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

“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之故吏耳。”————————【三國志·劉表傳·注引傅子】

二重君主觀是從先秦沿襲、至漢代形成的特有政治風氣,類比於後世領導與秘書之間的關係,秘書爲領導謀事辦事,秘書外放爲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會對老領導效忠,以此類推,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鏈和政治團體。

放在古代也是一樣,寬鬆的徵辟僚屬制度,使得臣子的掾吏不是君主自己的掾吏,尤其是在士人對劉氏皇帝逐漸失望的情況下,愈加使得他們不再忠於皇帝、轉而忠於舉薦自己的‘主君’,這也就是諸侯與謀士之間‘主公’等具有依附性質的稱呼氾濫的由來。

權貴豪族的‘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對朝政時局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嚴重的甚至能威脅中央集權,其中最大的就屬汝南袁氏與弘農楊氏。

袁氏兄弟之所以能有這麼大的勢力,有那麼多人願意供其奔走,乃至於袁氏曾經的故吏韓馥甘心將冀州拱手讓給自己的下屬、往日的薦主袁氏,其一多半還是因爲那些人視袁氏爲君,在行‘君臣大義’的本分而已。

這也是皇帝一直以來只能不斷削弱、敲打,而不敢將朝堂之上的楊氏、馬氏等人連根拔起的緣故。若真那麼做了,且不說會引發關中統治秩序混亂,好不容易建立的局面瞬間崩盤,更會讓皇帝成爲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今皇帝從河東叛亂一事上尋到契機,以嚴懲河東豪強、爲儆效尤的由頭,把河東當做試點,先廢除河東各級官員自行徵辟掾屬的權力,等到時機成熟後,再逐一推行天下,成爲定製。這不僅是斷絕了豪強把控地方的門徑,更是從源頭上阻絕了‘君臣之義’的形成,掾屬由朝廷指派,府官不能私自徵辟,那麼掾屬自然不會對府官效忠,兩漢以來誕生的‘二重君主’觀念也將就此絕跡。

荀攸很罕見的沒有在這上面反對皇帝的決策,畢竟作爲一個位在中樞的官員來說,中央加強對地方的集權,也是他的利益訴求,他沉吟道:“郡縣丞、尉,皆由朝廷選派,此乃本朝制度,推之於曹掾,臣以爲不無不可。只是徵辟之舉,譬如茂才、賢良、方正等,則應許郡官自爲,而不該斷絕河東士人晉升之途。”

“這是自然,察舉徵辟,乃朝廷選人用人之法,不可寢廢。”皇帝理所當然的說道:“只是河東所闢、舉之人,宜先策試,爾後方能錄用,免得‘名實不相副,求貢不相稱’,徒然丟了朝廷顏面。”

荀攸心裡一動,皇帝適才所言的‘名實不相副,求貢不相稱’這句話像是在哪裡引用的,讓荀攸有些莫名的熟悉,敏感的察覺到一絲不對勁。

就在他走神的時候,一旁的賈詡開口說話了,他將王邑的封事看完之後,也不放下,而是拿在手上,像是拿着笏板:“孝順皇帝的時候,尚書令左雄改制察舉,凡郡國所舉孝廉、茂才等,皆由公府策試。公府考畢,再由中臺複試,若是名實不副,則予免黜。陛下將此法施行河東,也是有例可循。只是臣以爲,單是黜退薦舉士人,不足以彰朝廷用人法度之嚴。”

策試之法本來除了用於彌補察舉制的不足以外,還是士人用來針對那些阿附權宦的低劣豪強,將權宦的羽翼摒除、篩選在朝堂之外的政治工具,但施行沒過多久便受到重重阻礙,不僅是權宦不喜歡,就連有些徒有虛名而無干才的士人們也不接受,於是策試便逐漸名存實亡。

如今皇帝這一朝既無權宦,又無藉助低劣豪強以充作羽翼的需要,更不會將那些徒有虛名之輩放在眼裡,自然要堅定的推行下去。而且策試也是後世科舉的濫觴,皇帝沒有將其棄之不理的理由,皇帝眼前一亮,盯看着賈詡說道:“賈公有何高見教我?”

“無論察舉、抑或徵辟,都是由人薦舉。薦舉者必當對被薦舉者的品性、才幹有所識辨,然後乃敢薦舉於上。若是薦舉者自身品性不端、收受賄賂、或是人情比周,致使劣才駑士薦舉於朝,豈非薦舉者之過?”賈詡拿着封事衝皇帝躬身一拜,沉着的說道:“愚臣淺見,以爲朝廷銓選任官之法,不宜有所偏護,除了黜退士人以外,理當追究薦舉者。”

“臣附議。”這是整頓吏治的必經途徑,以往這些豪強大都依附於權宦,或是憑恃家裡資財、私相賄賂薦舉。荀攸對此陋習早已看厭,此時自然同意賈詡的建議:“數十年來,廉能之士無以上進,奸邪之徒負資鑽營,世風敗壞,也是該收拾了。”

手下兩個重要謀士都意見一致,皇帝也沒什麼話說,早在去年的時候他就下過詔書,痛斥了近幾十年來‘舉茂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官場亂象。爲此還特意命五官中郎將楊衆帶左右中郎將對所有的三署郎官進行嚴格的學識與道德審查,並打算藉此順蔓摸瓜,將薦舉者也一併拿下,可楊氏不願爲皇帝背這個得罪衆多既得利益者的黑鍋,果斷將其化解,追究也止於被薦舉的士人身上。

當時出於種種原因的限制讓皇帝不得盡如所願,如今找到了河東這個切入點,自然允准推行:“那即刻擬詔下去,朝廷用人,以能爲先、以德爲重。現以河東郡爲天下示範,但凡河東有茂才、孝廉等被薦舉者,皆由公府、中臺策試,方準授職任官。倘有濫竽充數、魚目混珠者,不僅黜退被薦舉者、三年內不得任官爲吏,還要下誡書追責薦舉之人,嚴查是否有賄賂營私等不法情事,依律治罪。”

“臣謹諾。”荀攸答道。

賈詡在此事上卻還有話講:“朝廷選派能吏良才赴河東任上,爲防州郡相黨、曲從私情,理應重申三互之法。本地士人不得就任本地、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亦不得對相監臨。”

荀攸神色微詫,忍不住多看了賈詡兩眼。

皇帝忽然笑了,像是開玩笑的說道:“賈公,你真該做典選舉的吏曹尚書。”

往日只是偶爾在關鍵之處插話進言的賈詡,今天居然在察舉一事上屢有建言,這不僅是讓荀攸,就連皇帝都很驚奇。

賈詡從容答道:“此乃朝廷大政,臣既有諫言,自當言無不盡。”

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
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