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臺海三國

對於天啓皇帝來說,現在還真的沒什麼心思搭理北方的後金。其實從穿越過來之後,天啓皇帝就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如果不是各種因素的集合,他們根本沒有希望得到天下。

不過此時卻不能不管,雖然不懂軍事,可是不能讓他們得到朝鮮,這是一定的。如果有了朝鮮這個後勤基地,天啓皇帝也會覺得有些棘手。可是要對後金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天啓皇帝可不認爲現在是個好時機。

派了一位欽差,將聖旨傳給了遼東督師朱燮元,至於怎麼做,天啓皇帝覺得還是讓他做決定的好。這樣的小打小鬧,沒必要太過深究。不過朝廷還是將這件事情做爲大事情,另外一件大事情就是鑄造銀幣。

在天啓皇帝忙碌的時候,整個臺灣島上也在忙碌,鄭芝龍經過三個月的整合,終於將臺灣的隊伍爲之一變。結合了自己是的勢力和顏思齊的力量,鄭芝龍的十八芝已經擁有戰船百艘。其中主力大戰船四十艘,每一芝兩艘,鄭芝龍自己保留有了四艘。

餘下的雖然都是小船,可是數量上已經佔據了優勢!四十艘主力戰船,每艘都是配備十門火炮的大戰船。一時間聲威大震,成爲了臺海一股新的大勢力。

原本雖然也是主流的勢力,可是對比李旦還是弱很多,更不要說更爲強大的荷蘭人。此時西班牙人的艦隊已經到了臺灣的雞籠,這是爲了打通荷蘭對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的貿易封鎖。一時間臺海風起雲涌,各個勢力之間常有摩擦,一場大戰顯然是不可避免的。

在這個時候,鄭芝龍應該在臺灣整治自己的艦隊,可是他現在沒有這個心情。他正在趕往日本的路上。因爲他剛剛得到了一個消息,自己的義父李旦病危了,病危在了日本。接到這個消息之後,鄭芝龍心中很是猶豫,自己應不應該去日本?

可是很快鄭芝龍便做了決定,自己一定要去!李旦早就透漏過意思。在他死後要將海外的艦隊交給自己。他的生意雖然由他的兒子李國助繼承,可是在海外的艦隊還是會交給自己。所求的也很簡單,便是在自己死後,儘可能的庇護自己的兒子。

一路上沒有絲毫的耽擱,很快鄭芝龍便在李丹的船上見到了李丹,此時的李旦早就沒有了原本睿智的氣質。面容很是枯槁,整個人看起來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看到李旦的模樣,鄭芝龍連忙跑到牀邊,眼淚瞬間便流了下來。聲音顫抖着說道:“義父!”

“一官,你終於來了,再來的晚一些,恐怕就再也見不到義父了!”李旦一見鄭芝龍,雙眼慢慢的睜開了,乾癟的嘴脣,顫抖着說道。

“義父,不會的!一定會好起來的。我帶了最好的郎中,您一定會沒事的!”雖然心裡在打李旦家業的主意。可是鄭芝龍對李旦還是比較有感情的。此時見到李旦如此狼狽,心中還是很是不忍。

艱難的搖了搖頭,李旦苦澀的笑了笑,道:“義父這一生知足了,窮困過,富足過。年輕的時候怎麼也沒想到能有今天。即便現在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

鄭芝龍沒有說話,李旦緊緊地抓着他的手,大口的喘着粗氣,半晌才接着說道:“不過義父還是有些事情要擔心,國助你也知道。他不是統領艦隊的人,做生意還可以。義父不能把海外的家業交到他的手裡,只有放在你的手裡我才放心。”

“義父,一官相信國助可以的,一官會幫襯着他!”鄭芝龍看了一眼站在一邊的李國助,輕聲的說道。

“一官,我的兒子我瞭解,這件事情你不用再反對了。”說着對着自己的兒子招了招手,聲音嚴肅的說道:“你不可因爲這件事情怨恨一官,他是你的義兄,你以後要尊重他!”

李國助倒也放得開,他知道海上的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父親不希望自己過於的涉險,李家已經不用拿命去拼了。自己守着現在的家業,也能做個富家翁了。將艦隊交給鄭芝龍,自己也能在他的庇護下做生意。

“父親,您放心吧!您的苦心孩兒都明白,我一定會守住您留給我的家業。艦隊的就交個義兄吧!”李國助的話與其是說給李旦聽得,不如說是說給鄭芝龍聽的。他是在告訴鄭芝龍,李家的家業我一定會守下去,你就不要打注意了。至於艦隊,父親交給你了,我這個做兒子的也不好反對,不過你要知道適可而止。

對於鄭芝龍來說,他感興趣的就是李旦的艦隊,至於李家的家產,他還真的沒有放在眼裡。作爲一個長年跑海的人,鄭芝龍非常的清楚,在這大海上戰力是第一位的。至於生意,能做就做,做不了還可以搶,那可比做生意來的快多了。

更何況現在臺海十分的不平靜,荷蘭人、西班牙人、大明朝廷,全的都是虎視眈眈的盯着這裡,自己趕忙提高自己的戰力纔是關鍵。能夠痛快的接受李旦的隊伍,這比什麼都重要。至於其他的事情,全都可以以後再說。

看了一眼李國助,鄭芝龍又將目光轉向了李旦,用力的握了握李旦的手,道:“義父你放心,我鄭芝龍深受義父大恩,自然不會忘恩負義。以後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

“好,好!”李旦對兒子的表現非常的滿意,同時也對鄭芝龍非常的滿意。在這樣的心情下,李旦終於閉上了眼睛。

大明天啓五年,七月初六,這位縱橫臺海的李旦,離開了人世。在這個時候,鄭芝龍終於有了一統臺海華人勢力的實力和威望,整個臺海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雖然整體武裝上不如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不過鄭芝龍的根基在這裡,人多勢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臺海正式形成了!

對於朝鮮,天啓皇帝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說,因爲朝鮮剛剛經歷了一場政變,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仁祖反正。仁祖反正是發生於朝鮮王朝光海君執政時期的癸亥年三月十二,也就是天啓三年的一場宮廷政變。這場政變由西人黨主導,最終將光海君廢黜,將綾陽君擁上王位,是爲朝鮮仁祖。

萬曆三十六年,癸丑獄事發生,光海君殺死了對自己王位構成威脅的臨海君、永昌大君等人,西人黨也因此失勢。萬曆四十年仁穆大妃也被軟,這遭到許多朝臣的反對,光海君便罷免了衆多臺諫官員。而在後金與明朝交戰期間,光海君奉行中立態度,也引起羣臣的不滿。

天啓三年三月十二,西人黨率一千三百人自城東北攻入漢陽,得到訓練都監二千人的響應。叛軍攻入王宮,將光海君廢黜,擁戴光海君之侄綾陽君爲王,是爲朝鮮仁祖。仁祖將光海君流放江華島。

這原本是朝鮮內部的一次政權奪利事件,看起來與明朝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可是這裡面卻有着很大的牽扯。因爲需要維護正統,大明對光海君繼承王位並不沒有采取支持的態度,這也導致了光海君對大明朝的不滿。

不過因爲後金崛起,大明朝沒有心思搭理朝鮮,因爲這個時間,大明和後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會戰,就是有名的薩爾滸之戰。薩爾滸之戰,明軍打敗,與後金攻守異位,在遼東的威勢被大大的削弱了。

在即位問題上,光海君於明朝心有不滿,因此主張在儘量不得罪明朝的情況下開展靈活外交。在光海君堅持下,朝鮮致書後金,稱自己臣服明朝是“大義所在,固不得不然”,而與後金的“鄰好之情,亦豈無之?”,希望雙方“各守封疆,相修舊好”。朝鮮與後金的往來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徐光啓奏稱:“鮮、奴之交已合”,建議派官員“監護其國”。光海君聞訊又驚又怕,連忙遣使至北京“辯誣”。

實際上光海君自即位起,勵精圖治,對內實行改革,爲穩定民生而努力,迫於國力對外則雙向外交,爭取實際利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頒佈大同法,免除沒有土地的人民向國家交納糧食,從此只有地主才必須向政府繳納糧食,因此,大同法是一項救濟貧民的革新法案。

在天啓皇帝看來,光海君是一個有作爲的國主,想要在後金和大明之間爭取最大的利益。同時儘可能的強大自身,擺脫大明對朝鮮的控制。可是他的運氣不太好,朝鮮是在是學習大明學習的太像了,連黨爭都照辦不誤。

朝鮮的西人黨乃是大明的死忠,他們是不會允許一個破壞禮法、損害自己利益的國主存在的。於是便有了這場政變,朝鮮重新回到了西人黨的手裡。他們很快便與後金絕交,徹底的回到了大明朝帝國主義大家庭的懷抱。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是一定要給朝鮮一個教訓的,於是便有了這次的戰事。一方面擺脫大明的泰山壓頂之勢,另一方也希望從新獲得朝鮮的支持。(未完待續。。)

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400章 關係第376章 動作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71章 燧發槍第20章 試探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第403章 南京第434章 萬事俱備第527章 計劃第609章 開臺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281章 投降吧第80章 審問第323章 出城第281章 投降吧第61章 謀劃第49章 讀聖賢書第126章 夜宴第511章 拜師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511章 拜師第567章 殺人第302章 文震孟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494章 請辭第504章 希望第217章 夜襲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64章 妥協第351章 錯綜複雜第444章 抄家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65章 請辭第434章 萬事俱備第567章 殺人第516章 行動吧第316章 父子第446章 鹽政第183章 風雲動第183章 風雲動第570章 人心第578章 魏國公的牢騷第349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356章 接頭第279章 騎兵會戰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256章 收回廣寧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119章 震動第518章 撤軍第96章 師徒第519章 完結第495章 地道第202章 會京師第530章 佈置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121章 笑四笑第516章 行動吧第486章 安心第32章 博弈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32章 博弈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146章 準備第554章 密謀第137章 信任第151章 換位第48章 周嘉謨第323章 出城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315章 盧象升第29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582章 鄭一官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231章 動作第211章 閻應元第289章 都到了第2章 提上褲子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626章 談判第613章 攤牌第339章 因由第208章 天啓大案第549章 牽連第539章 難民第380章 武狀元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232章 威逼利誘第622章 奇襲漢城第196章 大清洗第163章 打贏了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81章 投降吧
第612章 布萊恩在臺灣第400章 關係第376章 動作第559章 溪雲初起日沉閣第71章 燧發槍第20章 試探第556章 地震和兵變第403章 南京第434章 萬事俱備第527章 計劃第609章 開臺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281章 投降吧第80章 審問第323章 出城第281章 投降吧第61章 謀劃第49章 讀聖賢書第126章 夜宴第511章 拜師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511章 拜師第567章 殺人第302章 文震孟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494章 請辭第504章 希望第217章 夜襲第282章 山東和遼東第64章 妥協第351章 錯綜複雜第444章 抄家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65章 請辭第434章 萬事俱備第567章 殺人第516章 行動吧第316章 父子第446章 鹽政第183章 風雲動第183章 風雲動第570章 人心第578章 魏國公的牢騷第349章 三千五百萬兩白銀第356章 接頭第279章 騎兵會戰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256章 收回廣寧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119章 震動第518章 撤軍第96章 師徒第519章 完結第495章 地道第202章 會京師第530章 佈置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121章 笑四笑第516章 行動吧第486章 安心第32章 博弈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333章 塵埃落定第32章 博弈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146章 準備第554章 密謀第137章 信任第151章 換位第48章 周嘉謨第323章 出城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315章 盧象升第29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582章 鄭一官第109章 大朝會四第231章 動作第211章 閻應元第289章 都到了第2章 提上褲子第273章 攻城之戰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626章 談判第613章 攤牌第339章 因由第208章 天啓大案第549章 牽連第539章 難民第380章 武狀元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232章 威逼利誘第622章 奇襲漢城第196章 大清洗第163章 打贏了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81章 投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