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光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十八,嘉慶自圓明園啓程至承德避暑山莊,此次蹕圖,偶感暍署,於二十五日殯天,終年六十一,上廟號仁宗。

六宮一片嘈亂,但見皇后身襲一身縞素,手執聖旨,道:“大行皇帝龍馭上賓,吾哀心痛哉,然嗣位尤爲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見隨行在,自當上膺付託,撫馭黎元。但恐倉卒之中,吾乃中宮皇后,大行皇帝親立,手掌箋表,位正坤寧,且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予所深知。爲降諭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這一日天色尚晴,今上才舉哀回來,便來了養心殿瞻仰大行皇帝生前舊事。只見端華、文慶立在殿外,便傳了來,端華行了禮,道:“奴才回皇上,禮部擬了旨,爲避諱聖上御名改綿字爲旻字。聖上即位太和殿,頒詔天下,禮部擇了年號爲道光二字,取大道光輝之意,以明年爲道光元年。”

道光點了頭,道:“禮部、鄭親王此意甚好,皇考驟然殯天,合宮驚歎,昨兒朕下了諭,九月初命皇考仁宗墓陵爲昌陵,乃昌盛隆興之兆。”

端華道:“回皇上,昌陵乃泰陵之西。與高宗皇帝之泰陵遙遙相望,富麗堂皇,光滑耀眼,皇上仁孝。”

道光抿了抿一口茶,道:“前兒下,託津、戴均元擬皇考遺詔誤譯,朕罷黜了他二人官職, 如此不慎,合該受廷杖之苦。”

文慶跪地磕了頭,道:“回皇上,內務府拾掇了東西六宮,皇后主兒冊封大禮也定了日子,於明年一月行中宮大禮,內務府擇了儲秀宮、景仁宮、鍾粹宮爲皇后主兒府邸,但請皇上示下。”

道光沉吟不語,才緩緩道:“冊封皇后一事由六部、內務府主持是了,嫡福晉出身顯貴,便居儲秀宮吧,皇考仁宗一生睿智,皇考梓宮便移至昌陵。命莊親王綿愘留京辦事,一力主降。 ”

端華、文慶忙頷首,道:“奴才謹遵皇上聖意。”

八月,旻寧於太和殿登基,明年爲道光元年。端坐於龍椅上的正是大清剛剛登基的新帝。

只見他眉目炯炯,雄姿英發,襲一身金黃色團龍海水紋朝服,豐朗俊秀,剛毅挺拔。琅琅道:“朕今日登基,延奉皇考仁宗睿皇帝仁孝之道,行勤儉治國之禮,改國號爲道光。追諡生母喜塔臘氏爲孝淑睿皇后,皇后鈕祜祿氏爲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恭慈二字。追諡嫡福晉鈕祜祿氏爲孝穆皇后,追封其父布彥達賚爲三等承恩公,冊封福晉佟佳氏爲皇后,居儲秀宮。曹振鏞爲軍機大臣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託津(富察氏)爲太子太傅兼正黃旗蒙古軍都統,阮福晈爲越南國王,鬆筠(瑪拉特氏)爲兵部尚書,舒明阿(佟佳氏)爲吏部尚書,慶惠(愛新覺羅氏)爲熱河都統,穆彰阿(郭佳氏)爲內務府總管大臣,調御前大臣賽衝阿(赫舍里氏)爲西安將軍,調盧蔭溥爲吏部中郎,兼管順天府尹,欽此。”

待一衆文武百官大臣下朝之後,已是晨光熹微,惠風和暢。衆臣見了步態緩慢的曹振鏞,不由得相互拱手賀喜,那鬆筠拱手笑道:“恭喜曹大人,曹大人自高宗純皇帝四十六年進士,到先帝睿宗升至少詹事,又任內閣學士,再至今上登基即位,封爲太子太傅兼武英殿大學士,侍奉聖躬,勤謹自持,效忠二十餘載,當真是今上股肱之臣。”

曹振鏞着一身仙鶴展飛祥雲納彩的文官朝服,涼帽上鑲着紅寶石金彩帽頂,就着身側的大臣文孚(博爾濟吉特氏)的手,一臉恭謹,低聲道:“鬆筠大人萬萬不可擡舉吾,吾一生爲先帝睿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吾曹家一世榮光,今上歷練有成,天明決斷,吾惶恐不已,更不敢稱股肱二字。”

身側的文孚忙謙遜道:“大人一生侍奉三朝,可知聖意如天邊流雲雷雨,喜怒無常,吾之愚鈍,不知如何侍奉君上?”

曹振鏞捋了捋鬍子,搖頭道:“文孚大人記住一點,多磕頭,少說話便是了。”

幾人正說着話,只見身後的一羣大臣簇擁着舒明阿,相互拱手道賀,那舒明阿着一身海水紋五爪九蟒朝服,繡着精緻的麒麟,胸前佩戴着墨色朝珠,臉色也越發得意矜傲。

那新被冊封的熱河都統慶惠,官職位正一品,也少不得拱手相讓,相互道喜,道:“大人時任從一品吏部尚書,加封一等承恩公爵位,名門毓秀,累世爲官,當真是恭喜大人了。”

舒明阿含了笑色,謙遜道:“那是今上擡舉奴才,奴才得今上器重,爲今上理事,定當爲今上披肝瀝膽。”

慶惠笑道:“方纔在朝堂之上,聖上又冊立大人之女爲中宮,皇后出身滿洲,世代簪纓,大人教女有方 ,主兒秀毓鍾粹,真乃大人母族一門之喜。”

舒明阿臉色如常,忙笑了笑,道:“奴才之女得先帝睿宗、恭慈皇太后所喜,賜予今上爲潛邸福晉,奴才哪兒敢居功自傲,以皇后母族爲榮而作威作福,大人說笑了。”

一路同行的大臣穆彰阿擺了擺手,笑道:“大人才是說笑了呢,今上初登大寶,六宮繁冗,大小事宜皆由皇后主兒主理,皇后母儀天下,乃社稷之福。”

那穆彰阿又道:“且皇后主兒出身滿洲顯貴,八大姓之首,領袖滿洲羣姓,聖祖仁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和她的侄女孝懿仁皇后皆出自此姓,如此世代姻親,當真乃天家貴族。”

舒明阿臉上也越發得意洋洋,又見了曹振鏞,鬆筠等大人,相互拱手施了禮,方各自散去。

太后端坐在菱花銅鏡前描眉,她一手輕提眉黛,一手淡敷胭脂,微抿脣紅,秀掃春山,眉眼含笑,桃花臉龐,依舊年輕不減。只聽殿外有人來報,卻是張明得,道:“奴才回主兒,皇后主兒駕到。”

但見皇后襲一身金黃色金銀絳絲百鳥朝鳳繡牡丹朝服,上面繡着數朵怒放的牡丹和展翅翱翔的金鳳,頭戴紫金鳳凰含珠點翠朝冠,那朝冠的帽緯上綴着金鳳和寶珠,冠後飾着金翟一隻,翠雉一對兒,翟尾上懸着五行珍珠,約三百餘顆,另飾着一串青金石和一行圓潤飽滿的東珠,於最末端飾着赤色翟彩珊瑚,發上挽着一頂赤金色金約,鑲嵌着彩雉鳳眼和各色寶石珠翠,垂落於耳畔之下,脖頸上懸掛着朝珠三盤,東珠一盤懸於雙肩之下,珊瑚珠兩盤與東珠一盤相互交叉於胸前,手執一副金花鑲刻百鳳紋手鐲,春蔥十指上戴着八隻赤金色寶翠蟬金琺琅紅護甲,不怒而威,不笑而莞,氣度沉靜,雍容華貴。

皇后忙屈膝下跪,行了六肅三跪三叩首大禮,笑道:“妾請皇額娘安,皇額娘聖安,萬事如意。”

太后撂下了螺子黛,轉過了身子,和聲道:“皇后起身回話,今兒請安比平常早了些,桂姑姑,搬一張圓凳,賜坐。”

皇后扶着王嬤嬤的手,緩緩起身,道:“多謝皇額娘,伺候皇額娘是應盡之責,皇額娘聖體清安,福澤萬民。”

太后溫婉一笑,正了正髻上的一串鎏金鳳嘴珍珠,笑道:“難得皇后有孝心,孝穆皇后是個沒福氣的,早早去了。六宮中以皇后爲尊,你出身貴族,位及中宮,自要爲人表率,平衡上下。”

皇后含了溫婉和煦的微笑,道:“是,皇額娘字字金貴,奴才謹遵教誨。”

太后點了點頭,微微讚許,道:“你是個聰慧之人,端柔持重,且能率下,從前在潛邸便主持着一府事宜,眼下到了六宮,合該爲皇帝分憂。”

皇后輕點頷首,起身施了一禮,道:“謝皇額娘教誨,奴才謹記於心。皇額娘近來胃口可好?晨起晚後進得香不香?”

太后抿嘴笑了笑,道:“吾年歲已高,駕幸數年,吃慣了山珍海味,玉盤珍饈,口頭上的事,吃多少也是索然。”

皇后抿了抿鬢邊的頭髮,道:“妾聽椿姑姑說,皇額娘早年最喜食蘇州所出的醬菜,特命人備了一份,以供皇額娘享用,不想今日這般湊巧。”

太后眉色一挑,神色也柔緩了些,笑道:“亦是你有心,眼下吾還不餓,要是想進便差人會取些。”

太后眉色平淡,添了一匙檀香末,道:“皇后主持六宮,內事繁冗,可知近來誰伺候皇帝?”

皇后脣角一凝,福了一身,道:“回皇額娘,皇上初登大寶,國事繁雜,內憂外患,接連不斷,朝政上本就千頭萬緒,且尚在皇考喪中,七事不到,百日未過,不宜過分幸下。且皇上乃是仁君聖主,自是無暇臨幸六宮。素日左不過平貴人美貌,定貴人老實。”

太后含笑如常,她伸手進了一口橘子,卻道:“皇后倒爲皇帝百般思量。吾也有耳聞,從前皇帝侍妾少,攏共也沒幾個,和嬪、恬嬪年紀大了,是該年輕之人伺候。且瞧瞧東西六宮,子嗣之聲也未有耳訓,確是不該。”

皇后福了福身,頷首道:“是,妾會盡心安排合適之人伺候皇上,不勞皇額娘憂心。說來天色漸沉,妾還有賬簿要對,不便叨擾皇額娘靜安,妾先行跪安。”

皇后前腳剛走,桂姑姑便走到太后身前,頷首笑道:“回主兒,奴才側耳聽着,皇后主兒謹慎孝順,事事爲皇上思量,主兒也好寬心。”

太后溫和一笑,道:“皇后爲人賢孝,克己復禮,行事滴水不漏,這樣的兒媳,吾也算知足。且佟佳氏名門望族,教養出的女兒自是溫婉賢良,秀外慧中。”

早在嘉慶朝之時,太后便以皇后之身主理六宮數年,又親自主持新帝登基,雖太后只比當朝道光皇帝年長六歲,但道光帝常以皇額娘相稱,多年來勤謹恭順,恪守孝道,爲朝中所贊。

過了晌午,才撤了午膳,只聽門外太監尖聲喊道:“皇上駕到。”

道光半蹲行禮,道:“兒子請皇額娘安,皇額娘聖安,萬事如意。”

太后伸手扶了扶,道:“皇帝起身回話,磚地陰涼,仔細身子。”

道光忙起了身,坐在了圓木凳子上,道:“回皇額娘,皇額娘近日身子是否康健?御醫每日是否請脈?皇后率領嬪妃是否晨起問安?”

太后臉上笑色漸生,她撫了撫襟上垂着的一串珍珠流蘇,笑道:“難得皇帝憂心,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皇帝政事繁忙,是否在意自個兒身子?夜半挑燈,眼睛烏黑,似有倦容。”

道光朗然一笑,道:“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原來皇額娘這般耳聰目慧。”

太后眸色暗了一沉,便轉了臉,口氣也硬了三分,道:“吾何止耳聰目慧,皇帝言行舉止,吾可都放在心上,吾心下深知,皇帝初登大寶,朝內動盪,百廢待興。先帝在世之時,主持朝政便優柔寡斷,猶猶豫豫,萬事做不得主。從前白蓮教一衆孽畜在南方起義,竟然鬧了紫禁城,攔下了蒼震門,若不是吾心有分寸,一力劾壓,才免了一場潑天浩劫。”

道光抿了一口茶,微微頷首,道:“皇額娘心性剛強,行事果毅,亂事臨頭也絲毫不墮中宮之風,一力擊潰亂黨賊子,一經多年爲皇考主持六宮兢兢業業,分毫不差。”

太后神色像是九月星空的一輪清輝,眸色也十分雪亮,道:“當年先帝出遊承德秋獮,萬事交由吾做主,吾若是怯弱愚笨之人,定嚇破了膽了。”

道光眼眸之中盡是崇敬之情,他面色甚是溫和,道:“經此一劫,皇額娘於皇考心中甚是端肅剛毅,頗有當年孝莊皇后大義之風,於天下臣民之中亦是深明禮義,聲名鵲起,深受朝中廷臣禮讓愛重。”

太后提及往事,依舊如昔,不免懷念先帝,便輕輕拭了淚,道:“皇帝言重了,先帝在時,江山早就四分五裂。吾爲婦道人家,震得了一時卻震不了一世,皇帝不惑之年登基,可知白蓮孽障鎮壓之事花費了千萬糧餉?高宗晚年,寵信奸佞和珅,朝中之事必由和珅過話,他貪婪洞窟,奢靡無度,如此一來,國庫空虛。中原兩江天災蟲害頻繁,臣民流離失所,國家不安,帝心不寧。”

道光神色柔緩,卻是一臉頹唐之色,便諾諾點頭,道:“皇額娘爲朝分憂,兒子銘記於心,但請皇額娘安心,皇考走下之路,兒子必不會走歪。”

太后這才止住了淚,正了正色,道:“皇帝這般說,倒是聖明之語,這纔是先帝屬意之子。說來,皇帝再如何擔憂,萬不可冷落了六宮,孝穆皇后早薨,皇后主理六宮,賢惠率下,皇帝要一一眷顧。和嬪是大阿哥生母,是該盡心教導。”

道光沉思半晌,點頭道:“兒子會傳旨諳達們好好管教大阿哥,兒子也想,大阿哥天資愚鈍,竟不如皇考所出的幾個弟弟。”

太后冷笑了一聲,道:“生母低微,難免會誤了孩子,東西六宮拾掇了來,皇帝不惑之年,子嗣上也要下些功夫,萬紫千紅總好過一枝獨秀。”

道光連忙頷首,道:“皇額娘話,兒子謹記於心,六宮之事不是兒子不盡心,而力不從心。兒子想,明年開春便着禮部、戶部、內務府,轟轟烈烈選秀,一來充實庭院,二來綿延子嗣,免得兒子晚年膝下福薄。”

太后端莊一抿,含笑道:“難得皇帝這樣想,今上登基一個月,伺候的妃子也少,實在是不成樣子。如此選秀甚好,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子女,適齡待選,合該如此。”

夜幕四合,紫禁城的羊角宮燈明滅不定,遠遠望去,如像一顆顆紅色瑪瑙燈火閃爍。

一衆嬪妃端坐在養心殿圍房裡等着傳召伺候,卻見李長安走了進來,頷了一首,揚聲道:“叫散。”

定貴人低聲道:“今兒皇上自個兒歇了?”

平貴人撫着腮,道:“今上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定是了。”

皇后、和嬪、恬嬪敗興而歸,立刻有敬事房的太監傳了壽康宮。

養心殿內,道光正批閱奏摺,如豆的燈光照在密麻的摺子上,直叫人頭暈眼花。

桂姑姑扶着太后到了養心殿,太后一身錦繡團花常服,繡着水墨色織花暗紋,又於裙角之上繡着各***飛蜂,髮髻端正梳着把頭,眉青黛紫,容色豔好,亦是沉穩,便笑道:“吾來走動,不攪了皇帝批摺子?”

道光見太后到來,忙屈膝下蹲,頷首道:“兒子請皇額娘安,皇額娘聖安,萬事如意。”

道光嗔怪笑道:“夏夜燥熱,皇額娘怎麼來了,兒子不孝,皇額娘憂心了。”

太后忙伸手扶起道光,從袖子裡抽出一塊素色團蝶繡花絹帕,輕輕擦拭着道光額頭上滾落的汗珠,道:“這般晚了,吾想着皇帝定在處政,吾便來瞧一瞧。七月仲夏,八月暑伏,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夜下涼爽,吾日漸無事,也算鬆泛筋骨。”

道光微微點頭,笑道:“兒子日夜繁忙,叫皇額娘操心了,兒子登基數月,總想着學先考世宗、皇考批折不下七八個時辰,而至了兒子,竟也察覺,是個難事。”

太后揚了揚手裡的絹子,抿嘴微笑,道:“世宗登基即位十三年,最是勤勉政務,常常宵衣旰食,夙興夜寐。先帝初登大寶之時,太上皇攝政,直至嘉慶六年,太上皇駕崩,先帝才親臨政事,也算勤奮朝政。皇帝年輕,時日還長,一點一滴可慢慢來,仔細龍體。”

道光輕輕頷首,言語之中含了一份毋庸置疑,君臨天下的霸氣,道:“兒子身爲天下之主,坐擁四海,把持宇內,且皇考一生政治清明,高瞻遠矚,將皇位傳於兒子,兒子肩負萬民蒼生福祉,延續祖宗江山輝煌,不得不言辭辛苦,盡心盡力。”

太后溫然一笑,道:“到底身子是自個兒,素日傳太醫院多多關照,留心便是了。”

太后轉了一眼望着堆積如山的奏摺,幽幽嘆了口氣,道:“能者勞心,智者勞神,皇帝既勞心又勞神,着實辛苦。祖宗規矩,後宮女子不得干政,吾撇下規矩,身爲皇帝之母,也想問一句皇帝,如今可還太平?”

道光深邃的眼眸底處閃過一絲陰鬱,臉上不見任何波瀾,道:“自皇考於承德殯天之後,帝位倉促,便沒再立輔佐之臣,先帝之時,重用軍機大臣託津與戴均元,兒子登基即位,便着重加封了二人,念其爲官兩朝,世代爲相,以七十五歲之高齡仍效忠社稷,故升了戴均元爲文淵閣大學士,賜管理刑部之職。戴均元與託津曾是皇考之時的名相,地位顯赫,在朝中頗有根基,一呼百應,誰知兒子與他們在朝政上,年齡懸殊,而意見相左,許多軍情之事上不能處理得宜,引得羣臣商榷不下,兒子也爲難不已,而他們仰仗皇考遺臣,時常倚老賣老,不顧兒子天子之顏面,朋扇朝堂,紊亂政要,於兒子無畢恭畢敬之禮,兒子決定撤戴均元、託津之職,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曹振鏞御前示上,軍機處行走。”

太后面色沉靜如水,深不見底,沉聲道:“也好,朝政之事,皇帝自有主見,一朝天子一朝臣。當年侍奉先帝之時,還算得到倚重,如下被免了,心下難免不忿,皇帝盡心安撫就是了,別叫着外臣背後指責皇帝薄情寡義,苛待朝臣元老。”

道光容顏深邃,神色陰凝,道:“兒子盡心理政人臣之事,不勞皇額娘掛心。兒子重用了皇后的阿瑪與族父兄弟,爲兒子分憂,兒子着實輕鬆。”

太后低頭理了理衣袖上繡着的繁密花紋,笑道:“皇帝器重有才德之人,招賢納士,懂得分寸,固是好事,且皇后母族佟佳氏,累世爲官,簪纓望族,皇帝該多瞧一瞧,畢竟她是你的中宮。”

道光含笑點頭,憫然道:“是,兒子謹遵皇額娘教誨。皇后自端憫公主離世之後,身子一直不見好,且兒子與皇后年歲上也是大了,並不如初年入潛邸之時,恩愛伉儷。”

太后手上轉着墨綠色翡翠珠珞,慈眉微眯,正了顏色,道:“皇后正位中宮,行溫淑之禮,有率下之風,夫妻情淺,也要顧念素來恩義,更要優渥禮遇。”

送走了太后,李長安立在身後,緩緩扇着一柄金絲玉輕扇,低聲道:“回皇上,二更天了,該歇息了,您是要……”

話尚未說完,李長安便吞了回去,小心仔細搖了搖扇子。

道光凝神想了片刻,撂下了硃筆,道:“吾也許久沒下六宮了,那便傳平貴人伺候。”

儲秀宮暖閣內殿,花燭高照,燈火通明,繁中悽婉。

王嬤嬤挑着燈芯,面含倦色,道:“回主兒,您安置吧,皇上召了平貴人伺候。”

皇后娥眉淡掃,低垂秀面,一手翻着頁頁賬簿,道:“知道了,皇上難得下六宮一次,且平貴人美貌,多勤侍奉。吾身爲中宮之首,仔細賬簿銀錢纔是緊要之事。”

王嬤嬤低了低聲音,道:“主兒,您別憂慮,於鳳體無益,皇上寵誰都不打緊,您是皇后,有中宮箋表,令行禁止,嚴苛御下。”

皇后捋了捋髮絲,才柔婉一笑,道:“如此令行禁止,嚴苛逮下,落了嫉妒之名,怎該如何?今上做智親王之時,吾與恬嬪同日入府,吾二人出自滿洲世家,且吾家世更勝一籌,才繼立嫡室,皇考聖明之智,纔有吾與今上如此姣好。”

王嬤嬤喜色濃濃,道:“如是先考作古,今上太廟即位,冊了主兒正位中宮,天下富貴盡數而來。”

皇后卻轉了眸光,一臉愁色,道:“嬤嬤錯了,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宴安自逸,歲幕奚冀?身爲中宮,該抵正風紀,勤儉持家,若貪靡奢逸,喜飾金銀,豈傳天下女子笑話。”

王嬤嬤這才撇了嘴,福了一身,道:“奴才粗鄙。”

皇后合了合賬簿,便備了水梳洗,見溫水中添了玫瑰花瓣,便冷了冷臉色,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淨手之水放了花瓣,是何緣由?”

王嬤嬤道:“回主兒,秋來氣燥,添一些花瓣淨手,潤了膚色,您氣色瞧着也是端莊。”

皇后臉色一沉,由着翠雯手上的絲帕拭了拭,道:“玉饌羅前,黃金在握。浞訾慄斯,容與自熹。吾身爲皇后,自是節儉逮下,如此這般,許是不好,下次不允了。”

王嬤嬤點了頭,道:“是,奴才下次不許了,主兒淨了手,奴才伺候您卸妝安置。”

皇后卸了珠翠、耳飾、鳳鈿,幾經輾轉思量,才艱難入睡。

第十五章 賞戲第二十一章 有喜第三十九章 鬥豔第六十三章 彤色第六十九章 心魂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七十二章 孝慎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二十八章 芥蒂第四十一章 遊園第三十四章 承德第七十八章 孩提第三十九章 鬥豔第六十一章 壽恩第三十三章 蘭夢第七十七章 寡羹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十八章 雲鬢第二十一章 有喜第七十四章 主事第七十三章 暗涌第三十七章 壽安第四十五章 口蜜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三十七章 壽安第三章 適選第九章 計拙第五十三章 春深第二章 除夕第八十章 薩滿第五十一章 奕繼第七十三章 暗涌第四十章 幼殤第六十一章 壽恩第四章 恩澤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十七章 重陽第三十一章 辱心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三十二章 顏破第三十七章 壽安第二十九章 揮摑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五十六章 奕緯第六十六章 奕詝第六十六章 奕詝第四十八章 雙喜第三十九章 鬥豔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六十八章 沉痾第七十四章 主事第五十二章 夭折第四十九章 壩上第七十二章 孝慎第八章 瑰露第四十章 幼殤第五十一章 奕繼第二章 除夕第三十三章 蘭夢第九章 計拙第六十二章 充掖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七章 芳妒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二十五章 兩心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四章 恩澤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七十五章 眉黛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三十八章 忤悌第九章 計拙第六十一章 壽恩第四十六章 腹劍第四十八章 雙喜第八章 瑰露第五十六章 奕緯第一章 道光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四十九章 壩上第五十一章 奕繼第四十六章 腹劍第二十七章 壽惠第二十六章 龍門第七十五章 眉黛第七十章 回光第四十五章 口蜜第四十一章 遊園第十七章 重陽第七十四章 主事第六十一章 壽恩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第七十七章 寡羹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四十七章 重喪第三十章 烏蘭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
第十五章 賞戲第二十一章 有喜第三十九章 鬥豔第六十三章 彤色第六十九章 心魂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七十二章 孝慎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二十八章 芥蒂第四十一章 遊園第三十四章 承德第七十八章 孩提第三十九章 鬥豔第六十一章 壽恩第三十三章 蘭夢第七十七章 寡羹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十八章 雲鬢第二十一章 有喜第七十四章 主事第七十三章 暗涌第三十七章 壽安第四十五章 口蜜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三十七章 壽安第三章 適選第九章 計拙第五十三章 春深第二章 除夕第八十章 薩滿第五十一章 奕繼第七十三章 暗涌第四十章 幼殤第六十一章 壽恩第四章 恩澤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十七章 重陽第三十一章 辱心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三十二章 顏破第三十七章 壽安第二十九章 揮摑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五十六章 奕緯第六十六章 奕詝第六十六章 奕詝第四十八章 雙喜第三十九章 鬥豔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六十八章 沉痾第七十四章 主事第五十二章 夭折第四十九章 壩上第七十二章 孝慎第八章 瑰露第四十章 幼殤第五十一章 奕繼第二章 除夕第三十三章 蘭夢第九章 計拙第六十二章 充掖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七章 芳妒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二十五章 兩心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四章 恩澤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七十五章 眉黛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三十八章 忤悌第九章 計拙第六十一章 壽恩第四十六章 腹劍第四十八章 雙喜第八章 瑰露第五十六章 奕緯第一章 道光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四十九章 壩上第五十一章 奕繼第四十六章 腹劍第二十七章 壽惠第二十六章 龍門第七十五章 眉黛第七十章 回光第四十五章 口蜜第四十一章 遊園第十七章 重陽第七十四章 主事第六十一章 壽恩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第七十七章 寡羹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四十七章 重喪第三十章 烏蘭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