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

王大斧已經是不知道多少次,做這樣的護送工作了。

對流程早已爛熟於胸。

他回頭看向自己隊中的那個羌人騎兵,下令道:“李阿令,汝去告訴那些羌人,讓他們跟着俺們走,休要亂走,不然按細作論處!”

叫李阿令的羌人騎兵拱手得令,便拍馬上前,去與那些逃難來的羌人說話去了。

很快,李阿寧就回來稟報:“回稟提轄,末將已將提轄軍令與他們說了,另外,末將還打探清楚了,他們是哪家的?”

“哪家的?”王大斧隨口問道。

“稟提轄……”李阿寧道:“他們說他們是移沒家的部族,從天都山處逃難進的會州,蒙會州的王太尉(王文鬱)恩典,遣人送來熙州。”

“移沒家?”王大斧楞了一下。

腦子在剎那,涌出了一段他死記硬背下來的資料。

移沒家——党項之族也,本居橫山,爲環州張都監(張守約)破,乃遷南牟會,爲元昊守備行宮,李都知(李憲)擊破南牟會,餘衆遁入天都。

這些是熙州去年新來的遊知州,給他的小冊子裡寫的文字。

王大斧雖然書讀的不好,也不會寫文章,只能勉強算識字,但記憶力不錯。

所以,他將遊知州的冊子裡,有關党項各族、橫山諸羌的文字,都牢牢記在心中。

於是他瞬間就知道了,那些人不是羌人,而是党項人。

而且是與大宋打過仗的党項部族!

於是,王大斧忍不住下意識的將手放在了腰間的短刀上,他看向李阿寧:“党項人!?”

李阿寧點點頭:“回提轄,確是党項人!”

王大斧反應過來,尷尬的笑了一聲,將手從腰間的短刀挪開。

雖然,已經來到熙河一年多,但他多少還是對党項人有些應激的。

好在,如今已經差不多適應了熙河。

這裡不像汴京,幾乎全是漢人,在熙河路諸州,蕃漢混居。

漢人、吐蕃人、羌人、党項人彼此爲鄰。

軍隊之中也充斥着大量的羌人、吐蕃人、党項人甚至還有西域的回鶻人。

“移沒家,怎是這般模樣?”王大斧問道。

他記得很仔細,遊知州的冊子裡,寫過移沒家的內容——移沒家有六標,強人一千兩百二十五,壯馬三百餘,四十八隊。

雖然,那是李都知破南牟會,火燒天都山前的事情。

可也不至於如此悽慘吧?

當年,光是騎兵都有三百多人,可以拉出一千兩百多戰兵的移沒家,怎麼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李阿寧嘆了口氣,道:“還不是西賊做的孽!”

“本來這兩年,天都山、橫山就連續乾旱。”

“西賊又對諸部橫徵暴斂,敲骨吸髓……”

“諸部實在活不下去,只能來我大宋求活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李阿寧的眼中明顯閃過了一絲仇恨。

王大斧聽着點點頭,感慨道:“西賊果是豺狼禽獸,竟連同族,還是曾給酋首守備過行宮的同族,都如此無情。”

李阿寧冷笑一聲:“嵬名醜酋,何曾把其他党項、羌部看成人過?”

他家祖上本是居住在橫山的羌族豪酋,曾受李繼遷冊封,爲蕃落首領,也曾對嵬名家忠心耿耿,跟着元昊出生入死,但這又怎樣?

還不是被嵬名家逼到沒有活路,最後只能在三十多年前,舉族入宋,逃入宋境時,原本幾千人的大部族,只剩下了三百多青壯,剩下全是婦孺,而老弱全部死在逃亡路上,可謂是慘不忍睹。

舉族遷入宋境後,起初被安置在保安軍內定居,爲了融入保安軍,乃因族中傳說,先祖從靈武而來,於是詐稱唐肅宗之後,自稱姓李。

而李阿寧這一支,是在十多年前,跟着王襄敏公(王韶)開邊到了熙河,於是就此在這裡落了腳生根發芽,如今也算是熙州的一個強力部族了。

光是丁壯,就有千餘,牛羊萬頭,更有馬匹千餘。

族長李忠順,還曾因功受冊封,爲左侍禁、蕃部都軍主、充狄道蕃部巡檢。

在熙州,雖然比不上包家(包約、包順兄弟)、楊家這樣的超級大族,卻也是屬於強族了。

不過,這一切都已與李阿寧無關。

他爹只是如今的李族族長李保順的堂弟,在族中地位本就不高,而他家裡兄弟又多,所以他一成年就被父母分了一匹馬,讓他出來自謀生路。

李阿寧無處可去,就乾脆騎着馬,投了宋軍,吃上了趙官家的皇糧,到

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

但他不會忘記,部族的血仇!

所以,李阿寧在戰場上,遇到西賊兵馬,甚至比他的漢人同袍更兇狠!

每次提及嵬名家,更是咬牙切齒。

這也是很多漢地羌人甚至是党項人的特點。

他們比漢人更仇視嵬名家,更想毀滅嵬名家的國家!

王大斧沒有多想,對李阿寧道:“俺們護衛這些人,先回南關堡吧。”

“諾!”

於是,王大斧就率着他麾下的這支巡邏小隊,護衛着三百多號党項人,向着南關堡而返。

……

護送着移沒家的隊伍,沿着狄道前行,很快就進入了河谷區域。

遠方,已經能看到了棉田的壯觀景象了。

七月底的棉田開始凋零。

木棉上的枝葉,都開始枯死,但這是好事!

向、高兩家重金從崖州等地請來的黎人說,木棉就是這樣的,一定要完全枯死,等太陽暴曬十餘日甚至一個月,才能採摘。

於是放眼望去,阡陌連野的田野中,盡是雪白的棉絮。

王大斧看着這些棉田,就想起了自己種的那一百畝棉田——他在去年冬天,因爲迎接仁多保忠有功,被賜了三百畝地,加上最初的一百畝,他現在擁有四百畝地。

可惜,因爲缺少棉種,今年只種了一百畝棉田。

但剩下的地,他也沒有閒置。

讓僱來的羌人,種了一百畝的苜蓿——這是用來喂牲畜的。

剩下兩百畝,則都種了粟麥、青稞和豆子。

主要是豆子!

沒辦法,狄道雖然有着渭河的灌溉,他的地也挨着向鈐轄家的地,可以享受到鈐轄家打造的水車汲水的便利。

可這兩年,天氣乾旱,河水流量不足,灌溉用水很緊張。

便只能種些對水需求量不高的豆子。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特別是那些沒有棉種,卻把地墾出來的羌、蕃豪族。

於是,今年的熙河路,破天荒的實現了糧食的基本自給自足。

這也是現在熙河路,可以大量接受逃亡而來的部族的物質基礎。

王大斧不知道這些,他只是勤勤懇懇的做着他的本職工作。

只在路過屬於他的那四百畝地時,雀躍了一下。

他的一百畝棉田,被他僱來的僱工打理的非常好。

那一個個飽滿的白色花蕾,在微風中迎着熙河的陽光招展着。

這讓王大斧無比滿足。

這些都是錢啊!

價值幾百貫,甚至上千貫的錢。

……

王大斧護送着逃亡來的‘義民’們,在這天傍晚的時候,終於到了南關堡。

這裡是控扼狄道的咽喉。

寨堡下,早已經支起了粥棚,而且不止一個。

逃亡入宋的‘歸明人’,當然也不止是一個‘移沒家’。

當王大斧到了寨城下時,立刻就有着一個熟人迎上來。

那熙州本地奢遮人家,包順家的小孫子,叫做包忠官,他年紀和王大斧相差彷彿。自王大斧升官後,就一直刻意和他接近,從沒在他面前擺過什麼羌部大豪酋的孫子的架子,就像是王大斧在汴京城裡認識的那些商賈家裡的子弟一樣。

總是和和氣氣,整天笑嘻嘻的:“辛苦王提轄了!”包忠官微笑着,主動上前來,牽上王大斧的馬:“俺給提轄和諸位兄弟,在堡中已備好了酒肉!”

“還請提轄與兄弟們賞臉。”

王大斧下了馬,對包忠官拱手道:“豈敢勞衙內?慚愧!慚愧!”

“請吧!”包忠官微笑着拱手,而在他身後,幾十個包家的丁壯,已經迎上了王大斧帶回來的‘移沒家’的‘歸明義民’。

他們用着熟練的党項話,招呼起來了這些人。

王大斧也沒有多管。

他知道,包忠官在做什麼?

無非是想借着那些移沒家的青壯立足不穩,不知熙河虛實,先用一頓青稞、豆子煮的粥收穫好感,然後再讓他們在包家的‘忠義牙行’的契書上籤押,同意由‘忠義牙行’在未來五年,負責給他們介紹工作。

這是現在熙河很流行的運作方式。

歸義的‘歸明人’,不管是吐蕃也好,還是羌人、党項人也罷。

都得有一個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使司認可的牙行來統一安排與棉莊對接。

這不僅僅是向、高兩位公事的意思,也是那位經略相公的意思。

這三位達成了一致後,熙河路就沒什麼力量可以阻擋了。

於是,牙行就成爲了壟斷勞動力的機構。

而能成立牙行的,都是熙河路的奢遮豪族!

比如說熙州的包家、楊家,這種過去就有數萬部衆的大羌豪。

或者是秦州的趙家,這樣的吐蕃貴種。

還有就是吐蕃那邊那兩個討了向家、高家歡心的大首領了。

這是隻有大人物們才能玩得起的遊戲。

王大斧對此不陌生。

因爲汴京城就是這樣的。

過去,他的弟弟大槍在汴京城裡抗包,也得通過牙行,才能找到活。

外地人入京,除非住邸店,不然但凡想要租房,也需要牙行來介紹。

牙行無處不在,干涉着汴京的生產生活。

王大斧早已經習慣了。

但王大斧不會知道,就在他被包忠官引着,進入南關堡的時候。

在他身後,兩個衣衫襤褸,做逃民狀打扮的男人,正目瞪口呆的看着黃昏下的南關堡前的景象。

一口口大鍋,冒着騰騰的熱氣。

上千名衣衫襤褸的羌人、党項人、吐蕃人,在這些粥棚前排着隊伍。

青稞和豆子的味道,飄進他們的鼻子裡。

他們的眼中,滿是恐懼。

這一路上,他們所見所聞的種種,也在心底浮現。

恐懼越發濃厚,驚恐

因爲這一路上,原本荒涼的狄道兩側,阡陌連野。

雖然沒見到多少粟麥、青稞等主食。

入眼的不是頂端長着白色的‘花蕾’,好似小樹一樣的作物。

就是各種牧草、豆子。

然而……

這昔日廣袤的荒野,終究是被南蠻開墾成了土地。

而且,這些土地都有人照料。

成羣結隊的吐蕃人、羌人、党項人,埋首田間地頭,揮舞着鐮刀,堆着草垛,晾曬着牧草,也挖掘着豆子。

黃豆、綠豆、赤豆……

最終他們的瞳孔,倒映着路上所見到的那一個個巨大的,屹立在河道上的木製水車。

以及那一條條被開鑿出來的渠道。

南蠻,已經將這片荒涼之地,開墾成了沃土!

而眼前所見的一切,則告訴了他們,南蠻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他們趁着大白高國鬧災,居然敞開了國門,用着糧食,引誘淳樸的牧民和那些愚昧的羌人,甚至是青唐高原上的吐蕃人。

然後,讓大白高國的淳樸牧民、農奴還有那些只知道吃飯的羌人、吐蕃人給他們墾地、種地!

“難怪這一路過來,天都山中的許多寨堡,都已經空了……”

“該死!該死!”

這兩人低聲咒罵着,不知是在罵南蠻,還是那些爲了一點吃的,就連兀卒的恩情也不顧,叛逃南蠻的羌人部落和党項部族。

幸好,國相已經聽說了,不止他們潛入南蠻偵查,同時還派了兵馬,屯駐到天都山,相信很快就能封鎖那些忘恩負義的羌人與黨項農奴的逃亡路。

同時,疑問也在這兩人心中升起來。

這南蠻的邊境寨堡,根本不限制也不甄別入境的人。

他們難道就不怕,大白高國重演立國起兵時的故事——細作入城,裡應外合。

大白高國就是靠着這樣的手段,輕易的拿下了一個個正面無法攻克的寨堡。

就連鐵壁相公把守着的金明寨,也是因此被大白高國拿下的。

自那以後,南蠻子就不敢再隨意接納逃人和叛民了。

但現在……

他們是怎麼回事?

不怕大白高國故技重施嗎?

很快,這兩個人就知道了答案。

因爲,當他們出現的時候,立刻就有人盯上了他們。

然後熱情了迎上來。

“兩位,肚子可餓了?”

“我家主公仁義,已煮好了粥飯,還請過去一用!”

這兩人還在想着如何回答。

對方就已經一左一右的簇擁着他們,向着粥棚走去,無比親熱。

能不親熱嗎?

都是來給他們種地的丁壯啊!

尤其是,現在大傢伙都已經能用眼睛看到,木棉地裡的情況了,同時大傢伙也都親身感受到了僱工的好處。

哪怕不種棉花,只是種些青稞、粟麥、牧草還有豆子,也是極好!

向、高兩位國親,在各地搞起來的都作院。

如今每天都在開爐鍛鐵。

一件件農具被打造出來,然後賣給大家。

熙河的各部豪族,從未像現在這樣舒爽。

要人有人,要糧有糧,要鐵器有鐵器。

很快,大家連錢也不缺了。

這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對了……”幾個孔武的羌人壯漢,將人帶到自家支起來的粥棚前排隊,然後問道:“兩位叫甚名?”

“阿密!”

“都布克!”

兩個年輕的党項人擡起頭來。

若趙煦在這裡的話,聽到他們的名字,說不定能想起點什麼。

他的上上輩子,紹聖五年,第一次平夏城之戰。

統兵的西夏主帥,名叫:嵬名阿密,監軍則叫:默拉都布克。

第813章 抑鬱的太皇太后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777章 飛揚跋扈的駙馬第701章 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91.第90章 至善至仁(2)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第17章 母子(1)第774章 阿里骨不是真的跪了,他只是怕了!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896章 柴家的詛咒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第879章 吐蕃正統在大宋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第700章 大難來臨各自飛第579章 茶香四溢第951章 馮京要跳反?第820章 爭寵第711章 漸漸壯大的街道司75.第74章 堂薄第941章 禁止無旨【風聞奏事】第866章 跳腳的孔家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252.第239章 新約(1)第589章 絕殺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第845章 宗澤就是下一個張乖崖第972章 耍無賴的趙官家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第802章 先天科學聖體第793章 趙煦:不賺就是虧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第1015章 放榜(1)262.第248章 新役法(1)第731章 遼軍再入日本(2)第653章 一笑泯恩仇第848章 人人要過關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第762章 張敦禮:我不服!第952章 蔡確回京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第722章 女直聚義大安島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第942章 從天而降的掌法第5章 心動的皇后第779章 酷吏回京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馬光第926章 宋遼聯姻,天下再次歸一的戰略機遇第810章 面試(1)203.第193章 兀卒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第913章 震懾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458.第435章 踏營(2)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352.第334章 黑化的舔狗儂智高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第810章 面試(1)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第820章 爭寵第752章 君臣(1)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第640章 攻心爲上第702章 立規矩(1)第703章 立規矩(2)第493章 端午衆生(二合一)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歡錢!別拿錢考驗朕!第677章 以舊換新第57章 元老之間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734章 呂惠卿回朝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第48章 耆英會318.第302章 蘇轍 (補更1)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124.第119章 畫餅 (12500更新完畢,繼續求第908章 佈局南洋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824章 御前會議(2)第1003章 進擊的呂惠卿(1)第724章 財政(2)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第1014章 省試名單出爐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第6章 兒科聖手第594章 戰前(1)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聖君啊!
第813章 抑鬱的太皇太后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777章 飛揚跋扈的駙馬第701章 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91.第90章 至善至仁(2)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第17章 母子(1)第774章 阿里骨不是真的跪了,他只是怕了!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896章 柴家的詛咒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第879章 吐蕃正統在大宋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第700章 大難來臨各自飛第579章 茶香四溢第951章 馮京要跳反?第820章 爭寵第711章 漸漸壯大的街道司75.第74章 堂薄第941章 禁止無旨【風聞奏事】第866章 跳腳的孔家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252.第239章 新約(1)第589章 絕殺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第845章 宗澤就是下一個張乖崖第972章 耍無賴的趙官家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第802章 先天科學聖體第793章 趙煦:不賺就是虧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第1015章 放榜(1)262.第248章 新役法(1)第731章 遼軍再入日本(2)第653章 一笑泯恩仇第848章 人人要過關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第762章 張敦禮:我不服!第952章 蔡確回京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第722章 女直聚義大安島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第942章 從天而降的掌法第5章 心動的皇后第779章 酷吏回京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馬光第926章 宋遼聯姻,天下再次歸一的戰略機遇第810章 面試(1)203.第193章 兀卒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第913章 震懾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458.第435章 踏營(2)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352.第334章 黑化的舔狗儂智高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第810章 面試(1)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第820章 爭寵第752章 君臣(1)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第640章 攻心爲上第702章 立規矩(1)第703章 立規矩(2)第493章 端午衆生(二合一)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歡錢!別拿錢考驗朕!第677章 以舊換新第57章 元老之間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734章 呂惠卿回朝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第48章 耆英會318.第302章 蘇轍 (補更1)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124.第119章 畫餅 (12500更新完畢,繼續求第908章 佈局南洋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824章 御前會議(2)第1003章 進擊的呂惠卿(1)第724章 財政(2)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第1014章 省試名單出爐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第6章 兒科聖手第594章 戰前(1)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聖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