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

對於天啓皇帝改組錦衣衛和東廠,關注的人非常多,可是真正發表看法的人卻非常少,畢竟這是天啓皇帝的親軍,不會有太多的人插嘴。

這次改革最重要的是人員選拔,天啓皇帝嚴格的限制了錦衣衛和東廠對地方行政的干涉,而是將錦衣衛和東廠轉變爲類似後世國家安全局一樣的機構。雖然明面上的職責縮減了很多,可是權力卻並沒有被消減掉,反而更有增加的趨勢。不過對於人員的考覈和選拔做了詳細的規定。對錦衣衛和東廠的職責增加了更多詳細的劃分,讓他們能夠發揮更多的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啓三年的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整體的改革措施雖然沒有進一步的實行,不過卻也有了比較圓滿的開始。

天啓四年的大朝會上,天啓皇帝宣佈了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軍事改制的聖旨,這一點百官都是早有準備,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動亂。不過首先改革的是北六省,由軍機大臣大臣定國公全權負責,軍機首輔大學士孫承宗把握大的方向。

一時間朝野上下都開始了忙碌,大明朝這個巨大的國家機器開始了全速運轉。整個朝堂上下一片忙碌,丈量屯田土地,清退和選拔武將,全部都如火如荼的進行了起來。經過一年的建設,遼東半島的金州和山東半島的登州,兩座造船廠已經走上了正規。大明朝的海軍以前所未有的發展趨勢,開始了大規模的擴編和整訓。

天啓皇帝相信,不出兩年,大明朝便有了成規模的海軍,加上陸軍改制,大明朝的武力將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各種新式軍械的應用,新式戰法的研發,也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雖然消化這些東西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不過頭已經開好。其餘的也只是時間問題。

端坐在朝堂上,天啓皇帝聽着大臣們不斷的奏事,一件件的處理着朝廷發生的大事情。對於這些事情,天啓皇帝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啓奏皇上,揚州巡撫喬英甲上書。天啓三年十二月天啓三年十二月十日申時四刻。南直隸的應天、蘇州、松江、鳳陽、泗州、淮安、揚州、滁州等六府二州俱地震,揚州府尤甚。揚州倒塌城垣三百八十餘垛,城鋪二十餘處。應天牆垣搖動。屋脊樑柱俱各有聲,城垣牆垛倒塌,高淳地震有聲,屋宇傾、水泛溢,句容瓦墜屋覆。常州、鎮江、揚州,聲如巨雷,搖倒民房無數,壓死多命。淮安府湖水翻房宇動。泰州牆垣搖動,江河皆嘯。常熟牆屋俱搖。行者皆僕。東剎浮圖亦搖倒其頂,城內外地面多裂。崇教興國寺,塔頂斜傾。吳江、震澤、嘉定、江都、通州、泰興,吳淞所,常州府宜興,俱震聲如雷。松江府華亭、上海、南匯守禦所、以沙堡、無錫、靖江。俱屋宇搖動,武進壞屋湖水皆飛。應天府、上元、江寧、六合、吳縣、江陰、丹陽、金壇、丹徒、溧陽及江西,同日皆震。”說過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內閣首輔大學時劉一璟站了出來,臉上帶着沉痛的樣子說出了一個滿朝譁然的消息。

對於這件事情天啓皇帝早就知道了。這次揚州乃是地震中心,可以說揚州城毀了大半。雖然心裡對天啓末年的小冰川期,有了心理準備,可是天啓皇帝還是沒想到,一上來就是這樣的大災難。

無奈的揉了揉自己發脹的額頭,天啓皇帝看着劉一璟,道:“劉愛卿,這是天災啊!賑災之事刻不容緩,揚州乃是江南重鎮,不可有所缺失。不知道內閣是否拿出了賑災策略?”

“啓稟皇上,奏摺到了內閣之後,臣與幾位大學士已經商議過了,這件事情必須要嚴肅對待。內閣商討出了幾條意見,第一朝廷應派遣朝中重臣前往主持賑災事宜,以安定地方民心。第二朝廷應嚴厲打擊借災難發財的不法商人,對於囤積屈居之人,全部予以治罪。第三則是在各省籌集賑災糧,無論是朝廷出錢購買,還是地方借貸,一定要在短時間內籌集到大量的糧食。”劉一璟恭敬的行了一禮,將自己的辦法拿了出來。

緩緩的點了點頭,這種事情內閣一般都處理的規章制度,現在朝廷不那麼窮了,賑濟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不過天啓皇帝心裡卻在爲另一件煩憂,那就是朝廷又要沒錢了。

無論是軍制改革,還是建造國子監和國武監,火器廠的擴建和增加新的造船廠,這些都是花費頗多的大項目。這次賑災的花費肯定也不少,看樣子自己又要想辦法賺錢了。

“劉愛卿,內閣儘快拿出一個章程來,籌集錢糧之事馬上開始進行。這次派去的賑災大臣便交給戶部的官愛卿吧!另外朕會派遣錦衣衛和東廠在旁協助,對於那些不法商販就交給他們處理吧!”天啓皇帝沒有在詢問大臣們的意見,而是自己做了決定。

大臣們也沒有反對,賑災本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入果自己去還好,或許會有些灰色的收入。現在天啓皇帝派了東廠和錦衣衛的人,如果自己敢收東西,那天啓皇帝那裡第二天就會知道。

很多人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戶部尚書官應震,顯然這個差事不好辦,少有紕漏那就是大罪。受災之地,災民遍地,如果有亂民趁機鬧事,那就是賑災不利,肯定會被治罪的。

不過很多人都失望了,官應震不但沒有露出絲毫的不滿,反而臉上帶着喜色,大步的走了出來,神情激動的道:“皇上放心,臣定當盡心竭力,絕對不會辜負皇上的期望!”

“愛卿放心大膽的施爲,如果有什麼苦難隨時向朕求救!”天啓皇帝滿意的看着官應震,笑着說道。

對於官應震的反應,天啓皇帝心裡自然是很清楚,這麼長時間以來,天啓皇帝還是很瞭解這些大臣的。官應震這個人功利心並不是很重,可以說是真正的儒家子弟,心裡滿懷着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抱負。他一直以張居正爲榜樣,一心要爲民作些事情。

不過官應震和那些書呆子不同,無論是爲官還是做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則和手腕,是一個實幹型的官員。可以說經過天啓皇帝的挑選之後,如今朝堂上的各部堂官都是能成臣幹吏,拉出去都能獨當一面的。

這件事情安排完了,天啓皇帝目光在衆位大臣的臉上掃過,道:“諸位愛卿,還有什麼事情嗎?”

“啓奏皇上,今早兵部八百里急報,杭州發生兵亂!”兵部尚書的熊文燦一句話,朝野上下再一次譁然,沒想到揚州剛剛發生地震,杭州便出現了兵亂。

天啓皇帝也是眉頭大皺,事情有這麼巧?現在朝廷上下對於軍事都是格外的關注,北七省的軍制改革剛剛開始,杭州居然就出現了兵變。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沉聲說道:“詳細說來!”

“是,皇上,奏摺上說杭州有諸生家張燈,不慎火起,延燒房屋,九營兵卒乘亂而起,抆錢塘門外更樓十座。當時有楊把總,約束營兵勿予亂,被各兵捆綁還營,懸之高竿,欲以弓箭射之,兩遊擊好言撫慰乃定。至於其他的情形暫時還不清楚,楊把總如今在家革職代參!”熊文燦應了一聲,將事情的經過說了出來。

朝堂上這次沒有人在開口了,事情傻子都看得出有問題,當兵的誰沒事發動兵亂,那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更何況這些九營兵不搶劫,不勒索,跑到錢塘門外燒了十座更樓,這明顯是智商有問題。這麼大的事情,最後推出來的不過是一個把總,簡直是在開玩笑。

天啓皇帝的目光在衆人的臉上掃過,笑着說道:“這份奏摺很有意思,不知道這是哪位愛卿上的奏摺啊?”

很多人都聽出天啓皇帝語氣中的不善了,這個上奏摺的人要完蛋,這是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很多人都忍不住咒罵,這個人難道是白癡嗎?現在朝廷正在推行軍制改革,這種兵變的事情明顯就是火上澆油,誰敢隱瞞?何況天啓皇帝對軍隊的重視,已經到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很多人都在心裡不斷的唸叨,我不認識這個白癡,不認識這個白癡!

“回皇上,上這份奏摺的乃是浙江巡撫李道!”熊文燦面無表情的說出了一個名字,很多人頓時鬆了一口氣,也有人臉色變得很是難看,其中就有刑部尚書吳亮嗣。

笑着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拿過王承恩遞上來的奏摺,臉上帶着玩味的笑容,道:“這件事情應該歸軍機處管,不知道魏國公有什麼看法?”

魏國公世朕南京,掌管着南京守備大營,可以說是南方軍隊第一人。不過此時這位國公爺的臉色可是非常的精彩,一陣紅一陣白的,心裡不斷的咒罵着。不過天啓皇帝問話,魏國公也不敢不說,只好一邊走一邊琢磨。

第17章 計劃第279章 騎兵會戰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538章 揍他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78章 博弈第241章 叛亂起第266章 滿桂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423章 賬冊第305章 孫承宗回來了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59章 接着密謀第192章 後顧之憂第146章 準備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508章 離心離德第21章 駕崩第43章 吏部第570章 人心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511章 拜師第318章 十四的月亮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219章 佔領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21章 駕崩第460章 宋代皇室第482章 殺機第543章 貪腐案第271章 攻敵所必救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393章 戰後第642章 咆哮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19章 紅丸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337章 欽差大臣第19章 紅丸第571章 出大事了第453章 火炮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330章 新火器第413章 動手吧第128章 殺人第429章 城門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263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600章 方從哲之死第219章 佔領第280章 草原鉅變第337章 欽差大臣第332章 選將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586章 急躁第637章 誘敵出來第640章 二十連珠火銃第595章 進皇宮第33章 幕後第339章 因由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531章 步伐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530章 佈置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157章 安全了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491章 圍城第388章 四強第271章 攻敵所必救第339章 因由第340章 張柏武之死第219章 佔領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97章 抵京第578章 魏國公的牢騷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324章 天亮了第223章 準備第197章 綁架第342章 袁應泰到靈璧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140章 大婚二第263章 攻打三屯營第538章 揍他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69章 京營第75章 朝議
第17章 計劃第279章 騎兵會戰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538章 揍他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78章 博弈第241章 叛亂起第266章 滿桂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423章 賬冊第305章 孫承宗回來了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59章 接着密謀第192章 後顧之憂第146章 準備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508章 離心離德第21章 駕崩第43章 吏部第570章 人心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511章 拜師第318章 十四的月亮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219章 佔領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21章 駕崩第460章 宋代皇室第482章 殺機第543章 貪腐案第271章 攻敵所必救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393章 戰後第642章 咆哮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19章 紅丸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337章 欽差大臣第19章 紅丸第571章 出大事了第453章 火炮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330章 新火器第413章 動手吧第128章 殺人第429章 城門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263章 冬日裡的曙光第600章 方從哲之死第219章 佔領第280章 草原鉅變第337章 欽差大臣第332章 選將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586章 急躁第637章 誘敵出來第640章 二十連珠火銃第595章 進皇宮第33章 幕後第339章 因由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531章 步伐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530章 佈置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377章 準備出征第157章 安全了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491章 圍城第388章 四強第271章 攻敵所必救第339章 因由第340章 張柏武之死第219章 佔領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97章 抵京第578章 魏國公的牢騷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324章 天亮了第223章 準備第197章 綁架第342章 袁應泰到靈璧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140章 大婚二第263章 攻打三屯營第538章 揍他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69章 京營第75章 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