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京營

和那些考到老的童生不同,孫承宗少有才名,滿腹經綸,按理說肯定是少年得志,可是就這樣蹉跎了半輩子。

考上進士以後,孫承宗如願以償的點了翰林,下一步就是入閣。可是命運此時似乎有何孫承宗開了一個玩笑,翰林編修的位置一坐就是十三年年,此時的孫承宗已經五十六歲了。

在這個年紀,孫承宗的好運似乎來了,因爲他入了詹事府,教導當時還是太子的泰昌皇帝讀書。本以爲泰昌皇帝一旦登基,就可以平步青雲,一展胸中的抱負,可是命運似乎又和孫承宗開了一個玩笑。

泰昌帝剛剛登基一個月,就這樣駕崩了,孫承宗就這樣又失去一次機會。

直到天啓二年,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才贏了事業的第一個高峰,他做了兵部尚書,也終於如願以償的成爲內閣大學士。這個時候,孫承宗巡撫遼東,建立寧遠防線,準備一展胸中的抱負。

可是這個時候,命運又想起了孫承宗,這樣的日子他只過了四年,孫承宗終於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那就是魏忠賢。終於這位老大人沒有鬥過這位九千歲,被趕回了家。

在家賦閒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崇禎二年,袁崇煥被下獄,人們似乎纔想起了這位老大人。孫承宗在一次被任命爲了遼東經略,坐鎮遼東,抵擋皇太極。這個時候孫承宗已經六十五歲了,爲了自己心中的抱負,爲了自己心中的信念,這位老大人再一次站上了戰場。

可是這次孫承宗再一次失望了,兩年後,遼東的情況剛剛穩定,這位老大人就受到了東林黨的排擠,再一次的被趕回了家,這個時候孫承宗六十七歲。

這一次孫承宗似乎真的失望了,他開始在家裡着手整理自己的東西,將他們全部都寫成書。或許,在這位老人的心裡,這是他最後施展胸中的抱負的方法,是他能爲帝國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了。在這個時候,這位命運多踹的老者,也沒有放棄自己心中的理想。

直到崇禎十一年,這位老大人再一次被想了起來,被調往前線抵擋多爾袞,這個時候孫承宗已經七十六歲了。爲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和夢想,這位老大人毅然決然的走向了戰場。在保衛高陽的戰鬥中,孫承宗六個兒子、兩個侄子,十二個孫子、侄孫殉國,全家老小四十餘人遇難。

這位七十六歲的老大人,倒在了自己抗爭的路上,翻看明末的歷史,或許我們會認爲袁崇煥死的冤枉。死後還被人扣上了漢奸的帽子,直到天啓皇帝穿越之前,對於袁崇煥的爭論還沒有一個結論。

可是在天啓帝看來,明末的歷史就是一個悲劇的歷史,從熊廷弼,到後來的袁崇煥,無數的名將死於非命。他們不是死於戰爭,大多都是死於內部人的暗害。更多的是死於自己人的軟刀子,比如祖大壽,比如滿貴,比如曹文詔。或許我們曾經抱怨過吳三桂是一個漢奸,可是想過沒有,這些爲大明賣命的大將,大明的皇帝是怎麼對他們的?說是狡兔死走狗烹,或者都是好聽的。

在明末的時候,投降最積極的是誰?是那些江南的富賈士紳,是那些滿嘴名族大義的東林黨。在崇禎皇帝死後,吳三桂都沒有過投降清朝,他想找的是李自成。或許在他看來,李自成雖然推翻了明朝,卻也算得上官逼民反,情有可原。

自己和李自成怎麼也算是同宗同源,可是李自成是怎麼做的?搶了吳三桂的老婆,抓了吳三桂的父母,這樣的時候,吳三桂能怎麼做?

或許在譴責這些人的時候,可以想想他們這麼做究竟是爲什麼?而孫承宗,可以說是明末大臣之中,最爲悲催的一位。

在天啓帝看來,明朝原本還有希望,可是因爲那些自私的東林黨,因爲老朱家那些無能的皇帝,這些將軍無一不是飲恨殺場。或者當他們死去的時候,還是抱着爲國爲民的胸懷去的,他們或許心中的怨恨也是十分的深重。

看着面前蒼老的孫承宗,或想着這位大臣的經歷,天啓皇帝感慨良多。這樣一位能夠挽救江山的人,卻一生不得施展自己的抱負,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將自己紛亂的心緒壓了壓,天啓皇帝爲宋承宗倒了一杯酒,在孫承宗的苦笑中,和這位老大人喝了一杯酒。這或許是天啓皇帝對着爲老大人的一絲歉疚,爲老朱家的這些皇帝而有的一絲歉疚。

“孫愛卿,朕這些日子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這應該怎麼樣才能中興大明?朕是否還能中興這個國家?”看着孫承宗,天啓皇帝第一次流露出了自己的軟弱,第一次對自己的信念產生了懷疑。

“陛下,臣相信陛下一定可以。”孫承宗此時對天啓皇帝很看好,這絕對是一個明君,能夠清楚的認識到現狀就是最好的皇帝了。他不被表面的東西蒙蔽,不會被別人的話語動搖,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那就一定可以做到。

“希望如此吧!”輕輕的喝了一杯酒,天啓皇帝將手裡的杯子放下,道:“朕想整頓一下京營,大明的兵馬此時已經是虛弱不堪,可是邊軍朕鞭長莫及,只能先從京營開始,不知道孫愛卿有沒有什麼好的意見?”

孫承宗沒想到天啓皇帝居然會問這樣的問題,不過他很贊成天啓皇帝的意見,這個國家的弊病太多。積弊已久,不能一下子翻身,只能一點一點的來。從軍隊入手是必須的,只有掌握了軍隊,其他的事情纔好說。而軍隊從京營開始,也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此時孫承宗更加的相信,這位天啓皇帝能夠做到中興大明。自己在這樣一位明君的身邊,肯定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負。

略微沉吟了一下,緩緩的道:“陛下,京營人馬,雖然多,可是能戰之兵卻並不多。根據臣這麼多年的瞭解,軍隊裡的問題主要就是那麼幾點。”

今天五更,小小爆發一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兩個小時之後,還有一更!

;

第205章 龍昌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160章 人手第400章 關係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41章 參選第609章 開臺第491章 圍城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128章 殺人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99章 告密第55章 無憂無慮第243章 改變第437章 百草園第561章 回合第595章 進皇宮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53章 籌建第415章 打草驚蛇第629章 談判四第407章 逛妓院第237章 會盟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308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336章 心第623章 李棕的決定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68章 覲見第448章 同行第317章 三方準備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117章 抉擇第518章 撤軍第29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216章 瀋陽前衛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523章 銀子第328章 善後第471章 萬人神機營第161章 中計了第269章 努爾哈赤的野心第353章 改制第421章 見面第163章 打贏了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336章 心第25章 粉墨登場第580章 朱由菘第93章 隆中對五第641章 拔刺第426章 交易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133章 思考第640章 二十連珠火銃第117章 抉擇第602章 李旦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63章 莫須有第353章 改制第157章 安全了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343章 行軍第522章 太子第228章 科爾沁第18章 寶劍第78章 博弈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526章 爭奪第459章 轉變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357章 等待第205章 龍昌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391章 渡赤水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494章 請辭第531章 步伐第626章 談判第189章 阻力第601章 海匪第556章 君前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203章 到了第578章 魏國公的牢騷第548章 遠見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76章 罷官第246章 派兵第132章 威信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159章 喝酒
第205章 龍昌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160章 人手第400章 關係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41章 參選第609章 開臺第491章 圍城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128章 殺人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99章 告密第55章 無憂無慮第243章 改變第437章 百草園第561章 回合第595章 進皇宮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53章 籌建第415章 打草驚蛇第629章 談判四第407章 逛妓院第237章 會盟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308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336章 心第623章 李棕的決定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68章 覲見第448章 同行第317章 三方準備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117章 抉擇第518章 撤軍第29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216章 瀋陽前衛第234章 商號佈局第523章 銀子第328章 善後第471章 萬人神機營第161章 中計了第269章 努爾哈赤的野心第353章 改制第421章 見面第163章 打贏了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336章 心第25章 粉墨登場第580章 朱由菘第93章 隆中對五第641章 拔刺第426章 交易第242章 三軍並進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133章 思考第640章 二十連珠火銃第117章 抉擇第602章 李旦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63章 莫須有第353章 改制第157章 安全了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343章 行軍第522章 太子第228章 科爾沁第18章 寶劍第78章 博弈第381章 遼東改制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526章 爭奪第459章 轉變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357章 等待第205章 龍昌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391章 渡赤水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494章 請辭第531章 步伐第626章 談判第189章 阻力第601章 海匪第556章 君前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203章 到了第578章 魏國公的牢騷第548章 遠見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76章 罷官第246章 派兵第132章 威信第590章 仗義死節第159章 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