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

“一家之行修,移之於鄉鄰族黨。”————————【宜黃縣縣學記】

袁譚深知自己雖然身爲袁氏長子,但位置其實並不牢靠,近來更有風傳,說袁紹想將他過繼給亡故的嫡長兄袁基爲嗣。雖然這樣他就是袁逢的嫡長孫,按宗法制,他會比叔父袁術更有資格繼承袁逢這一支的家業,可這樣同時也意味着他將失去對袁紹家業的繼承權——因爲袁紹早在幼時便被過繼給了生父袁逢的嫡兄袁成爲嗣,所以袁紹雖爲庶出,但卻是整個袁氏家族宗法上的繼承人。

好在袁紹在聽聞此事後狠狠懲處了好事者,還派人向袁譚帶話、好言勸慰了一番,但這也間接證明了袁紹心虛、這件事並非憑空捏造。

事情雖然不了了之,但袁譚作爲袁紹的兒子,最是清楚自己的父親是什麼樣的人,在家中對袁尚的態度就與對待他、袁熙的態度大爲不同。何況袁譚心裡時常想,袁紹若是真的疼愛他,將他視作繼承人來培養,又何必給他身邊安排個恃功自滿、連袁紹自己都難以約束的麴義?總之經此一遭,袁譚發自內心的感到不安與威脅,也比任何時候都要上心青州事務,因爲這是他當前能實實在在握於手中的勢力、也是他今後應對一切不測的資本。

所以袁譚也就更不容許治下有麴義這樣桀驁的人搶他的風頭、影響到他的權威。

辛評張口欲言,他作爲袁譚的支持者,代表潁川一系在袁譚身邊搭建的‘橋樑’,無不明白袁譚心裡的想法。只是他認爲對待麴義未必要做的這麼絕對,辛評一開始本想勸袁譚適可而止,既然借呂布打擊麴義的意圖已經達到了,便不如趁此機會對麴義多加籠絡。如此便能輕易收服一員善戰的大將,袁譚就能如虎添翼,使青州成爲自己紮實的基本盤。然而辛評卻發現他錯了,袁譚雖然能察覺到隱藏的繼承人危機,但既沒有十足的遠見,又沒有容人的大度,連跟麴義之間的私怨都放不下,這樣的人如何能成就大事?

此時看到袁譚幸災樂禍的樣子,辛評實在是有口難言,他知道無論再說什麼,對方也不會因他而改變成見了。

辛評只好無聲的嘆了口氣,擱下密信,往前進了半步,在袁譚背後說道:“依如今的情勢,麴孟恩雖不至死,其敗未遠。但有此遭,其人銳氣必挫,今後也將大爲收斂,不敢造次。”他看袁譚仍不爲所動,轉而道:“麴孟恩到底還是袁氏部將,爲袁冀州立下戰功無數,威名昭著。如今呂布近在臥榻,非此人不足以懾服軍心,還望公子慎行,凡事要做長遠。”

“我如何未行長遠之策?”袁譚不滿的說道,他側過頭看向辛評。作爲潁川一派的士人,辛評背後的郭圖如今是他父親袁紹帳下最得力的謀士,輕易不能動以顏色,於是他又好言說道:“麴義不過是我行的一着誘敵之計,按董君密信上所言,呂布爲了伏擊麴義,前後動用兵馬萬人,而他麾下也不過才近兩萬人馬。而據高覽傳報,魏續現已兵敗逃亡,等若是呂布身邊再無奧援,這時只要我帶崔鉅業東進淳于,便能進逼呂布,拿下整個青州!”

辛評細想一會,說道:“崔鉅業爲人平庸、並非將才,呂布又有虎狼之勇。大公子親自帶兵,屬下竊以爲不妥。”

袁譚也知道自己行軍打仗不是呂布的對手,便順從點了點頭:“是我情急了,此番我先讓崔鉅業入淳于縣整頓兵馬、再調高覽自即墨返歸,沿途接收麴義的敗兵,如此方可確保萬全。”

“如今青州只剩東南一隅,當務之急,乃是安定境內、對本地豪強示以恩惠。”辛評建議說道。

袁譚頷首道:“這我已有分寸,青州管氏、滕氏、左氏、王氏等數家前次曾在呂布爲北海相時,與彼等多有親近,如今既然由我牧守此州,便該傾心結交、而少以兵威自樹仇敵纔是。”

辛評再無意見,只是建議讓自己的弟弟辛毗來負責出面料理此事,袁譚欣然允諾的同時,也提出讓自己最近在本地招募的兩個門客華彥、孔順二人跟辛毗一起共事。辛評聽到這兩個人的名字,面色露出一絲猶豫,抿了抿嘴,最後還是答應了下來。

待過了數日,經過一番準備的崔鉅業便帶着兵馬前往淳于縣,而高覽也傳來消息,已經在擊潰魏續之後、開始帶兵趕赴夷安了。

只是在這個時候,麴義曾駐守的淳于縣已經被呂布親自帶兵奪下,淳于位於北海國的腹心,佔據了此地就能進一步收回北海。呂布本以爲這就是董昭的萬全之策,但當他得知精心策劃的一場伏擊造成的結果是侯成重傷、郝萌只帶回去時的一半兵馬後,先是勃然大怒,深悔這一趟不是自己親自前去、隨即又開始患得患失了起來。

“如今雖已拿回淳于,然我軍兵馬折損過巨,東萊郡也未傳來什麼消息,下一步該當何如,不知公仁可有見教?”呂布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問計於董昭。

董昭故作沉吟,遲遲不語,一旁的左承祖說道:“將軍曾受袁氏恩惠,又誅殺董卓,爲袁氏復仇。彼此可謂只有情誼、而無仇隙,如今兵戈相操,料也非各家本意。如今天下紛亂不止,朝廷偏安關中,而袁氏勢大、將軍弱小。何妨暫投強國,既可保北海黎庶、又能效勾踐忍辱。”

左承祖是青州齊國人,曾是原北海相孔融的治中,是青州少有的清雋之士。他一番話說到了重點,呂布與袁紹本來就沒有仇怨,說起來兩者之間還算交好,但誰讓呂布心中一直提防袁紹對他的用心、身邊又有一個‘仇視’袁紹的董昭時刻不停的煽動,這才導致兩家失去平等合作的可能。何況就算沒有這些,呂布在安定北海、收服東萊以後,就有了要將青州納入囊中的意圖,這樣便與前來奪取青州的袁譚造成不可調和的矛盾。

他這番話雖然中肯,但卻沒能切中呂布的心意,呂布大怒道:“我是天子封拜的北海相、安東將軍!袁譚帶兵侵犯疆界,罪不容恕!何況此等小輩,連個孝廉都不是,憑什麼要我向他低頭!”

左承祖聽罷,脖子一縮,再也不復進言,一旁的好友、東萊人劉義遜見了,也是悄然嘆了口氣。

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
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