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

第1697章 赤山浦

船隻進港後,自然又是一番忙碌。

這次出海有點匆忙,很多船隻還在整修呢,就大舉出海了。

還有一些船隻,原本掛滿了漁網、吊杆,也全部拆下了,換上強弩、砲車——有點羞恥,平海軍將士捕魚的本領很高,但操作強弩、砲車的手段就生疏了很多。

還好,新羅人被他們唬住了,沒看到他們“外強中乾”的本質。

艦隊回港之後,就像一枚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整個碼頭區迅速運轉了起來。

“張大,快出五十隻羊。”有文吏來到了一處臭烘烘的羊圈邊,大聲說道。

“劉主簿,可是水師回來了?”張大正在殺羊聞言立刻把尖刀交到徒弟手上,匆匆走了過來,問道。

“正是。”劉主簿說道:“快點。這次他們出去立功了,軍使下令大酺。不光我出來了,還有好幾個人出門採買豬羊。”

“明白了,稍待。”張大喊了一聲,立刻奔來兩個少年,一個手忙腳亂燒水,一個準備茶具。

劉主簿瞄了一眼,竟然不是常見的浮樑散茶,便笑道:“張大,你的買賣愈發興旺了。”

張大幹笑了兩聲,道:“還不是託平海軍的福。”

劉主簿笑而不語。

張大來歷不簡單。他不是本地人,籍貫應該是青州或密州,記不太清了。兩年前突然落籍赤山浦,經營起了牛羊生意,出手十分闊綽。

他那個牧場裡,除了自家子侄鄉黨外,還有幾個外地人,年歲大約四十上下,臉色兇狠,望之不似良善之輩。

劉主簿大概知道點情況,海盜嘛!

年紀大了,拼不動了,估摸着也賺了很多不義之財,於是從良上岸,過安生日子。

對這種人,官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者沒拿到人家當海盜的確鑿證據,二者人家也沒禍害過本鄉本土,三者這些人可能與聽望司也有點不清不楚的關係,何必呢?

他都願意當良民了,正常繳納賦稅,誠心經營牛羊買賣,不鬧事,那就別折騰了。

其實像張大這種人相當不少。

就說平海軍軍使趙宗誨,其實也是海盜出身,至少他父親是確鑿無疑的海盜。

想當年,登萊海密諸州沿海,新羅裔不知凡幾,說是做海貿生意,都是他媽的胡扯。好吧,確實有人做生意,但做生意與做海盜並不矛盾。出海的新羅水手,哪個敢拍胸脯保證,說自己一輩子沒做過海盜行徑?怕是寥寥無幾。

有些事啊,就沒弄得那麼清楚了,沒意思的。難得糊塗,難得糊塗。

喝了幾口茶後,張大那邊已經挑了五十隻羊。劉主簿放下茶碗,走過去查看。

“還不錯,沒拿瘦羊、病羊糊弄我。”劉主簿仔細掃了一圈後,說道。

“做買賣,誠信爲本,不至於。”張大笑了笑,說道。

劉主簿點了點頭,隨後喊來幾個隨從,將馬背上的銅錢取下來,進行交割。

張大也喊來幾個幫傭,讓他們把羊趕到平海軍營房。

一場後勤副食品採買的買賣,就此完成。

******

碼頭另外一處,十幾輛馬車依次停在村口。

前方有一大片工棚,機杼聲轟鳴不絕。

錢錄事定定地站在高處,仔細欣賞。

田野無邊無際,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的遠方。

田野之中,人頭攢動,又到一年一度的亞麻種植季了。農人們早早就備好了種子,在田野中忙活着。

亞麻是一種好東西。

錢錄事有親戚在營州當官,書信往來之間,他就知道當年契丹人曾在營州廣種亞麻,用來織布。

當然,亞麻還有別的用處,比如做帆布。

眼前這個小村,其實是平海軍帆布的重要來源之一。村民們幾乎放棄了糧食作物的種植,一門心思種亞麻、織帆布,賣給平海軍以及帆布行。

正如帛練行等壟斷絹帛買賣的行會一樣,帆布行幾乎壟斷了赤山浦這個大港的全部帆布買賣。但凡用軟帆的船隻,都得來他們這裡採購——有的直接買,有的通過造船、修船工坊買。

只有平海軍等龐然大物可以破開這個規矩,直接到原產地採購。

“錢錄事。”一鬍子花白的老人從工棚內走了出來,作揖行禮。

錢錄事回禮,隨後說道:“帆布做好了麼?”

“已經完工,請來這邊查驗。”老人一伸手,當先引路。

錢錄事點了點頭,跟着老人來到工棚後方的倉庫。

貨架上堆滿了棕色的亞麻布,一摞又一摞,看着頗爲壯觀。

錢錄事伸手摸了摸,有些粗糙。

但亞麻布就這麼回事,做帆布麼,難不成你想用絲綢?用得起嗎?

“老規矩還是五百匹。”錢錄事說道:“裝車上,快一點。”

“出海遇上惡風了?”老人問道。

他是知道平海軍回港之事的。

出海一趟,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帆布是有可能大量損壞的。

說白了,這就是個消耗品。正常人穿衣服還會破呢,你能指望整日被海風勁吹的帆布不損壞?而他們,做的就是這個生意。

其實,在三十年前,赤山浦壓根沒什麼帆布行。

在那個年月,出海的船隻就少,少到連現在的零頭都不如。另外一點,那會的船隻小,且喜歡使用硬帆,根本沒有亞麻帆布的市場。

但聖人大力推廣軟帆,隨着出海船隻越來越多,對帆布這種消耗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漸漸地,這成了一門大生意,足夠養活一個規模龐大的帆布行了。

“沒有。”錢錄事說道:“是有些帆面需要修補,營中帆布庫存不足了,特來採買一批。”

“原來如此。”老者點了點頭,道:“帆布很快備好,錄事稍安勿躁。”

錢錄事點了點頭,與老者坐了下來,一起閒聊。

“新羅國勢怕是不成了吧?”老人問道。

“爲何這麼問?”錢錄事詫異道。

老者笑了笑,道:“近幾年過來做買賣的新羅海商少了。偶有幾個,也愁眉苦臉,買賣起來扣扣索索,沒以前闊氣了。一問,盡皆搖頭,說戰事頻繁,新羅王橫徵暴斂,貨不好賣。”

“確實不太行了。”錢錄事說道:“兵戈一起,百姓苦啊。”

老者附和了一聲。

其實,在三十年前,中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登州所在的淄青鎮算是好的了,難得的亂世中的淨土。但當大夏王師殺過來的時候,日子同樣不好過。

猶記得朱全忠逃奔登萊二州,飛龍軍深入腹地,燒殺搶掠。那時的登州百姓,別說買海貨了,連飯都不一定吃得飽。

還好這一切都過去了。

王師平定登州之後,大力擴建港口,發展海貿。赤山浦因爲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爲北方有數的良港不但平海軍在此駐泊,各路商船也喜歡前來此地。

隨後,海洋捕魚產業的盛行,更是加速了赤山浦的發展。及至今日,這裡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海洋產業鏈,造船的、修船的、制帆布的、箍桶的、加工木材的、鞣製皮革的……等等,甚至就連田舍夫都靠種植糧食、果蔬,飼養家畜發了財。

人口更是連年增長,整個赤山浦而今已經不下八萬人,幾乎全員依託海洋產業吃飯。

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新興城鎮,這是一個流淌着金錢的商業港口,這是一個海洋產業的生產基地,這一切,都是今上一手打造的。

“早點平了新羅算了。”老者嘆了口氣,說道。

錢錄事大奇,道:“我記得杖翁就是新羅人吧?”

“錄事可不要亂說。”老者搖了搖頭,道:“老朽祖父或是新羅人老朽可是大夏子民啊。”

錢錄事失笑,道:“確實。”

“碼頭上傳聞聖駕東巡,會來赤山浦麼?”老者又問道。

錢錄事遲疑了一下,道:“很難說,但應該會來吧。蓬萊鎮、赤山浦,聖駕必至其一。”

“蓬萊鎮熱鬧,不比咱們差。”老者說道。

“他們沾了遼東道的光。”錢錄事說道。

蓬萊鎮同樣是平海軍重要駐地之一,面向遼海。來往安東府及遼東道的船隻,必然在那個港口靠泊。

那裡同樣有百十家工坊,規模不比這邊小,甚至更大。渤海商社相當一部分貨物,就是通過鴨綠江水運出來,然後跨海輸往蓬萊鎮等地,再分發至各處的。

錢錄事沒去過蓬萊鎮,但聽同僚說,現在遼海之上,十分繁忙。一船又一船的中原商品被運過去,一船又一船的山野貨、藥材、皮革、肉脯、牲畜、銅塊等商品被運回來。

人員交流也非常頻繁。

從安東府旅順港出發,差不多三天就可在蓬萊鎮上岸,比走陸路還快。而且,隨着這條航線的日益成熟,海難已經非常之少了,人們也更願意坐船來往——去年秋天,數十名遼東道學子,就是在旅順搭乘渤海商社的船隻,在蓬萊鎮上岸,然後前往洛陽禮部報道,參加今年春的科考的。

人們對海洋已經沒有恐懼了,甚至大加利用。

這一切,其實都是聖人的功勞啊,真希望他老人家能夠過來看一看。

這是伱的天下!

()

第1238章 規劃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章 講武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十九章 西行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1022章 朝會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1271章 郡王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五章 地盤與借道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十七章 勸說第十六章 風聲第三章 議帥第1134章 挺進第1302章 接見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八十九章 降人第十五章 彙集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1097章 求封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191章 消耗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1083章 一言堂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1339章 讓他來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590章 籠中人第十七章 驚訝第956章 你不懂第四十章 會蕭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七章 安撫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九章 局勢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1304章 臘日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十七章 潼關第996章 掃潢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六十一章 部署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南詔農業地理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1065章 又來了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1233章 臨朔宮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十三章 就緒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1022章 朝會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943章 不死心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三章 牛市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
第1238章 規劃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二十八章 當面(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章 講武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十九章 西行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1022章 朝會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1271章 郡王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五章 地盤與借道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十七章 勸說第十六章 風聲第三章 議帥第1134章 挺進第1302章 接見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八十九章 降人第十五章 彙集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1097章 求封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191章 消耗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1083章 一言堂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1339章 讓他來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590章 籠中人第十七章 驚訝第956章 你不懂第四十章 會蕭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七章 安撫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九章 局勢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1304章 臘日第八十七章 交代與消化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十七章 潼關第996章 掃潢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七十一章 佈告中外之二第六十一章 部署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南詔農業地理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五十三章 妙招第1268章 一門兩刺史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1065章 又來了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1233章 臨朔宮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十三章 就緒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1022章 朝會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943章 不死心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三章 牛市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