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高熾的平衡之道

徐景昌和朱高煦走在一起,朱高燧也在後面跟着,不一會兒朱瞻基也湊了過來。黑小子看着前面攜手攬腕,有說有笑的朱家兄弟,小臉上面,露出了憤怒的神色。

“表叔,二叔,三叔,我今天損失了很大一筆錢。”

徐景昌點頭,“確實不小!”

“還是皇爺爺敗的!”

“沒錯,就是你皇爺爺乾的。”

朱瞻基這個氣啊,他攥着小拳頭,怒衝衝道:“寧王違背國法,刑部已經判了,他們要世代還債,結果皇爺爺一句話,就給免了,這算什麼?玩法弄權?”

徐景昌道:“太孫,似乎不能這麼說,陛下沒有免除這筆錢,只是說代替歸還……也就是說,要拿皇家的錢,補給國庫,朝廷沒有損失。”

“可皇家有損失了,也就是我有損失了。”朱瞻基氣壞了,“以前是我爹花我的錢,現在是皇爺爺,我太可憐了,表叔你說我該怎麼辦?”

徐景昌眨了眨眼,“這就要看太孫的本事了……你需要多讀書,想想有什麼法子,可以管住伱皇爺爺,別讓他到處亂走,也別讓他隨便見什麼人。”

朱瞻基認真想了想,“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最好讓他沉溺玩樂……架鷹遛狗鬥蛐蛐,總有一樣適合皇爺爺。”

朱高煦和朱高燧臉都黑了,這兔崽子人不大,心是真狠。

萬一等他登基,咱們絕對沒有好下場……要把乾脆找個藉口,把這小子推運河裡面淹死算了……

老朱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是真沒話說。

他們幾個在後面閒聊,前面的朱棣絲毫不知,他們已經走進了英烈祠堂的第一層院子……這裡是陳列室,主要存放着一些重要的文物……

比如放在最中間的,那是什麼玩意?

諸王揉了揉眼睛,這纔看清楚,原來是個缺了口的粗瓷碗。

不會是當年皇考用過的吧?

朱棣走過來,小心翼翼取出,捧在手裡,展示在兄弟們的面前。

“這是不久前從鳳陽請過來的。”言下之意,雖然不一定是當初老朱用過的,但至少有那麼點關係。

“咱們朱家不容易啊!皇考年輕的時候,一場災荒,家破人亡,那麼多親人都走了,只剩下皇考一人,去寺廟當沙彌,捧着破碗,走遍淮西,四處乞食。風餐露宿,櫛風沐雨。彼時誰能想到,這麼個乞丐能坐擁天下?”

諸王紛紛點頭,朱橚也嘆道:“是啊,父皇創業艱難,以布衣取天下,亙古未有,千古一人!”

朱棣點頭,“五弟講的沒錯,所以咱們這些當兒子的,更要珍惜父皇的基業,要時刻爲了這個大明朝好。要是這個江山,在咱們手裡敗了,當真沒法去見皇考。”

諸王紛紛點頭。

朱棣小心翼翼放回這個破碗,又向兩旁看去,這裡面的東西,十分豐富……有一方大都督印,旁邊配着文字,這是當初朱文正用過的。

提到了朱文正,就不得不想起洪都之戰。

那絕對是朱元璋集團最關鍵的一戰。

朱文正率領着兩萬多人,頂着幾十倍的敵兵,死守洪都一百來天,愣是把陳友諒打得一點沒脾氣。

隨後老朱主力趕來,鄱陽湖決戰,一戰奠定了南方大局,也奠定了統一大勢。

此戰之後,數十萬朱元璋的猛將強兵,勢不可擋。

滅張士誠,北上收復中原,直搗燕雲……

一想到這些,朱棣都覺得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只不過由於朱文正下場不好,洪都鏖戰的事情沒人敢提,居然漸漸遺忘了。

如今英烈祠堂之中,居然有這一方大都督印,實在是用心了。

除此之外,這裡面還有更重量級的寶貝,那就是當年朱元璋的《諭中原檄》。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哪怕過了幾百年,這八個字依舊熠熠生輝,擲地有聲!

甚至還被人拿去搞了二創。

朱棣俯身,看着諭中原檄,臉上洋溢着難得的笑容。

“你們看看,這就對了,咱們大明是驅逐胡虜而來,是重新恢復了中華。父皇寫得明明白白,還說什麼殿興有福,簡直胡說八道!”

跟在身旁的蜀王朱椿也探身看去,仔細閱讀,隨後感嘆道:“沒錯,沒錯!就是這樣!陛下,臣弟想要一份副本,拿回去用心研讀。”

朱棣笑道:“皇考當初就說你是蜀秀才,是咱們兄弟裡面,最會讀書的,想必你能做出一篇更好的文章!”

朱椿臉色微紅,感嘆道:“臣弟過去就是個糊塗蛋,根本沒有讀懂。從今往後,臣弟只想腳踏實地,用心研讀,只求不要曲解了古人就好。”

朱棣點頭,欣然道:“你有這個心,就必定能成。”

朱棣帶着大傢伙,看了一圈……不得不說,徐景昌着實用心了,這裡面收集的東西算不得多名貴,更不是金光閃閃的寶貝,但是每一樣,都代表着一段大明朝的光輝歷史,堪稱無價之寶。

一圈看下來,朱棣回頭看了看幾個兄弟。

“你們都說說吧,有什麼心得體會?”朱棣問了一圈,最初沒人敢搭話。

沉默了半晌,還是寧王朱權仗着膽子道:“陛下,臣弟想說兩句,又怕說錯了,陛下見怪。”

朱棣笑道:“你怎麼膽子這麼小了?朕不是幫你還錢了。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手足兄弟,俺怪你什麼!”

得到了鼓勵,朱權終於仗着膽子道:“回陛下的話,臣弟有兩個心得,其一,皇考創業維艱,着實不容易。誰能想到,一個僧人乞丐,竟然能坐擁天下,成爲華夏之主?更是驅逐了胡虜,拿回了漢家江山,這是多不容易?至於其二,我想是咱們大明朝,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和其他朝代都不一樣,咱們是重興道統,再造中華。有什麼與衆不同的國策,也是情理之中,不必大驚小怪……不知道諸位兄弟意下如何?”

朱權這話說得很有水平,上半句是吹捧了老朱,下半句則是不着痕跡吹捧了朱棣。

大明朝萬象更新,朱棣用出什麼新手段,制定新國策,你們就老實聽着,誰也別調皮搗蛋,不然有你們的好果子吃。

諸位藩王自然聽得明白,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但是卻沒人敢反駁。

難聽的話朱棣已經說完了,木已成舟,他們也是無力迴天。

沒法子,只能贊同。

“我們都同意陛下的宗室條例,陛下深謀遠慮,都是爲了大明朝好,都是爲了光大皇考基業。”

“陛下不容易啊,四哥用心良苦啊!”

……

面對一羣弟弟們的吹捧,朱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咱們繼續,去後面拜祭中山王,拜祭所有有功之臣。”

朱棣心情大好,困擾了大明朝很長時間的宗室問題,總算是有了個結論,雖然算不得完滿,但總歸是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

消息很快傳到了應天,武英殿之中,蹇義和夏原吉,還有其餘衆臣,頗爲感慨。

“夏尚書,你能估算一下,可以節約多少開支嗎?”

太子朱高熾好奇問道。

夏原吉笑道:“殿下,王府的俸祿就不用說了,一個王府,還要配屬三衛兵馬,還有各種工匠。要供應一個王府的開支,就需要消耗一個府的財賦。只怕還不夠。如果是塞王,那就更多了。臣粗略估算,這一項德政,也能節省五百萬兩以上的開支。地方百姓更是受益匪淺。”

夏原吉頓了頓,又道:“裁撤了王府之後,眼下地方情況很清楚了。沒有了王府田莊,清丈土地,又能增加不少稅收。總而言之,此舉好處極大,利國利民。”

朱高熾心情大好,“這麼說定國公又立了大功?”

夏原吉怔了怔,儘管不願意承認,還是點了點頭,“定國公屬實有過人之處,他能說服陛下,改革宗室,功在天下,各地百姓,都會感念定國公恩德的。”

朱高熾點頭,“夏尚書能如此說,足見心胸開闊,我替表弟謝謝夏尚書。”

夏原吉忙道:“臣只是實話實話,不敢違心罷了。”

朱高熾讚道:“這就很難得了,夏尚書,此舉裁撤了各地的王府,我有個想法,就是把各地的王府改成學堂。”

“王府改學堂?”夏原吉警惕起來,“殿下,你要怎麼改?”

“很簡單,就是把原來給王府的開支,轉成學費,把王府清出來,。用作學堂。然後招收天下學子,進入學堂讀書。以朱家藩王府邸,爲天下士子求學之所。以奉養藩王之錢糧,爲大明育才,此舉也算是利國利民吧?”

夏原吉的臉色就是一變,旁邊蹇義的神色也不好了,其餘重臣,也是一變再變。

“殿下,還是以節省民力爲主,讓百姓多休養生息吧。”蹇義緩緩道。

朱高熾似笑非笑道:“休養生息,不是什麼都不幹。而且就算停了王府的開支,這些錢也未必就回到百姓手裡。還不如拿來辦學。我估算了一下,這麼一來,至少可以增加數萬學子。”

夏原吉頓了頓,爲難道:“殿下,這些王府,以北方居多,這麼做,只怕對南方讀書人不妥。”

朱高熾突然笑了,“夏尚書,你難道忘了,眼下的格局,南方士子可比北方好多了!我這也是平衡南北啊!”

(本章完)

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一百零九章 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二百三十七章 朱瞻基當老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
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一百零九章 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二百三十七章 朱瞻基當老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