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

“屆征途,攜書劍,迢迢匹馬東去。慘離懷,嗟少年易分難聚。”————————【鵲橋仙·屆征途】

即便是呂範、孫賁仍心存顧慮,孫策也不信他最親的兄弟會算計他,他決然道:“無論如何,我也要親自見一見周公瑾!”

以往的孫策都是才略多謀,呂範從沒見過如今這麼意氣,但這又像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呂範想了想,心中轉了念頭:“好,伯符既然要見,那就大大方方的見!不妨將他領到城頭上來,以觀軍容。”

“我正有此意,公瑾與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帶他上城牆,這才叫坦誠相待,子衡知我也!”孫策喜道,說完,便催促着人開門迎接周瑜去了。

程普等人從後面走來,納悶不解的問道:“這是何故?”

“我適才想到,若是這周郎也與伯符一般重情義,那他此次過來,應不爲攻城,而是攻心。”呂範沉吟着說道:“興許,還能轉圜我等與朝廷之間的嫌隙。”

“你是說,這是個轉機?”程普等人面面相覷。

“伯符想必也是料到如此,所以纔要下去親迎吧。”呂範說完之後,回首望向敵軍陣中,在簡單的轅門之下,那個身材瘦弱的年輕人正騎在馬上,似乎在翹首以待。

這幾天下來,呂範似乎摸到對方的性情了。

“公瑾。”孫策大開城門,親自走出去迎接周瑜,他習慣性的牽過周瑜的馬繮,將他引入城中。

讓周瑜意外的是,孫策並沒有帶他前往城中的府邸,而是毫不猶豫的直接帶他登上了城牆,將城頭守備、兵力毫不掩飾的袒露在周瑜眼前。

這是莫大的信任,周瑜有些動容,忍不住嘆了口氣,道:“伯符直率的性子還是一點沒變!”

“亂世之中,公瑾還是如此清閒灑脫。”孫策笑了笑,開始向周瑜介紹呂範,孫賁等人。

由於孫堅死後,孫策便離開舒縣,周瑜也未正式見過這些孫氏親族。此時周瑜向衆人一一致禮,態度謙抑溫和,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全然沒有一絲高門子弟的倨傲冷漠。

呂範等人暗暗欽服周瑜的氣度,在心裡增添了幾分好感。

孫策拉着周瑜走上城門樓,憑窗遠眺,看了會城下壁壘井然、遊騎步卒逡巡其間的敵營。對方有如此強兵精騎,背後又有朝廷作爲倚仗,名實兼備,自己無論打不打都會弄得裡外不是人。這兩天下來就連呂範也未能想出破敵之法,好容易等到周瑜來了,可他又第一時間跑到對方陣營去了……孫策心裡其實有很多話想質問周瑜,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口,生怕影響到兩人之間的情誼。

“可是在憂心進退?”周瑜淡淡說道。

“是啊,我本只想報得父仇,做一地郡守,替國家鎮守外疆,就已心滿意足。可誰知道——”孫策頓了頓,突然忿恨的一拍欄杆,說道:“如今誰都知道強臣已死,天子親政,漢室有望振作。此時對抗朝廷之師猶如反賊,袁公借我之手,要我孫氏在汝南與朝廷作戰,分明是要陷我於不義!”

“袁氏早有不臣之心,後將軍此爲,爭汝南倒是次要,讓孫氏與朝廷交惡、坐實反賊之名纔是本意。”周瑜分析條縷,聲音清朗的說道:“張超爲前將軍視若股肱,此次若是張超戰歿,以前將軍剛正、固執的脾性,定然會視孫氏爲死敵。孫氏也猶如自絕於朝廷,只能與袁氏一條路走下去,即便朝廷有心說降,也要顧慮到前將軍的態度。”

“確是如此!”孫策說道:“可若非如此,袁公也不會將阿翁的舊部予我,更不會許我外出征戰。我要謀求自立,就必得有兵權在手,所以顧不上可能會與朝廷爲敵,先拿到兵權,再臨機決斷了。”

“還好你前次夜裡放了張超,也算是留下一絲餘地,不然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了。”周瑜永遠都是一副平淡似水的語調,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人從焦躁的心緒中平息安靜。好似天底下沒有什麼事能難得住他,一切都是那麼的從容不迫。

孫策緩緩吐了口氣,心中猶如放下一塊大石,轉過臉來看着周瑜身上那件甚爲合體的深衣,目光放在皁色的繡紋領口上:“所以公瑾纔會先到彼等的大營中去,待談好了,再來說與我聽?”

周瑜正把眼望向天外,這時回過頭來,意味深長的笑道:“伯符在怪我未有事先知會?”

孫策趕緊否認道:“未曾,公瑾與我恩若兄弟,並非君臣,自然來去隨意,豈有事先知會之理?” www▪Tтkā n▪C○

說到這,他想想又說道:“只是,我以爲公瑾這回過來是要助我守城,未料到卻是早已爲我打算好了。”

周瑜從對方的語氣裡聽出一絲埋怨,不由莞爾笑了一下,然後斂笑正色道:“要想化險爲夷,就得拿出誠意。前將軍本來對尊先君有提拔之恩,極爲賞識,後來是爲了什麼而生出仇隙,伯符應該知道原委?”

孫策點點頭,朱儁爲何會對孫堅從一開始的賞識,變爲憎恨,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孫堅自己。當年董卓強遷朝廷百官、河南百姓入關中,孫堅作爲討伐董卓的干將之一,身先士卒,第一批進入雒陽城,修祭陵廟,屯軍城南。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孫堅於甄官井中得到了位於天子六璽之上,具有象徵意義的傳國玉璽。

在當時朝廷西遷、爲董卓掌控的情況下,孫堅自然不可能派人將玉璽送往長安,但他也沒有將其交給關東聯軍,而是見天下大亂,得璽之後生了異心,將其藏匿帶往南陽。

此事極爲機密,鮮少人知,就算是孫堅的上司袁術也只是聽到一些風言風語。而朱儁卻不知從何得知了這個消息,想由自己保管玉璽,藉由此物號召關東勤王。於是親赴荊州尋孫堅索取玉璽,也就在那個時候,朱儁與孫堅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後來事情不了了之,兩人便結怨到現在。

“傳國璽乃漢室重寶,如今天子振作、劉氏將興,此物當歸還原主纔是。”周瑜淡淡說道:“此物對伯符來說毫無用處,反而會招致禍患。何不趁此機會將其獻上,一來化解與前將軍的私怨、二來以獻璽之功,示好朝廷。”

“先君曾與我說過,傳國璽遲早一日要還歸朝廷,只是當時天子微弱,強臣竊命,故而由我家暫存。”孫策煞有其事的說道,目光真誠的看向周瑜:“如今看來,正是歸獻之時。我曾擔心袁公會趁我不在,藉機僭奪,故而一直帶在身邊,公瑾大可將其拿去。”

“只是……”孫策遲疑道:“這似乎不能一勞永逸?”

孫策家眷都在壽春,若要反戈、投靠朝廷,就不得不考慮到家眷的性命安危以及袁術的報復。所以一時之間是不會直接投靠朝廷的,獻璽只能保證他與朝廷之間的良好關係,這中間還得有人在朝廷之上爲孫氏隨時交流搭線、轉圜維持。而且此次他們必然是要退出汝南,那時袁術會如何處理他們這些‘敗軍之將’,則又是另一回事了。

“有一個法子,就看你舍不捨得了。”周瑜說道。

“我連傳國璽都捨得,還有什麼是舍不……”孫策順口說道,突然一頓,像是想到了什麼,連忙擺手道:“公瑾,不行,你不行。”

“你剛還說捨得。”周瑜揶揄的笑道。

孫策急叫道:“那是兩回事!我有預感,你這一去就不會回來了!”

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
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