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內庫和人

就在全國都在忙着給天啓皇帝選妃的時候,這位新皇帝卻在做另一件事情,經過這麼久的思考,天啓皇帝覺得是該到做些什麼的時候了。

既然決定要做些什麼那首先想到就是人才,這個時代實在是人才其實並不少,只是沒能做到人盡其力。雖然天啓皇帝不知道大多數文臣武將的才能和忠誠,但是大部分的歷史名人還是知道的。要做事情,、除了人才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錢。無論前世還是今生錢纔是萬能的,穿越纔不是萬能的呢!

看了一眼站在身後的陳洪,天啓皇帝淡淡的吩咐道:“去將王安找來。”對於自己有多少錢的問題,天啓皇帝還真的不清楚,只能問身爲大內總管的王安。

時間不長,王安便在陳洪的帶領下走了進來,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王安,天啓皇帝淡淡的問道:“朕的內庫之中還有多少銀子?”

王安微微一愣,對於這個問題他還真知道,以前泰昌帝登基的時候就曾命令他查點過內庫的銀子。看來眼前的這位皇帝也是要花錢,此時大明的國庫是沒錢了,每年的軍費、賑災、各種各樣的花費,讓國庫每年都是赤字。王安的心裡明白皇帝也不容易,嘆了口氣緩聲答道:“回陛下,內庫還有白銀三千七百萬兩,黃金一百萬斤。”

聽到這個數字,天啓皇帝頓時噴出去一口茶,這個數字還真是嚇人,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多。

其實天啓皇帝並不知道這個數字已經很少了,乾隆三十六年,一年的國庫收入就是三千七百萬兩,那只是一年。這可是萬曆皇帝一生的積蓄,要知道此時明朝的歲入不過八百萬兩。明朝此時的貿易和資本要比清朝強很多,可是每年的歲入卻差這麼多,唯一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不交稅。如果不是這位萬曆皇帝,此時的內庫還未必有這些銀子,這都是那位萬曆爺攢下的。

自從張居正改革以來明朝的府庫日漸充盈,雖然人亡政息卻也留下了一筆銀子。萬曆後來進行了三大徵,戰爭打了十幾年耗費無數,將國庫裡的銀子消耗一空。可是這位萬曆爺的內庫卻沒有,這位皇帝在爲四十八年,單是南方的礦稅,每年都爲這位皇帝的內庫增加了五十萬兩白銀,一萬多兩黃金。雖然只增收了十年就被迫停止了。只是這一件事情,就能看出這位皇帝有多麼的貪婪。

和貪婪相對的就是小氣,這位皇帝是有名的鐵公雞,想要從他的內庫裡面拿出銀子,那是難比登天。曾經有一次雲南的土司叛亂,國庫裡實在是沒有銀子,這位皇帝也只不過從內庫裡拿出了十萬兩銀子。戶部拿出了十萬兩,雲南地方湊出了十萬兩,這位皇帝的小氣可見一般。

很多皇帝都曾經想要向商賈徵收賦稅,可是反對之聲甚囂塵上,什麼不可於民爭利,什麼藏富於民啊!其實明朝的官員大多都是士人出身,他們是什麼?他們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老財,每一位朝廷大員在家鄉不是良田千頃,買賣無數。

經過兩百餘年的發展,大明朝的紳士無數且大多都是說一套做一套,滿嘴的仁義道德私底下全都是男盜女娼,平時也是作惡多端,魚肉鄉里。可以說明朝除了亡於外部壓力,大部分還是這些人過錯。

這些人不但偷稅漏稅而且因爲勢力龐大也就更加的肆無忌憚,幾乎是什麼都做,如果不將這些人弄掉大明朝就沒什麼希望。話又說回來這些人都是朝中的大臣,或者前朝的大臣,門生故吏遍天下,想動他們那也是在自己的身上挖肉。此時這些人就像毒品一樣,大明帝國則是吸毒的人,一天離不開卻又知道這樣下去,早晚是個死。

將腦海中這些紛亂的思緒壓了下來,天啓皇帝也只能在心裡想想,對於這些人現在也沒什麼辦法。天啓皇帝的心裡很清楚,大明朝的官太多了。此時的大明朝實行的是中央、省、府、縣四級的制度,還有各種各樣的道,衙門之多,冗員之重,都是歷代所罕見的。

如果想到澄清吏治,那麼第一步就是一強力手腕打掉這些官僚集團,第二步就是改革吏治,裁汰冗員。要進行這兩件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兵權。

此時的大明的軍隊就不用說了,除了很少部分的能戰,其他的大多都已經糜爛了。明朝採取的府兵制,雖然設想是很好的,可是這些府兵到了此時卻大多都不能戰了。又因爲貪官橫行軍中的軍餉很少能發到軍士的手中,則出現了大批的逃兵。這樣的現象在秦地十分的嚴重,也就是後來爲什麼李自成造反的時候,能夠迅速的拉起隊伍,因爲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以前的軍戶。

想要擁有可戰之兵那就改府兵制爲募兵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是這有牽扯了太多人的利益,且大多都是領兵在外的將領,難度可想而知。稍有不慎那就是烽煙四起,天下大亂。

如果手裡沒有可戰之兵,那就不可能以鐵腕政策澄清吏治,改革官制,那其他的就更不要說了。這一切全都應在一個上面那就是兵權。可是對於兵權,天啓皇帝現在也是老虎吃刺蝟,無從下口。

看着依舊站在那裡的王安,天啓皇帝有些不好意思的道:“王公公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操勞,是朕疏忽了,以後殿前可以不參禮,來人,賜坐。”對於這位老太監,天啓皇帝就是不心疼也得心疼,如果沒有他**的事情不可能這麼井井有條。

“老奴謝過陛下。”對着天啓皇帝行了一個大禮,王安才緩緩的坐在凳子上,可是卻也沒敢坐實。

看到王安坐下,天啓皇帝才緩緩的道:“真想要問你一個人,你要是知道就和朕說說。”

聽了天啓皇帝的問話,王安連忙站了起來,恭敬的道:“回陛下,請殿下詢問,老奴知無不言。”

這是今天的最後一章了,今天遇到些事情,心情很複雜,只能兩更了,對不住大家了。

第114章 劫殺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548章 遠見第418章 對策第96章 師徒第166章 誰耍了誰第266章 滿桂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334章 二臣傳第20章 試探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97章 抵京第453章 火炮第572章 監視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176章 歡喜禪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243章 改變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1章 第一件事第82章 信第369章 氣勢如虹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105章 愁第567章 殺人第198章 引蛇出洞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471章 萬人神機營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505章 迷局第48章 周嘉謨第595章 進皇宮第475章 三方人馬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313章 桃花運第170章 無賴第65章 請辭第581章 顏思齊第449章 回京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238章 造反了第582章 鄭一官第614章 開考第553章 吳亮嗣的決斷第407章 逛妓院第30章 憤怒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412章 躊躇第411章 任長樂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44章 徐光啓第170章 無賴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525章 路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113章 出發第146章 準備第522章 太子第205章 龍昌第302章 文震孟第353章 改制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136章 局勢三第195章 時機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285章 三封奏摺第194章 密摺第11章 心思第223章 準備第281章 投降吧第24章 序幕第452章 第一艘戰艦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610章 招生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250章 遵化第516章 行動吧第310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344章 強大的水師第11章 心思第63章 莫須有第643章 勇猛精進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84章 熊府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504章 希望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140章 大婚二第458章 甘薯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97章 抵京第524章 見面第136章 局勢三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588章 朕來了第137章 信任
第114章 劫殺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548章 遠見第418章 對策第96章 師徒第166章 誰耍了誰第266章 滿桂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334章 二臣傳第20章 試探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97章 抵京第453章 火炮第572章 監視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176章 歡喜禪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243章 改變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1章 第一件事第82章 信第369章 氣勢如虹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105章 愁第567章 殺人第198章 引蛇出洞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471章 萬人神機營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505章 迷局第48章 周嘉謨第595章 進皇宮第475章 三方人馬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313章 桃花運第170章 無賴第65章 請辭第581章 顏思齊第449章 回京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238章 造反了第582章 鄭一官第614章 開考第553章 吳亮嗣的決斷第407章 逛妓院第30章 憤怒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412章 躊躇第411章 任長樂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44章 徐光啓第170章 無賴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525章 路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113章 出發第146章 準備第522章 太子第205章 龍昌第302章 文震孟第353章 改制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136章 局勢三第195章 時機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285章 三封奏摺第194章 密摺第11章 心思第223章 準備第281章 投降吧第24章 序幕第452章 第一艘戰艦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610章 招生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250章 遵化第516章 行動吧第310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344章 強大的水師第11章 心思第63章 莫須有第643章 勇猛精進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84章 熊府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504章 希望第546章 南直隸巡撫第140章 大婚二第458章 甘薯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97章 抵京第524章 見面第136章 局勢三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588章 朕來了第137章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