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

“思致君唐虞,濟斯民於塗炭。”————————【與弟書】

陳紀久久不發一言,直到現在,他纔算是真的認同陳羣的決定:“此事,當儘快稟明國家。”

“阿翁說的是。”陳羣接口說道:“前將軍就在河南,毗鄰陳留,時刻關注着該處的任何動靜。高幹潛行歸鄉,與朱靈等人接觸的事情,早已爲前將軍所探聽得知,如今,當已呈報陛下。”

陳紀側過半邊身,若有所思的看向陳羣:“這麼說來,曹操是想借此向朝廷做個表率了?不、”他又搖了搖頭,再度轉過身去,否定道:“大體還是爲了強大勢力。”

曹操親自攔腰阻截在二袁之間,不使兩家同氣連枝,雖是對朝廷最大的示好、間接表示了忠誠與立場。只是這一立場並不堅定,其表現也不如陳紀的意,甚至在陳紀看來其中滿是自私的精打細算。曹操打算圖謀徐州,主要還是爲了讓自己坐擁二州,壯大自身,那時無論是袁氏還是朝廷,都不得小覷於他,搖擺於二者之間,向左向右,都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這樣算起來,曹操無疑就是個不穩定的因素,也不知荀彧與戲志才他們是否看清了這點,或是早有相應的防備。

“袁氏豈是容人之輩?”陳羣聽了陳紀的疑慮,自信的笑道:“若袁紹當真信重曹將軍而不疑,並予以重用,彼等早已是兗州牧了,又如何會是今日這般受田芬轄制的景況?”

陳紀忽然想起,兗州刺史田芬雖爲朝廷所委派,卻是屬於袁紹陣營,皇帝若要籠絡曹操,早就該罷免田芬,署其接任。之所以遲遲不與,多半還是皇帝深知曹操爲人,所以在商議合作的過程中,纔不肯主動的、過早的授予‘名位’。

朝廷與曹操之間定然要有一人先做出表率,而先做出行動的人定然會陷入被動、成爲有求於人的那一方,談論利益時就會落入下風。互相憎恨的袁氏兄弟不可能在一朝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朝廷有足夠的實力和機會將其各個擊破,不借助任何外力相助——雖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但相比之下,最該着急的人是曹操,他沒有別的選擇,要麼跟隨袁氏做個深受彼等忌憚的亂臣賊子、要麼就做朝廷的治世能臣。只是朝廷不可能主動放低姿態去籠絡曹操,兩者之間又缺乏必要的互信與利害關係——如同去年孫氏與朝廷之間的互信,完全建立在周瑜等人的費心斡旋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陳羣此番隨陳紀入朝,正是肩負了這樣的使命。

只要曹操還是心向朝廷、只要荀彧等人能設法把他的立場轉過來,陳紀倒也不再排斥接受此人,想清了這一番原委,他說道:“你說的都在理,家裡的事,以後可以都由你來拿主意了。”

陳羣不禁動容,連連謙抑了幾句。

“致君唐虞,爲君樁柱。”陳紀擺了擺手,示意兒子走上坡來,嘴裡說道:“爲人臣者,皆當如是。不過,王子師覆轍在前,爾等引爲殷鑑,時刻自省纔對。”

雖不知陳紀是在提醒他要以王允的‘剛愎’爲戒、還是以王允的‘忤逆’爲戒,陳羣都未嘗放在心上。且不說他的性格向來是出了名的溫和從容,就說是王允的行徑,他也不會去學:“謝阿翁教誨,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王公當初便是居功驕妄,由此失道,漸變爲孤寡之身。如今荀氏、鍾氏、郭氏皆爲我等同謀,相助者多矣,必不復王公故事。”

王允身敗的原因在陳紀等人看來無非就那麼幾點,而陳羣無論是性情,還是彼等的才智,都不至於犯同樣的錯誤。

他暗自放寬了心,打算從此由得他們這些小輩們施爲,自己在一旁看護着就好了。

陳羣這時已走到坡上,站在陳紀的身邊,放眼遠處,瞧見了陳紀剛纔一直張望着的景象;茫茫一片的農田,成片連塊的順着河流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地平線。

這些農田分爲不同的主人,有的是當地豪強所有,他們佔據着灞水兩岸最好的田地,用着最省力、方便的水排、水車等物,只消派幾個精壯漢子在上面輪流踩動,便有源源不絕的河水滋養農田。

跟這些豪強毗鄰的田地,則是屬於本地典農的屯田,屯田的土地向來寬闊平整。皇帝在制定屯田運行制度時也參考了後世農場、合作社的理念,不搞一家一戶的單打獨鬥,而是講究大規模集體作業。所以雖然屯田的田地很少靠近河水,但他們通過組織屯戶,挖掘了許多河渠,從渭河、灞水、鼎湖等地引水,並不擔心生產。

官府與豪強的田地在這炎熱乾燥的天氣中,初顯抵禦旱情的不凡能力,田裡的禾苗也俱是郁郁青青。陳羣看在眼裡,心裡想着,朝廷在關中各郡興辦的屯田都如眼前這般,只要涇、渭等河流不枯竭,朝廷便能將這次旱災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今年這是一場大旱吶。”饒是站在樹蔭下,陳紀的嗓子都覺得乾巴巴的,他皺着眉,仍往田間看着。

陳羣的臉色倒是沒有陳紀那般沉重,他輕聲說道:“是,我等在雒陽見杜子緒的時候便已告陳,言是朝廷早在去歲冬日便給司隸、雍、涼、幷州等地下過詔令。要求各地官員巡視河工、修整陂池、出資購糧,未雨綢繆已有半年之久,可見朝廷用心!依我看,各地防旱、備旱已久,這大旱縱然鬧起來,也不會太嚴重。”

“旱乃天生,你不可小覷天威。”陳紀見過大風大浪,雖然像這次朝廷上下一致重視旱情的做法,他以往從未見過,但以往的經歷告訴他,這一切還遠遠不夠。他凝目往西邊看去,伸手一指,說道:“看那邊。”

陳羣定睛看去,跟這邊鮮綠的禾苗作對比的是,西邊稍遠一點的農田裡生長的禾苗受暑氣蒸騰,全是無精打采的模樣。有的農人正在河渠邊費力的挑着水,試圖把河渠裡的水澆灌到有乾涸跡象的田裡,他們有的勞力不足,只好發動全家老弱婦孺一齊出動,肩挑手抗的運輸着一桶桶的水。

“旱情一起,彼等豪強之家可憑恃人力、積蓄勉力渡過艱難,而這些小農又如何做得到呢?屆時生計一斷,無不是賣兒鬻女、典售田宅,或是自己連帶全家給人爲奴。不願爲此的,便與人結伴成夥,一起鼓譟爲亂,變作官府視爲‘大敵’的流民。”陳紀憂心忡忡的說道:“這次旱情若是再酷烈些,儘管朝廷糧儲頗豐、準備充足,但廟堂者稍有疏忽,也會使局面出現動盪!”

陳羣默默的聽着,臉色也跟着沉重了起來,如今朝廷一面還在伐蜀,若是伐蜀之戰久而未決,旱情一起,朝廷如何能應付兩處的糧草缺口?朝廷諸公難道還看不清這其中的利弊麼?

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
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