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序幕

就在李選侍猶豫不決的時候,暖閣的裡面忽然響起了珠簾的聲音,隨後便是人影晃動。只見皇太子朱由校緩步的走了出來,而在他身前的是那個負責看守他的太監,只是此時那個太監已經是面色發白,全身顫抖,因爲一把劍架在他的脖子上。而皇太子則是面色絲毫不變,李嵐也是緩步的跟在太子的身後,亦步亦趨。

看到這一幕的暖閣裡二人都驚呆了,對於這位皇太子,王安和李選侍都很瞭解,這兩個人都是看着皇太子長大的。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皇太子會有膽量拿起劍,還準備殺人。在她們的印象裡,這位皇太子一隻都是懦弱無能的,膽小怕事,除了做的一手好的木工活,其餘的簡直一無是處。

“你要做什麼?你知道這是哪裡嗎?”回過神之後,李選侍頓時大怒,這個太監是她的心腹,不然也不會讓他去照看朱由校。

“娘娘難道不知道嗎?劫持太子是什麼罪名?如今父皇剛剛駕崩,就有人打起大明江山的注意了,本宮乃朱氏後人,本宮的身體裡流淌着的乃是太祖的血脈。太祖當年起兵之時,可能也沒想過會做皇帝,或許也就是爲了光復漢人天下,他是漢人的英雄。太祖有過嚴旨,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供,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本宮乃太祖後人,英雄血脈,豈能受爾等要挾?”冷冷的看着李選侍,此時的太子滿臉英武,絲毫沒有了以前的怯懦。

其實這些話太子並不是對李選侍說的,這個女人不會因爲自己的說教就改變注意。而是說個王安和跪在外面的大臣說的,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太子不是擺設,一來給他們信心,二來震懾宵小,這就是太子建立自己權威的第一步。

說完之後,太子猛地一用力,將手中的劍向後一拉,太監的喉嚨頓時鮮血如流。連慘叫都沒有發出,便捂着脖子緩緩的倒了下去。將手中的寶劍拿了起來,上面沒有一滴鮮血,劍身上光滑如鏡。太子不由大聲讚道:“太祖爺留下的寶劍,當真是寶貝,吹毛立斷,殺人不見血,好好。”

將寶劍還鞘之後,太子將目光落到了暖閣中的宮女和太監的身上,對着他們道:“好好照顧李選侍,否則他就是你們的下場。”說完就走到了王安的身邊,拍了怕他的肩膀道:“你很不錯,不愧是父皇身邊的人,帶本宮去見大臣。”

雖然知道自己面前的就是太子,可是王安還是覺得有些不真實,這真的是那個懦弱的太子嗎?不但從容不迫,還能揮劍殺人。

沒有理會發呆的王安,太子擡腿走出了暖閣,此時外面的大臣還跪在那裡,不過此時的心情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剛剛太子的話他們都聽到了,他們沒想到一直以來默默無聞,膽小懦弱的太子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看到太子殿下出來了,外面的這些大臣頓時便的十分有默契,全部三拜九叩大禮參拜,口中也是高聲呼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着外面的喊聲,李選侍頓時坐在了地上,傻傻的癡愣着,緊接着表情就變得猙獰無比,叫過了身邊的一個宮女小聲的吩咐了幾句,在誰也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宮女轉身就離開了。

看了一眼下面跪着的人,太子的心裡一陣安慰,這麼長時間的隱忍,這麼長時間的韜光養晦,這一刻終於得到了回報,終於等到了這個時候。

“衆位大人請起,禮不可費,本宮乃是皇太子,怎麼能的這萬歲的稱呼?”雖然心裡很滿意,可是這個時候卻不能表現出來,太子只能這樣說道。

“陛下,先皇駕崩,社稷傾覆,有奸妃佞臣欲篡奪我大明天下,此乃存亡之秋。陛下乃是先皇長子,雖未受封皇太子,卻也有皇太孫的身份,此時正應拋棄禮法,受命於天,繼大統,安社稷。”楊漣此時心中無比的欣喜,在這位皇太子的身上他看到了果決和沉穩,一代英主的樣子已經有了五分,看來自己可以一展抱負,中興大明瞭。

隨和楊漣的喊聲,這些大臣都大聲的喊道:“繼大統,安社稷。”

輕輕的壓了壓手,示意大臣們安靜,等到沒有人說話之後,太子才道:“既然衆位愛卿這樣說,那朕就受命於天,繼大統,安社稷。”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的話音剛落,喊聲就再一次響了起來。

“衆卿平身,方公,本宮接下來該做些什麼?”看着內閣首輔方從哲,太子緩緩的道。

“回陛下,此時應前往文華殿,召集文武百官,舉行登基大殿。”方從哲隱晦的看了一眼暖閣,神情焦急的說道。只要將這個儀式舉行了,那麼這位就是真正的皇帝了,沒有能夠改變。

“好,就這麼辦!”太子點了點頭,又回頭道:“王安,找幾個你的心腹去傳旨,就說登基大殿即將舉行,召集文武百官。另外傳旨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即刻帶領錦衣衛精幹之士駐守文華殿。傳旨東廠提督太監,緊守宮門,但凡有圖謀不軌的太監宮女,全部就地問斬。傳旨兵馬指揮司,嚴守四門,但凡有蓄意作亂者拿下。”

聽着這位新皇帝的一道道聖旨,這些大臣都是面面相覷,這位新主子不簡單,真的不簡單。這幾道聖旨一旦下去,北京城肯定會風聲鶴唳,宵小之徒肯定會消聲密跡。

楊漣此時的卻是興奮異常,這位新皇帝在這個時候能夠做出這樣的安排,真是指揮有度。

“是,陛下,老奴這就不辦!”王安此時似乎看到大明的將來,一臉興奮的走了。

“衆位愛卿,只有到達文華殿,這件事纔算定了下來,現在衆位愛卿隨朕去文華殿。”我看着遠去的王安,對着大臣們揮了揮手,向着文華殿進發。

剛剛走出去不遠,這一羣人再一次被一羣太監包圍了,領頭之人對着這一羣人大聲的喊道:“你們要將皇長子帶到哪裡去?”說着,一揮手,他身後的太監就一擁而上,想要將皇太子搶過去。

謝謝遊客書友的提醒,英國公張維賢的名字已經改過來了,希望大家有什麼意見都留在書評區,謝謝了。還有就是不要忘收藏推薦哦!

;

第505章 迷局第323章 出城第30章 憤怒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375章 考狀元第328章 善後第642章 咆哮第511章 拜師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28章 奏摺第591章 聚將鼓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160章 人手第2章 提上褲子第241章 叛亂起第418章 對策第34章 登基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三白一十一章 去疑心第192章 後顧之憂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217章 夜襲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160章 人手第532章 武研院第133章 思考第233章 談生意第330章 新火器第60章 改弦更張第627章 談判二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125章 命案第235章 徐家集第89章 隆中對一第21章 駕崩第138章 找人第592章 抓人第602章 李旦第309章 戚金的眼淚第459章 轉變第610章 招生第24章 序幕第421章 見面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513章 詭異的毒藥第51章 密談第215章 趙率教第474章 人好多第68章 覲見第127章 選定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505章 迷局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466章 雷停雨歇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378章 入貴州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565章 軟禁第211章 閻應元第467張 分歧第150章 準備第188章 審問第135章 局勢二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22章 主角第149章 謀劃第35章 新皇帝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556章 君前第137章 信任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215章 趙率教第627章 談判二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543章 貪腐案第412章 躊躇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181章 人和人第526章 爭奪第316章 父子第85章 熊廷弼第368章 心思第474章 人好多第132章 威信第380章 武狀元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584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410章 探監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227章 兄妹第495章 地道
第505章 迷局第323章 出城第30章 憤怒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375章 考狀元第328章 善後第642章 咆哮第511章 拜師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28章 奏摺第591章 聚將鼓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160章 人手第2章 提上褲子第241章 叛亂起第418章 對策第34章 登基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三白一十一章 去疑心第192章 後顧之憂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217章 夜襲第373章 袁崇煥進京第160章 人手第532章 武研院第133章 思考第233章 談生意第330章 新火器第60章 改弦更張第627章 談判二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125章 命案第235章 徐家集第89章 隆中對一第21章 駕崩第138章 找人第592章 抓人第602章 李旦第309章 戚金的眼淚第459章 轉變第610章 招生第24章 序幕第421章 見面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513章 詭異的毒藥第51章 密談第215章 趙率教第474章 人好多第68章 覲見第127章 選定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505章 迷局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466章 雷停雨歇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378章 入貴州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565章 軟禁第211章 閻應元第467張 分歧第150章 準備第188章 審問第135章 局勢二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22章 主角第149章 謀劃第35章 新皇帝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556章 君前第137章 信任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215章 趙率教第627章 談判二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543章 貪腐案第412章 躊躇第498章 吳三桂的野望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181章 人和人第526章 爭奪第316章 父子第85章 熊廷弼第368章 心思第474章 人好多第132章 威信第380章 武狀元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584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410章 探監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第227章 兄妹第495章 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