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春深

三阿哥奕繼於道光九年十二月二十八這晚歿的,大雪飛揚,漫天飄落,那是離道光十年僅隔了兩天的臘月初二,元月一日。

天氣的寒冷,風寒的溼重,瘦弱的身子經不起微小的病痛,即便是在所有御醫拼盡全力的救治之下,也未能熬到道光十年。靜妃眼睜睜看着親生兒子再次死在懷中,撕心裂肺,嚎啕大哭,昏厥刻骨,痛心疾首,一病不起,再難起身。

道光雙手抱着屍身冰涼的奕繼,兩行清淚在他的眼圈之中滾滾而落。皇后、太后更是竭盡勸慰,也不免心下淒涼,掩面垂淚。

道光故在悲痛之中喃喃不絕,道:“明日便是道光十年元月了,奕繼快兩個月大了。”

道光在大悲之餘,特下了聖旨,道:“皇三子奕繼乃靜妃所出,祥鍾粹惠,不易風寒加重,猝然薨逝,賜諡慧質郡王從葬在端憫長公主之處。”

等過了正月,二月初春之際,道光奉恭慈皇太后懿旨,攜皇后、六宮女眷,至京郊的圓明園小住幾月,再驅車遊幸拜謁盛京祖陵、西陵。

太后不理政事,雖少主理六宮事宜,自是同意道光之舉。皇后、全貴妃一力贊成,如此一來,便三月底小住圓明園,三月初遊謁西陵。

二阿哥、三阿哥相繼夭折之後,靜妃的氣血心性都被消磨殆盡,比起道光七年二阿哥奕綱夭折在懷,道光八年有娠四月小產,這次親眼目睹兒子懷死在胸的慘狀,更加令她憂思過重,積勞成疾,已是纏綿病榻之上,奄奄一息。

此時的永和宮早已不在是寵遇恩深的宮殿,隨着二阿哥、三阿哥的早夭,靜妃的失寵,產前的母家進宮陪產,生子時的榮寵風光,種種榮耀和尊貴在她生育之後,兒死懷中,幾乎是消弭殆盡,沒有一點安撫和寬慰,從前花團錦簇的永和宮就此沉寂,門可羅雀,無人踏足。

翠茹、李嬤嬤端着僅有的一盆熱水,皺着眉頭,道:“靜主兒,您快起來,好歹洗把臉,精神精神。”

靜妃病重不堪,她眸子底下盡是無限的絕望和悲愴,她黯然苦笑,氣喘吁吁,道:“不必了,皇上不來,我梳洗得再精神漂亮,也是無用。”

翠茹聽完,眼底一片溼潤,她一急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道:“主兒,慧質郡王歿了三個月了,主兒這樣哭,哭傷了身子,也哭壞了您的命。”

靜妃嘴角牽強一笑,順手摸了摸臉上乾燥枯黃的肌膚,道:“身子都不好了,命有何用呢?奕綱生下半年夭折,奕繼生下一月零二十一天也夭折,連同小產的嬰兒,我的孩子都死了。”

田大海聽得這一句話,跪地磕了三個頭,道:“主兒,您就起身洗把臉,乾淨乾淨吧,您始終躺着,身子瘦了不說,連皇上的面兒也見不着一眼。”

靜妃微微側過了身,淡淡的苦笑在她虛弱無力的嘴角之下,顯得格外詭秘淒涼,緩聲道:“沒用了,我保不住阿哥,無顏面對皇上,就算生再多,也是無用。”

丫鬟太監們無言以對,唯有低頭垂淚。靜妃安靜的倚在枕上,神色凝重,臉色蒼白,她舌苔變緊,緊閉雙眼,帶着太多的悽絕和幽惶,默默流淚。

靜妃一味傷心哭泣,更像是一具沒有生氣的鬼魂,除了眼淚沒有其他。

靜妃身邊已沒太多的親眷可以依靠,她的額娘和妹妹早在奕繼身死的前幾天被打發出了宮,阿瑪又因犯了事,被革了員外郎的官職,留個一個從七品的芝麻小官,每月不到四兩銀子俸祿。

也的確她阿瑪鼠目寸光,見識短淺,官場上地位甚微,早年還延襲着孝端文皇后承恩公的福惠,而到了她阿瑪這一代,已是出了五服。額娘和妹子兄弟,又是好吃懶做,嘴饞心熱之人,家族的榮耀,自己的富貴,子嗣的前程,便隨着二阿哥、三阿哥的早死,零亂不堪,隨風飄搖。

靜妃嘲笑地撫了撫憔悴不堪的臉龐,喃喃自語,咳嗽不止,道:“不中用了,沒了子嗣,就是沒了依靠,沒了依靠,我這半輩子還有何留戀,一沒家世,二沒容貌,甚至連兒子都留不住。”

李嬤嬤淚眼相望,撫着靜妃的乾枯的手,道:“主兒您才十八,年輕着呢,奕繼沒福氣,跟您盡不了母子情分,您別總哭,太后主兒都說主兒您身段好,好生養,等主兒身子痊癒,說不準皇上召幸兩回,您就又懷上了。”

靜妃神色灰白,忽然眼前一亮,強自撐起身子,就着翠茹的手,勉強喝了碗蔘湯,嘴上堅硬,道:“李嬤嬤說得對,我還年輕,不就是死了兩個兒子,當年聖祖的榮妃,生了六個死了五個,敦肅皇貴妃連生四子,死了四子,我不就死了兩個嘛,死了的,我還可以再生。”

李嬤嬤也抹了一把淚,低聲道:“奴才聽順喜說,皇上駐蹕圓明園,焚香禱告,拜謁西陵,主兒乃一宮主位,這等大事不知皇后主兒答允主兒一同陪往?”

靜妃瞬間失神,繼而是震驚和憤怒,她支撐着枯竭的身子,道:“拜謁西陵?何時之事?”

田大海磕了個頭,道:“主兒大安,皇上本意與主兒一同前往,奈何皇后做主,說主兒身子不太康健,舟車勞頓,形容消瘦,便駁了下來。”

翠茹道:“主兒您身子這般不好,王御醫也說,體內的餘毒還沒清淨,不如……”

靜妃的眼底流淌出兩行清淚,眸光之處閃過一道決絕,道:“王澤溥是個廢物,他伺候了我三胎,死了三胎,倒真懷疑他的醫術了。”

李嬤嬤眼中含怒,道:“主兒,王御醫是不濟事,二阿哥、三阿哥都是足月的孩子,怎得一場風寒便奪了性命?奴才瞧着貴妃、祥妃的孩子一個個都結實的緊。”

靜妃越發惱怒,眼底下流淌的兩行淚,蔓延到脣上,道:“嬤嬤之意是說要徹查此事?是否有人蓄意陷害?”

李嬤嬤到底是經年的老人,又極是圓滑做事,道:“回主兒,這可不好說,奴才伺候了二十多年,勾結御醫下藥毒害,也是有的。奴才之意是回了皇后主兒,暫且不傳王御醫伺候了,另指太醫院的杏林國手。”

靜妃這才鬆了一口氣,繼而翻來覆去的咳嗽,大口大口喘着粗氣,道:“那便依嬤嬤之意,嬤嬤趕緊回了皇后,另指御醫給我安胎診脈。”

李嬤嬤答應了一聲,忙躬身下去了。

田大海含了一縷笑,道:“主兒這般說,便是肯振作精神了,只要主兒恩寵如前,紫禁城又是一番天地。”

靜妃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堅毅的揚了揚臉,就着翠茹的手,一口口進着人蔘雪蛤湯,又抿了口阿膠糕、雪蓮紅棗糕。

靜妃輕輕捋着鬢邊零亂毛躁的頭髮,扶着田大海、翠茹下了地,坐在菱花銅鏡前,道:“即使失了孩子,也決計不能在外人面前,丟了顏面。田大海,去把鞠樹郴、張永清給我傳來,我要讓兩位御醫,仔細瞧一瞧身子。”

三日之後,正值農曆三月初上巳節,道光起駕西幸,攜恭慈皇太后、皇后駐蹕圓明園。

靜妃姿容端秀,豔妝麗服,言笑晏晏陪奉着道光,太后一衆人等身側,舉止依舊沉靜自持,含笑從容。

倒是道光撫着靜妃溫熱的手背,感慨萬千,道:“從前想着靜妃怕是受不了日夜辛苦,舟車勞頓,便聽從了貴妃之意,讓你暫住宮內,悉心調理身子,原以爲你痛失愛子,病臥不起,沒想到身子好得卻是這般快。”

靜妃溫和垂眉,卻是端莊一笑,道:“皇上過慮,奴才身爲嬪御,侍奉皇上甘之如飴,慧質郡王雖是天不假年,早夭少亡,到底是個孩子與江山社稷之比,算不得何,奴才調理身子,伺候皇上,以蒙皇恩浩蕩,聖上隆眷。”

道光很是欣慰,眸子中盡是無限的柔情和愛意,撫着她柔嫩的雙手,道:“靜妃若是這樣想,那朕在子嗣上,也算有望了。”

太后更是一笑,道:“果是靜妃顧大局,識大體,也不枉吾素日疼惜你了。靜妃且年輕,左不過二十,來日方長,吾安排敬事房,再掛上綠頭牌,好好伺候皇上。”

靜妃溫婉抿脣,含笑頷首,太后伸手召喚着靜妃過來,從繁密的華髮之上,拔了一支赤金色鎏刺芙蓉嵌瑪瑙的步搖,簪在了靜妃低垂交織的鬢髮之下,正了正拉翅上的刺繡珠花。

太后垂眸一笑,道:“靜妃模樣周全,性子安靜,這支赤金鎏芙蓉朵的步搖,是從前吾爲皇貴妃時,先帝親賞下的,一共兩對。吾把這一對賞你,你痛失愛子,本是心情沉鬱,此番拜謁西陵,吾倒是希望,靜妃能夠再度有娠,爲皇家開枝散葉,綿延子嗣。”

靜妃喜極而泣,不勝惶恐,伸手便要拔下來那支赤金步搖,仰面一笑,道:“奴才多謝太后垂愛,可惜奴才實是不敢簪戴這樣金貴步搖,奴才無福不能保住二阿哥、三阿哥,已是萬分難過,奴才惶恐,實是不敢承受。”

太后卻擺了擺手,微一揚眉,示意桂姑姑將靜妃扶起,道:“東西六宮生育子嗣艱難,養大養活更是艱難,你還年輕,好好調理身子,一定會再度有喜。”

太后這般勸慰開解靜妃,衆人也都滿口恭喜,盼望着靜妃能再爲皇家綿延香火。

按着祖制規矩,皇家慣例,道光住進了勤政親賢殿的西殿,比之從前居住的鏤月開雲更加富麗典雅,處置朝政之事倒也清便。

太后擇了天然圖畫居住,可一享園內美景,眺望西山風光,林深竹翠,荷院春色,甚爲清靜愜意。皇后住進了上下天光,登樓遠眺湖光水色,四海白浪,景緻絕佳。全貴妃擇了一處幽然清淨的坦坦蕩蕩居住,象徵胸懷寬廣,心存高遠。而祥妃、和妃、靜妃等答應常在,各自安排到了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接秀山房居住,如此一來,嬪妃御妾,香翠環人,倒也熱鬧。

道光在勤政親賢殿安置好了之後,便徑直朝着坦坦蕩蕩走去。此時全貴妃穿了一身水玫色大鑲大滾蝴蝶蘭的旗服,因着春寒料峭,她仍緊捂着手爐,脖上圍了一條酒色方巾,臉容娟秀,俏麗十足,正哄着壽惠公主嬉戲玩耍。

全貴妃擡眼一瞧,便已盈盈屈膝下蹲,道:“奴才請皇上安,皇上聖安,萬事如意。”

壽惠公主嬌小可愛,也福了身,鞠了一躬,稚聲稚氣,道:“壽惠請皇阿瑪安,皇阿瑪聖安,萬事如意。”

道光疼惜地抱過壽惠公主,親了幾口,道:“公主長得漂亮,眼睛、下巴像極了貴妃。”

道光伸手扶起了全貴妃,笑道:“你身子不好,見了朕別總跪着了。”

全貴妃盈然一笑,抿脣一蕩,道:“嗻,多謝皇上,御苑不比六宮,奴才卻不敢逾越規矩。”

道光放下了壽惠,由着何奶孃帶下去玩了,四下無人,素也清靜。

道光溫柔一笑,道:“坦坦蕩蕩住的可還習慣?朕瞧從前來圓明園之時,住杏花春館,花香沁人,景緻絕美,離朕的勤政殿也近,倒是不錯,怎得這次偏偏擇了坦坦蕩蕩?豈不怕委屈了自個兒?”

全貴妃莞爾擡眉,柔順一福,道:“回皇上,從前居住杏花春館,雖是景緻清幽,卻是年久失修,亭臺軒榭若是修葺,怕是又要費一番周折,花一筆銀子,奴才想百姓窮困節儉,朝政且開源節流,奴才心下便是不忍不安了。”

道光點了點頭,捏了捏全貴妃小巧的鼻子,笑道:“貴妃果是勤謹賢惠,處處爲朕思慮,朕沿奉先帝治國勤慎節樸之道,便撤了圓明園、清漪園諸多景緻,荒蕪了兩座園林,若是翻修,確是動用不少銀子。”

全貴妃擡眼端笑,撥着耳上的三串珍珠玉環,道:“奴才深得皇上喜愛,卻也不能忘懷祖宗規矩,皇上勤儉治天下,穿衣打扮皆是古風猶存,陳年舊料,奴才心下不忍,更該與皇上同睦一心,謹慎持家。”

道光歡喜笑了笑,將全貴妃懷抱於胸,沉穩道:“貴妃這般想,朕真是欣慰,朕登基多年,一直行勤謹治國,卻絲毫不見成效,六宮省下銀子再少,也是爲前朝百姓盡的一絲綿力,貴妃賢德,勘爲表率。”

全貴妃梨渦一恍,道:“皇上擡舉奴才,奴才無德無福,能爲皇上省下銀子,算是分內之事。”

道光吻了吻全貴妃光潔的額頭,笑道:“好了,讓壽惠、壽安擠在這兒,着實委屈了,當下朕傳人再收拾一間房子,供你們母子居住。”

全貴妃微微頷首,屈了屈膝,道:“壽安養在圓明園阿哥所,便不驚擾了,那奴才在此替壽惠多謝皇上了。”

道光眉色一展,道:“時辰不早了,朕先回勤政殿,雖是養在園子,卻也不能荒了政務,朕若得空再來瞧你。”

全貴妃福一福身,道:“那皇上會召幸奴才伺候麼?”

道光微一遲疑,擺了擺手,撫着全貴妃柔軟的肩頭,道:“朕今晚答應了祥妃伺候,明兒又答應了靜妃伺候早膳,朕改日再來翻你的牌子。”

全貴妃心下一涼,將眼底一抹心酸和失落無聲的掩了下去,無限端莊,盈盈淺笑,道:“祥妃嫵媚,靜妃沉靜,合該仔細伺候皇上,那奴才便恭送皇上聖安了。”

見道光的儀仗走得遠了,芝蘭才把壽惠公主抱回了,道:“主兒爲何不把皇上留下?皇上好久沒召幸主兒了。”

全貴妃黯然一笑,道:“人在心不在,留了也無用,皇上答允了祥妃、靜妃,吾苦苦挽留,豈不是羞於顏面,自討無趣?”

芝蘭眉頭一緊,道:“可是委屈了主兒。”

全貴妃撫了撫白皙潔淨的肌膚,道:“吾不想沒日沒夜鬥下去,吾只要悉心調理身子,保佑孃家榮耀便無事了。”

這樣波瀾不驚,安穩無虞的日子過得倒也舒適,道光白日忙於處置朝廷政事,晚上也隨性翻着牌子,各自雨露均沾下來。

算一算除了祥妃、靜妃、玲貴人伺候最多之外,便是貴妃、禧常在了。

連着好幾日都是春色無邊,芬芳滿園的晴好天氣,衆妃依禮向皇后請安問好,皇后賞着窗外嫵媚燦爛的春光勝景,笑道:“這樣好天氣,總掬着也不是個事兒,妹妹們便隨吾走一趟天然圖畫,替着皇上與吾盡一盡孝心。”

皇后這般說,嬪妃自是不肯拒絕,都願追隨皇后孝敬盡心,便由着宮女太監引着路,隨着皇后一同前往天然圖畫請安問好。

太后見鶯鶯燕燕坐了滿殿,也稍許有了些笑容,含笑道:“這些日子住在圓明園,雖是少了東西六宮熱鬧,卻也不失了清淨,今兒皇后有心,邀了你們一起過來。”

衆妃忙屈膝行禮,道:“奴才等得太后福澤庇佑,備至榮幸。”

皇后更是連忙起身,端和一笑,道:“皇額娘言重了,吾身爲六宮之主,孝順太后,約束妃妾。”

太后輕輕點了頭,吩咐着張明得點了些清雅宜人的茉莉香,便臉露冷意,道:“皇后身爲六宮之主這話不假,可作爲中宮,不光主持六宮事宜,更打緊是要伺候皇上,撫育好公主阿哥。”

皇后這才惶恐不安點了頭,又聽太后道:“吾聽聞這些日子,皇帝冷落了六宮,皇后爲中宮,端莊持重不用說,怎麼未能好好寬慰聖心呢?”

皇后大有惶然之色,忙屈膝下蹲,道:“奴才請皇額娘恕罪,奴才無能,不能使皇上開懷暢樂。”

太后撫着耳後的一耳三鉗,含着淡淡笑容,道:“吾不想指摘你何,皇后溫淑品性,教導子女,最好不過,倒與孝賢純皇后端莊性情相似一二。”

皇后垂頭含笑,道:“奴才多謝皇額娘誇獎,奴才不才,主持六宮生疏不足,不能與孝賢純皇后相較。”

太后話鋒一轉,卻道:“比起孝賢純皇后你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有一點,你且知道?”

皇后仍是垂頭,溫婉一笑,道:“奴才不如孝賢純皇后溫淑品性,溫婉恭順,奴才不知,有何不足?還請皇額娘賜教。”

太后撫着手邊一把紫玉雕金花如意,沉聲道:“是啊,你的確不如孝賢純皇后,孝賢純皇后與你一樣,都是出身滿洲大家,唯一不同的是,孝賢純皇后爲高宗誕育兩子兩女,功成千秋,延續社稷,鞏固皇家香火。”

皇后只覺臉上一陣陣通紅滾燙,她轉首瞥見一旁全貴妃、祥妃、箏貴人,嫵媚擡眼,似笑非笑,更覺得胸口一沉,臉上無光。

祥妃揚眉一笑,道:“太后息怒,皇后主兒好歹是端憫長公主生母,且撫養壽寧公主,連大阿哥也是養在主兒膝下。”

太后輕哼一聲,道:“皇家要緊的是阿哥,生下公主有何用?不過是錦上添花的點綴罷了,祥妃生了公主,倒也這般滿足,鼠目寸光,一點兒心性也沒。”

祥妃嚇得忙下跪叩首,道:“奴才知罪,太后教導得是。”

忽聽身後有一把女聲作勢乾嘔了幾下,太后聽得動靜,便道:“怎麼了?可是不舒服?”

迎面走過來的卻是禧常在,她穿了一件淡紫色薔薇花開的刺繡旗服,輕盈飄逸,低低垂首,道:“奴才多謝太后關心,只是奴才身子不適,不勞太后掛念。”

禧常在身邊的宮女翠芝笑着跪下,道:“回太后,禧小主不是身子不適,而是有了一個月的身孕,奴才恭喜太后,恭喜皇上。”

禧常在含笑嗔怪着,道:“不許渾說,惹怒太后煩心。”

太后一驚,旋即大喜,道:“禧常在當真是懷了?”

禧常在神色瑩潤,滿面紅暈,起身一笑,道:“奴才不敢扯謊,前幾日奴才身子不舒坦,請了孔太醫診脈,太醫便說奴才有娠,起初奴才還不信,請了三四位太醫診脈,都說是奴才有了身孕。”

皇后喜不自禁,道:“皇額娘你聽,皇額娘……”

太后扶着桂姑姑的手,走了下來,親手扶起禧常在,笑道:“這是好事,你怎麼如此糊塗?禧常在入宮快兩年了,如今有娠,固然是好,告訴了皇帝麼?”

禧常在笑意盈盈,道:“奴才不敢叨擾皇上清安。”

全貴妃執着禧常在的手,溫柔一笑,道:“這怎麼能是叨擾?皇上若知了,定十分開懷。”

箏貴人撥着手上的戒指,冷豔一笑,吟吟道:“先前靜妃失了三阿哥,眼下禧常在又懷了孩子,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呢。”

靜妃臉上看不出是喜是憂,仍是掛着溫慧得體的笑容,絲毫見不得心酸和破綻。

太后打量着一身清貴歡喜的禧常在,自是喜悅萬分,撫摸着禧常在的肚子,含笑道:“你們瞧一瞧,這纔是六宮頂了天的要緊事兒,滿蒙八旗秀女選秀入宮,充實廷掖,就是爲皇家開枝散葉,綿延子嗣,才能千秋萬代,代代有人。”

皇后笑吟吟轉頭吩咐,道:“王嬤嬤,通知內務府把九州清晏後頭的天地一家春收拾出來,迎接禧常在入住,另外再撥幾個丫頭使喚,禧常在這等喜事,吾要去慈雲普護的樓上進香祝禱,答謝神靈。”

如此這般吩咐下去,衆人心裡難免有些不太高興,祥妃、玲貴人更是羨慕嫉妒,恨意橫生。

第四十二章 驚夢第二十八章 芥蒂第三章 適選第六章 爭春第五十五章 珠碎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十四章 箏第十一章 珍珠第四十五章 口蜜第七十八章 孩提第三十八章 忤悌第五十二章 夭折第二章 除夕第二十六章 龍門第七十章 回光第四十三章 新秀第四十六章 腹劍第七十三章 暗涌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十一章 珍珠第六章 爭春第五十五章 珠碎第三十章 烏蘭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十九章 花顏第十一章 珍珠第三十四章 承德第四章 恩澤第四十五章 口蜜第五十三章 春深第四十三章 新秀第十三章 梅幸第二十一章 有喜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七十七章 寡羹第三十四章 承德第四十八章 雙喜第五十二章 夭折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七十八章 孩提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四十章 幼殤第四十四章 悲歡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七章 芳妒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第四十章 幼殤第二十九章 揮摑第四十四章 悲歡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六十二章 充掖第二十一章 有喜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第五十四章 意濃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六十九章 心魂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二十二章 平分第六十六章 奕詝第五十章 驚襲第四十三章 新秀第十七章 重陽第七十五章 眉黛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四十九章 壩上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七十三章 暗涌第七十八章 孩提第十八章 雲鬢第三十二章 顏破第六十五章 喪筵第三十三章 蘭夢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三章 適選第五十五章 珠碎第一章 道光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五十四章 意濃第七十一章 薨天第五章 琴音第六章 爭春第四十三章 新秀第五章 琴音第三十九章 鬥豔第十三章 梅幸第二十八章 芥蒂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四十二章 驚夢第四十章 幼殤第六十八章 沉痾第十六章 秋菊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六十六章 奕詝第二十九章 揮摑第七十章 回光
第四十二章 驚夢第二十八章 芥蒂第三章 適選第六章 爭春第五十五章 珠碎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十四章 箏第十一章 珍珠第四十五章 口蜜第七十八章 孩提第三十八章 忤悌第五十二章 夭折第二章 除夕第二十六章 龍門第七十章 回光第四十三章 新秀第四十六章 腹劍第七十三章 暗涌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十一章 珍珠第六章 爭春第五十五章 珠碎第三十章 烏蘭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十九章 花顏第十一章 珍珠第三十四章 承德第四章 恩澤第四十五章 口蜜第五十三章 春深第四十三章 新秀第十三章 梅幸第二十一章 有喜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七十七章 寡羹第三十四章 承德第四十八章 雙喜第五十二章 夭折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七十八章 孩提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四十章 幼殤第四十四章 悲歡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七章 芳妒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第四十章 幼殤第二十九章 揮摑第四十四章 悲歡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六十二章 充掖第二十一章 有喜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七十六章 皇貴妃第五十四章 意濃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六十九章 心魂第五十八章 懸樑第二十二章 平分第六十六章 奕詝第五十章 驚襲第四十三章 新秀第十七章 重陽第七十五章 眉黛第五十七章 千秋第四十九章 壩上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七十三章 暗涌第七十八章 孩提第十八章 雲鬢第三十二章 顏破第六十五章 喪筵第三十三章 蘭夢第三十六章 元宵第三章 適選第五十五章 珠碎第一章 道光第五十九章 箏斷第五十四章 意濃第七十一章 薨天第五章 琴音第六章 爭春第四十三章 新秀第五章 琴音第三十九章 鬥豔第十三章 梅幸第二十八章 芥蒂第二十四章 中秋第四十二章 驚夢第四十章 幼殤第六十八章 沉痾第十六章 秋菊第三十五章 懷娠第六十六章 奕詝第二十九章 揮摑第七十章 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