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

“使者好大的膽子,不怕被我祭旗麼?”蘄縣某座高門宅院內,氏叔琮頗堪玩味地看着夏軍使者,問道。

親兵們面無表情地站在他身後,頂盔摜甲,手握利器。

“我特爲氏都頭解憂而來,怎麼會被祭旗?”使者哈哈大笑道。

使者名字叫裴冠,裴遠之子,看着頗爲年輕,其實也只有二十來歲。

裴遠目前還在唐鄧隨幕府任職,名爲贊畫,實爲監軍。此番出征,他也跟着折宗本出來了,獻了不少計策。

“我有何憂,還需使者教我。”使者的反應都在氏叔琮預料之內,他好整以暇地問道。

“如今之局,樑地全境烽火,想必氏都頭也能看到。”裴冠清了清嗓子,道:“我大軍三路伐樑,數月以來連戰連捷,北路克旋門關、汜水,進抵河陰,襲擾鄭、汴;中路屢破龐師古,殺賊逾萬;南路進展神速,下蔡州、破潁州,降張全義、戴思遠,楊師厚之輩聞風而遁。此三路大軍,氏都頭以爲如何?”

“使者言過其實了。”氏叔琮笑了笑,道:“北路葛帥統兵數萬,已經把範河壓了回去,何言連戰連捷?中路李唐賓與龐帥隔河對峙,兩邊堡寨林立,互有殺傷,就是個持中之局罷了,談不上優勢;南路確實有所進展,但還需要時間。據我所知,威勝軍折宗本攻丁會營壘不克,被打了個反擊,損兵兩千餘人。亳州失地,楊師厚也在漸次收復。也就戴思遠不知兵,張全義不善戰,被撿了個漏子罷了。回到宿州這邊,貴軍兵不滿兩萬,攻城不利,束手無策。依我看,這仗還得打很長時間。”

“呵呵。”裴冠笑道:“敢問氏都頭還能西進否?軍中將士鼓譟,羣情不安,皆欲回返。貴部不能西進,我部回返之後,便擊破楊師厚,再奪亳州,你待如何?”

“昔年官渡之戰打了一年,前期袁紹也很張狂,然相持六個月後,最終敗北,十萬大軍損失殆盡。”氏叔琮說道:“這仗,還有得打。”

“公既提及官渡之戰,想必樑王以曹操自比。可如今糧道受襲擾的卻是貴軍。龐師古十餘萬大軍屯於許州,陳許便是再富裕,經此數月之後,也足堪疲敝了。”裴冠說道:“鄭州百姓多有逃亡汴、滑者,亦疲敝得很,不知樑王還有多少糧草可轉運至陳許。”

“君不知魏州去歲送糧百萬斛至汴州?”氏叔琮驚訝道:“昔年曹公可無此外援。”

裴冠笑了笑,避過這個話題不談,又道:“聽聞兗州朱瑾縱兵劫掠,感化軍節度使張廷範屢請都頭回援。又有淮人數千北渡泗州,徐宿可沒那麼安穩哪。”

氏叔琮笑道:“待我大軍回援,可一鼓而破矣。”

見裴冠還要說話,氏叔琮擺了擺手,道:“不和使者繞圈子了,說吧,所來何事?”

“特給氏都頭帶來一場造化。”裴冠說道。

“繼續講。”

“氏都頭鎮徐宿多年,深受軍士愛戴,或可爲感化軍節度使。”

“哦?這個使相職位是折宗本給的,還是邵樹德給的?”氏叔琮問道。

“當然是夏王許諾的。”裴冠這話倒也不假。

事實上邵樹德提前交代過,感化軍可以許給氏叔琮,許州趙氏若願降,可繼續擔任陳許節度使。他當時還自嘲,十年前一個節度使都不許,全部自己吞下,十年後,妥協了太多,和朱全忠一個樣了。

裴冠有些不理解,朱全忠名下的附庸藩鎮,獨立性很差,控制還是比較嚴密的。除了張全義之外,河陽、宣義等鎮的財貨盡皆送往汴州,軍士精壯亦編入宣武衙軍之內。甚至就連各鎮的衙軍,也是掛羊頭賣狗肉,以汴將爲主。

朱全忠,明明沒有妥協啊,夏王爲何這麼說?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了,重點是夏王給了承諾,想要迅速瓦解樑軍。至於後面怎麼收場,可參照陝虢。

“夏王倒是挺慷慨。”氏叔琮笑道:“可我聽聞,陝州李璠已經去職。此人以父禮侍奉夏王,竟然也容不下。我若出鎮徐州,便是僥倖當個幾年節度使,一旦夏王騰出手來,怕是也落得和李璠一樣的下場。”

關西那些個藩鎮,像邠寧、金商那些有名無實的節度使他就不提了,李璠、李孝昌、東方逵三人,作爲邵樹德的附庸,不能說不盡心竭力,但到了最後是什麼下場?

各鎮選送精銳入夏軍。

衙軍被派到蠻荒偏僻之地戍守,一有反彈,即行鎮壓。

各鎮武人被不斷派到戰場上消耗。邵樹德對附庸藩鎮的財貨需索無度,讓節度使們無錢維持原有的軍隊規模。

如此消磨數年,最後一口吞下。

邵樹德的斑斑劣跡,天下軍頭都看在眼裡。任你巧舌如簧,又有何用?

“氏都頭多慮了。夏王……”

“罷了,不用說了。”氏叔琮擡手止住,道:“我放你回去。你就和契苾璋說,他釋我軍士,散播謠言,亂我軍心,算他棋高一着。但飛勝、雄威、控鶴兩萬虎賁仍在,他若不服,便來與我一戰。若不戰,哪來的回哪去,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嚴格來說,氏叔琮這話就已經很“不忠”了。朱全忠要求你增援潁州,結果老巢一出事,你就急着跑回去了。雖說有軍士譁變的威脅,但確實沒完成朱全忠交代的任務,這是怎麼也沒法洗的。

所謂“井水不犯河水”,那不就是擁兵自重觀望那一套麼?誰還看不出來啊。

氏叔琮在後世歷史上被朱全忠找藉口殺掉看來也是有原因的。弒君那髒活,爲何不找別人來幹?偏偏就蔣玄暉、朱友恭、氏叔琮三人。

“來人,送使者出城。”氏叔琮大手一揮,道。

******

襄城大營在二月二十八日收到了鄆鎮軍亂的消息。李唐賓將幾份重要的軍報一起鎖在木盒內,然後交給信使,送往邵樹德處。

國朝有制,緊急軍情,一般由五百里加急信使傳遞。特別重要的軍報,信使日行七百里。比這還重要的,大概就是楊貴妃吃的荔枝了,這是最高級別的“軍情”,信使每日傳遞的距離甚至超過七百里,基本就是玩命了。

從襄城傳遞到涼州,按照正常五百里加急的速度,也就五六天的時間即可送到。

信使出驛站後,以最快速度,不惜馬力衝往三十里外的另一個驛站。到地點後,換馬、換人繼續衝,一站站接力循環。

驛站體系,對一個政權來說可謂至關重要。

邵樹德收到消息時已經是三月初五,此時他剛剛翻越合黎山峽口,正與隨軍的各部蕃人打獵練兵。

合黎山是霍去病擊敗匈奴的地方,如今又有一位漢家大將於此會獵,只不過大家都叫他可汗,也是滑稽。

其實邵樹德收到的消息不止一份。

今天早上有柔州傳來的軍報,陰山韃靼、黑車子室韋、西奚、回鶻、吐谷渾數萬騎犯境,契苾部損失牛羊丁口數萬,緊急求援。

淮西節度使折嗣倫急報,楊行密以四萬餘精銳爲中堅,大肆徵發安、黃、蘄三州土團鄉夫,集兵八萬餘人,圍攻安州、平靖關、禮山關等地,徹夜不休。另遣徐溫等將各領精兵數百至千餘不等,循山中小道,不帶輜重,輕兵疾進,大掠諸縣,淮西震恐。

當然最令他震怒的還是鄆鎮軍亂。但這事又怪不了誰,或許只能怪朱瑄和朱全忠,若無他倆搞事,何至於此。

“契苾部向我求援,可以理解。”邵樹德將軍報交給陳誠後,說道:“但折嗣倫這個求援信可不尋常啊。”

毫無疑問,這是越級上報,甚至可能得到了折宗本的默許。

“大王,此僕之過也。”陳誠嘆道:“行密如此喪心病狂,放着錢鏐不打,來打折嗣倫,難以理解。”

唐鄧隨、淮西諸州殘破,兵力就那麼多,爲了配合伐樑戰爭,必然要做出側重。陳誠建議唐、光二鎮出動主力配合李唐賓,以偏師防禦楊行密。如今看來,楊行密不斷加註,決心出乎意料。

“陳長史有過,我亦有過。”邵樹德道:“李克用如此之快便反悔,令我始料未及。義兄這人好面子,重情義,他答應之事,不至於這麼快就反悔,中間必然發生了什麼。”

陳誠點頭同意。

伐樑之戰,本已現大勝的曙光,如今竟然橫生波折,眼看着又要僵持下去,非常可惜。

“陳長史,南線可否益兵?”邵樹德問道。

“大王是指……”

邵樹德遙指山下正在追逐獵物的蕃人,道:“這些人自然是不成了。便是前陣子去過的涼州洪源宮部屬也不太行。不過他們可以去柔州,那是他們的主場。李克用言而無信,好生煩人。他怕是不知道我有多少蕃部,這次便讓他見識下真真正正的草原可汗的打法。”

草原可汗的打法,自然是趕着牛羊、大車,走到哪,打到哪,放牧到哪。

南北朝那會,胡人大舉南下中原。各部落打仗時爭奪城池,打着打着,各自散了,我去東門放牧,你在西門放牧,然後接着爭奪城池,可謂奇葩奇葩的背後是中原已化爲牧場,胡風浸染,百姓流離失所。

“大帥欲親征柔州?”陳誠問道。

“不去了!”邵樹德說道:“傳我命令,於柔州組建陰山行營,以楊悅爲招討使。沙磧、河西諸部出動三萬丁壯,告訴他們,三萬人都給我湊足了馬匹,不要弄一些步兵糊弄我。六大巡檢使部落出丁三萬,隴右鎮……”

邵樹德沉吟了一下,斷然道:“隴右鎮出二萬騎,走六穀北上。此八萬騎,至柔州集結,統一歸由楊悅指揮。”

“黑矟、金刀、飛熊三軍,一併至柔州聽命。”

“大王,這麼多蕃部,還要趕着牛羊打仗,雖說下月牧草就返青了,但打完這仗,諸部的家底也差不多了吧?”陳誠問道。

“草原大汗打仗,搶不到東西,自然越打越窮。”邵樹德說道:“告訴楊悅,我不給他設限,他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搶不到東西,維持不了戰爭,我拿他是問。”

陳誠無語。楊悅那廝的膽子,大王你又不是不知道。十餘萬騎交給他,他能給你捅破天,天知道他會打到哪裡。

“大王,會不會……”陳誠有些擔心。

“不會。楊悅這人我還是知道的,他不會過分禍害大同、幽州等鎮。”邵樹德說道。

但其他地方,就難說了,這廝打仗的風格是真的很激進。

“鐵林軍到哪了?”邵樹德又問道。

“護送王妃、王子等人回靈州。”陳誠答道。

“陳長史還未回答我南線是否可以益兵。”邵樹德說道。

“大王。”陳誠行了一禮,道:“僕請大王不要益兵南線,鄉間殘破,夫子大量逃亡,實在支撐不住了。”

唐、光二鎮,說實話根本就不該養這麼多兵,養不起。

本來人就少,還被丁會三番五次殺入境內擄掠,百姓多有逃亡。後來局勢漸漸穩定了下來,但戰事愈發頻繁,人丁損失衆多,田地荒蕪,全靠金商、襄陽以及關中接濟。爲此,關中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不堪役使逃亡者比比皆是。

南線,確實已到極限。

“那就北線。”邵樹德堅定地說道:“河陽去年冬天種了多少麥子?”

“懷、孟二州,開田兩萬八千餘頃。”陳誠說道。

“增長好快。”邵樹德驚喜道:“六月麥熟之後,可多養兵矣。”

“傳我命令,洪源宮、榆林宮、沃陽宮所領之侍衛親軍全數出動,永清、銀川二牧場準備馬匹,一路南下,越快越好,於蒲津關渡河至晉絳集結等待我命令。”邵樹德說道。

眼下黃河尚未化凍,河中、晉絳的糧草必須經軹關或崤函山道運往前線,三車糧能到一車就不錯了,甚至一車都到不了。但如果大軍就食於晉絳,則成本很低。

“鐵騎軍隨我回刪丹,選馬!定難軍原地停駐,待我前來。”

“大王這是欲親征?不去磧北了麼?”

“知道我最擔心什麼?”邵樹德問道。

“大王應是擔憂楊行密。”陳誠回道。

“不,w. 楊行密怎麼着都要幫朱全忠。我所憂者,乃鄆鎮之事。朱瑾其實也是個野心勃勃之輩,若被他並了鄆鎮,王師範必不可保。若李克用攻佔滄景,便與三鎮在手的朱瑾連成一片,屆時情況愈發複雜。值此之際,須得快刀斬亂麻。”邵樹德說道。

“可甘州離中原頗爲遙遠,大王何必呢?這仗,慢慢打下去,咱們最終還是能取勝。但收服韃靼諸部,錯過這次機會,下次又得多費手腳。”陳誠說道。

“遠麼?”邵樹德哈哈一笑。

北宋君臣認爲遼援軍要一個月才能開到幽州,但耶律休哥聚集大量馬匹,六天機動一千多裡,超出了北宋君臣的想象極限。

兩千多裡的距離,很遠嗎?都說我胡,這次便用胡人的打法和你們玩玩。

。閱讀網址:

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1311章 調動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960章 火熱第八十六章 所謂賭第二十七章 齊聚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一章 基本盤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四十二章 徐州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四章 楊朱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十九章 設想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956章 你不懂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十五章 條件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1153章 領教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十章 京師(一)第1123章 謀算第四十章 操作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十六章 迂迴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1269章 侄女婿第962章 樞密使第971章 南下第四十三章 坑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三十六章 這……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十九章 富平(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一章)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1122章 錢氏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五十一章 跗骨之蛆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四十五章 戰第1279章 離京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1063章 狠辣南詔農業地理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
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五十五章 怠而取之第1085章 支招與流程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1311章 調動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960章 火熱第八十六章 所謂賭第二十七章 齊聚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一章 基本盤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四十二章 徐州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十六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一)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四章 楊朱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十九章 設想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588章 幽州來客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956章 你不懂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十五章 條件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1153章 領教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十章 京師(一)第1123章 謀算第四十章 操作第七章 驛站之夜第十六章 迂迴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1269章 侄女婿第962章 樞密使第971章 南下第四十三章 坑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三十章 歸程之鳳翔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三十六章 這……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十九章 富平(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一章)第七十一章 給老頭子發報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1122章 錢氏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五十一章 跗骨之蛆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四十五章 戰第1279章 離京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1063章 狠辣南詔農業地理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