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

朱棣兩口子和一個親兒子,三個乾兒子在一起享用御膳。

沒錯,徐景昌已經坐在了左手邊第一的位置,三頭豬都排在了他的後面。實在是沒辦法了,誰讓他們都太蠢了,摻和不了這麼重要的事情。

朱棣越看徐景昌,越是滿意。

喜歡一個人的眼神,是隱藏不住的,那種溫柔,興奮,眼睛冒光,看得朱高熾都嫉妒了……他甚至懷疑,如果徐景昌說他想當太子,估計老爹都會毫不猶豫答應。

實在是要命啊!

朱棣也感覺到三個兒子異樣的目光,他輕咳了一聲。

“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些話自然就可以說得明白些……朕靖難起兵,奪了建文的天下。說到底他還是皇考的孫子,朕的侄子,朱家人自相殘殺,叔侄爭鬥,這事情本就不好交代。人言可畏,議論洶洶。自從進應天,登基稱帝以來,雖然也有臣下諫言,幫着排憂解難。但唯獨景昌賢侄,每一次出手,都恰到好處,保全皇家體面,照顧時下大局,用意深遠,深得朕心,實在是讓朕大爲欣慰。”

朱棣這話完全是發自肺腑的,徐景昌最初就是保住了徐輝祖的性命,沒有大肆誅殺建文舊臣,算是穩住了朝局。

隨後藉着廖家的案子,撼動了方孝孺等人的名節,等於是把他們往昏君奸臣上狠狠推了一把。

這次又清查寺廟,杜絕建文的藏匿可能,算是不動聲色剪除後患。

大明朝堂,文武重臣,沒有誰能做到這一步……別說接連拿出有效措施了,就連一條像樣的建議都沒有。

諸如紀綱之流,只知道追查,抓人,誰都不放過……可問題是政治上的事情,需要細膩的手法,穩妥的佈局。

有些事需要大開大合,但是有些事必須點到爲止,萬萬不可以胡來。

大力不會出奇蹟,只會掀桌砸鍋,弄巧成拙。

所以說,能把事情辦到讓朱棣都驚歎,徐景昌的功力着實不錯。

只是接下來該怎麼辦,還是個難題。

朱棣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徐景昌。

甚至徐皇后也笑道:“侄兒,

你有什麼話,就直說,用不着擔心什麼。”

徐景昌點了點頭,此時朱棣對自己算是無條件信任,或許能說出一些關鍵的事情了。他不覺得自己比那些人強多少,如果沒有後世的見識,他甚至遠不如鄭賜等人機敏,沒辦法,這些人也都是從千千萬萬的人精中卷出來的,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但話說回來,自己畢竟還是有這些見識,看得也更清楚。

“陛下,臣聽說有人吹捧方孝孺,私下裡收集他的詩詞文章……臣斗膽言說,如果還是這樣下去,吹捧同情建文的人,不會少的。”

朱棣的臉沉下來了,“怎麼,是朕做得還不夠?”

“不是!”徐景昌乾脆道:“是有些人想要靠着建文謀求利益,他們所講的建文朝,只是自己心中的建文朝,並非真正的建文朝。他們以此爲藉口,只是想拿到更多東西。”

朱棣深吸口氣,緩緩陷入沉思,徐皇后和三頭豬也放下筷子,低着頭,緩緩思忖,但很可惜,他們是想不通裡面的道道,只能陪着。

又過了一會兒,朱棣才緩緩道:“俺跟姚少師也聊過許多次。少師跟朕講,建文身邊聚集了一大羣酸腐文人,他們反對皇考舊制,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慫恿皇考改制……而皇考諸多舊制當中,藩王又是最明顯不合時宜的一項。所有才把矛頭對準了削藩,也纔有了朕的靖難!可笑建文,眼高手低,又輕信讒言,他不失敗,天理不容!”

徐景昌忙點頭贊同,但卻又道:“陛下,以太祖聖睿,尚且有人聚集在建文身邊,妄圖蚍蜉撼樹,這羣人並不會消失,他們只會改變策略繼續鼓譟,將心思放在替建文招魂,質疑陛下國策上面……畢竟陛下是在延續太祖皇帝的策略。”

朱棣臉色驟然一變,“你的意思朕大約懂了,他們明着懷念建文,實則是反對朕的國策,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徐景昌點頭道:“陛下聖明。”

朱棣沉吟片刻,突然無奈苦笑,“什麼聖明?朕現在是一籌莫展啊!”

豈止是朱棣,就算晚年的朱元璋都感慨,他已經窮盡手段,但是官員貪墨,前赴後繼,殺也殺不完……

其實這事情站在後世的角度看,可以看得很清楚。

朱元璋執行了一套最大限度,照顧底層百姓的策略……而朱棣則是秉承最大限度,有利大明的策略。

這一對父子都沒有慣着士大夫。

可偏偏士紳官吏,他們把持士林清議,左右人們的想法。而且他們盤根錯節,高度團結,行動能力超強,不會放過任何反撲的機會。

所以說講洪武朝濫殺無辜也好,說朱棣叔奪侄位也罷……歸結起來,都是先把皇帝置於犯錯的位置上,然後再想辦法推翻舊制,重新確立對士大夫更有利的國策。

縱觀三百年的大明朝歷史,不得不說,士紳官吏,還是笑到了最後,成功送走了朱明王朝。

“陛下,臣在這裡,斗膽說一句吧,陛下不要試圖改變這些人的想法,他們並不會因爲陛下做得多好,就會幡然悔悟。他們只會感嘆自己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能予取予求……面對這些人,陛下只有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朱棣追問道。

“就是徹底取代他們!”

“怎麼取代?”朱棣再度追問。

徐景昌看了眼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兄弟倆下意識挺直了腰桿,低頭靜聽。

“陛下早就定下了下西洋的策略……藉此培養作坊,讓紡織大興,工商發展。商賈從中獲利,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反對士紳的那套說辭。而且他們會把陛下當成開啓工商業紀元的那個明君聖主,拼命捍衛陛下的名聲。”

“再有,興辦學堂,利用邸報,影響城市百姓的想法,這些人也會站在陛下這邊,只有如此,才能釜底抽薪,瓦解士大夫的那一套。還請陛下三思。”

朱棣想了想,突然沉聲道:“商賈貪財好利,只怕不是什麼好事吧!”

他的話音剛落,朱老二不幹了,“父皇,孩兒以爲商賈只是貪財好利,文人才是名利兼收,遠比商賈可惡萬倍!”

朱棣一怔,朱老三也跟着道:“父皇,你看那些士大夫,口不言利,根本不願意做事,只想受人供養,白吃白喝,還要指手畫腳。孩兒的作坊想要找點工匠,都要從表弟那邊僱傭新人。學堂出來的人,他們沒有那些士大夫的臭毛病,只要給夠了工錢,都願意賣力幹活,實在是難得的人才。”

這倆兄弟異口同聲,很顯然,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徐景昌笑道:“陛下,士紳地主只是霸佔土地,然後把田產租出去,自己什麼都不幹,只管收租。臣也實在是想不通,這樣的人,怎麼還有臉自詡仁義?”

徐景昌又看了看朱高煦兩兄弟,認真道:“陛下請想,漢王和趙王,他們是靠着手下工匠賺錢,自然要對他們好一點,至少能讓工人吃飽。而且他們也需要朝廷打開航路,下西洋,賺到財富。所以他們才願意向朝廷繳納稅賦,富國養兵。但是到了士紳頭上,他們賴以生存的就是手裡的土地,這是他們的根本。佃農死了就死了,反正還有新的,朝廷換了也就換了,只要新來的主子依舊承認他們的土地,他們就心滿意足……”

“不要說了!”

朱棣突然出言,打斷了徐景昌的話。

按照徐景昌和兩個兒子的觀點,士紳官吏就十惡不赦了。

但是伱要問蹇義和夏原吉等人,他們還覺得商賈纔是亂源,一定要重農抑商,不許商賈做大。

這就是自說自話的問題,全看你要站在哪一邊?

如果是按照宗法規矩,自然繼位的太平天子,實在是沒有必要給自己添麻煩。

湊巧的是,朱棣偏偏是靠着靖難起家的,他有着改變一切的強烈衝動……徐景昌已經給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兩個兒子都邁步進去了,他也沒必要在外面徘徊。

只不過一切還不能亂來,畢竟商賈的力量還是太弱小了,一旦操之過急,弄得天下大亂,可就得不償失了。

畢竟朱允炆犯過的錯誤,不能再走一遍。

“朕記下了你們的話……這一次清查京中奴僕,查出來多少人?”朱棣隨口道。

徐景昌道:“根據上元縣的估算,至少有十萬之數。如果能把所有寺廟藏匿的人釋放出來,也有萬數之多。”

朱棣深吸口氣,臉色很不好看。

京城百萬人口,藏匿的隱戶就這麼多,放眼整個大明,又是多少?

徐景昌講士紳不事生產,坐享其成,還真有道理。

“這樣,所有查出來的奴僕隱戶,包括廟裡的僧人,悉數交給你們,朕要他們爲國做事,你們明白嗎?”

徐景昌用力點頭,“臣明白……臣這就安排,將他們送入學堂,進行培訓,隨後分批交給作坊,充作工人。”

朱高煦和朱高燧一聽,大喜過望,一起道:“父皇聖明,如此一來,孩兒們的產業必定飛速發展,也能給父皇貢獻更多的財稅,充實國庫,助父皇成就永樂盛世!”

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五章 大九卿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
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五章 大九卿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