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

“故君者擇臣而使之,臣雖賤,亦得擇君而事之。”————————【晏子春秋·集釋】

外間熱浪滾滾,涼亭裡卻十分陰涼,裴茂與田疇等人甫一進入,身上的汗便去了大半。

“侍御史臣茂叩見陛下。”裴茂帶領二人稽首跪伏,對皇帝行禮。

“這麼熱的天還勞你們出城來陛見,實在辛苦了。”皇帝放下碗,側身對穆順吩咐道:“去給侍御史他們倒碗冷飲。”

“臣謝陛下賜。”裴茂趕緊答道。

以往的冷飲,都是冷酒、冷果漿之類。

而此時穆順給裴茂等人端上來的,卻是依照皇帝近來提出的新穎法子,讓少府屬下的湯官丞提前用水將烏梅、山楂、陳皮等物,再加上沙飴一併煮了,置於井水冷卻後的飲品。

這種冰鎮酸梅湯冰涼振齒、消暑解渴,剛一推出就廣受公主、皇后、貴人們的喜愛與追捧,稱之爲‘梅煎’。

好吃的宋都更是隨着天氣逐漸炎熱,每天都要喝上一碗。

往年盛夏,朝廷都會把凌室中的藏冰賜給大臣消暑。只是由於朝廷遷都以來,用度窘迫,已經有數年沒有賜冰了。

皇帝現在當然也沒有冰能挖出來賞賜大臣,所以便用這種冷飲來代替,沒想到廣爲追捧。由於酸梅湯原料簡單易得,故而很快就成爲了上至朱門,下至寒家的夏日飲品,只是根據是否加糖而有所區分。

裴茂也曾喝過幾次梅煎,此時天氣炎熱,一碗下肚,真是渾身舒泰。

“本來打算是讓趙公去幽州,畢竟他與襄賁侯有舊,在關東士人中間有深孚德望,一路上可暢行無阻。”皇帝開始說起了正事:“只是他年紀大了,山長水遠,幽州苦寒之地,怕他受不住,所以打消了這個念頭。”

“唯。”裴茂已放下碗,隨聲應道:“趙公年事已高,確實不宜遠行勞累,陛下思慮周詳,體念大臣,實在是讓臣佩服。”

皇帝擺擺手,道:“你本應負責去雒陽給靈懷皇后和孝懷皇帝遷陵改葬的,但是事情出了些變化,這又打算讓你赴幽州宣詔。幾件事湊一處,我擔心你分身乏術,所以想着讓趙公與你一同前往,由趙公負責遷陵與撫慰關東等事,你就放下這些擔子,直接北上幽州。”

“臣謹諾。”知道皇帝這是爲他分擔,裴茂不敢提什麼意見,附和說:“奉命出使,趙公年高德劭,臣當以其爲主,效盡全力,不敢辜負陛下厚望。”

“好,今日你們走的時候,我讓荀侍中去送你們。”荀攸在朝中深受皇帝賞識,讓他親自來送可謂是皇帝另一種形式上的禮遇。

裴茂這纔看向在旁不發一言的荀攸,直到裴茂看向他,荀攸才與之對視。

他突然想起來朝中近日裡對皇帝身邊兩個新晉親信的評價,侍中荀攸辦事周詳可靠、尚書賈詡行策多謀內斂。在朝中人看來雖然二者品性宛若雲泥,但性格都是習慣謙遜低調,不愛出風頭,也不愛往自己身上攬功。

據說皇帝近來許多政策,其背後都有荀攸與賈詡爲其出謀劃策的身影,只是他二人都不自矜功勞,所以鮮爲人知,以爲是皇帝一人之智罷了。

看着荀攸普普通通的模樣,真難想象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到底是潁川荀氏。

這時裴茂心裡突然一杵,想到皇帝既是讓荀攸來相送,絕不只是表示禮遇這麼簡單——雖然趙岐是皇帝的老師,由親隨侍中相送是師徒情分的表現。

但於理來說,肯定是皇帝有什麼不可放檯面上說的私密事,需要心腹荀攸代爲轉告,只有這樣才合乎情理。

另外裴茂還想到,潁川荀氏聲望巨隆,自家雖爲河東著姓,但也不是能與之比擬的。以荀攸在皇帝心裡的地位,裴茂自覺這是一個親近的機會,心思百轉之後,他衝對方微微頷首,露出幾分笑來,語氣既不顯得阿諛,又不顯得疏遠:“有勞侍中了。”

荀攸笑着點頭回應,沒有答話。

在裴茂與皇帝交談的整個過程中,除了荀攸保持沉默以外,裴茂身後的兩人也是一言不發。

荀攸是能說話卻不想說話,而田疇與鮮于銀則是想說話卻不能說話。

像他們這種州郡的從事佐吏,嚴格來說並不是朝廷正式的官員編制,而只是州郡長官私下聘任的僚屬,一開始等同於後世的臨時工、編外人員。只是隨着刺史制度的常態化,從事、別駕這樣的佐吏才得以久任常設,成爲地方官僚體系中的一員。

田疇二人身微職輕,所以皇帝沒有點名發問,他們是不能主動開口的。

本來裴茂叫兩人來就只是走個過場,沒想到皇帝卻注意到了他們,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爲田疇的緣故。

跟誠惶誠恐、緊張焦慮的鮮于銀相比,身體頎長,眉目深闊,氣質儒雅又不失勇武,在天子面前也能面不改色的田疇可謂是讓人想不注意都不行。

“想必你就是田疇了?”皇帝指名道姓。

“幽州掾屬臣疇叩見陛下!”田疇中氣十足的說道。

“真是一位燕地豪傑!”皇帝不由得誇讚,緊接着話鋒一轉,道:“你當年以朝廷播越,拒絕封賞,可如今朝廷已立足三輔,安定關中,騎都尉一職,你應當沒理由拒絕了吧?”

田疇遲疑道:“臣不才,忝爲劉使君看重,託付重任,如今尚未覆命,已屬慚愧,又豈能另受他職?”

“你不用這麼急着推辭。”皇帝自信的說道,他也是相信田疇在歷史上表現的才華,不然也不會費心拉攏他:“你可先領騎都尉職,隨侍御史一同趕赴幽州宣詔,待回來後再到徐榮手下掌監羽林騎不遲。”

騎都尉屬光祿勳,秩比二千石,掌監羽林騎,無定員。在漢代前期算是個較高的軍職,只是在中後期的時候由於朝廷多處用兵,武職氾濫,導致原本煊赫一時、只執掌羽林騎的騎都尉逐漸淪爲普通軍中執掌騎兵的官職。

田疇本來也是以爲皇帝只是將他任命爲普通軍中的騎都尉,沒想到卻是這麼重要的顯職,就連鮮于銀都忍不住向他投來豔羨的目光。

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
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