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衆仙參見,天帝寬廣
話表真人一衆隨老君駕雲,不消多時,便是行至南天門處,但見南天門處,有四大元帥坐鎮,身後尚有雷部諸將,嚴陣以待,有仙人入內,必教其好生查閱,方纔能入內。
孫悟空見之,說道:“此甚嚴謹,遠超從前。”
老君捋須笑道:“你這猴頭懂些甚,你昔年攪亂的乃是蟠桃勝會,蟠桃勝會遠比不得王母誕辰,自是未有這般規格防備,如今王母誕辰,四大天門皆有羣神鎮守,如那西天門,靈山佛老正當值,北天門真武大帝坐鎮,東天門有太乙救苦天尊,南天門卻是尚好。”
孫悟空瞠目結舌,心中暗道,若是當年大鬧天宮時,這般多人看護,他卻不知該往何處去。
姜緣說道:“老師,如今羣仙而至,可是誕辰大會將始。”
老君點頭說道:“自是將始,我等該是快些前往。”
一衆俱是應聲。
老君朝南天門處駕雲而去,真人等衆緊隨其後。
四大元帥見着老君而至,急令一衆小吏讓開道來,莫要阻了老君道兒。
在等得老君到來,一衆俱是拜禮,在見得真人等衆後,一衆亦不敢攔,拜禮稱道:“我等見過真人,大聖。”
姜緣回禮,說道:“我得王母娘娘照拂,得以參與大會,今隨老君前往,此爲我弟子正淵,隨我前來見個世面,望請諸位莫怪。”
四大元帥看了看左良,將之記下,急聲道:“不敢有怪,不敢有怪。”
孫悟空說道:“大師兄,我等且入內,敘舊的話兒,回頭再說不遲。”
四大元帥說道:“大聖所言有理。”
姜緣不再多言,與老君往南天門裡邊走入。
左良緊隨其後,在途徑四大元帥時,深深拜禮,方纔與真人走入。
四大元帥見着左良拜禮,皆是回禮,目送其遠去,說道:“此子卻得真人真傳,多是知禮,實在難得。”
有雷將說道:“卻有聞真人此弟子。”
四大元帥問道:“你何時聽聞真人此弟子?我等爲何不曾聞得?”
雷將答道:“真人此弟子善五雷正法,曾發文書至雷府,請將相助,故有所聞。”
四大元帥說道:“如你所言,真人此弟子已有法力在身,果真是了得。”
一衆談說之間。
……
卻說南天門內,老君帶着真人一衆走入裡邊。
老君笑道:“廣心,猴頭,正淵,且跟緊哩。”
說罷。
老君駕雲往前而去,十分迅捷。
姜緣見之,即使身中莫大法力,捲住左良,跟上老君。
二人少頃間,便消失在孫悟空身前。
孫悟空說道:“卻不等老孫,幸是老孫知得這雲路,不然定尋不到個去處。”
孫悟空駕雲欲要跟隨前往,然則其法力未有二人高深,更不敢在天宮之處,使那筋斗雲的本事,只得不緊不慢的前往。
老君與真人駕雲行駛上三十三重天外,落於瑤池之中,卻見瑤池之處,有大小羣仙在此落席,數不勝數。
老君停在瑤池外,指定前方,說道:“此處便爲大會將始之地,廣心可前往去,自有人引你入席。”
姜緣朝老君拜禮,遂往瑤池之中走去,他方纔走入瑤池,便見着有許多仙人自席間而起,朝他拜禮。
真人不緊不慢,回禮與衆仙。
衆仙急是避開,說道:“不敢當,不敢當。”
真人說道:“諸位即是行禮,我受得,諸位自當受得我回禮。”
衆仙說道:“早聞真人知禮,今時一見,果不其然。但我等果真不敢真人之禮。”
真人聞聽,只得無奈搖頭,但見衆仙似識得他,但他卻不曾記得,他見過衆仙,遂是問道:“諸位識我耶?”
衆仙答道:“真人不識我等,我等卻識真人,昔年真人功成之時,我等俱曾出古洞參拜真人。”
真人說道:“竟是如此。”
一衆談說之間,有仙官前來,拜禮於真人身前,說道:“真人,請隨我來。”
真人朝衆仙拜禮辭別,帶着左良與仙官前往。
仙官將真人帶往瑤池前邊,尋得一席,請真人落座。
真人笑着應答,落座席間,左良則是坐在其席間後邊小桌,在席有瓊漿玉液,有火棗交梨,有蟠桃諸般,數不勝數,正是個盛大氣象。
真人見着這般,將一些火棗交梨蟠桃等,放到身後小桌,與左良說道:“正淵,這些物兒你且享用,此等與你修行有用。”
左良搖頭說道:“師父,弟子不敢竊取師父席間之物。”
真人搖頭說道:“談何竊取,你且安心,這些乃我賜予你的罷。再者言說,依我如今之修行,這些東西,於我並無用處,多是個解饞之用罷。”
左良說道:“能與師父解饞,便足以言說其作用,弟子不敢竊居搶奪,望請師父收回去。”
姜緣說道:“你自讀過許多書籍,那府中書房,你讀之多少?”
左良說道:“讀之許多。”
姜緣說道:“既你讀之許多,當是知得,長者賜,不可辭,辭之不恭之言。”
左良聞聽,只得受下,唯恐真人有怒。
姜緣見左良收下,方纔安心,他問道:“正淵,你方纔入天宮,乃你頭回入此,可有所想?”
左良搖頭說道:“師父,弟子無有所想。”
姜緣笑道:“天宮於你眼中,有何等之相?”
左良答道:“天宮莊嚴而肅穆,其華麗之中,人間不見,乃天宮獨有。師父,弟子實言,若非弟子有些修行,恐見着天宮,會爲之華麗而失修心。”
姜緣說道:“你能此言,足以見你修行不曾有誤。”
師徒二人談說許久。
真人朝身旁張望,但見遠處孫悟空亦是落席,乃是靠後些的位置,正在朝他張手,真人笑着點頭,他望向身旁席位,俱是尚未有人落席。 姜緣方纔有所想,身旁便有人落席,他細細一看,見是紫微帝君,他即是起身拜禮,說道:“廣心拜見帝君。”
紫微帝君說道:“廣心,今乃爲大會而來,不必多禮。但許久不曾見你師父,其爲何不來,依照你斜月三星洞的本事,得二席位卻是不難。”
姜緣說道:“帝君,家師正在府中修行,乃至關鍵之時,故不曾來,望請帝君勿怪。”
紫微帝君笑道:“你莫要這般言說,你師父的性子,我卻是知得,但你師父喜靜,往年若是無你之時,無有法子,只得親自前往,但如今有你在此,他自是使你前往,依我之所說,你卻該拒絕,教你師父親自前來。”
姜緣聞聽,即稱不敢。
紫微帝君搖頭說道:“罷,罷,罷。不與你多言,但我今時下凡轉生之時,多虧有你,助我許多。”
姜緣說道:“但未有相助功成,如今敢竊居此功?再者帝君昔年歸位時,已是稱謝,自不必多言。”
紫微帝君笑道:“但來日我再下凡之時,真人可願相助於我?”
姜緣說道:“帝君所爲,乃爲衆生,但天下修行之人,無不有相助,此乃天下所向,但帝君所須,我自是相助。”
帝君笑道:“若是使你轉生相助,你可願耶?”
姜緣拜禮說道:“若是帝君須我相助,我自是願得。”
紫微帝君說道:“你尚未成就大法力,若是轉生相助,卻有身陷苦海之害的危險,你果真願得?”
姜緣笑道:“但帝君所須,我必爲之。”
紫微帝君大笑,說道:“若我所須,定是來尋你。”
姜緣笑着應答。
二人談說之間,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紫微帝君忽是張望左良,說道:“廣心,此可是你弟子?”
姜緣點頭說道:“帝君,此正是我弟子,法號正淵,乃我門中二弟子,今修行尚可,故我將之帶入天宮之中,見個世面。”
紫微帝君點頭說道:“原來如此。”
左良見姜緣向他言說於他,即起身拜禮說道:“正淵,拜見紫微帝君。”
紫微帝君笑道:“是個好苗子,修行的,可是那五雷正法?”
姜緣點頭說道:“帝君好眼力,其所修行,正是五雷正法。”
紫微帝君說道:“其修持五雷正法時,可有不尊號令之神?但若有得,可與我說來,我卻可爲其做主。”
姜緣笑道:“未有不尊號令之神,前些時候,老君與他名號使得,但其使五雷正法時,可通傳老君之名,自無有人敢不尊於他號令。”
紫微帝君恍然大悟,說道:“若是如此說得,卻是我多慮。”
姜緣正要再說些甚。
忽有仙官來報,說道:“廣心真人,玉皇大天尊請你前往。”
姜緣聞聽,稍微詫異,遂朝紫微帝君拜禮,說道:“帝君,今大天尊相招,便先失陪,望請帝君恕罪。”
紫微帝君說道:“既是玉皇大天尊所請,真人自可前往。”
姜緣說道:“帝君,我這弟子,便交與帝君,望請帝君照看一二。”
紫微帝君笑着點頭,說道:“你安心前往,有我看護,你弟子斷然無礙。”
姜緣點頭,又是囑咐左良一番,如此方纔與仙官前往,去拜見玉皇大天尊。
仙官引着真人一陣行走,走到瑤池最上方,在那處有二席,往上一些的席位上,玉帝正落座其中。
姜緣近前,拜得大禮說道:“廣心拜見陛下!”
玉帝說道:“早聞真人於下界所爲,蕩魔之行,真人收穫如何?”
姜緣答道:“收穫頗豐,當是拜謝陛下那時遣兵來助。”
玉帝笑而不語,垂目望向姜緣腰間數鼎,說道:“真人與九鼎緣法深厚,何不再取剩餘數鼎,而集齊九鼎?”
姜緣說道:“陛下,但緣法深厚,自有所得,如今尚未有所得,便是緣法不至,故我不曾急得。”
玉帝說道:“此乃下界南瞻部洲氣中有亂,故而擾你緣法,但無須驚擾,待南瞻部洲平定至時,你再下界,定有所得,再者,你可去尋水官大帝,其必然爲你指引。”
姜緣說道:“不敢驚擾水官大帝。”
玉帝笑道:“你不敢驚擾水官大帝,然水官大帝,常常在朕身前,與朕言說於你,只道你與九鼎有甚深緣法,若紫微大帝渡不得人間,那能相渡人間者,只得是你。”
姜緣拜禮說道:“我法力淺薄,如何敢竊居此言?”
玉帝說道:“你法力如今可談不上淺薄,三界能勝你者甚少。”
姜緣搖頭說道:“不敢當陛下此言。”
玉帝說道:“朕曾請得你歸位於天界,但你盡以修行未成而拒,而你如今之法力,你卻拒不得,蓋因你如今法力深厚,已非昔日道成之際,但朕不欲在如今相招於你歸位,朕知你之修心,你歸位非在今朝,而在來日。”
姜緣聞聽,大爲所動,跪伏在地,深深拜禮,說道:“陛下恩情,廣心銘記在心,但廣心不曾歸於天宮,然若陛下相召傳旨,廣心定然接着,爲陛下所用。”
玉帝笑着點頭,說道:“如今乃王母誕辰大會,你且歸於席間,談說之事,以你來日功成歸位天宮之時,再是與你好生談說。”
說罷。
有仙官上前來,要引着真人歸於席間。
姜緣朝玉帝再三拜禮,深感玉帝恩情,方纔跟着仙官離去。
不消多時,真人即是行至席間,重新歸於席位。
紫微帝君見真人歸來,笑道:“今見大天尊,可有所感?”
姜緣落座,感嘆說道:“大天尊心胸寬廣,遠非人間帝王能比較。”
紫微帝君笑道:“大天尊威懾三界,無有不敬不從者,其自是心胸寬廣,你之般所想,乃是常事也。”
姜緣說道:“大天尊爲天帝,乃三界之幸。”
紫微帝君指定遠邊,正在吃蟠桃的猴頭,說道:“有聞孫悟空昔年,可是曾言‘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欲要推翻大天尊,以其爲天帝,如今不知他如何想得。”
姜緣聞聽,哭笑不得,說道:“其那時年少無知,正是懵懂之年,學成本事,方纔有那般所言,如今已是修成正道,不生二心。那時無禮之處,望請帝君寬恕悟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