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周嘉謨

周嘉謨是東林黨之中少數的實幹派,他曾經歷任右副都御史巡撫雲南,後來又升任兵部右侍郎仍舊巡撫雲南。在這期間不但彈劾黔國公木昌祚侵佔民田八千餘頃,後來又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在這期間,加強邊防,防止交趾兵侵犯。主持修復南海、山水、高要等邑被洪水所毀去的堤岸。

因爲長期在地方任職,周嘉謨深知百姓疾苦,大明積重難返,所以在當上了吏部尚書之後,並沒有像東林黨想象的那樣提拔自己人。而是認人爲賢,整肅吏治,乃是東林黨之中少數的幾個實幹派。其能力僅次於左光斗,甚至在楊漣之上。

看着天啓皇帝面無表情的模樣,下面的大臣都不知道這位皇帝打的是什麼主意,也都沒有說話。有幾個躍躍欲試的齊浙楚黨的大臣,卻都被方從哲示意沒有站出來。

這位三朝老臣,宦海沉浮無數次可是對於這位十六歲的皇帝卻很是有些看不透。雖然這位皇帝只有十六歲,心性卻是沉穩的可怕。在登基之前,殺伐果決能夠自己動手殺人,可以說很是不凡。

本以爲這位皇帝登基之後會有什麼大動作,可是沒想到卻是十分的沉得住氣,這讓方從哲越發的認爲這位皇帝的不凡。既然天啓皇帝將李汝華趕回了家,那麼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還是觀望一下比較好。

還有一件事讓方從哲聞到了一絲怪異,那就是東廠和錦衣衛,原本沉寂的兩個衙門現在卻都是異常的忙碌。雖然沒有傳出來什麼消息,也不知道這些人究竟在忙些什麼,可是方從哲相信肯定和這位天啓皇帝脫不了關係。

此時的乾清宮甚是安靜,所有的大臣都不說話,跪在地上的陳琦此時也是頭冒冷汗。此時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天啓皇帝的身上,都在想這這位皇帝究竟在想什麼。

看着下面的大臣,天啓皇帝微微一笑,這應該是大明有史以來都少有的,輕輕的嘆了口氣,天啓皇帝緩緩的道:“既然諸位愛卿沒有什麼意見,那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吧!沒什麼事情,退朝吧!”說完就緩步的都出了大殿。

在天啓皇帝離開大殿之後,大殿裡先是一陣安靜,緊接着就是一陣喧鬧。抱怨者有之,恭喜者有之,不一而足。

在所有人都亂糟糟的時候,一個人的出現讓大殿裡再一次安靜了下來,這個人就是陳洪。陳洪也沒有理會這些大臣,徑直走到了周嘉謨的身邊,笑着道:“咱家先恭喜周大人了,陛下有旨,請周大人入宮。”

周嘉謨此時神情有些恍惚,沒想到自己居然就這麼成了吏部尚書,聽到陳洪的話纔回過神來,跟在陳洪的身後向後面走去。

此時天啓皇帝正等在乾清宮的御書房,看到周嘉謨進來,天啓皇帝淡淡的笑了笑,道:“周愛卿免禮吧!來人賜坐。”等到周嘉謨坐下,天啓皇帝才緩緩的道:“周愛卿是進士出身吧!”

周嘉謨心裡很緊張,原本以爲天啓皇帝會說關於自己升官的事情,沒想到居然和自己聊起了家常,卻也不敢怠慢,連忙道:“回陛下,臣乃隆慶五年進士。”

“嗯,愛卿已經是四朝元老了,想必這麼多年發生的事情你也知道。神宗皇帝寵愛鄭貴妃,喜歡福王,朕和先皇並不是十分被喜歡。這麼多年了,朕也沒有一個像樣的老師,就更不要說讀聖賢書了。先帝駕崩的早,朕草草的就繼位了,朕深感自己的學識不足啊!”看了一眼周嘉謨,天啓皇帝緩緩的道,語氣之中略帶傷感。

周嘉謨已經被弄蒙了,這些事情他自然知道,神宗皇帝豈止是不喜歡泰昌皇帝父子,甚至恨不得沒有他們纔好呢!那樣他就可以傳位給鄭貴妃的兒子福王了,這對父子的日子可想而知。不要說讀書了連最低的生活保障都沒有,只有在要死的時候才立了泰昌帝帝爲太子,天啓帝爲皇太孫。爲他們找了老師,可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泰昌帝已經三十九歲了,天啓帝都已經十六歲了。這也是這兩位皇帝昏庸的主要原因,而此時天啓帝提起這件事情,周嘉謨真的不知該怎麼說。

好在天啓帝並沒有問他什麼,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帝繼續開口道:“朕這些天一直在學習,這麼多天了也算有點心得,可卻也有很多困惑,不知道周愛卿能不能爲朕解解惑?”

看着天啓皇帝的臉,周嘉謨更加的茫然了,這位皇帝究竟要說什麼?自己雖然是進士出身,可是學問卻並不出名,這樣的事情爲什麼找上自己?來不及多想,只能硬着頭皮道:“微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很好。”聽了周嘉謨的話,天啓皇帝頓時大喜,從龍書案後面緩緩的站了起來,來到了周嘉謨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嘉謨頓時受寵若驚,在大明朝很少會有皇帝和大臣做出如此親密的動作,天啓皇帝笑了笑,淡淡的道:“朕前幾日看到一段話,可是忘卻了大半,不知道愛卿聽說過沒有?”

“請皇上示下。”

“是這樣的,朕只記得其中一句,就是:讀聖賢書,所謂何事?不知道愛卿有沒有聽過?”看到周嘉謨的樣子,我的心裡就一陣好笑,緩緩的將自己的問題拋了出來。

聽了這個問題周嘉謨的心裡就是一沉,雖然略有些明悟卻似乎還沒抓到,只能緩緩的道:“這句話是南宋文天祥的名句,是他在臨死時留下的。”

“那愛卿知道這段話的全部是什麼嗎?”天啓皇帝見周嘉謨含糊其辭,便將後面的問題也拋了出來。

“臣記得,全文是這樣的說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周嘉謨此時已經猜到這位天啓皇帝要說什麼了,心中也是暗暗的想,這位皇帝遠比他的年齡來的老道,可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那些想要愚弄他的大臣,最後下場肯定很慘。可是換一個角度來講,這樣的皇帝卻很可能是一位好皇帝,也許是江山之福,社稷之福,萬民之福。

今天第一章

第42章 內庫和人第83章 來龍去脈第454章 氣勢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315章 盧象升第412章 躊躇第349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539章 難民第68章 覲見第114章 劫殺第316章 父子第309章 戚金的眼淚第410章 探監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170章 無賴第517章 對決第13章 無聊的朝會第56章 新的一年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580章 朱由菘第524章 見面第380章 武狀元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525章 路第154章 開戰了第368章 心思第96章 師徒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466章 雷停雨歇第246章 派兵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23章 鬥法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15章 呂后第567章 殺人第517章 對決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360章 二人擡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592章 抓人第73章 將軍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232章 威逼利誘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332章 選將第227章 兄妹第9章 仙藥第165章 幕後第403章 南京第203章 到了第376章 大喜第372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626章 談判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136章 局勢三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626章 談判第623章 李棕的決定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313章 桃花運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604章 定論第418章 對策第620章 臺海三國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159章 喝酒第202章 會京師第445章 食鹽第212章 人選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585章 提前動手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601章 海匪第418章 對策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539章 難民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425章 秦淮河
第42章 內庫和人第83章 來龍去脈第454章 氣勢第515章 三方準備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315章 盧象升第412章 躊躇第349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539章 難民第68章 覲見第114章 劫殺第316章 父子第309章 戚金的眼淚第410章 探監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170章 無賴第517章 對決第13章 無聊的朝會第56章 新的一年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580章 朱由菘第524章 見面第380章 武狀元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525章 路第154章 開戰了第368章 心思第96章 師徒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466章 雷停雨歇第246章 派兵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23章 鬥法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15章 呂后第567章 殺人第517章 對決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360章 二人擡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592章 抓人第73章 將軍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232章 威逼利誘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332章 選將第227章 兄妹第9章 仙藥第165章 幕後第403章 南京第203章 到了第376章 大喜第372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253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626章 談判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136章 局勢三第148章 大兵壓境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626章 談判第623章 李棕的決定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313章 桃花運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604章 定論第418章 對策第620章 臺海三國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159章 喝酒第202章 會京師第445章 食鹽第212章 人選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585章 提前動手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601章 海匪第418章 對策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539章 難民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05章 英雄救小女孩第425章 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