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

“感衣裳於楚賦,詠憂思於陳詩。訪羣英之豔絕,標高名於澤芝。”————————【芙蓉賦】

漢初平三年八月十五。

未央宮,滄池。

滄池闊及千畝,是前朝在未央宮南部開鑿的人工湖,正對着前殿,符合依龍首山、面滄池水的格局。水來自城外泬水,從章城門引入宮中,水道入宮後稱爲‘明渠’,渠水由西向東注入滄池,又向北流出,經前殿、掖庭諸宮、以及天祿、石渠兩閣,流出宮外。

釣臺就在滄池的旁邊,與東山臺遙遙相對,其上有建有亭榭,是西漢皇帝在此釣魚遊樂的好地方。

大司農周忠、少府張昶、廷尉法衍、御史中丞桓典幾個外朝大臣在釣臺已經等候了近半個時辰,他們奉詔之後,彼此極爲默契的、老早就過來了,也不覺得勞累,也並不是爲表示恭敬。

而是滄池這個地方,碧波萬頃,北邊就是龍首山,前殿就建在這上面、西邊就是食池、東南二面皆是宮牆。數座臺閣,如東山臺、果臺等建築點綴在滄池周圍,高低起伏、錯落有致。

在仲秋之季,天猶炎熱的時候,滄池無疑是除了清涼殿與柏梁臺以外,未央宮裡最好的避暑勝地。無論是什麼風,只要從滄池上掠過,都會變得清涼無比。

清涼殿位於禁中,外臣不得入;柏梁臺荒廢許久,沒什麼看頭。

是故衆人寧可藉着恭迎聖駕的由頭,提早來這釣臺吹風賞景,也不樂意各自待在衙署一邊受悶受熱、一邊去處理那些繁雜枯燥的公事。

衆人無不是外朝大臣,除了御史中丞桓典以外,其餘的無不是秩中二千石的高官,能到這個位置上的,都各有各的城府與爲人處世的能耐。

周忠閒適自在,在欄杆邊上散步觀景。法衍、桓典一個資歷淺薄、家世不著;一個正直清白、不苟言笑,都只跪坐席上眯眼假寐。

唯有張昶,雖然年紀大了,但精神依舊很好,他拉着在一邊陪坐着的秘書郎王輔絮絮叨叨的說着閒話:“草書講究的是一筆所成,氣脈貫通,而暢達腴潤。所謂‘一筆飛白’,便是如此。”

張昶尤善草書,在書法上的造詣不比他已逝的兄長、‘草聖’張芝要差。此時他坐在席上,說起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神采奕奕:“行字之間互爲連屬,若要有所成,首先得……”

王輔知道當初要不是他父親王斌屢屢相勸,還是黃門侍郎的張昶未必會那麼快下定決心投向皇帝,如今張氏兄弟一個是少府、一個是北軍長水校尉,門庭煊赫。在王輔心中,張氏能有如今,與他父親的提攜是分不開的。

所以看着張昶平易近人的模樣,少年心氣、十五歲的王輔不願與之在言語上週旋,微笑着打斷道:“張公書法精絕,就連國家都誇讚不已,時常拿張公的書帖臨摹習字,並交與秘書監衆人傳看。小子有幸見過,今日聆訓,實在是受教了。只不過——”

張昶正頷首帶笑,這時聽見王輔還有下文,忍不住追問道:“只不過如何?”

“只不過小子近來習練書法,練的是八分楷體,於草書一道,實無所好。”

張昶一愣,沒想到自己說了這麼半天,白費口舌不說,王輔非但不領情,還拿話揶揄他,讓他尷尬不已。

周忠人情練達,這會子他走了過來,笑着解圍道:“都說王郎才行高遠,不可羈繫,本是最適宜習練草書不過。沒料到卻如陛下一般,鍾愛八分楷體,字字端正,倒是與性情不符了。”

這話明着是在誇王輔有騏驥不羈之才,其實是在暗罵王輔爲了迎合皇帝,違背性情去練楷書,無形之中替張昶出了口氣。

張昶感激的看了周忠一眼,反倒是王輔臉上依舊帶着自得的微笑,根本沒聽懂周忠話裡帶刺。

北軍中候王斌有兩個兒子,長子王端爲公車司馬令,爲人敦厚守禮,恪盡孝悌;次子王輔爲秘書郎,性格與王端截然相反,仗着皇帝是他表親,輕世傲物,在秘書監幾乎無人與其相善,他猶不自知,還越發輕狂。

張昶與其弟張猛能有今日,確實該感謝王斌的提攜之恩,所以他纔會屈尊下交,好加深與外戚王氏的聯繫。此時碰了個釘子,張昶心裡不喜,雖然有周忠替他開解,但到底還是有些鬱悶。他沒在亭邊坐多久,吹了會子風以後,便藉口體弱,到一邊拉上簾子躲清靜去了。

桓典冷眼瞧着周忠看似隨意而爲的解圍,知道他這是想借機示好張昶,他也不說破,側身對一旁的法衍說道:“聽說那閭里刺駕的妖道青牛角,已收押入廷尉獄了?不知此僚依律該如何量刑?”

法衍的臉色忽然有些凝重,點頭說道:“與李儒、尹忠一樣,謀反之罪,理當棄市。”

桓典注意到這點細節,追問道:“可是有何窒礙之處?”

“不、不。”法衍連忙說道:“我只是想起了此人當日逃脫時,馭使青牛的法子。”

其實桓典心裡並不相信法衍臉色忽然凝重的緣故是因爲這個,然而涉及要案,他不好再問下去,只好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接着對方的話往下說道:“此事殊爲特異,我也時爲心奇,卻不知是何緣故。”

桓典是帝師,法衍瞞着對方本就有些心虛,見對方識趣,避過不提,心裡不由鬆了口氣:“說是事先在手中塗抹藥粉,只要牛一舔舐,就會發狂亂撞。此人當日便是用此法致牛發狂,頂撞緹騎,引發混亂,然後趁機脫逃。”

“喔。”桓典應了一聲,點點頭,不再說話了。

反倒是在一旁豎耳偷聽的王輔頗爲好奇,出聲問道:“這藥聽起來頗爲奇特,不知有無方子留下?”

桓典作色道:“王郎!‘子不語怪力亂神’,這是妖道迷惑世人的術法,知道緣故即可,又何必追究根底?”

皇帝很早之前就有詔命,讓所有秘書郎陪同他一起在趙岐、桓典門下就學,桓典也等若是王輔這些秘書郎的老師。王輔再是輕狂,也不敢在桓典面前擺架子,他一改先前年少不羈的模樣,恭敬的低下頭:“是小子莽撞了。”

桓典臉色稍緩,正欲出言訓導,只見一人走了過來,其人雖狀貌不揚,身體瘦弱,但一雙眼睛亮若繁星,整個人文質彬彬,倒掩蓋了平凡的相貌。這人正是秘書郎王粲,他先是一一向衆人行禮,然後再開口說起來意。

他語氣溫和、語速適中,讓人聽着非常舒服:“國家已出更衣中室,讓諸公久候了。”

‘這纔是公卿名門之子該有的風度。’

衆人心裡無不如此想到。

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
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