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

多年以後,執掌內閣的首輔大學士解縉,依舊會記起他的前任被罷免的那個早朝……徐景昌出現在了午門之外,他和幾位尚書打招呼,還特意到了蹇義面前,低聲道:“我聽說這一次京察,會有九卿罷黜,不會是我吧?”

“絕對不是!”蹇義斷然否認,徐景昌完全確認,他要和通政使的位置告別了。

畢竟只有否認的,纔是真的。

接下來徐景昌沒有多話,他只想默默看着這幫人,到底怎麼把自己搞掉……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機會。

羣臣步入奉天殿,朝拜天子之後,朱棣的目光巡視百官,而後道:“朕年初的時候,接到了你們各部衙門的題本,都說了今年的想法,到了現在,一年過去了大半,秋收在即,你們也都說說看,到底做成了多少事,能不能躲得過牢獄之災?”

朱棣看了一圈,就盯上了夏原吉、

“戶部尚書,管着大明的錢袋子,朕現在的收支情況如何?能有多少結餘,你跟朕說說吧。”

夏原吉早有準備,他挺身而出,笑道:“陛下,這大半年戶部上下,殫精竭慮,須臾不敢懈怠。去歲陛下就免除了遭遇兵災州縣的稅賦,又數次降恩,免除災區賦役。按理說戶部歲入會下降不少。不過自從年初開始,戶部就安排官吏,巡查各處,主要催收歷年積欠的錢糧。其中江西一省,就多收了一百二十萬石的積欠,已經悉數上繳國庫。”

朱棣心情大好,笑道:“江西田賦,一直以來都很難解決,能有如此成果,伱用心了。”

得到天子讚譽,夏原吉也是很欣慰。

說來慚愧,徐景昌能想到用江西官吏去蘇鬆常鎮當知府,自然可以安排蘇州等地出身的官吏,前去江西催收積欠。

這倆地方都是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

江西士人主導了大明朝的上半場,而江南的士人則主導了下半場。

大傢伙都知道徐階取代了嚴嵩,這不光是徐黨的勝利,而且還是江浙的勝利……自此之後,除了江西出身的劉一 G短暫當過一年首輔之外,再無江西人出任首輔。

相反,南直隸,浙江,也包括福建,人才輩出,長期把持內閣。

嚴閣老之所以成爲大明奸臣之首,

也跟老鄉不給力有關。

假如多點江西人把持內閣,肯定要替嚴閣老說點好話的。

就算不給嚴嵩說好話,也肯定會痛罵徐閣老的。

夏原吉學到了這個小技巧之後,果斷安排南直隸和浙江的官吏,前往江西,清理積欠。

結果就是楊士奇、胡廣、金幼孜等人拼命折騰蘇鬆常鎮,而夏原吉放出去的這幫人,玩了命催逼江西。

結果就是江西一省,多拿了一百二十萬石糧食。

雖然相比起歷年的積欠,還不足三分之一。

但是能在鐵公雞身上拔下羽毛,也算是一大壯舉,值得大書特書。

提到了江西清理積欠,自然就要說說蘇鬆常鎮的四府稅制改革,尤其是火耗歸公。

這是個巨得罪人的差事。

當初提出來,徐景昌福至心靈,甩給了四位內閣學士……楊榮等人簡直感謝徐景昌的八輩祖宗!

他們到了地方上,纔算真正明白,什麼是刀光劍影,哪叫出生入死!

身在朝堂,哪怕是徐景昌,想要坑人,也要找個恰當的名目,可是到了地方,那卻不一樣了。

楊榮第一次見蘇州的官吏,人家就弄了個崑山的戲班子,還聘請了揚州最有名的歌女,身價高達五萬兩,來親自給楊榮獻唱。

要知道這可是明初,不是白銀大量流入的後世,尋常交易,是禁止用白銀的,一個妓女卻敢用白銀標價,擺明了就是個達官顯貴準備的。

楊榮也不得不承認,他真的動心了。

什麼江山朝廷,什麼輔國治民……哪裡比得上跟這麼一個可人兒說說話,談談心。

有個小曲是怎麼唱的……面對面的坐着,我還想你。

沒錯,就是那種感覺,明明四目相對,互相看着,可是心裡頭還是裝滿了小佳人。

楊榮幾乎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勉強抵禦住了誘惑。

而且他很快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作爲大明賦稅最重的一個府……沒有之一,大明朝廷極端防備蘇州。

通常蘇州人是沒法進入戶部的,而且派往蘇州的官吏,也多是和當地沒什麼瓜葛,爲的就是順利徵稅。

楊榮就利用了這點,他先是和朱高煦合作,推行借貸,贏得一部分百姓的支持。

隨後就公佈可以用寶鈔抵償田賦。

雖說他沒有直說廢除火耗,但既然准許用寶鈔,要是收火耗太過分,大可以把糧食換成寶鈔,交給朝廷。

這樣一來,蘇州當地的官吏收入銳減。

最重要的財源沒了,消息公佈的第二天,蘇州府衙,一個人都沒有。

官吏悉數請假,只留下楊榮一個人。

雖說大明朝不缺當官的,但楊榮只是個內閣學士兼任蘇州知府,他沒法調動這麼多人填補缺口。

被逼無奈,楊榮只能宣佈,給蘇州官吏也增加津貼,大約相當於俸祿的三成。

這下子纔有人回到府衙做事。

楊榮也學聰明瞭,他果斷提拔了幾個聽話的小吏,授予權柄。

又懲辦了幾個刺頭兒。

恩威並施,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纔算勉強把國策推了下去。

蘇州的問題解決了,松江、常州、鎮江,也都迎刃而解。

這幾位內閣學士本事能力過硬,又都頂着聖旨來的,還是南直隸,天子腳下,儘管阻力重重,但也都算有個不錯的結果。

“回陛下的話,蘇鬆常鎮四府累計發出寶鈔貸三千萬貫,僅僅是利息稅一項,就有九十萬貫……這還只是小頭兒,寶鈔推行,商賈往來方便,增加的商稅何止百萬。”

夏原吉侃侃而談,“浙西遭了水災,朝廷調撥糧食,又鼓勵百姓,改種桑樹……進展神速……漢王殿下過去兩個多月,已經有五十萬畝的田地,改種桑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明年可多增加三十萬匹絲綢,能拿到海外出售,一匹綢緞至少在十五兩以上,差不多又是五百萬兩銀子!”

夏原吉一路算下來,朱棣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強烈。

其實老夏還有一項沒算,那就是超發的寶鈔。

這一項絲毫不少於增加的稅收。

而且由於很隱蔽,不易覺察,用起來十分順手,朱棣表示相當滿意。

戶部這一關算是過了……緊接着是刑部,眼下刑部還在處理李至剛的案子,牽連進去的官吏何止百人,又有地方大戶。

“回陛下的話,刑部堅決肅貪,絕不手軟。”鄭賜信心滿滿,介紹了所辦的幾個大案,朱棣也無話可說。

工部、兵部、禮部、督察院、大理寺……所有的衙門,都對朱棣有所交代。

很快最關鍵的部分也就到了。

“陛下,吏部奉旨京察,考覈百官……朝堂官吏,多數都能恪盡職守,爲國爲民,不敢有須臾懈怠。臣考覈百官,見上下一心,頗感欣慰,有臣子如此,何愁大明不興?”蹇義說到了這裡,話鋒一轉,“只是也有些臣子,雖然大義無虧,但過於懶散,不拘小節。頻頻請假,懶散怠惰。又在官署吃喝下棋,敗壞風氣。而且還冒支數萬貫寶鈔,都用來採購食物香料……凡此種種,臣以爲按照京察規矩,不得不如實上奏,懇請陛下決定去留。”

蹇義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敢這麼放肆的,也只有徐景昌一個。

他的這番話,也十分有趣,首先肯定徐景昌大義無虧,講的都是瑣屑的細節。

大約就是拋開他這個通政使當得如何不談,我們覺得他是個壞蛋,所以請陛下罷免了他。

不愧是吏部天官,這整人的手段,就是厲害。

朱棣默默聽着,隨後笑道:“你的意思,是徐景昌不適合當通政使了?”

蹇義忙道:“臣不敢說,京察結果,只有陛下才能決定最後的去留。”

朱棣朗聲笑道:“你都寫的有理有據,難以辯駁,朕又怎麼好推翻京察結果?如果朕非要說徐景昌的評價不公允,是不是連別人的評價也要推翻?那樣一來,豈不是整個京察都要重來?”

朱棣的語氣越來越重,蹇義不能感到不妙,連忙道:“陛下,如果京察不合適,臣願意重來,如果是臣辜負了聖恩,臣願意領罪。”

說着,蹇義跪在了大殿之上,並且取下樑冠,拜伏地上。

朱棣看了半晌,突然笑了,“用不着,既然徐景昌不適合當通政使,那就罷免了他。”

如此順利,讓羣臣都大吃一驚,尤其是蹇義,他還準了一肚子說辭,全都用不上了,這是怎麼回事?

就見朱棣把目光轉移到了徐景昌身上,“你爹爲了朕的靖難,丟了性命,朕前番追贈武陽侯,不久前有追贈定國公,你就承襲定國公爵位吧。”

徐景昌忙謝恩。

朱棣又道:“別忙,朕還有話,你雖然年幼,但是聰敏好學,見識不凡,朕正在尋覓太子師父,加定國公徐景昌太子太傅銜,領詹事府詹事,教導太子皇孫!”

這可不只是太子師,還是太孫師!

在場的文臣嫉妒的反酸水, 別都給他啊,給我們也留個機會啊!

徐景昌又要謝恩,朱棣又一次阻攔,“還有,你善於理財,改革稅制,多有諫言,雖說功過不能相抵,但有功之臣,朕豈能不賞?江南織造局等處原系宮中產業,供應內帑,悉數交給你打理,爲朕理財,充實內帑。”

又是封爵,又是太子師父,又是宮中產業……你管這叫罷官?

怎麼都覺得,徐景昌更加炙手可熱,手裡的權柄更加重了三分!

就在大傢伙思忖的時候,朱棣又拋出一枚驚雷。

“徐景昌身爲將門之後,國之棟樑,加右軍都督府左都督之職,兼掌錦衣衛大都督。”

聽到這話,好些官員眼前一黑……壞了,還是讓他繼續當通政使吧,我們後悔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妖書案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子人找樂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朱瞻基當老師上架感言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
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選媳婦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妖書案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子人找樂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朱瞻基當老師上架感言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