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回京

天啓皇帝的語氣很是淡然,似乎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可是現在的大臣可是坐不住了。市舶司,代表着什麼,在坐的每一位大臣心裡都十分的清楚。這可不是說說而已,代表的可是財富,鉅額的財富。

不過在坐的人,也有不慎明瞭的。大明從洪武三年,罷市舶司,開始實行海禁。到了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確立了以朝貢爲主體的海外貿易。可是到了嘉靖年間,朝貢體系已經逐漸崩壞了。

隨着地理大發現的展開,歐洲人開始踏上了海洋之路,東南亞很多地方成爲了殖民地。大明朝的朝貢貿易,徹底喪失了意義。每年到大明朝貢的使節越來越少,隨着賦稅的減少,大明已經沒有了探索外海,製造大船的能力。

嘉靖一朝,倭寇橫行,整個沿海遭受到了十分大的破壞。可以說大明朝已經斷絕了和海外的貿易溝通,隆慶皇帝有張居正輔助,展開了改革。其中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決策,那就是隆慶開海。只不過張居正只是將目光盯在土地上,開海似乎成爲了一個擺設。

隆慶開海,只限福建的月港一口,其他地區依然不許貿易。只限月港一地出海,且只許漳州和泉州的商人進行貿易,其他地區的商人不發“船引”,不許貿易。而且給漳州和泉州的商人還制訂叻荒唐的規定,漳州人只許去西洋,泉州人只能在東洋(東西洋以文萊爲劃分),不許和日本貿易。

這種畸形的政策,導致了開海收益並不是十分的明顯,最多一年的開始稅收不過是三點五萬兩白銀。於此相對的是歐洲人繁盛的海上貿易,東南沿海走私日益嚴重,出現了武裝的海外商人。早期是以李旦、顏思明爲代表,不過後來的巔峰,卻是鄭芝龍的海外集團。

這些海上集團。通過武力捍衛航路,通過走私或許鉅額的利潤。大明知道滅亡,也沒有嚐到海上貿易帶來的好處。

對於天啓皇帝來說,這是必須發展的一項!大明到了這個時候,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土地已經開發殆盡,兼併越來越嚴重,畸形的稅收政策。這一切一切都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如果不加以解決,一旦適逢大災,天下必定是烽煙四起!自己做再多的事情,擁有在強大的軍隊,那都沒有什麼用。雖然現在自己有隆昌號賺錢,暫時性的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又通過抄家解決掉了一部分。可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百姓的生活沒有改善,土地兼併也沒有改變,除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自己其實沒有太大的作爲。在北方抵禦了蒙古人和女真人,對於這時候的人來說這或許是了不起的功績。可是天啓皇帝知道,距離自己想要打造的強大帝國,這還差的太遠。

與這個時代的人不同。天啓皇帝覺得土地兼併,或許並不是壞事情。重要的不是土地兼併,而是讓失去土地的人活下去,活的更好,這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至於畸形的賦稅制度,那是一定要改的,但是絕對不是現在。

開海,努力的發展工商業!工商業的發展離不開銷路。自耕農經濟沒有太大的購買力,這是一個事實。可是海貿,絕對是一個填不滿的大坑,無論生產多少,在這個時候,全都能夠賣出去。

至於糧食,天啓皇帝也想過。可以推行高產的玉米等作物。實在不行,還可以通過海外貿易進口,要知道很多地方的糧食是吃不完的。這個時代與後世不同,人沒有那麼多!之所以糧食不夠吃。是因爲土地兼併,是因爲沒有了土地,很多人就活不下去了!

天啓皇帝自從登基開始,除了迫不得已的事情,一直都在爲這件事情佈局。到了這個時候,終於要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開海!

在座的諸位大臣,自然不能明白天啓皇帝的心裡在想什麼,很多人臉上帶着不以爲然。很多人陷入了沉思,很多人則是想要站起來說話。

“諸位愛卿,朕找你們來,目的就是爲了商議,你們有什麼話,但講無妨!”天啓皇帝看着衆人,笑着說道。

很多人互相看了一眼,一個人站了起來,恭敬的行了一禮,道:“皇上,臣有話說!”

看了一眼站出來的人,正是浙直總督袁可立!與其他人不同,袁可立對於海貿那是十分的支持。在蘇州推官的任上,袁可立斷過很多通倭的案子,知道這裡面的利潤有多大。同時袁可立還去過琉球,對於海外貿易可以說是十分的熟悉。

看到是袁可立,天啓皇帝笑着點了點頭,道:“愛卿有話但講無妨!”當初將袁可立升任浙直總督,天啓皇帝已經在打這張牌了。

浙直總督,總督浙江、福建以及江南,這個位置絕對是海貿的第一線!不過袁可立並不是天啓皇帝準備開展海貿的第一人選,第一人選乃是徐光啓!徐光啓的經歷、資歷,他都是一個最合適的人。

不過徐光啓主持,那也要有好人配合,這個配合的人便是袁可立。

“皇上,重啓市舶司,開展海貿,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皇上聖明!不過現在海外情勢複雜,海匪很多,其中還有倭寇作亂。想要開海需要從長計議,萬不可貿然開海。更何況開海是一個循序漸漸的過程,不能拍腦瓜!”袁可立雖然贊同開海,可是心裡還是有些擔憂。這不是小事情,做好了自然是好了,如果做不好,那就麻煩了!

微微一愣,沒想到袁可立會說出這樣一翻話來,天啓皇帝緩緩的點了點頭。說起開來,自己似乎是有些着急了!不過自己也沒想現在就開海,笑着說道:“朕將諸位愛卿找來,自然不是爲了現在就想要開海。如果諸位愛卿沒有反對的,那朕就接着說了!”

在場的人臉上都沒什麼表情,天啓皇帝實在太過強勢,集思廣益的品格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很多大臣,只是知道天啓皇帝一旦決定的事情,那是沒有改變的可能的。

“你們回去之後,在地方上做一個調查。無論是瓷器或者是絲綢,只要是能夠用於海貿的產業,寫一個摺子上來。年產量是多少,影響因素是什麼,一定要詳實,不可疏漏!”天啓皇帝的目光在衆人的臉上掃過,面容嚴肅的說道。

“皇上放心!”衆人連忙站了起來,恭敬的行了一禮,齊聲道。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面無表情的掃過衆人,在一次道:“這件事情誰辦不好,這個官恐怕也就當不好了!朕不需要你誇大,務必要做到準確。如果誰膽敢欺上瞞下,當以欺君罪論處!”

將事情佈置了下去,又說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天啓皇帝便將這些人全都放了回去。海貿的消息傳了出去,肯定會有反映,不能太過安靜啊!

南京的事情似乎告一段落了,自己應該回北京了!站在南京的宮殿門口,天啓皇帝臉上帶着幾分凝重。回頭看了一眼陳洪,天啓皇帝沉聲說道:“陳洪,朕如果現在回京,還能乘船嗎?”

“回皇上,現在運河還沒有封河,皇上可以乘船回去。不過再有半個月,恐怕就走不了了!如果皇上着急回去,還是能夠乘船的。如果有的地方封河了,皇上也可以改走陸路!”陳洪心裡早就有數,自然不會被天啓皇帝問住。

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思忖了片刻,笑着說道:“讓人準備一下吧!朕要回京,還是要回到京城去過年了!傳旨孫傳庭,讓他留在南京繼續軍制改革,升他爲五軍都督府大都督。讓魏國公收拾收拾,與朕一起回京。另外傳旨到北京,讓人將朕的一處皇莊收拾出來,賞賜給魏國公。”

“是,皇上!”陳洪一一的將事情記了下來,皇上既然要回京,他自然要趕快去準備。馬上就是寒冬了,還是能趕得回去過年的。

聽到天啓皇帝要走的消息,整個南京城都送了一口氣。雖然福王世子和方世鴻還在逃,可是天啓皇帝在這裡也沒有用。

三天後,一切都準備完畢了,天啓皇帝起身回京城。這一天南京碼頭上全都是兵丁,可以說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天啓皇帝準備開海的消息已經傳開了,只是沒等到什麼新的消息,天啓皇帝就準備回京了。

對於天啓皇帝來說,過完年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自己不能在南京耽擱太長的時間。國子監和國武監應該已經建設完畢了,明年就到了招生的時候了。這可是一件大事情,那是絲毫不能耽誤的。

武研院天啓皇帝的心裡也放心不下,那裡的研究越早取得大的突破,自己的想法才能越快的實施。雖然離開的時間不長,可是天啓皇帝的心情可以用歸心似箭來形容。南京的事情告一段落了,迎來的是大明朝的一個黃金時期,一個天啓皇帝期盼已久的時期。

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567章 殺人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233章 談生意第527章 計劃第99章 告密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250章 遵化第475章 三方人馬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525章 路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535章 海軍第400章 關係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394章 平定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278章 我們跑吧第378章 入貴州第71章 燧發槍第570章 人心第351章 錯綜複雜第149章 謀劃第82章 信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355章 蔣幹盜書第99章 告密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130章 採納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64章 妥協第316章 父子第74章 體檢第137章 信任第13章 無聊的朝會第102章 拜訪第467張 分歧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258章 回京城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584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279章 騎兵會戰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467張 分歧第642章 咆哮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628章 談判三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386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325章 動手抓吧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518章 撤軍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71章 燧發槍第529章 軍機處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266章 滿桂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487章 準備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149章 謀劃第531章 步伐第188章 審問第413章 動手吧第142章 大婚四第614章 開考第57章 開始了第243章 改變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550章 算計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518章 撤軍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288章 撲朔迷離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561章 回合第159章 喝酒第458章 甘薯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287章 張家口第434章 萬事俱備
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567章 殺人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233章 談生意第527章 計劃第99章 告密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250章 遵化第475章 三方人馬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525章 路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535章 海軍第400章 關係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394章 平定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278章 我們跑吧第378章 入貴州第71章 燧發槍第570章 人心第351章 錯綜複雜第149章 謀劃第82章 信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355章 蔣幹盜書第99章 告密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130章 採納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64章 妥協第316章 父子第74章 體檢第137章 信任第13章 無聊的朝會第102章 拜訪第467張 分歧第606章 徐光啓和上海第258章 回京城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584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279章 騎兵會戰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467張 分歧第642章 咆哮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628章 談判三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386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112章 大朝會完第325章 動手抓吧第406章 傳說中的陳圓圓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518章 撤軍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71章 燧發槍第529章 軍機處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266章 滿桂第639章 登島之戰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304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487章 準備第397章 微服私訪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149章 謀劃第531章 步伐第188章 審問第413章 動手吧第142章 大婚四第614章 開考第57章 開始了第243章 改變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550章 算計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518章 撤軍第303章 把水攪渾第288章 撲朔迷離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554章 國武監和國子監第561章 回合第159章 喝酒第458章 甘薯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287章 張家口第434章 萬事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