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

乾寧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邵樹德率軍抵達了安豐縣。

全須全尾抵達,糧草、輜重亦無遺漏,一路跟隨的數百賊騎跟了個寂寞。

輜重已經進城,邵樹德沒急着進城。

他帶着五千戰兵在城外列陣。

很快,天雄軍兩千五百戰兵也出了城,折從古的一千五百騎兵在外遊弋。

九千步騎於曠野之中列陣,邵樹德策馬巡視檢閱,氣氛熱烈。

到天雄軍陣前時,邵樹德特意下馬,從第一排軍士身前走過。

目光掃視之處,人人昂首挺胸,身形站得筆直。

邵樹德停在一人面前,看着他臉上刀疤,讚道:“迎刃而上,果是勇士。可是在河洛受的傷?”

軍士聞言有些尷尬,道:“回大王,在汾水被鐵林軍砍的,我是河中降兵。”

周圍人聽了,努力控制着臉上的表情,不讓自己笑出來……

“那也是壯士了。”邵樹德神色不變,說道:“定難都那幫殺才,哪個手底下沒幾條人命,你能面對面廝殺活下來,不錯。”

此人剛想說那時我腳底一滑,恰好躲過了必殺一擊,不然早死了。但情商終究沒那麼低,囁嚅了兩下,便閉嘴了。

又到一人面前。

邵樹德看了看,拉過他的手,笑道:“練箭很久了吧?”

“當不得大帥神射。”

“你見過?”邵樹德問道。除了在河清與壽州出過兩次手外,這些年愈發低調了,幾乎成了和朱全忠、楊行密一樣的坐鎮大後方的純粹統帥,甚至連指揮者可能都算不上,因爲具體排兵佈陣由他人完成。

也就李克用,依舊活躍在戰場一線義兄也一把年紀了,不知道近來可好。在魏博大掠,好威風,這會應是前往幽州了吧?

“大帥西征蘭州後,與諸將會獵,我遠遠見過。”

“居然參與過蘭州之役,那是老兵了。除步弓、長槍、橫刀外,還會哪些器械?”

“使得長劍,亦會投槍。”

“淮南昔有名張神劍者,善使重劍,徒子徒孫衆多。異日遇到淮賊,可敢拼殺?”

張神劍帶不到千人投楊行密,楊行密擔心不能駕馭,故殺之,其部衆亦盡被屠戮。

其實有些可惜了,重劍武士,一般都是精銳。

有唐一代,即便陌刀、重劍非常流行,但用得好的還是不太多。到了宋代,更是很難尋覓成建制的重劍/陌刀部隊了,可能這種以傷換傷、以命搏命的打法,不太符合時人的價值觀。

“有何不敢?”此人怒道。

“好!”邵樹德就喜歡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壯士,大笑着勉勵。

唉,該把兒子帶過來的,讓他見識見識軍中的豪邁勇士,別整天跟杜弘徽、趙觀文學詩書,學成個讀書人。

“你是—何檠?”邵樹德走到一名軍官面前,想了一會,笑道:“夏州武學的學生。”

“總辦還記得我?”何檠驚喜道。

“我的門生,自然記得。”邵樹德笑道:“你腰間的茶山劍,還是我授予的呢。好好殺敵,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謹遵總辦教誨!”何檠大聲應道。

邵樹德含笑離去,又轉了一圈,看着雄壯的軍容,心中大定。

傳統將門出身的軍官,都笑武學生是死心眼,但邵樹德就需要這種死心眼的軍官。

而且他並不倚賴任何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傳統將門的人才,要!武學生,要!親兵系,要!

每類人都有用處,都可以用,海納百川嘛。

策馬回到那一萬新兵前,邵樹德駐足良久,道:“此番若立大功,將爾等編爲鐵林軍右廂。”

夏軍系統之中,目前分左右廂的,就一個義從軍,左廂三千人、右廂五千人,戰兵、

輔兵各半。

鐵林軍目前有一萬三千步騎,若再編入萬人,且給其配置騎兵的話,就兵力而言,這將是第一大軍,可能會達到兩萬五千人以上。

鐵林軍,如今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軍,雖然有些部隊不太服氣,認爲自己的戰鬥力比他們強,但資歷就是資歷,這是邵樹德起家的部隊,別人很難比。

這一萬蔡人也知道鐵林軍意味着什麼,在親兵們將消息傳下去後,人人奮勇,士氣高昂。

目的達到了!邵樹德大笑:“有如許勇士,賊人若與我戰,破之必矣。今可多備長繩,

異日或有大用。”

“有何用?”鄭勇湊趣問道。

“縛取賊衆!”邵樹德答道。

衆人大笑,戰意昂然。

四月二十七日,斥候來報,淮賊連續兩日渡河,淝西營寨內已有步騎五千餘衆。

邵樹德繼續遣人邀戰,有那便於口舌的軍士輪番上前辱罵,激賊軍出營。

朱延壽一腳踹翻了案几。

徐溫坐在一旁不言不語。該勸的他已經勸過了,他又不是主將,多說無益。

夏賊辱罵嘲諷的話很難聽。

什麼朱延壽靠他姐朱夫人上位,能力有限,難堪大任。

什麼柴再用是喪家之犬,屢戰屢敗之類。

什麼徐溫寸功未立,驟得高位,居心回測之類。

說得三人都有些惱火。但徐溫沉得住氣,柴再用沉不大住氣,朱延壽則勃然大怒。

激將法,其實非常低級,基本上正常人都能一眼看穿,但爲何屢屢有人上當呢?

因爲他是直指人心,針對你心底的弱點來的。

朱延壽忍不住了,道:“邵賊邀我陣戰,如此狂妄,便與他戰上一場又如何?我欲悉以兵渡河,擊邵賊。”

“不可!”徐溫忙道。

朱延壽直接抽出了刀,冷笑道:“徐都虞候不懼死乎?”

徐溫背上微微生汗,但仍然說道:“東岸需留兵戍守。若夏賊迂迴渡河,取我輜重,則軍心亂矣,必敗無疑。”

朱延壽一愣。本以爲他是勸自己不要迎戰,沒想到是考慮守東岸大營的事情,這確實有道理,便道:“那便留三千兵守寨,徐將軍自督之,我以兵渡河,與邵賊戰上一戰。”

徐溫默默點頭,道:“都頭放心,某定守好大營。”

朱延壽點了點頭,隨即下令道:“點兵,隨我渡河!”

命令一下,全軍立刻行動了起來。

朱延壽治軍多年,還是有點章法的,至少令行禁止這一點是做到了。

柴再用領黑雲都五百騎,當先渡河。

徐溫領廬州騎兵三百、黑雲都長劍手一千,外加廬州兵兩千守營。

朱延壽則自領三千精兵,走在最後。

事已至此,沒什麼好廢話的了,雙方陣列廝殺,決一雌雄。

邵樹德身爲一方霸主,都敢跟你野戰,你怕個什麼?若能陣斬之,或奇功一件。

四月二十八日,豔陽高照,清風徐徐,端地是一個廝殺的好天氣。

從一大早開始,夏、吳雙方的營地內便鼓聲不斷,即便遠在十餘里外亦可聞得。

邵樹德在親兵的簇擁下,不顧陳誠勸說,直接出了縣城。

待望樓車搭建完畢後,便登了上去,俯瞰整個戰場。

出戰的兵馬基本就是那天檢閱的原班部衆。

本來想排個攻守兼備的偃月陣,但邵樹德終究對那些蔡人新兵不太放心,擔心他們頂不住淮人的兇猛攻勢,故下令布雁形陣。

朱延壽將將旗立在一處緩坡上,亦將整個戰場盡收眼底。

他直接來了個偃月陣,以五千廬州精兵爲中軍,三千人爲右翼突出,兩千餘人爲左翼落後,全軍上萬,部伍還算整肅。

雙方的騎兵都在後陣,隨時準備廝殺。

非常傳統的大唐軍隊野戰場景了,九千對一萬一千,就規模來說也不算小了。

風漸漸大了起來。

李璘、何檠二人披掛整齊,相視一笑,轉身看向了身後。

整整一營五百甲士已整好隊列,隨時可以出擊。

.ttκan .¢ Ο

前方已經有雙方的散隊數十人在中間交手。這是爲了擾亂敵方大陣用的,不過在稍一接觸後,又各自散去,似乎知道靠他們無法撼動敵人嚴密的陣型。

近了貼臉射?靠這幾十人?用強弩射人家的大陣也不動啊,別白費力氣了。

“諸位!”李璘轉身看着充當箭頭的數百壯士,大聲道:“都是廝殺老手了, w. 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唯有一點。”

“兩軍交戰,廝殺起來前不聞後,後不聞前,左不聞右,右不聞左。”李璘道:“賊軍擺出的是偃月陣,有三千衆欲側擊我軍。若聞中軍大敗,夏王不知兇吉,或衆心難安,莫有鬥志,此必賊軍之計也。即便爲真,璘受王大恩,必以死報恩。如有忠勇之士,能與我同心者,可共擊賊。”

“將軍想那麼多作甚。”有人笑道:“天雄軍兒郎,蒙大王看重,多有撫慰,賞賜豐厚,

豈有不願效死之人?”

“張三郎所言極是。我等都是鐵林、武威、天柱老人了,受王厚祿,直面賊兵鋒刃,乃是本分,安敢避之?”

“今年三十有七了。”又有人道:“我家大郎和將軍一樣,進了靈州武學。二郎在河中,

去歲娶了新婦,大王正巡視諸縣,親往賀之,那場面,哈哈,無人不羨慕。”

說罷,摸了摸脖頸,道:“今日便爲大王死戰,此處受人一刀,又如何?”

他話說得豪邁,衆人聽了膽氣倍增,殺氣幾乎要滿溢出來。

何檠整理好了步弓,只說了一句話:“今,有死而已!”

“有死而已!”衆人齊聲高喝,一連喊了三遍,就連淮軍陣中都聽到了。

話音一落,鼓聲驟響。

五百甲士手持重劍、陌刀,一往無前地殺了過去。

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二章 世道第976章 北上第1226章 榮譽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1254章 沉重第1119章 反覆第971章 南下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五章 鄉村第1326章 前置準備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1162章 河東道第1172章 商行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章 蹲草叢第四十二章 亂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971章 南下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1233章 臨朔宮第八十六章 所謂賭第五章 巡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1036章 班底第十五章 條件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十五章 渭州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1014章 巡撫使第一章 調查(一)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1010章 嘗試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十四章 心急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四十章 操作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四章 調查(四)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1183章 長白山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1084章 框架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1133章 山城第十七章 勸說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十三章 回信第二十一章 鳳、樑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949章 亂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三十五章 定局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七章 親朋第1137章 于越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994章 追索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1094章 大典(月票加更2)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985章 校閱第1163章 本錢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九章 麟州行(三)
第五十八章 一路向北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二章 世道第976章 北上第1226章 榮譽第四十九章 轉折點(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二十四章 人命第1254章 沉重第1119章 反覆第971章 南下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五章 鄉村第1326章 前置準備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1162章 河東道第1172章 商行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十章 燃燒的大寧第九章 遲來的榮譽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章 蹲草叢第四十二章 亂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971章 南下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1233章 臨朔宮第八十六章 所謂賭第五章 巡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第1036章 班底第十五章 條件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十五章 渭州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1014章 巡撫使第一章 調查(一)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1010章 嘗試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十四章 心急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四十章 操作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四章 調查(四)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1183章 長白山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1084章 框架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二十四章 獨門生意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1133章 山城第十七章 勸說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十三章 回信第二十一章 鳳、樑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949章 亂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三十五章 定局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七章 親朋第1137章 于越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994章 追索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1094章 大典(月票加更2)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985章 校閱第1163章 本錢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五十三章 怎麼還不走?第九章 麟州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