道:“我是心中憂懼,喝酒解悶,你以爲什麼?”

張全恩語塞,只能轉移話題道:“大兄,崔洪已募得三千餘人,皆敢於效死之勇士。再過幾日,還能有更多兵馬,只是缺器械,不如……”

“將庫裡的器械發下去吧。”張全義很乾脆地說道:“丁帥一時半會還用不上。”

蔡州大庫,確實儲備了很多軍糧、器械,不過所有權不歸奉國軍。而今事急從權,料想也沒多大問題。

“好,我這就去辦。”張全恩說道。

“慢着。”張全義喊住了風風火火離去的張全恩,小聲問道:“崔洪此人可靠否?”

崔洪原本是蔡州刺史、奉國軍節度使,蔡州本地人,有個弟弟崔賢在汴州爲偏裨小校。

張全義出鎮蔡州後,崔洪的位置便沒了,調到汝州擔任汝州防禦使,其實算是貶官了,也有削藩的意味在內。

去年攻平靖關,崔洪又被召回了蔡州,汝州防禦使之職竟然成了遙領,不知道是何心情。

此番夏軍攻來,張全義病急亂投醫,便利用崔洪在蔡人中不低的威望招募軍士,訓練成軍。

老崔還是很有號召力的,數日內就募得三千土團鄉夫,而今就等着領了器械,便可派上用場。

“大兄,崔洪應無問題。去歲還率軍攻入唐州,殺了不少賊兵。”張全恩回憶了一下,說道。

“那就好。”張全義點了點頭,道:“速去辦吧。”

他現在是被手下叛變搞怕了。

解賓,跟了他好多年了,還結爲兒女親家,怎麼就忍心背叛?莫不是有隱情?

蘇濬卿,昔年相交甚篤,亦和張氏結爲兒女親家,居然也叛了。

這次萬不能再出問題了,申、光二州危在旦夕,蔡州再出點什麼岔子,這仗就沒法打了。

張全恩匆匆忙忙出了大門,結果碰到了信使。

仔細一問,信使從申州而來,言義陽縣已破,他拼死突圍而出,經鐘山縣之時,該縣也已經遭到了攻擊。

夏賊攻勢好快!

張全恩倒吸一口涼氣。這次來的到底是什麼人?難不成是鐵林軍?

只可惜,到現在連個俘虜都沒抓到,什麼消息都沒有,兩眼一抹黑。

信使匆匆進了府邸,張全恩嘆了口氣,兄長得知後,不知道是個什麼心情。

……

“竟然只繳獲了這麼些糧!”血跡斑斑的申州州衙之內,漢東招討副使牛禮非常失望。

青黃不接之時,到處都缺糧。申州城內倒是有一些,但清點之後,總共只有四萬餘斛,還不夠他們這支部隊消耗兩月。

算上原本準備的三月糧草,也就夠五個月的消耗。五個月後,夏糧已收,按理來說是夠的,但萬一你被人逼得出不了城呢?如今就該多屯糧草器械。

“怪不得樑人養的兵如此至少,原來是州縣殘破,養不起啊!”牛禮一屁股坐了下來,惱道:“張全義不是挺會種田的麼?怎地申州還這麼窮?”

沒人回答,但事實也是顯而易見的,張全義纔來多久啊?

“招討使,不如去鄉間徵糧吧?”趙匡璘盤算了下,覺得唐鄧隨也窮得底掉,怕是拿不出更多的糧草,於是建議道。

說白了,義從軍、天雄軍這些人就不該出現在淮西,因爲養不起。金商、唐鄧隨、襄陽,養目前這個規模的軍隊已到極限,百姓不堪重負,突然間又多了兩萬人,積儲不太夠是肯定的。

“百姓手中亦無餘糧,將他們逼死了,誰來養軍?”已經升任十將的李璘不同意,道:“不如讓鄂州送些糧過來,杜洪投過來了自然要出力。兩個月時間,足夠鄂嶽運一批糧草過來了。”

趙匡璘悻悻地看了一眼李璘。大家都是“璘”,就你愛護百姓!好人都讓你當了。

不過人家是夏王嫡系武學生,言必稱乃夏王門生,他一個雜牌外系將領是真得罪不起,只能閉口不言了。

牛禮喊來了一名文吏,讓他行文安州,以招討使的名義要糧要械,並着重叮囑了一句:“賊衆兵少,州縣殘破,戰意不堅,申、光二鎮破之必矣。然需做好久戰之準備,請撥軍糧二十萬斛、箭矢五萬捆。”

文吏行禮退去。

“爾等不要掉以輕心。”與文吏交代完之後,牛禮又看向諸將,道:“行軍征戰,以立於不敗之地爲第一要務。樑人也在調兵遣將,我軍能推進到何處,能打成什麼樣,難以預料。先下去吧,整頓部伍,甄別降兵,清點糧草器械。”

牛禮打仗的風格與其他人還不太一樣。

每到一地,有的將領先考慮如何擊破敵軍,至於糧草、器械夠不夠,當然很重要,但未必就是考慮的重心,或者說在做決策中,其佔比沒那麼重要,寄希望於突入敵境後靠劫掠補充,比如李克用。

有的將領就假設突入敵境後一無所獲或者所得甚少,那麼我需要做什麼來改變這一現狀,以應付最壞的情況?牛禮無疑就是後一類人。

“遵命!”主帥下了命令,諸將紛紛應聲離去。

“趙使君、崔將軍留一下。”牛禮又喊道。

趙匡璘、崔休二人對視一眼,留了下來。

崔休是蔡州人,曾經佔據過申州城,後被擊敗投降。

丁會率大軍壓過來後,他與趙匡璘一起退往隨州,如今爲隨州州將。

“聽聞崔將軍是蔡州人?”牛禮問道。

其實,將蔡州“人”換成蔡州“賊”也沒問題,因爲崔休本來就是所謂的賊帥。

“正是。”崔休回道。

“丁會與我攻殺數年,蔡人甚苦之,可有辦法招誘蔡兵,說其反正歸降?”

“這……”崔休沒想到牛禮竟然打着這個主意。

不是說牛禮爲人方正、死板,用兵無甚奇處麼?怎麼也玩這招?

“可是有難處?”牛禮追問道。

“回招討使,張全義出鎮蔡州之前,節度使是崔洪。”崔休答道:“其人素無節操,野心不小。被全義奪職之後,心中怨恨,經常口出怨言,蔡地無人不曉。夏王用兵如神,屢敗樑人,今又得申州,光州也旦夕可下,崔洪聞之,或有歸降之心。不如遣一能說會道之士,以高官厚祿相誘,令其率軍回蔡州,振臂一呼,定有人響應,屆時樑人大亂,或有可趁之機。”

牛禮沉吟了一下,覺得這是筆無本買賣,失敗了也沒什麼,便問道:“崔洪如今官居何職?”

“汝州當防禦使。”

“汝州?”牛禮有些失望。

“只是遙領。”崔休趕忙答道:“實則在蔡州爲將,手底下有一兩千人。”

“既如此”牛禮想了想,又喊來一名文吏,低聲囑咐了幾句,文吏點頭離去。

“既如此,我便有數了。”牛禮說道:“不過,還是得咱們先把聲勢裝起來。崔洪這種牆頭草,看不到希望,怕是不會動手。”

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1185章 彙報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七章 處置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三十二章 船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四章 仙術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十五章 渭州第十一章 移民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十三章 屈服第十九章 西路第七章 親朋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1039章 入徐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975章 突圍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1179章 百態第962章 樞密使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四章 團伙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三十章 閒聊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1281章 皇莊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五十三章 追!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九章 設想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1021章 牢籠第三章 議帥第1296章 默契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1076章 罪人第1115章 處置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十四章 築城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1168章 品茗第十四章 議第1076章 罪人第1197章 會高
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1185章 彙報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七章 處置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五十一章 推恩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三十二章 船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四章 仙術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十五章 渭州第十一章 移民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十三章 屈服第十九章 西路第七章 親朋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1039章 入徐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975章 突圍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1179章 百態第962章 樞密使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四章 團伙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第八十三章 整軍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三十章 閒聊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1207章 麻桿打狼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303章 彙報與江西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1281章 皇莊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五十三章 追!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九章 設想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七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1021章 牢籠第三章 議帥第1296章 默契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1076章 罪人第1115章 處置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十四章 築城第1184章 棣州城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1168章 品茗第十四章 議第1076章 罪人第1197章 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