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憤怒

歷史上的東林黨人,一項都是寬餘律己,嚴以待人。左光斗的這份奏摺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這個時候他們也顧不得什麼文人的體面,聖賢的教誨了,對一個女人使用這樣的方法,逼其離開。可以說這是非常歹毒的方法,一旦流傳開來,李選侍勾引自己的兒子,那麼不但會名聲狼藉,而且很可能會遺臭萬年。

輕輕的將奏摺放在桌案上,王安恭敬的站在一邊,擡頭看了一眼皇太子朱由校。見太子微眯着眼睛,手指輕輕的敲打着桌子,眉頭微皺,似乎在思考着什麼緊關節要的問題。

良久,皇太子輕輕的嘆了口氣,看了一眼身邊的王安,輕聲道:“王公公,你跟在父皇的身邊多少年了?”對這個老太監,朱由校知道自己可以充分的信任,不必避諱什麼。他不是李進忠,這個人明事理,而且忠心不二。

“回殿下,二十六年了,老奴跟在先帝的身邊二十六年了。”王安雖然不知道太子爲什麼這麼問,卻也只能認真的回答,只是語氣有些唏噓和感慨。

看了一眼有些蒼老的王安,朱由校對着下面的太監道:“給王公公拿個凳子來。”又將目光轉向了王安,沉聲道:“以後在宮裡就免禮你的禮,這麼大年紀了不容易。”

“老奴惶恐,謝過殿下。”王安雖然這麼說,可是心中卻很是欣慰,這位太子終究沒忘了自己,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終於沒有白費。對於王安來說,他是一個不完全的人,這麼多年唯一一個對他好的人就是泰昌皇帝。二十六年的時間,讓這個老太監對泰昌帝的忠心毫無瑕疵。愛屋及烏,對於泰昌帝的兒子,皇太子朱由校自然是疼愛有加。更何況王安是看着朱由校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甚至將朱由校當作自己的孩子。

“人生苦短,歲月匆匆,人的一輩子有幾個二十六年啊!”皇太子的嘆息將王安從回憶中拉了回來,他實在不知道這位年紀輕輕的殿下,怎麼忽然有了這麼深刻的感慨?

“王公公,你說左光斗上這份奏摺是爲了什麼?”將桌子上的奏摺拿了起來,朱由校的目光落到了王安的臉上,面前嚴肅的問道。

王安知道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太子肯定會不高興,沉吟了一下才道:“老奴以爲左大人公忠體國,乃是一等一的幹才,這份奏摺雖然言語犀利,卻也是爲了殿下。”王安明顯是是偏幫左光斗的,在他看來這位左大人是爲了讓太子能夠安穩的登基才這樣做的。

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朱由校將奏摺再一次放到了桌子上,沉聲道:“讀聖賢書,明君子理,這麼多年的書都不知道讀到哪裡去了。嘴上總是忠君愛國,腦袋裡想些什麼誰也不知道,有些人的話不可不信,卻也不能全信。”

看着一臉高深莫測的太子,王安心中一沉,看來自己還是笑看這位太子殿下了。或者說不僅僅是自己,宮裡的鄭貴妃、李選侍,宮外的文臣武將,這些人全都小看了這位太子殿下。

見王安一臉的不敢置信,朱由校輕聲的笑了笑,沉聲道:“歷史上無數的人和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和事並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很多人,看起來都是奸佞之臣,可是本宮卻相信大忠似奸。”深深看了一眼王安,朱由校接着道:“當年的江陵相公張居正,可以說是一代能臣,歷史上少有的能臣。很多人卻說他是奸臣,專權誤國,你可知道這是爲了什麼?”

王安沒有想到,這位昔日不讀書的皇太子居然會說出這樣一段話來,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當年萬曆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刻薄寡恩的皇帝,張居正就是被這位皇帝給定了專權誤國的名聲,人亡政息。

見王安不說話,朱由校接着道:“因爲利益,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不是有一句話叫做千里做官只爲財嗎?那些人都不是真正爲了國家的人。那些反對江陵相公的人,派東廠的人查一查,哪一個不是家資鉅富,良田千頃。”

“江陵相公要收他們的稅了,他們就站了出來的,他們爲什麼?爲了自己的錢袋子,爲了自己的利益。所謂的讀聖賢書,報效君王,他們不過是掛在嘴上說說。真正爲國爲民的是誰?是那個被人說成奸佞的江陵相公張居正,可是這位江陵相公的下場呢?人亡政息,一腔抱負賦予流水,可憐可嘆!”朱由校的情緒似乎有些不正常,緩步走出了桌案,右手僅僅的握着自己腰間的寶劍。

王安此時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這位太子明顯是在抒發自己的不滿,對萬曆皇帝的不滿,對當朝這些大臣的不滿。這些話太子可以說,自己卻只能當作沒聽見,只能將它們帶進棺材裡。對着大殿裡的太監和宮女使了一個眼色,直到所有人都出去了,王安才鬆了口氣。

在王安沉思的時候,皇太子朱由校猛地抽出自己的寶劍,狠狠的砍在了大殿上的柱子上,臉色很是猙獰,大聲的道:“秦有商鞅,方能一統六國,本人卻落得個五馬分屍。宋代的王安石,銳意變法富國強兵,最後卻是人未亡,政先息。本朝的江陵相公張居正,改革革新,希望能夠中興大明,可是最後卻落得個人亡政息,還有人想要他遺臭萬年。”

用力的將寶劍拽了出來,皇太子朱由校大聲的道:“本宮還沒做皇帝呢!這些人就迫不及待的在本宮的頭上按個名字,李選侍是武則天,那本宮是什麼?垂涎後母的李治?把自己江山丟了的李治。”最後的這句話,朱由校是喊出來的,同時將手中的劍狠狠的丟了出去。

寶劍紮在不遠處的大門上,不斷的顫抖搖擺,此時王安終於明白太子爲什麼如此的生氣了。想到這份奏摺上的內容,一旦傳揚出去,損害的不僅僅是李選侍的名聲,還有這位沒有登基的太子。太子還沒有登基,這些人就將髒水潑到了太子的頭上,他們要做什麼?想到這裡王安頓時覺的全身發冷。

求推薦,求收藏,另外謝謝我愛邵佳書友的打賞!感激不盡!

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233章 談生意第246章 派兵第163章 打贏了第445章 食鹽第101章 王化貞第71章 燧發槍第548章 遠見第160章 人手第231章 動作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265章 南北第512章 秘密欽差第587章 打算第209章 內閣大學士第343章 行軍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132章 威信第309章 戚金的眼淚第348章 援軍第217章 夜襲第421章 見面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508章 離心離德第347章 成都第70章 火器廠第314章 古人談戀愛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591章 聚將鼓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504章 希望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203章 到了第48章 周嘉謨第288章 撲朔迷離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193章 兩個人的想法第74章 體檢第241章 叛亂起第543章 貪腐案第313章 桃花運第542章 杭州第429章 城門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20章 試探第73章 將軍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320章 一樣的夜晚第211章 閻應元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56章 新的一年第120章 探子第105章 愁第250章 遵化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376章 動作第435章 楊鶴的疑慮第15章 呂后第322章 審問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50章 互相試探第14章 愚蠢的女人第458章 甘薯第39章 聞風而動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150章 準備第313章 桃花運第585章 提前動手第113章 出發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394章 平定第74章 體檢第401章 登岸第251章 廣寧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76章 罷官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60章 改弦更張第437章 百草園第407章 逛妓院第336章 心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241章 叛亂起第23章 鬥法第228章 科爾沁第57章 開始了第206章 早朝詩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132章 威信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109章 大朝會三
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233章 談生意第246章 派兵第163章 打贏了第445章 食鹽第101章 王化貞第71章 燧發槍第548章 遠見第160章 人手第231章 動作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265章 南北第512章 秘密欽差第587章 打算第209章 內閣大學士第343章 行軍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132章 威信第309章 戚金的眼淚第348章 援軍第217章 夜襲第421章 見面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508章 離心離德第347章 成都第70章 火器廠第314章 古人談戀愛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591章 聚將鼓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504章 希望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203章 到了第48章 周嘉謨第288章 撲朔迷離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193章 兩個人的想法第74章 體檢第241章 叛亂起第543章 貪腐案第313章 桃花運第542章 杭州第429章 城門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20章 試探第73章 將軍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320章 一樣的夜晚第211章 閻應元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56章 新的一年第120章 探子第105章 愁第250章 遵化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376章 動作第435章 楊鶴的疑慮第15章 呂后第322章 審問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50章 互相試探第14章 愚蠢的女人第458章 甘薯第39章 聞風而動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150章 準備第313章 桃花運第585章 提前動手第113章 出發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394章 平定第74章 體檢第401章 登岸第251章 廣寧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76章 罷官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60章 改弦更張第437章 百草園第407章 逛妓院第336章 心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241章 叛亂起第23章 鬥法第228章 科爾沁第57章 開始了第206章 早朝詩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132章 威信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109章 大朝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