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三星仙洞,真人靜室之前,左良行走至此處,欲要拜見真人。
左良神色間,有些不寧,此乃心神失守,二神將起,正主失權之兆,他正是要往前而行,但在靜室之前,停住腳步,不知是否該往前而行。
如今往前一步,便可與他師父言說心中煩悶,以他師父之能,定是可以解他心中困惑。
可他又恐驚擾到師父靜修,他可有聞,師父在與祖師習全門道,恐無有空閒,他若是此刻前往,萬一驚擾師父,以至於功成垂敗,那時悔之晚矣。
不若他回去,再自己多加思量,不必驚擾師父。
左良心中雜念不斷,躊躇不前。
而真人靜室紋絲不動,未有召其入內之音。
左良望着前方,不知是否該入內,沉思許久,其仍難以抉擇,但其思量之間,心中忽是憶其,往日真人所言,苦海無邊,唯是聞道者自渡也,但聞道者,明道在前,當是往前而行。
他如今在此蹉跎,卻是何理,忘乎師父教導?
左良心下忽明,行至真人靜室前,不曾叩門,跪伏在地,說道:“弟子正淵,因修行難事,前來尋得師父,望請師父,能解弟子心中困惑。”
說罷。
左良跪伏在地,未有起身。
忽有清風徐來,室門自開。
左良擡頭張望,便是見着真人笑意盈盈的站在室門前,似在等待於他,左良恍然大悟,此爲師父考驗於他也。
若他果真退去,那方纔是丟了師父顏面,他選擇見師父,才能教師父寬慰。
他方纔心緒雜亂,實乃二神作祟,以心緒念頭,擾亂他心,若他着了門道,修行必退,若是中途不得醒悟,昔年豬八戒便是他的下場。
幸是他多以得師父教導,如此才能在關鍵之時,得以醒悟。
左良再是拜道:“弟子,拜謝師父!”
真人笑道:“你自己之悟,謝我作甚,且進來。”
說罷。
真人轉身入了室中,行至蒲團之上盤坐,在他蒲團之前,還有一空閒蒲團放置,真人使左良入內而坐。
左良再三拜禮,行走入內,落座蒲團,說道:“若無師父昔日教導,弟子何來醒悟,故弟子該是謝過師父。”
真人指定左良,笑罵道:“油嘴滑舌。且與我言說,你心中困惑,待我爲你解答,你自是去罷。”
左良聞聽,拱手沉吟許久,方是說道:“師父,但弟子自昔年迎回牛王后,便一直於府中修行,不曾外出得,然則弟子清修,修行卻未有精進,蓋因弟子有修行,便會思及在人間所見所聞,苦海之中,流民哀嚎而無救治,心神不寧,如此種種多年,弟子實在不明,故來請示師父,請師父解我之惑。”
真人聽得左良之言,嘆道:“本意留你多些時日,但如今看來,卻是留不得,留不住。”
左良說道:“師父,爲何言說留不得這等言說?”
真人說道:“自你昔日出行,我便知你之道,在府外,而非在府內,你早晚當是離去府中,在外修行,此爲你之道也。你如今之相,足以言說,你當是出府去。”
左良驚道:“師父,弟子尚未修行有成,更未在師父身前盡孝,怎能出府去。”
真人說道:“教你出府修行,又非教你逐出師門,何故大驚小怪,你出府修行罷,若是思及家中,隨時可歸來,只是不再教你於府中清修,此清修之道,非你之道也。”
左良說道:“然弟子出府修行,再不得師父身前盡孝。”
姜緣笑道:“不消說這等,但我常年於府中清修,你難以見我,談何盡孝之說?且不消說這等,安心出府修行,若我須你盡孝時,自會召今。”
左良聞聽,已知師父之意,即是跪伏在地,再三叩拜,感激涕零。
姜緣將左良扶起,說道:“莫要行那般多禮儀,你往日見我拜禮,便是作罷,但其餘諸多禮儀,儘可免之。正淵,你之道在外,有些事兒,我卻該與你說道。”
左良說道:“請師父言說,弟子定謹記。”
姜緣說道:“但你若是外出時,救治流民,有流民知你本事,欲要跟隨於你,你當是如何?”
左良拜道:“聞道者前,僅此而已。”
姜緣再是問道:“若有達官貴人聞你之能,教你前往,與之教導本事,你當是如何?”
左良說道:“衆生平等,若達官貴人有聞道者,自會上前來,若是相招,又如何能招得我?”
姜緣笑道:“但若你昔年人間家族來尋,你當如何?”
左良說道:“師父,左良早已老逝,今者爲正淵,怎有家族之說?”
姜緣聞聽,笑意盈盈,卻未有言說,只是目光仍是落在左良身上。
左良見之,沉吟許久,說道:“師父,若是家族之人,果真有那緣法尋得弟子,又懇求於弟子,弟子多半會心軟。”
姜緣笑道:“你知己心便可,但你可安心,我未有怪罪之說,只是望你好生斟酌,一舉一動,皆要三思而後行,不可牽扯太多,以至於沉淪苦海。”
左良說道:“弟子謹記師父之言。”
姜緣再是問道:“說來,正淵,你可記昔年我與你法號之時,與你言說你法號來由?”
左良說道:“師父,弟子只是記得,弟子乃是師父二弟子,是以上善若水,虛靜如淵,故有弟子正淵之法號。”
姜緣笑着點頭,說道:“如此,你且離去,但你在府中,再是歇息一二載,那時再出府修行去。”
左良領命,拜別真人,往外而去。
姜緣目送左良離去,起身亦是要朝外而去,他離了靜室,行至祖師靜室,在得祖師恩准後,便是入內。
真人方纔與祖師見禮。
祖師便是笑道:“童兒可是要離去府中,來與我辭別?”
真人說道:“師父有甚深法力,自是知我所想,但弟子正是要離去府中,來欲師父道別,但弟子一二載間,便是迴歸府中。”
祖師笑道:“你所欲去,可是爲正淵?”
真人說道:“正是,正是。師父慧眼,但正淵之道在外,而不在內,故其今當是外出修行,然正淵身中無有寶貝護身,故而弟子當是外出,以尋一二件寶貝,教與正淵護身之用。”
祖師指定真人,笑道:“但你與我索要,我定將寶貝與你,我之寶貝甚多,你爲何不來尋我,而要外出去尋?”
真人答道:“弟子怎能要師父的寶貝,取之爲他人?既正淵爲弟子之徒,自當由弟子親自去尋。”
祖師聞聽,深知真人之意,說道:“你這童兒,若是認準事兒,卻不得改變心意,便是隨你去,但此處有一玄鐵,你可持之,若能尋得能工巧匠,或可成一寶貝,其中緣法,便靠你自身尋得,我不與你多言。”
說罷。
祖師拂袖一揮,但見一玄鐵浮現其掌心之中,祖師將之遞與真人。
真人接過一看,見着此玄鐵,其表不華,內藏靈氣,乃大法力者蘊藏多年之相,乃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真人將之奉還,說道:“師父,此寶珍貴,弟子不能受之。”
祖師說道:“莫要多說,教你收着,你便收着就是,此乃一玄鐵罷,若無緣法,不以成寶,此物無用,若有緣法,能成寶貝,方有效力。”
真人聽得祖師如此言說,只得收下此玄鐵。
祖師問道:“此方下山,可有去處?”
姜緣朝府外張望而去,說道:“師父,弟子在西牛賀洲行走。”
祖師說道:“如此你且去,隨行須何人護持,你心中可有思量?”
姜緣說道:“師父,弟子此行乃在西牛賀洲行走,自不必多人隨行,故弟子調遣牛王跟隨即可。”
祖師說道:“你有思量便可,但我與你修行之門道,你今修行幾何?”
姜緣說道:“師父教與弟子許多旁門,弟子多是觸類旁通,是故弟子如今已習全之七八,待晚些回府,再是習之一二,弟子便能盡數習全。”
祖師點頭說道:“如此甚好,你且去罷。”
姜緣聞聽,再三拜禮於祖師身前,說道:“師父,弟子這便出府去。”
祖師笑着點頭。
真人這才離去祖師靜室。
真人離去靜室,行至牛王靜室前,敲響室門。
不消多時,牛王便是行出,見得外邊乃是真人,他即是拜禮,說道:“老爺,怎個今時來尋,可是有何事?”
姜緣笑道:“我當外出,你自隨我出行,此方有勞你了。”
牛王聞聽,說道:“老爺,我乃你之護法,老爺出行,我自當跟隨,此乃職責,怎說勞字?”
姜緣說道:“既如此,你且隨我出行,此方出行,乃爲個尋寶也,說不得牛王,你亦可從中尋得一二寶貝來。”
牛魔王問道:“老爺可是缺寶貝?若是缺寶貝,老牛的黑龍闢嶽槊,可爲老爺所用。”
說罷。
牛魔王從室中取來黑龍闢嶽槊,戀戀不捨教與真人。
姜緣接過黑龍闢嶽槊,掂量一陣,其重量於他手中,宛如無物,隨手揮舞,重若泰山之寶,於他手中輕如毫毛。
真人朝室內張望,見着室內只得一蒲團,一金臺,金臺上青煙梟梟,乃存放黑龍闢嶽槊之地,黑龍闢嶽槊到底以黑龍骨爲鑄,黑者,水也,龍者,亦水也。
金則生水,存於金臺,輔以香火溫養,此能助長黑龍闢嶽槊之能。
此爲天地數之理,牛王能借助天地數而強黑龍闢嶽槊,足以見其心,甚愛此寶。
姜緣笑道:“這般寶貝於你,怎有收回之理?你且持着,莫要再將之教與他人,神兵有靈,你這般卻傷其心。”
真人將黑龍闢嶽槊交與牛魔王。
牛魔王並未接過,只道真人須寶貝,他的寶貝可給真人使用。
真人笑道:“你且收着,此行外出爲尋寶,但非我缺寶貝,故你不必將此寶貝與我。”
牛魔王聞聽,方纔喜笑顏開,將黑龍闢嶽槊接過,他再是問道:“老爺,但不缺寶貝,爲何外出尋寶?”
真人說道:“我不瞞你,正淵將是外出,或是長時間不會回府,故我欲尋一二寶貝與他護身,以免魔障邪祟趁我不在,而襲擾於他。”
牛魔王驚詫問道:“老爺,正淵所取何爲?”
真人答道:“尋道。”
牛魔王說道:“何爲尋道?”
真人再答:“尋道便是尋道。”
說罷。
真人朝外而去,不再多言。
牛魔王緊隨其後,提着黑龍闢嶽槊,要爲真人開道。
二人出了府外,正要下山而去,忽見一聲鹿鳴,白鹿自山間而下,躍至真人身前,匍匐在地,請真人上背。
姜緣指定白鹿,笑道:“你這鹿兒,卻有長進,遠勝從前。”
白鹿一聲啼叫,仍是匍匐在地。
姜緣不曾多言,翻身上鹿。
牛王一手持定闢嶽槊,一手牽鹿,問道:“老爺,可要再尋個人來,侍奉老爺身側?”
姜緣笑意盈盈,問道:“牛王莫不是自覺無力,故再尋個人?”
牛王一聽,說道:“不消再尋,不消再尋!有老牛足矣!”
說罷。
牛王頭也不回,牽鹿往山下而去。
……
光陰迅速,不覺三月餘去,冬盡春來,真人與牛王行走於西牛賀洲道上,但見那前‘花香風氣暖,雲淡日光新’,又見那‘道旁楊柳舒青眼,膏雨滋生萬象春’。
牛王牽着白鹿,朝前張望,前方不遠有個小城,他即是說道:“老爺,那前有個小城,坐落在此,當是某一國也。我等繞道而去,亦或入內一觀?”
姜緣聞聽,朝前方小國望去,見着其國上空,祥雲縹緲,瑞靄氤氳,他心知有神仙在此國中,他說道:“牛王,且入國去,此國近南瞻部洲,再者國中有神仙在其中,我等即是途徑,當是前往一拜。”
牛魔王說道:“老爺,那前是怎個神仙,竟在此小國之內,老牛雖無有老爺法眼,但可見得此處魔障深厚,此國善人甚少,神仙怎個會落居此地,教老牛心有不解。”
姜緣笑道:“有何不解的,待入了城,便是知得。”
牛王領命,牽鹿往城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