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市

衆所周知,人們居住地的改變會導致他們生活習慣的改變。

首先改變的是着裝,其次是語言,最後是飲食習慣,這一點在靈州得到了完美的印證。

遷移過來的蕃人,首先脫掉的就是皮裘,然後改變髮飾。在與周圍人的日常互動之中,慢慢學習帶有西北方言特色的官話。久而久之,就連飲食習慣也改了,以胡餅、蒸餅、湯餅、粟米飯爲主食。

不過我們都知道,同化的同時還有涵化,一些頑固的生活習慣也沒那麼容易改變,也許他們這輩子都無法變成一個徹底的唐人,要到下一代的時候纔會慢慢失去自己的文化特徵。

今日新來了一批人,主要是豐、勝二州的河壖党項。

靈州八縣在人口方面“失血”得很厲害。鐵林、武威二軍家屬的大遷徙,對靈州而言是十萬人級別的損失。

去年赤水、武興、固鎮三軍兩萬多家搬遷至晉絳,同樣是十萬人級別的損失。

這五個軍一走,靈夏直接少了二十餘萬最具消費力的人羣,對地方經濟的摧殘簡直是毀滅性的。

雖說幕府緊急補救,發河中府亂兵家屬五千戶至勝州,隨後又配流晉、絳、蒲三州大清洗得來的兩三萬百姓至豐、勝,當地又對約一萬戶河壖党項動手,編戶齊民,故豐、勝二州就人口方面而言,損失並不大,基本持平——就經濟層面而言,其實損失還是很大,畢竟走的是富人,來的是窮人。

靈州就虧大了……

他們從豐、勝招募了部分河壖党項過來定居,因爲靈州條件好,河壖党項又是農耕的,素來溫順,因此吸引了三千餘戶。此外,他們還從沙磧吸引了一些韃靼、回鶻、粟特、吐谷渾、党項之類的部衆,總計千餘戶。

如此一番操作,靈州的人口還是大幅度下降,至今已不足三十萬,只有約5.5萬,29萬多人。且與豐、勝類似,家財多的走了,來了一堆苦哈哈。

靈、勝、豐三州,感覺被掏空了。

而此時的關北十五州六十縣,就賬面上而言,計有24萬2300餘戶、122萬8800餘口編戶之民。未編戶的蕃人也流失較多,此時大概只有三十多萬,不足四十萬了。

也就是說,“夏國”此時大概有約160萬蕃漢民衆。邵樹德這個國王做得有點寒磣,但也不錯了。董昌就浙東那幾個州,還敢稱帝呢。

千金驛驛將李四趕到了坊市,他打算看看這裡的肉牛是不是比鄉間更便宜一些。

懷遠坊市比它曾經的鼎盛時期真是弱了太多了。

首先少的是人,其次是貨物,最終會反應到諸如除陌錢之類的商稅收取上面。

爲了刺激交易,最近坊市旁邊又開了個牛市,買賣還算火爆。

話說,靈州最近幾年流入到市場上的肉牛數量很龐大,尤其是今年,大量軍士家人搬走,很多人急着將家中的牲畜出售換成錢。

再加上三圃制盛行下肉牛飼養數量的爆發性增長,市場上充斥了太多年齡、大小不一的肉牛了。

價格直線跳水是毫無疑問的,現在已經跌破兩千錢,連帶着羊的價格也跌了,讓趕着大羣牲畜過來售賣的蕃人目瞪口呆。

“這牛……”坊市大門外,李四眨了眨眼睛,看着那些瘦得皮包骨頭的肉牛,有些驚訝地問道:“從哪來的?”

“沙磧。”辮髮裘服的蕃人憂心忡忡地答道。

他第一次來靈州牛市做買賣,帶着數百頭肉牛,興致勃勃,打算換成日用品帶回草原,再賺一筆。

但在進牛市時,他就捱了當頭一棒。

市令看着他那些瘦骨嶙峋的肉牛,直接安排到在坊市外臨時圈起來的柵欄內,這裡被人戲稱爲“瘦肉市場”。

“沒去催肥地?”

“催肥地是什麼?”

“嵬才氏的草場。從草原來的牛,一般會提前數月抵達那裡,餵養一個夏天,到秋天就膘肥體壯可以賣了。”

Www ▪tt kan ▪¢O

沙磧蕃人不意還有這種門道,頓時有些傻眼。

李四同情地看了他一眼,進了坊市大門。

這年頭,長途轉運牲畜,就是這個樣子。牛走上一個月,即便沿途供給乾草,到地頭後也會瘦得皮包骨頭,肚裡的油脂完全消耗殆盡,必須餵養三個月才能緩過勁來。

牛如此,駱駝、羊、馬一樣。剛轉完場的戰馬是絕對用不得的,必須用精料餵養幾個月才能恢復,纔可以騎着上陣廝殺。

每一次牲畜長途遷徙,都要事先與人講好乾草、糧食的在途供應,到地頭後,還得有草場“催肥”。嵬才氏手裡就控制着不止一個這樣的“催肥草場”,很是賺了不少錢。他們甚至都不用親自下場做牲畜買賣,坐地就能收錢。

一個草場,一般也只會供應一家,畢竟牧草數量有限。

嵬才氏的草場就非常搶手,每年賺多少錢,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但從各自的生活起居看來,絕對是豪富之家:在靈州起了豪宅,生活奢靡,奴僕成羣。

偏偏還沒人打他們的主意,因爲家中往往不止一個嫡女被送到夏王身邊服侍,靠山十分強大。這幾年還花大價錢培養族中子弟練武、讀書,一個又一個後生被送到軍中效力,或者想辦法進經學讀書。

而往關中販羊的商人,一般也會經過沒藏氏、野利氏的橫山草場,同樣能坐地收錢,分潤好處。

這些個羌胡貴人啊,和當年夏王初鎮夏州時完全變了樣了。單純論家底而言,便是在漢地,也沒幾個比得過他們的。

所以,他們是真心實意支持夏王。草原上、橫山中有哪個不開眼的想造反,他們自己就先弄死了——頭顱做成酒器,非常野蠻,但很有震懾力。

李四進了牛市後,入眼所見全是膘肥體壯的肉牛。不用說,都是本地牛。

李四在靈夏生活多年,如今已經明白了一個事實:種糧食的地方一旦養起牲畜來,草原完全比不過。

這主要指的是數量。

草原牲畜的優勢在於便宜,牧草是自己長的,而不是像靈州一樣是自己種的。而且草原人一般都比較窮,願意賣低價,還是有市場的。

隨意看了幾頭肉牛,基本都在兩千錢以下,按說很便宜了,但李四想了想後,有些貪心,想看看有沒有更便宜的。

實在不行的話,再去瘦牛市場那邊轉轉,與那些蕃人砍砍價,說不定能得個令他驚喜的價格。

“李四,我看你在這轉悠半天了,也不買,是何道理?”一個洪亮的大嗓門在身後響起,市場內衆人紛紛看了過來。

“原來是盧隊副。”李四扭頭一看,大喜。以前軍中的袍澤,年歲大了後便退下來,到牛市裡當個市帥。

一個坊市,一般有市令一人、市佐二人、史二人、市帥一人,視規模大小略有增減。

市令最大,所有人都是他的下屬。市帥負責維持坊市秩序,手頭一般有二十來個服徭役的鄉勇,刀槍齊備。

市帥月俸千錢,和在軍中時不好比,但收入也足以令人滿意。

“莫要再叫隊副了。”市帥擺了擺手,笑道:“怎麼,想買牛?”

“自是想買牛。”李四答道:“千金驛最近多了不少胡商住宿,這些人出手大方,喜食牛肉,便想着買兩頭。”

“跟我來。”市帥招了招手,讓李四跟上。

李四心中一動,跟了上去。

“這是範二郎,他家正好有兩頭牛要賣。一頭1800錢,很便宜了。”市令直接將李四領到一人面前,說道。

李四仔細端詳着範二郎的牛,有些老了,怕是壽數已完,不得不拉出來賣掉。

一般來說,他不太願意買這些很可能活了十年之久的老牛。不過,他不清楚範二郎與市令的關係,市令盧隊副又是以前的軍中袍澤,實在抹不下面子,便打算買這兩頭牛了。

範二郎察言觀色,心中喜甚。

兩頭牛3600錢,今年的賦稅應該是出來不少了。

上次聽一位讀書人講,國朝盛時一戶百姓一年交三斛粟、不到三匹絹、250文錢,算下來就是三千餘錢。

艱難以後,這賦稅是蹭蹭往上漲。到處在打仗,到處都是盤剝,一年繳的戶稅、地稅、青苗錢、賦外科斂等加起來,算成錢的話,大概在八千餘錢的樣子。

如今邵大帥在外鎮打仗,對朔方鎮收的稅少了一些,因爲收得多了也未必運得過去。但不管怎樣輕賦,七千錢還是要的。

執行三茬輪作制的農家,如果養足了二十頭牛,一年可售賣兩頭老牛,值3500-4000錢。再出個八九斛麥,差不多就湊夠一年的賦稅了。

四十畝糧田一年收40餘斛麥子、20斛雜糧豆子,全家五口人,如果一日兩餐,那麼一年要吃掉二三十斛粟麥,如果一日三餐,那就要三十七八斛。

扣掉稅後,粟麥差不多剛剛夠吃,剩下20斛雜糧豆子,則可以拿出去賣。家裡還有其他用錢的地方,比如衣物、農具、傢什之類,20斛雜糧絕對夠用了,甚至有不少剩餘。

還有18頭牛,絕大部分是奶牛,每年都產乳,還很多,這也是錢。做成酥、酪,吃了頂餓,可以少吃點糧食——如果牛乳產量再大增的話,日子簡直可以紅火得難以想象。

不知不覺,從十餘年前百姓每年要靠糠菜、瓜果充飢,渡過最艱難的一段時日,到現在一年能剩下好多奶、糧,爲此大量拿到市面上換錢,然後修繕甚至重建房屋。

十幾年的變化,真的非常巨大!

如今的靈夏大地——

部落酋豪非常滿意,獻女服侍邵大帥,獻子弟從軍,以維持權勢富貴。

編戶百姓非常滿意,繳完賦稅後有許多餘糧,開始改善自己的住房需求,甚至看其家庭條件,省吃儉用的話,可以供養一個孩子練武,爲家族博取更進一步的可能。

城裡的百工非常滿意,一些大戶人家僱傭僕人,如果你夠勤快,在牙行里名聲好,“傭作之直五百”,包吃住,也就是每月五百錢,一年六千錢,可以買15-20斛粟麥。

軍士們更不用說了,天底下無論哪個藩鎮,百姓再苦,軍士們不可能苦的。

這個“夏國”,確實已有幾分氣象了。

但夏國的經驗可以在靈夏搞,可以在河隴搞,甚至可以在河陽、河南府、汝州等地搞,其他地方就難了。光一戶六十畝地就很難做到,江南甚至只有幾畝、十餘畝,而且是精耕細作的水田,經驗不能照搬,以後還得想辦法。

但不管怎樣,採用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方式,北方地帶糧、肉、奶、皮、毛的產量大大增加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再整合草原經濟,甚至可以做到富足,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得到改善,前提是結束戰爭,儘快推行統一的政策。

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1245章 長夏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五章 城建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992章 部署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588章 幽州來客發個單章,隨便聊聊。第三章 上元第1204章 選擇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一章 關津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談談兵法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十三章 回信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四十章 驚喜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六章 答卷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五十三章 追!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第二十章 遺產第八十章 入京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三章 輿圖第1281章 皇莊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四十章 會蕭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1163章 本錢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1223章 生擒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101章 統戰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十四章 築城第八章 學習第四章 團伙第九十章 殷鑑第1290章 軍不發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十章 威權第四章 團伙第1265章 韓氏第六十一章 部署第七十章 加班!第948章 壓力第四十五章 戰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二十九章 餘波喀喇汗王朝來歷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九十章 殷鑑第1211章 止損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十一章 賞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七十章 不可逆轉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四章 西守東攻
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1245章 長夏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五章 城建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992章 部署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三十五章 漢界胡鄉第588章 幽州來客發個單章,隨便聊聊。第三章 上元第1204章 選擇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一章 關津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談談兵法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十三章 回信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三十六章 新家第四十章 驚喜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六章 答卷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五十三章 追!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第二十章 遺產第八十章 入京第九十二章 調整第1072章 隔斷南北第三章 輿圖第1281章 皇莊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四十章 會蕭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1163章 本錢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第1223章 生擒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1101章 統戰第三十三章 南原與舊人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八章 投鞭斷流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十四章 築城第八章 學習第四章 團伙第九十章 殷鑑第1290章 軍不發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十章 威權第四章 團伙第1265章 韓氏第六十一章 部署第七十章 加班!第948章 壓力第四十五章 戰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二十九章 餘波喀喇汗王朝來歷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四十五章 巡邊(四)第九十章 殷鑑第1211章 止損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十一章 賞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二十二章 紮根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七十章 不可逆轉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第四章 西守東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