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籌建

徐光啓似乎並不知道這個部門究竟是做什麼的,不由皺起了眉頭,緩緩的問道:“不知道陛下這個不能都有什麼職責?臣又應該做什麼?”

看着徐光啓,天啓皇帝緩緩的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道:“這個火器廠是朕準備臨時建立的一個部門,暫時不會對外公開,需要私下裡進行。這個部門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無論是軍用火器或者民用器械,只要有用的東西就研究。當然了眼下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軍用的火器,愛卿的責任就是負責招攬人才,無論漢人或者是西洋人,只要能用的就進行招攬。對於這些人朕每月都會發放優厚的俸祿,而且一旦有人研究成功朕會給予重獎。當然了,眼下最主要的就是鑄造火炮和槍械,愛卿第一件要做事情就是了解一下,大明當前火器的發展情況。”天啓皇帝將自己的構思略微的對徐光啓講了講,然後眼含期盼的看着若有所思的徐光啓。

徐光啓此時心中已經是激動不已,既然這個部門直接對皇帝負責,那麼自己就可以不受任何人的掣肘。只是造炮和改造火槍乃是重大的事情,所需材料的金銀頗多,徐光啓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將在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道:“陛下,造炮和改進槍械都是花費巨大的事情,如果鋪開了臣怕國庫吃不消啊!可是如果小打小鬧就不會有什麼成效了。”

看着徐光啓爲難的模樣,天啓皇帝笑着道:“現在馬上就是十月了,朕給你兩個月的時間,將這些搭起來,明天朕帶你去看地方。今年不算,明年朕給你一百萬兩白銀,不知道可夠?這錢直接從朕的內庫裡劃撥,只要用到了地方不夠你可以隨時開口。”對於以後安身立命的東西,天啓皇帝是絕對不會吝惜花錢的,人都沒了還要錢有什麼用。

聽到天啓皇帝的承諾,徐光啓的心中頓時大喜,如果有了皇帝這樣的支持,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製造出更好的火器,自己這麼多年的研究一定可以更好的發揮。

“陛下英明,臣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此時徐光啓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

第二天一早,天啓皇帝也沒有上朝而是來到了城東的皇莊。皇莊可以說是皇帝的私有土地,這裡面積廣大守備完善,距離京城也不遠,可是說是皇家科學院的最好地址。

爲了避免消息外露,天啓皇帝一行人都是身着便衣,隨行的除了徐光啓外還有東廠的提督太監魏朝,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

“徐愛卿,朕準備將皇家科學院建在這裡,不知愛卿以爲如何?”天啓皇帝看着面前廣闊的皇莊,回頭問徐光啓道。

徐光啓此時的心情除了激動之外,沒有其他的詞語可以形容,這一直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此時實現了他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說好了。

“駱愛卿。”天啓皇帝回頭看了一眼跟在身後的駱思恭,笑着道。

“臣在。”雖然不知道天啓皇帝來到這裡要做什麼,可是駱思恭知道自己只要做就夠了,至於其他的事情不該問的還是不要問好。

“朕交給你一個任務,這裡你派駐一位錦衣衛的千戶,帶五百名錦衣衛駐守在這裡。記住此時很是機密任何人不得外泄,一旦走漏了風聲朕爲你試問。”對於此地不但要建設而且還要做好保密工作,天啓皇帝沒有將這件事情交給工部也正是爲了保密。

“陛下放心,臣知道。”駱思恭此時心裡很高興,錦衣衛只有得到皇帝的信任才能更加的有權勢。能夠參與到帝的機密之事中,才能說明皇帝對自己的信任。

“陛下,這樣機密的事情老奴覺得還是交給東廠來辦吧!錦衣衛畢竟是天子親軍,這樣明着調動恐怕聲勢不小,很難做到不走漏消息。”魏朝這段時間也沒有閒着,對於皇帝多次召見駱思恭的事情他多少知道一點,對於將這件事情交給駱思恭他自然是不願意的。東廠和錦衣衛雖然說都只服務於皇帝一人,可是這兩個衙門的爭鬥從建立之初就沒有停止過。

駱思恭此時心裡很是氣悶,魏朝雖然說的話很好聽,可是這就是明擺着搶功,爭寵。

看着二人爭鬥的樣子,天啓皇帝微微一笑,有競爭纔有進步,便對魏朝道:“魏公公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聽到天啓皇帝這麼說,駱思恭的心就是一沉,誰知天啓皇帝繼續道:“這樣這五百名錦衣衛全部換成便裝,在這裡附近巡邏。另外東廠調動一百個人守衛在皇莊裡面,護衛安全。”說完天啓皇帝又將目光轉向了魏朝,道:“這一百人,你要精挑細選,不但武藝高強而且一定要靠得住,但凡有走漏消息朕唯你是問。”

見天啓皇帝安排完了,駱思恭和魏朝眼神頓時碰到了一起,魏朝是高深的笑了笑,駱思恭則是冷冷的哼了一聲。

“徐愛卿,朕給你推薦一個人,這個人叫畢懋康,是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對於製造火器非常的有見解。朕會將他調到你的身邊來做你的副手,希望你們能夠合作愉快。”此時天啓皇帝又想起了一個人,這個畢懋康在歷史上是非常的有名,雖然出身進士可是因爲不結黨官路一直不暢。現在應該是賦閒在家,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爲他發明了一種很先進的槍械,那就是燧發槍。

“回陛下,這個畢懋康臣聽說過,傳聞這個人精通西學,喜歡發明創造,只是臣並沒有見過他。”徐光啓對於大明的人才都有所聽聞,這個畢懋康也算是他們圈子裡的人,他自然是聽過的。

“既然這樣,那最好。對了愛卿有沒有聽過燧發槍?”此時明軍使用的火繩槍,也可以說是改進型的火繩槍被稱爲鳥槍。可是相對於火繩槍來說燧發槍無疑是很先進的,而且此時的歐洲的部隊已經開始裝備燧發槍了,只有生產出了這種槍纔有了建造現代軍隊的可能。

第522章 太子第300章 望江樓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279章 騎兵會戰第193章 兩個人的想法第566章 崔福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356章 接頭第18章 寶劍第139章 大婚一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268章 火焚廣寧城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21章 駕崩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265章 南北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448章 同行第127章 選定第374章 有人請皇上吃飯第87章 遼東行第535章 海軍第558章 進城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422章 抉擇第314章 古人談戀愛第522章 太子第403章 南京第550章 算計第317章 三方準備第452章 第一艘戰艦第391章 渡赤水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143章 艾菲斯第196章 大清洗第523章 銀子第243章 改變第22章 主角第315章 盧象升第288章 撲朔迷離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522章 太子第194章 密摺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105章 愁第609章 開臺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7章 君前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622章 奇襲漢城第528章 逝去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458章 甘薯第64章 妥協第473章 小鎮第223章 準備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449章 回京第454章 氣勢第526章 爭奪第526章 爭奪第418章 對策第526章 爭奪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353章 改制第220章 涌動第74章 體檢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243章 改變第379章 貴陽第528章 逝去第191章 騎兵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65章 請辭第18章 寶劍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15章 呂后第435章 楊鶴的疑慮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59章 接着密謀第129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176章 戚家刀第35章 新皇帝第15章 呂后第447章 出事了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
第522章 太子第300章 望江樓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279章 騎兵會戰第193章 兩個人的想法第566章 崔福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356章 接頭第18章 寶劍第139章 大婚一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268章 火焚廣寧城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21章 駕崩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265章 南北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448章 同行第127章 選定第374章 有人請皇上吃飯第87章 遼東行第535章 海軍第558章 進城第291章 中秋才子宴第422章 抉擇第314章 古人談戀愛第522章 太子第403章 南京第550章 算計第317章 三方準備第452章 第一艘戰艦第391章 渡赤水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143章 艾菲斯第196章 大清洗第523章 銀子第243章 改變第22章 主角第315章 盧象升第288章 撲朔迷離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522章 太子第194章 密摺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105章 愁第609章 開臺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7章 君前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622章 奇襲漢城第528章 逝去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458章 甘薯第64章 妥協第473章 小鎮第223章 準備第182章 勾心鬥角第449章 回京第454章 氣勢第526章 爭奪第526章 爭奪第418章 對策第526章 爭奪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45章 尋找徐光啓第353章 改制第220章 涌動第74章 體檢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243章 改變第379章 貴陽第528章 逝去第191章 騎兵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65章 請辭第18章 寶劍第122章 駱思恭的人選第147章 建奴來了第15章 呂后第435章 楊鶴的疑慮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59章 接着密謀第129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176章 戚家刀第35章 新皇帝第15章 呂后第447章 出事了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