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

未央宮,椒房殿。

暮色沉沉,斜陽彤日低懸宮牆,難得晚風清涼,驅走一方熱氣。

皇帝甫一進來時,便察覺到不同:“你這裡的燈燭倒是少了泰半,那些花樣好看的,怎麼不點上了?”

董皇后知道對方是在打趣,接口說道:“如今朝廷處處都需錢糧,那些不必要的花費自當裁省,臣妾主持中宮,也當如此。只是宮中諸貴人,強令恐傷及和氣,倒不如先讓自己身正了,其餘的事,便可不令而行。”

當初喜歡明亮,一入夜便在椒房殿擺滿燈臺、肆意豪奢的董皇后,如今說節儉就節儉,也不打個正式的招呼,這讓那些因她而下效的奢侈、又反應遲鈍的如何辦?可她這手段偏是冠冕堂皇,無可指摘,饒是皇帝也不得不高看一眼。

他目光深沉的看向董皇后,眼裡流轉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當初他故意縱任董皇后每晚都點滿燈臺,耗費燈油、用度奢靡的時候,除了籠絡董氏、不在乎這等細末枝節等理由,其實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陰暗心思。

往後所受,皆是今日所爲。

怎料董皇后的心計比她那平庸的父親遠勝一籌,將皇帝刻意給她弄的劣勢,在有意或是無意之中,化爲無形。這讓皇帝留了心,既定的心思也不由變了幾分,他低下眸子,笑道:“你倒是伶俐,若是旁人不曾領悟呢?事後論起來,豈不愈是折煞了她?你既有以身作則、讓掖庭衆人效仿的想法,這很好,卻不許‘不教而誅’,不然便是‘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董皇后不禁擡眼看了過去,對方的脣邊雖然帶着笑,但眼眸深處卻沒有絲毫笑意,這讓她心裡發酸。

皇帝說的公允,但在董皇后聽來,無疑就是偏袒宋都。未央宮中誰不知曉,宋都喜好玩樂,不比懂事剋制的伏壽,若是董皇后先奢後儉,第一個反應不及的便會是宋都。那時無論董皇后罰不罰她,宋都的名聲都要壞,這本是董皇后想的一個法子,只是現在有了皇帝這番話,她卻不好再按設想的去做了。

“謹諾。”董皇后眼睫微動,垂下目光,手仍扶着皇帝,打算將皇帝移到席上就座。

言語之間,她輕輕轉了個彎,說道:“不過陛下說的未免有些嚴重了,如今天氣炎熱,便是夜裡也不見涼快幾許,闔上門窗,再點多了燈,豈不是要將人悶壞!臣妾想着,哪怕不說,彼等伺候的宮人也會知覺減省燈燭……不過,也怕有不知事的,臣妾一會指使長御前去陳說便是了。”

“掖庭有你在,不知給我省了多少心。”皇帝鼓勵似得拍了拍董皇后柔荑似的手,嘴角帶笑的與她說道:“你有主意,儘管去做就是了,但凡要記得‘端正’二字。今年有旱,又是天乾物燥的,宮裡不僅要省着水用,也得多備着水,免得引起火來。”

皇帝本來也沒對董皇后寄託什麼期待,只是要求她不惹事、不犯事,那麼以後自己興許還能讓董氏留個善終——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之後,皇帝對當初立後時的‘虧欠’差不多都要消散殆盡。尤其是董皇后這兩年的表現除了不喜歡宋都以外,並沒有什麼錯處,皇帝因此也就淡了一些最開始的涼薄心思,打算嘗試着用心相處了。

心思與態度的轉變,最初很難從一個人的舉止上看出來,何況還是皇帝這樣心思深沉的人。

董皇后並不覺得皇帝忽然向她提出要求,是對她抱有期望、想長期相處下去的好意。反倒誤解爲是皇帝在刻意提醒她要處事‘端正’,這不就是在暗裡敲打她麼?

當下她只‘唯’了一聲,便悶着不說話了。

董皇后也不知道自己心裡是什麼滋味,自己不喜歡宋都,那單純是小女兒家的吃醋,自己費盡心思的奉迎皇帝,臨了卻被說了一通,這讓她心裡幽苦怨憤、鬱結而無處可伸。

“你啊。”耳邊有個溫和的聲音輕輕說道,半是無奈、半是溫情。緊接着,一隻溫暖的手覆上了她的額頭,又好玩似得輕彈了一下鬢髮間插着的那支鹿角金步搖,發出‘叮叮’的細碎聲。

董皇后定了定神,才緩緩擡眼看去,只見那俊逸翩翩的少年,正滿眼帶笑的望着她:“整個未央宮,就屬你心思最多,有時少想些事,心情也都好些。”

她不可置信的眨了眨眼,從未見過皇帝用這種近乎於‘寵’的態度對她說話——在以往的時候,兩人之間的關係完全可以用‘相敬如賓’四個字來概括。

董皇后的心情由鬱結到欣喜,大起大落,一時竟不知該說些什麼,呆呆的直視着皇帝,一雙美眸裡波光流轉。

看着身邊坐着的這位錦衣婦人,脣若點朱,肌膚勝雪。皇帝微微一笑,一手牽着對方,從容站起:“你來,我與你說些體己話。”

婦人擡袖半掩玉容,撲哧一笑,剛纔那小女兒的姿態彷彿只是一個錯覺,她依然是未央宮中最嬌媚精明的皇后。

“不知陛下有什麼體己話,要在衽席牀笫之間說?”董皇后優雅的走到牀榻邊,話音未落,殿中的宦官、宮人全都知趣的退了下去。她旋身撩開長長的裾尾,鎮定的與皇帝並肩坐在牀沿上,側首看着皇帝,脣邊帶起一抹曖昧的笑意。

皇帝此時也毫不畏縮的與之對視,說道:“以後可莫要再往我身邊派采女了。”

這話宛如雷霆響徹耳邊,董皇后愣怔了半天,一時都說不出話來。

皇帝也不急,他自一開始便鋪墊了那麼久,就是爲了把這些話一次說明白,不然這宮裡想爲君分憂的‘熱心人’並不少見,以後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如今宋都也漸漸長大,身邊也不缺會傳告她男女之事的人,所以自己也不能再往她哪裡躲着、敷衍過去了。與其每次都由自己找理由阻絕,讓自己傳出什麼‘龍陽’、‘不能人事’之類的名聲——這在後面會惹出許多麻煩。倒還不如讓董皇后這樣有一定分量的人,替自己在前面擋住衆人的‘熱情’。

於是現在的關鍵就是,該怎麼說服董皇后接受皇帝在成年之前不會與人‘敦倫’的事實,跟她解釋現代醫學肯定是解釋不通的,好在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說辭。

“先前來的那一批,雖都是貌體佼好者,但我到底還能忍住,可緊接着你又來了,以你的姿貌,這不是誘我麼?”皇帝輕輕把對方的盤算都說了出來,董皇后在一邊聽得冷汗連連,她身子一軟,險些跌落下去,好在皇帝這時挽住了她的腰,使其勉強偎靠在皇帝身邊。

哪怕是靠在皇帝溫暖的懷裡,董皇后身上仍覺得陣陣發寒,她一時有些分不清楚到底剛纔先前那個與她相敬如賓的人是皇帝、還是與她溫情脈脈的人是皇帝、亦或者,現在這個臉上仍掛着笑,卻語氣冰冷的人才是皇帝的真面目。

皇帝的下頷靠在董皇后的頭上,兩人靜靜的偎依着,在外人看來像是一對恩愛夫妻耳鬢廝磨,誰又知兩人之間的這‘體己話’是如此的寒冷徹骨:“以後可不許這樣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
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