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請辭

兩個人分賓主落座,熊廷弼再一次提起了自己的疑問,對孫承宗道:“大人,遼東改制剛剛完成,士卒也大多是新募而來,很多事情還沒有理順,現在出兵是不是不妥啊?”

熊廷弼想不明白爲什麼,現如今雖然建奴出兵西北,看起來後方空虛,是個出兵的好機會。可是打鐵還需自身硬,熊廷弼十分的清楚,自己這邊一點也不硬。外面十幾萬人馬,雖然看起來聲勢雄壯,可是戰力如何還有待商榷啊!

苦笑着搖了搖頭,無奈的看了一眼熊廷弼,孫承宗沉聲道:“飛百,今年一年光遼東的軍費開支就差不多五百萬兩白銀,可以說是歷史之最了。雖然是新軍初建,花費自然要多些,可是你也要明白,這些可都是皇上內庫的錢啊!”

聽了孫承宗的話,熊廷弼皺起了眉頭,對於守城打仗,熊廷弼自認爲不輸給誰。可是遇到其他的事情,熊廷弼只能是一籌莫展,看着孫承宗道:“大人,下官和大人共事已久,大人應該在知道下官爲人!”

看着一臉茫然的熊廷弼,孫承宗知道自己把話說深了,沉吟了片刻,問道:“飛百,遼東有今日之局面,你說依靠的是什麼?”

沒想到孫承宗會把話題扯到這裡,熊廷弼知道孫承宗既然這麼說,那就是一定有深意的。低着頭想了想,道:“自然是大人運籌帷幄,掌控乾坤!”

擺了擺手,孫承宗打斷了熊廷弼的話,道:“老夫縱使有天大的才能,也只能是在京城不得志。遼東能有今日依靠的全是皇上。皇上任命老夫爲首輔,將老夫放到遼東,可以說是用心良苦。更難得是皇上對老夫的無與倫比的信任,朝中之所以反對之聲不高,那是因爲遼東之地花的是皇上內庫的銀子!”

在這一點熊廷弼在自然是深有感觸,自己當初被擒拿進京。如果不是皇上恐怕自己在也別想出來了。似乎知道孫承宗想要說什麼了,熊廷弼略微遲疑着問道:“大人,難道是京城裡面有所非議?”

輕輕點了點頭,孫承宗無奈的到:“皇上雖然沒有提及,老夫也能知道一些,況且這些也是早就在預料之中的事情。朝中不太平,皇上需要一場大勝震懾羣臣,老夫需要一場大勝,告訴世人老夫沒有白花皇上的銀子。”

“話雖然是這麼說。可是如果一旦有什麼閃失,皇上和大人心血可就白費了!”熊廷弼眉頭微蹙,臉上帶着濃濃的憂慮,遼東的剛剛有所好轉,他真的不希望再有什麼紕漏。

緩緩的站起身子,略微有些蒼老的身軀忽然煥發出勇往直前的氣勢,孫承宗目光看向外面,道:“老夫矢志平定邊塞。蕩平建奴和韃子,今日終於有了機會。自然不會放過。俗話說的好打鐵還需自身硬,可是如果我們打得不是鐵,而是木頭?”

深深地舒了一口氣,熊廷弼也站起身子,道:“大人說的對,想當初孤軍守城。下官也沒有絲毫畏懼。現如今遼東帶甲二十萬,居然心生畏懼,實在是不該。如果連建奴主力不在之戰都打不贏,又談何犁庭掃穴!”

笑着點了點頭,孫承宗意氣風發的道:“這纔是我認識的熊廷弼!建奴囂張至極。認爲我們不敢出城一戰,這次我就讓他們付出代價!”

“下官願爲大人前驅!”熊廷弼躬身施禮,臉上居然帶着些許狂熱,身子都在顫抖。

走到熊廷弼的身邊,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孫承宗笑着說道:“快去準備吧!封侯拜相就在今日了!”

當天下午,一支兩萬人的騎兵便離開了瀋陽城,他們就是去支援遵化盧象升一行人。第二天一早,大軍便拔營起債,巨大的孫子棋隨風飄揚。

遼東的人馬出發了,京城的人馬已經離開三天了,一切都已經展開,等待就是最後的決戰。

紫禁城裡這幾日氣氛很是壓抑,天啓皇帝的心情似乎不好,責罰了幾個太監宮女,一時間宮裡的人全都小心翼翼的。此時天啓皇帝正皺着眉頭站在地圖的前面,臉上帶着幾分擔憂的看着地圖,在他的身後則是內閣次輔劉一璟。

劉一璟此時跪在地上,低着頭,看不清臉上的表情。見天啓皇帝不搭理自己,劉一璟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奏摺,高高的舉過頭頂,語氣恭敬的道:“皇上,臣年老體衰,不適合在爲皇上效力,這是臣的告老奏摺。”

彷彿沒有聽到劉一璟的話,天啓皇帝依舊蹙着眉頭看着地圖,大殿裡的氣氛似乎跌到了冰點。一邊的王承恩看到這一幕,連忙招呼太監宮女出去。

聽着宮殿的大門慢慢的關上了,天啓皇帝慢慢的轉過身子,聲音嚴肅的道:“把你的奏摺收起來,你這是在逼迫朕嗎?”

“皇上,老臣不敢!臣確實年歲已高,是在不能爲皇上盡心盡力!”劉一璟將奏摺放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道。

玩味的笑了笑,天啓皇帝慢慢的走回到龍書案的後面,不帶一絲煙火氣的道:“現在朕在對外用兵,朝野上下一片忙綠,在這個時候,朕的大學士想的不是如何爲朕分憂,反而是如何請辭。”看了一眼劉一璟,天啓皇帝的聲音頓時冷了下來,道:“劉愛卿,你來告訴朕,這是爲什麼?”

“皇上!”劉一璟一個頭磕在地上,臉上掛着淚珠,身子都在顫抖,可是卻一句話都不說。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嘆了口氣,對一邊的王承恩道:“給劉愛卿搬一個錦墩,年紀這麼大了身子也不好。”

“謝皇上!”劉一璟心裡是十五個調桶打水,七上八下。他實在不知道天啓皇帝是怎麼想的,他也不想請辭,不過這是一種政治上的方式,自己已經出招了,那就要看天啓皇帝怎麼接招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臉上略帶着嘲諷說道:“外面對朕的風評不怎麼好,朕知道。自從朕登基以來,很多人便說朕不守規矩,如果不是提前掃除一些人,恐怕此時耳根子也不會如此清靜。”

“皇上勵精圖治,這都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勵志還是邊功,皇上都是中心之主!”劉一璟連忙說道,這個時候不能有絲毫的遲疑,也不能有絲毫的含糊。

似乎沒有聽到劉一璟的話,天啓皇帝沉聲道:“孫承宗是朕的老師,內閣的首輔大學士,手裡還掌着兵權。很多人朕給孫承宗的權力太大了,恐怕將來會有陳橋之禍,不知道劉愛卿怎麼想?”

天啓皇帝目光直直的盯着劉一璟,眼中帶着濃濃的審視,右手放到了一側厚厚的奏摺上,等待着劉一璟的回答。

“皇上,臣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可是臣心裡卻很清楚,皇上乃是英明睿智,孫大人更是能力超凡,可以說是大明開國以來少有的。雖然孫大人掛着內閣首付的職銜,可是從來沒有過問過內閣的事情,以花甲之年奔波在邊塞之地,臣心中除了感佩,再也不知道說什麼了!”劉一璟此時的面容很是嚴肅,目光和天啓皇帝對視着,聲音也是無比的堅定。

點了點頭,天啓皇帝臉上頓時覺得有些欣慰,道:“當初朕清洗朝堂,很多人都離開了,知道爲什麼朕沒有讓你走嗎?”

劉一璟緩緩的搖了搖頭,這件事情他一直都在想,可是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雖然和遼東的案子沒有牽扯,可是天啓皇帝也沒什麼離不開自己的理由。

“你是孫愛卿保下來的,他和朕說你是幹事情的人,他到遼東之後,內閣可以給你數理,他很放心。孫愛卿還和朕說,必要的時候可以把你扶正,讓你做內閣首輔大學士。”天啓皇帝一臉的緬懷,似乎這些話真的是孫承宗說的一樣。

愣愣的坐在那裡,劉一璟實在是沒想到,不過天啓皇帝沒有理由狂自己。

沒有在意劉一璟的神色,天啓皇帝接着道:“事實證明孫大人是對的,劉愛卿兢兢業業,做的非常好,朕的心裡很高興。朕知道這次的事情不是你做得,把心放在肚子裡。”

“臣感激涕零,必將爲陛下肝腦塗地!”連忙跪倒在地,劉一璟老淚縱橫,天啓皇帝繞了一個大圈子撫慰自己,正是因爲沒有懷疑自己,消除自己的疑心,劉一璟自然能體會天啓皇帝的心思。

笑着走下龍書案,天啓皇帝將劉一璟攙扶了起來,聲音輕緩的說道:“好好幹,將來一定可以名垂青史,朕需要你,大明也需要你!”

天啓皇帝這兩句話讓劉一璟說不出話來了,嘴脣顫抖着,可是就是發不出聲音。

一點也不着急,天啓皇帝靜靜的等待着劉一璟恢復過來,臉上也一直掛着笑容,眼中卻帶着冰冷的殺機。在天啓皇帝一直放在後面的右手上,一本奏摺被緊緊的捏在手裡,上面寫着:劾內閣首輔大學士孫承宗不法疏!在龍書案的右側,有很多這樣的奏摺,最上面的是:劾薊遼總督孫承宗通敵疏!(未完待續。。

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636章 開戰第62章 早朝之上第312章 望江詩會第589章 日出第638章 兩裡的差距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463章 各自算計第332章 選將第135章 局勢二第98章 暗樁第243章 改變第486章 安心第62章 早朝之上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265章 南北第176章 戚家刀第531章 步伐第15章 呂后第421章 見面第511章 拜師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156章 攻城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23章 鬥法第13章 無聊的朝會第99章 告密第524章 見面第51章 密談第422章 抉擇第556章 君前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609章 開臺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445章 食鹽第92章 隆中對四第400章 關係第95章 廠衛第573章 立太子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162章 血戰瀋陽城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450章 四百萬兩的戰艦第86章 策論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11章 心思第367章 天啓皇帝的新動作第308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516章 行動吧第12章 苦逼集合體第48章 周嘉謨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459章 轉變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423章 賬冊第525章 路第604章 定論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565章 軟禁第479章 不忍心第542章 杭州第572章 監視第144章 皇后第305章 孫承宗回來了第568章 箱子中的屍體第587章 打算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77章 疑惑第268章 火焚廣寧城第277章 兩軍交鋒第516章 行動吧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609章 開臺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200章 遼東之變第113章 出發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572章 監視第518章 撤軍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53章 籌建第378章 入貴州第4章 原來如此第429章 城門第555章 方世鴻第98章 暗樁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456 曹文詔vs趙率教第560章 張大可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67章 孫承宗
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636章 開戰第62章 早朝之上第312章 望江詩會第589章 日出第638章 兩裡的差距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463章 各自算計第332章 選將第135章 局勢二第98章 暗樁第243章 改變第486章 安心第62章 早朝之上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265章 南北第176章 戚家刀第531章 步伐第15章 呂后第421章 見面第511章 拜師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156章 攻城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507章 無妄之災第500章 兵圍鐵嶺第619章 遼東有事情了第23章 鬥法第13章 無聊的朝會第99章 告密第524章 見面第51章 密談第422章 抉擇第556章 君前第541章 大明脊樑第609章 開臺第179章 朝堂上的陰謀三第445章 食鹽第92章 隆中對四第400章 關係第95章 廠衛第573章 立太子第229章 互相依託第162章 血戰瀋陽城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450章 四百萬兩的戰艦第86章 策論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11章 心思第367章 天啓皇帝的新動作第308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516章 行動吧第12章 苦逼集合體第48章 周嘉謨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459章 轉變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423章 賬冊第525章 路第604章 定論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565章 軟禁第479章 不忍心第542章 杭州第572章 監視第144章 皇后第305章 孫承宗回來了第568章 箱子中的屍體第587章 打算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77章 疑惑第268章 火焚廣寧城第277章 兩軍交鋒第516章 行動吧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609章 開臺第395章 還是錢的事第200章 遼東之變第113章 出發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572章 監視第518章 撤軍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53章 籌建第378章 入貴州第4章 原來如此第429章 城門第555章 方世鴻第98章 暗樁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456 曹文詔vs趙率教第560章 張大可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67章 孫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