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

“得以保全其功臣,而一時強藩之歸命者,不至再爲猜阻。”————————【顏真卿論】

雖然已重定下將奏疏先送往承明殿初步處理的規矩,但與尋常政務不同的是,只要是涉及軍務的奏疏,仍然是第一時間呈交皇帝御覽。

公車司馬令榮郃將手中紅色縑囊盛裝的奏疏雙手奉上後,便悄然退步,站在幾步開外垂首以待。

一旁的穆順代爲接過縑囊,當着衆人的面查驗了一番縑囊的繩結、封記,確認無誤後這纔將其解開,對着皇帝抖出奏疏一角。

皇帝伸手從縑囊中把奏疏抽了出來,展開略讀了一會,眸色立時深了幾分。

荀攸瞅到皇帝的臉色,心裡不禁思忖道,現在河內平靖、兗州歸復,朱儁與曹操合兵一處,正要過河攻打東郡。按說是沒有什麼急事了纔對,如何皇帝見了奏報會是這等模樣?

很快,皇帝沒有讓荀攸多想,便隨手將奏疏遞給了荀攸。

“韓遂的事看來還要另外商量,不宜早下結論。”

荀攸拿來看了看,面色一凝,點頭道:“陛下睿鑑,是需要再三計議。”

兩人說完這番話後便不再言語,在場的穆順、榮郃二人小心翼翼的站在邊緣,靜心屏息,一句話也不敢說。

“再讓下詔給朱儁,領所部人馬留守陳留,東郡的事,讓曹操一人處置。”皇帝在原地踱着步子,忽的語氣有些煩躁的說道:“魏桀戰死豫章,這麼大的事,爲何偏是隔着淮南、經由豫州劉艾等人才輾轉報來?荊州江夏那一塊難道毫不知情?劉表到底存的什麼心思!”

原來這奏疏中提了三件事,一件事關雍涼的變數,是繡衣使者賈詡探聽得來的消息;一件是朱儁的表奏,闡述如今兗州與關東的局勢;還有一件就是轉奏汝南太守劉艾的奏疏,說是揚州刺史魏桀引狼入室,被笮融襲殺,這個消息過了好久才輾轉由劉艾等人知曉上報。如今袁術後方沒了魏桀這根刺,必將重振旗鼓,將劉艾、田疇、劉備等人各個擊破。而在其中起到一個關注戰況、溝通消息作用的荊州牧劉表,卻自始至終不發一聲,導致貽誤了軍情。

“劉表歷來恭敬,幾年來每逢年尾歲旦,皆有上計表賀。其還曾舉發劉焉在益州不法情事,供給財貨磚木修復雒陽宮城,遍數種種,都不像是要與朝廷爲敵的模樣。”荀攸將奏疏握在手中,出於公正,還是淡淡說道:“更何況如今天下局勢幾已明瞭,劉表身爲宗室,也犯不上與他人共蹈險地,這其中許是有什麼變故。”

“劉表是海內名士,名列八顧,當年也曾應袁氏邀,入何進麾下掾屬。他彈劾劉焉在益州似有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無非是想試試朝廷的態度與兵將,待一舉復蜀,他這才委輸軍資,助修宮城。今年我詔使徐晃、太史慈沿漢水出上庸,借道南陽入豫州征討袁術,劉表就以爲朝廷是要圖謀他荊州,幾次上書推諉婉拒,到現在才只敢讓徐晃領兵過去!”皇帝沒有爲這些所打動,反是愈想愈忍不住數落道:“我看他反意倒是沒有,異心卻是不小,眼裡就只把荊州當自己的家業了!”

早在四個月前,皇帝爲了應付河內、豫州的戰事,也是爲了提前爲明年佈局,特意調護匈奴中郎將張遼、撫軍中郎將徐晃兩名心腹干將帶兵,分別出上黨、上庸。如今張遼早在河內擊退了袁熙、焦觸等兵馬,而徐晃所部卻還只停留在新野,這其中固然有山道難行、漢水激險等地形拖延行軍的緣故,但也不乏東道主劉表百般不願,沿途不盡配合的因由。

劉表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荀攸心裡非常清楚,當時跟河內兵衆潰退的險惡局面相比,豫州汝南一帶其實還是兩方僵持的保守局勢。徐晃去了,也只是多一份力氣征討袁術,後續的錢糧與詔令跟不上,也不會有太大的突破;但若是不去,光憑劉艾、田疇等人也能自保。與其如此,還不如優化配置,利用徐晃麾下的這股兵馬,設假道滅虢之計,佔據新野、宛城,圖謀南陽,掐住劉表的喉頭。

荀攸沒別的閒話,畢竟這些事都是他與皇帝一起商量的,起先調遣徐晃,跟調遣張遼所不同的是,其並不是爲了馳援豫州,而是存的一個試探劉表立場的想法,想看看劉表對朝廷的忠心究竟有幾分成色:“臣等當日對策,料想以劉表之忠良恭敬,其必竭力委輸軍資,供給徐晃所部過南陽、入汝南。豈知他畫地爲壑,另自樹疆,視徐晃爲徵荊之兵,幾次拖延,如今徐晃仍停駐新野,連宛城都還沒到。”

“劉表爲人短視,無他遠慮,又不見事變,多疑而無決,不過一座談客而已。”皇帝眼神落處,穆順立時乖覺的帶引着榮郃走下樓去,自己卻站在樓梯口半藏着身影,隨時等候詔命。皇帝見狀,目光又移向了遠處,嘴上毫不留情的譏諷道:“既然已選了效忠朝廷,不願與袁氏合流,卻還畏首畏尾,生怕我要害了他。若是他真赤心一片,就合該積極響應,籌措糧草、修葺道路,好讓徐晃無有耽擱,順順利利的加快行軍。可他偏要做出這般彆扭的模樣,鬧得徐晃至今還沒出新野,此時河內、兗州各地形勢大好,他心裡應是已經後悔了,正要設法補救呢。”

“他若是沒有私心,讓徐晃及時入豫州,眼下自然別無話說。”荀攸拱了拱手,坦言道:“可如今徐晃因人之故留在新野,貽誤軍機,可不是給了朝廷口舌?陛下本是信他,奈何其人不自信,臣以爲,南陽乃帝鄉,民戶殷實,其地又北近潁川、東接汝南、西通武關。若是劉表一心爲國,那麼此等試探卻是朝廷測度君子的多心之舉,實屬無用,可他卻如此……如今大戰在即,南陽地處關鍵,實在得小心託付。”

皇帝深以爲然,說實話他也只信得過自己身邊的以及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人物,別的人即便再有能力,對他來說也疏遠了些,譬如曹操、劉備無論當時還是後世再怎樣聲名赫赫,在皇帝心中也是個靠不住的外人。劉表自然也一樣,歷史上他與袁紹南北同盟,夾擊袁術、曹操,放至今日,皇帝如何信得過他?當下不僅是爲荀攸說動,其心自是也早有變化,不然也不會四個月前就與荀攸商議藉此試探劉表了:“無論身處何事何地,所託非人,都是一大忌!”

荀攸低下眸子,借眼睫藏住了深深的眸色,他忽然提議道:“司徒黃公是荊州江夏人,最是知曉荊州人情風物,而劉表之所以立足荊州,多是憑藉荊州蒯氏、蔡氏、馬氏等豪強之力。陛下若要在明年東征之前,將荊州收爲己用,此時不妨從豪強入手,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唔?”皇帝意味不明的看向對方,也不說什麼,只淡淡允道:“那就詔黃公千來一趟,南方之事,也該多上些心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