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

“今爲吾主計之,必先預爲準備;莫待臨歧勒馬,江心補漏,是臣之願也。”————————【七十二朝人物演義】

“這一年半載以來也算雨順風調,時節分明,黎庶黔首得以安居。”皇帝的聲音平靜從容,但聽起來字字堅決,別具一番威嚴。他擺手止住了劉和欲言的動作,輕聲說道:“不過居安思危,本是你我君臣所爲。朝廷的錢糧、各地的府庫結餘,爾等做大臣的,心裡應當有個數纔是。”

“唯,陛下說的正是此理,臣等思慮不周,還望陛下恕罪。”

“前次河東豪族謀逆,抄沒各家資財無數,都內錢、水衡錢、少府錢都存着不少,這些錢難道要留着生鏽嗎?”皇帝沉吟了一下,說道:“傳詔下去,趁着今年豐收,民間餘糧充足,穀物價賤,由大司農、太倉令出面向百姓、黎庶購糧。”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地主豪強趁着新谷收割,民間餘量充足,以極低的價格大肆從農人手中收糧,如果這個時候朝廷從中爭利,豪強手中收得的麥粟少了不說,而且還會導致糧價上漲,增加收購成本。當然,部分商賈也可能會將糧價擡高,趁着與黎庶距離更近的優勢搶先收購一批糧草,然後打通與購糧官吏的關節,轉頭以更高的價格賣給朝廷,這樣也不至於吃虧。

是故無論是出於自家以及其他豪強購糧成本的私情、還是出於爲朝廷着想的公心,馬日磾對此都持有不同的意見:“陛下,如今谷價一石百餘錢,若是出錢購糧,難保不會有商賈趁機哄擡物價,屆時糧價上揚,吃虧的還是黎庶,浪費的還是朝廷的資財。”

董承張了張嘴,剛要說話附和皇帝,卻被趙溫搶了先:“彼等富家商賈品質敗壞,若敢哄擡物價,就不怕朝廷拿他們問罪嗎?臣以爲,購糧之際,朝廷可遣派御史隨處稽查,但有肆意哄擡者,一概論罪。”

被人搶白的董承心裡不滿趙溫已久,此時不甘居於人後,把要說出的話臨時嚥了回去,改口反駁道:“若問罪之後,市賈惶恐,民間物價又如何平抑?”說完,他又看向皇帝,道:“上個月陛下便下詔重建常平倉,今歲田租也陸續充入倉廩之中,朝廷一時並不缺麥少粟。故而臣以爲,採購民間餘糧,宜緩不宜急,總得議論周詳,乃敢放諸施行。”

董承自然不敢說皇帝一時腦熱就拍板決定,而是在諷刺趙溫跟風阿諛,從不加以思索。

趙溫心頭惱恨,忍不住說道:“谷賤收糧、平抑物價,這都是有例可循的。依漢律……”

“好了。”皇帝搶着打斷了他的話頭,其實皇帝自己也有些爲難,大規模的採購糧食,勢必會導致糧價上漲。但他卻有這麼做的理由:“靈臺令司候節氣,稱今冬少雪,恐有災異。今年這雪,諸公來時也應當瞧見了——”

皇帝坐不住,說着便起身踱步到窗邊,命人推開窗子,看了看天空才落沒多久便要停下的雪勢,以及地上連半個指頭深都沒有的積雪,說道:“若是今冬的雪還是如此,連去年的一半都不到,則土中少水,如何利於麥粟生長?而且這點雪也凍不死土裡過冬的害蟲,朝廷及民間若是不預作綢繆,來年出了旱蝗又該如何?”

說起災異,馬日磾的眉頭就忍不住跳了一下,他第一個想到的竟不是會對民生造成多大影響,而是這會不會再度引起朝局的反覆。畢竟這一年下來,關中發生的災異實在太多了,其中哪樣不是引發政治上的動盪?若是真如皇帝所言,明年將有旱蝗,那麼這正好應徵着‘五穀不殖,草木不茂’,作爲司空的趙溫,恐怕要收到牽連了。

就在馬日磾沉思着,明年的時候該如何借勢將趙溫重蹈士孫瑞的覆轍的時候,其餘如尚書令楊瓚、侍中楊琦等大臣已經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起明年的氣候了,他們原本只道是今冬的天氣有些奇怪,沒有去年那麼寒冷,根本沒有往旱災的方面去想。畢竟這個時代真正敢於放下身段,觀察民間農事的士大夫到底還佔少數,如今爲皇帝提醒,一個個也都後知後覺起來。

尚書僕射吳碩更是直接說道:“陛下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臣等佩服萬分!臣年少家貧,曾居於農家,知道農人稼穡不易,生計艱難。這冬季若是雪少,來年多半會少雨致旱,有旱則必有飛蝗。陛下曾說過‘民以食爲天’等語,臣以爲這實在切中肯綮,關中若一旦出現旱蝗,朝廷如何能讓百姓黎庶不再流離受餓?只有廣積麥粟,以備旱蝗。”

皇帝對漢末的歷史僅侷限於那些個出名的人物與事件,有些典故與先例還都是穿越來了之後自學得來的,雖然他並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多大範圍與影響的一場旱災,但他知道幾乎每個王朝滅亡都會伴隨着極端天氣所導致的旱澇災害。身爲後來人,又是這片土地的最高統治者,他又如何能眼看着漢家黎庶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讓赤地千里、餓殍載道的慘狀重現眼前?

到時候不僅會影響到關中正在逐漸恢復的元氣,甚至還會影響到接下來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把前後的關節考慮了一會,皇帝在這個事上,直接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朝廷採購餘糧的事,命尚書檯着即擬詔頒下去,毋庸再議了,想來也不過是物價浮動些許。若是有豪商趁機收糧,哄擡市價,只要不過分,就姑且容忍。但若仍不思朝廷愛民之意,任意剝削,就莫怪朝廷痛下殺手了。”

看皇帝語出堅決,衆人不敢再說:“臣等謹諾。”

“此事交由司空去辦,大司農從旁佐理,務要責成司隸、各郡長官把麥粟收上來。”皇帝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趙溫。

趙溫面色一喜,在董承有些不情願的眼神下,慨然接下了任命。不過,他忽的又想到,若是今天議論的事情傳了出去,外間的豪強富商知道明年將旱,豈不是會愈加大肆囤積麥粟,以備來年高價賣出?他剛要開口提醒皇帝,擡頭卻見皇帝正朝他看來,一股智珠在握的神態讓趙溫心裡一鬆,轉念想到,這或許又是個機會。

其實皇帝倒是有他自己的考量,此時的豪強無不是佔田廣大,他們也一定能認識到旱災會給自家帶來的危機,若是能自覺做出預備,其手下的佃農也會少些虧損,朝廷也會少些負擔。

當然,這是站在大的角度上來說的,而且光是預備糧食還不夠,得從各個方面預防旱災。想起這兩年的水利舉措,皇帝用欣慰的語氣說道:“幸而這兩年朝廷讓各郡督辦河工,疏通關中龍首、鄭國等大小河渠上百條,也有不少陂池積蓄水源、吐納川流。若是旱災確實發生,倒是能解一時之急。”

皇帝幾次三番的強調水利設施建設,更將其納入官員考課,僅次於屯田。而且就因爲河工一事,整個左馮翊的官場幾乎都要被清空了,吏部尚書傅巽甚至得了個‘郡縣悚慄’的名頭。如果這都沒辦好,那朝廷的顏面都要沒了。

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
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