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一念回光,寂滅當下

話表大衆阿羅遵金旨,引兩路兩路幢幡寶蓋,出了山門,會見四大金剛,說道:“吾等奉金旨,引道而前,接引真人,望請真人屈尊受引,隨我等前來,如來正在殿前等候。”

把守門道的四大金剛聽得其言,急讓開道來,說道:“真人請入內,”

姜緣聞聽,笑着點頭,方纔駕雲入得山門,受了幢幡寶蓋接引,得大衆阿羅以佛經沐浴,入山門之中,朝大雄寶殿而往。

少頃間,大衆阿羅引真人至大雄寶殿前,真人行至,但見寶殿之前,如來端坐九品蓮臺,彌勒佛,觀世音菩薩於左右作陪。

姜緣見之,即拜禮說道:“無知小兒,怎能教釋迦牟尼尊者與彌勒尊者,觀世音大士在殿前久等,此乃吾之過也。”

如來說道:“真人今降雲而來,不失禮節,我靈山自當以禮相待真人,如若不然,豈非教他人言說我靈山無禮,乃蠻夷之地耶。”

說着,如來請真人入得殿中。

真人自欣然應允。

一衆入得大雄寶殿,如來取一蒲團與真人而坐。

真人落座,拜禮道:“尊者,早些時日,我與府中靜修,得聞家師言說,尊者遣人而來,邀我共論佛法,我得聞此事,便是前來,相見尊者。但若有無禮之處,請尊者莫怪。”

如來說道:“怎有無禮之處,真人勿慮,但若言說無禮,卻當爲我,以邀真人共論佛法,擾了真人靜修。”

姜緣說道:“不敢當得此言,能與尊者共論佛法,此乃我之榮幸。”

如來笑道:“我今邀真人而來,乃爲論之寂滅。昔年真人便多聽得寂滅之法,那時真人法力深厚,卻未有今時大成之相,今於寂滅之法見解,定有不同,故請真人前來。”

姜緣說道:“如此,請尊者言說,該如何一論寂滅之法。”

如來說道:“此論,乃論彼此於寂滅之法見解,自以先後而闡述,互是印證,各補缺失,真人意下如何。”

姜緣說道:“但憑尊意。既是尊者請我而來論佛法,便由我而始,闡述寂滅,尊者覺得如何?”

如來笑道:“自無不可,如此有勞真人。”

姜緣聞聽,起身朝如來,彌勒等三位拜得一禮,沉吟少許,口中半唱半吟,說道:“夫寂滅者,非斷滅之頑空,乃真如本性之澄明。如菩提明鏡,照萬象而不滯;似太虛含靈,納羣生而無痕。衆生迷時,妄執四大爲身,六塵爲境,五陰幻起,生死輪迴。覺悟時,照見五蘊皆空,諸法無我,煩惱永寂,如雪消融於烈火。”

“夫緣起之道,如絲縷成錦,千絲共織;如浪濤涌海,萬滴同源。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如影隨形,如響應聲。若執實有,則墮常見;若執斷滅,則陷惡空。唯悟‘不生不滅’之真諦,方知寂滅非離緣起。”

真人悉數將心中於寂滅法之見解道出。

初時,如來等人聞聽,不以爲意,待真人說至深處,三者皆有心驚,竟是不知,真人於寂滅法之見解,已高深至此。

如來未作表示。

彌勒佛則笑意盈盈,他知真人乃是脩金丹正道者,然其於寂滅法之見解,高深莫測,此足以見者,今時真人之修行如何,此乃真人正道大成而修旁門,爲開府準備。

觀世音菩薩心中有驚,昔年菩提祖師身邊一道童,今時竟法力高深至此,當真了得。

光陰迅速,不覺半載餘去。

真人於大雄寶殿之中講說,終是完畢。

他在講完後,朝如來等三者拜禮,說道:“微末見解,若有不對之處,望尊者勿怪。”

如來笑道:“今聞真人所言,方知真人修行高深,有甚深法力,你所言,未有不對之處,許多高深之處,靈山之佛,勝不得你。”

姜緣說道:“尊者謬讚,我愧不敢當。”

如來笑道:“但有一聞,請真人相告。”

姜緣道:“尊者但可言說,我定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來說道:“但若修寂滅法,除參悟之外,如你所看,還能如何修行?”

姜緣沉吟許久,說道:“依我無知之見,修寂滅法,在於三者,是以戒,定,慧。修此三者,則寂滅可成,煩惱盡去。”

如來說道:“戒之如何?”

姜緣答道:“戒如護城之河,乃立身之本,防非止惡,身心清淨,如蓮出淤泥而不染。”

如來說道:“定之如何?”

姜緣答道:“定如磨鏡藥,攝心一處,照破五陰迷霧,如靜湖映天,纖毫畢現。”

如來說道:“慧之如何?”

姜緣答道:“慧如利劍斬葛,照見無我,破盡煩惱賊,如金剛杵碎金剛山。”

如來聽至妙處,撫掌大笑,說道:“真人所說甚妙,是以一念回光,當下寂滅。”

姜緣聞聽如來之言,細細品味,心有所觸,他即是拜禮說道:“尊者於寂滅之道,甚是了得,但尊者八字之言,便勝我許多。”

如來搖頭說道:“我之寂滅,甚難,甚難!但法力淺薄者,難以明得,法力高深者,方覺奧妙。”

姜緣說道:“易學難精,此謂寂滅。”

如來笑道:“真人所說,甚是有理,如我所料,寂滅於光陰,終將不存,禪法方爲現世佛法。”

姜緣說道:“佛無二法。”

如來十分歡喜,說道:“真人所言甚是,真人所言甚是。但請真人安座,當聞聽我之寂滅。”

姜緣拜禮後,方纔落座蒲團。

如來即是講說寂滅法,但其講說寂滅之法,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連通南北,寶殿璀璨。

真人見之,定心聽講,以其佛法,而助自身,如來之佛法十分了得,遠勝於他,但如來佛法十分含蓄,若法力淺薄者聽聞,難以明得,或得一二皮毛而自覺已明,以至於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但若法力深厚者聞聽,方知如來佛法之妙,其高深莫測,教聽聞者,受益匪淺。

……

卻說冀州一城中,左良與王守行走此處,救治生民,但他所行,城中百姓聞他到來,無不歡呼迎接。

左良十分不適這種情況,在將百姓救治完畢後,便與王守尋了個冷清的驛館歇息。

左良派遣王守出去購置一些東西,他則是在房中等待,他心中暗道:“或我該是換個裝扮,隱姓埋名,不然每至一城中,皆有百姓圍繞,此教我甚難救治百姓。”

左良思量着對策。但他思量不久,王守即是走入,神色有些沮喪,亦有些慌張。

左良見之,說道:“王守,你怎個這般?”

王守見了左良,方纔有些回神,說道:“師父,大事不好。”

左良說道:“有何大事,竟教你空手而歸。”

王守聞聽此言,方纔回神,看了看雙手,說道:“師父,弟子聞聽消息,一時慌亂,竟忘購置,請師父寬恕。”

左良擺手說道:“晚些再去一遭便是,但你與我言說,因何事而使你這般慌亂。”

王守說道:“師父,豫州一帶,有人聚衆造反,自號‘天補平均大將軍’。”

左良說道:“該慌亂者,乃朝堂也,乃各地藩鎮也,你爲何那般慌張,六神無主。”

王守說道:“師父,但我聞聽,我那少時好友亦聚衆造反。”

左良問道:“可是那黃巢?”

王守點頭說道:“正是黃巢,正是黃巢。但我聞聽消息,他率衆響應那反賊造反,前望豫州,如今攻城略地。”

左良捋須說道:“昔年我見他時,便知他非是個善茬,不曾想今卻是造反,違抗朝堂,如今朝堂乃何等反應?”

王守說道:“有聞朝堂派節度使率軍鎮壓,但不知戰果如何,我見城中流言四起,有言說那反賊勢大,天下活不下去的百姓流民,盡數歸入其軍中,反抗朝堂,有言說朝堂王師了得,定能輕易平叛。”

左良說道:“我雖不知戰果,但依我所看,李唐氣數將盡,正如東漢之末,太平道之反,撬動其氣數般。”

王守說道:“師父,我那好友可會亡命?”

左良搖頭說道:“但我非是神仙,如何能知這等之事?但依你所看,歷代造反者,有幾個有好下場?”

王守心中擔憂不止,他說道:“造反者,不成功便成仁,然則鮮少有功成者,如是漢高祖邦,前朝文帝堅,我朝太祖。恐我好友黃巢,難得個好下場。”

左良說道:“路在其腳下,昔年我途徑你城中,你看出朝堂無道,而選擇跟隨於我,你之好友黃巢,卻抉擇於科舉,今屢試不第,怒而造反,乃其所選之路,你阻不得。”

王守說道:“師父,我自知得,只是知得少時好友走上如此之道,教我唏噓。”

左良笑道:“說不得,你那少時好友,日後可功成,爲人間帝王,那時他來尋你,你尚要行得大禮參拜。”

王守說道:“此卻不能。”

左良問道:“爲何不能,你且與我說個門道來。”

王守說道:“我與師父修行,雖未有修出甚門道來,但醫術卻是學了些,相人之術,亦是學了些,我那好友不似天子之相。”

左良笑道:“你何時學得,我怎個不知?”

王守說道:“但師父有時爲他人斷面相,我在旁處觀看,久而久之,便學了許多。”

左良指定王守,說道:“你這徒兒,我教你學醫術,你習之甚慢,習這等相術,你倒是了得,竟三言兩語間,學得許多。”

王守搖頭說道:“師父莫怪,師父莫怪。但弟子亦不知爲何,習得相術,卻十分迅速。”

左良說道:“此乃天賦使然。但我對於相術,不過知得一二罷,談不上精通,待來日入得師門之中,我再請教我師,傳授些許,那時再教於你。”

王守說道:“師父,弟子不急。但弟子有一事,欲請師父相告。”

左良說道:“你且說來。”

王守說道:“師父,弟子跟隨於你,有些年數,爲何師父容顏不老?我知師父乃修行中人,但修行中人,莫不是都長生不老不成。”

左良笑道:“我非長生不老,但有些許本事,能教延年益壽罷,談不上長生不老。”

王守說道:“師父,莫非修行者,不可長生不成?”

左良搖頭說道:“修行之門道甚多,但大抵道字門中三百六十旁門,包含萬般,可論長生不死多是虛妄,如我這般亦然,若是須真長生,唯正道方可。”

王守問道:“既有門道可長生,師父爲何不行之此道?”

左良說道:“正道甚難,我難行之,若勉強而行,終究會功虧一簣。人貴在知足。”

王守若有所思,說道:“師父,弟子明矣。”

左良笑着點頭,說道:“且去購置東西,添置所須,晚些我等離去此城中,該去他處。”

王守拜禮說道:“是,師父。但師父,不知我等該往何處而去?”

左良說道:“冀州廣大,尚有我等不曾前往之處,該去往前方。”

王守沉吟許久,說道:“師父,但如今之天下,朝堂昏庸,藩鎮割據,又有人聚衆造反,我等救治之民,恐前腳救治,後腳便淪爲流民,此該如何是好?”

左良說道:“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王守領命,不敢再問。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瞬一載餘去。

天下大亂,左良與王守二人雖是奔赴各地,救治生民,但他等之救治,於亂世而言,乃杯水車薪也,他等救治數月,尚不及亂軍一日所戮之數。

一日,左良於冀州南處一城中驛館歇腳,他深感疲倦,是爲三災氣爲倦,然他無可奈何,數十載之功行,不及兵災而過,毀之一旦。

左良歇腳許久,王守忽是走入,說道:“師父,但那亂軍有變。”

左良問道:“變處何在?”

王守說道:“朝堂招安那天補平均大將軍,招其爲左神策軍押牙,其欣然應允,我那好友黃巢不依,二人分道揚鑣,黃巢自號沖天大將軍,率軍南下去了,恐此亂還須年數方能止息。”

左良嘆息不言,不做評價。

第357章 八戒守心,左良相助第247章 不敢爲天下先,與九鼎緣法深厚第303章 沉香修兵道,外丹道功成第411章 超脫之感,大聖唬八戒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二十八章 大音無聲,大象無形第三十章 金公歸位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八章 姜緣定心猿第424章 終至金鼎山,怪異妖邪第171章 唐僧護徒,獅駝城外大戰第160章 真武借劍,取經人行至寶樑國(求月票)第155章 行者借扇第419章 再臨寶樑國,國王好道第368章 左良終功成,王重陽求學第209章 真君鬥悟空,誰勝誰敗第387章 重陽心堅,菩薩考驗第420章 相贈字帖,方士怨恨第417章 重陽降心猿,九鼎緣法第178章 玄帝親至,書中廣心第376章 重陽論道,遊歷天下92.第91章 醒時之狀,悟空心猿變(二合一章節)第310章 牛王修行,誕辰大會第128章 八石五金,四聖試心第181章 真經有兩份,山中棋局(求月票)101.第100章 齊天大聖亂天,姜真人候牛王(4k)第380章 昔年長安,相見正淵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第79章 百八大法第三十七章 猴頭出世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117章 大聖悔悟,牛聖嬰第107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第四十九章 金丹作何第203章 蛟魔王作祟第411章 超脫之感,大聖唬八戒第193章 明心見性方爲禪,冀州西部第358章 尋唐僧,妖魔來路第389章 市井百態,肉身執迷第222章 二神懼死,而非於你第192章 真人再入靈山第70章 烏金相盤結,兔髓木液藏92.第91章 醒時之狀,悟空心猿變(二合一章節)第65章 萬壽山五莊觀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第59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209章 真君鬥悟空,誰勝誰敗第三十七章 猴頭出世第207章 蛟魔王終降,汾水之物第320章 沉香心亂,八戒勸誡第227章 二大聖相爭,勝負難定第116章 真人論法如來,賭賽真經第140章 聖嬰二敗悟空,行者求助觀音第三十三章 伏妖歸山第290章 太白星下凡第269章 玄冥老母來頭,悟空請天兵第230章 鐵柺李見真人第369章 重陽習三家,悟空見妖山第294章 左良八戒相助,真人祖師對弈第三十八章 意馬歸位第277章 苦海難渡,顯聖外甥第314章 重陽二世,再渡金星第81章 孫悟空第374章 沉香斗犬,真君之意第305章 老君可爲老師,帝君終功敗第112章 青牛借鼎,烏精不沉兔髓不飛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286章 聖母神皇,長生難求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270章 神鼎有變,兕大王赴宴第403章 性命相關,赤須龍第62章 守山第278章 真君護短,重陽轉世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358章 尋唐僧,妖魔來路第382章 左良請神悟空,真人之相第240章 擎天虯木大聖第349章 執相則千山阻隔,悟空則一念通達(第141章 行者終敗聖嬰,紅孩兒歸方寸第107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第二章 因果了第398章 重陽入終南,八戒終有悟第345章 左良得令牌,王守得學醫第九章 姜緣陽壽盡第414章 請帖,下一劫以廣心爲主第228章 重陽修行有惑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252章 當傳五雷法,青牛胡鬧第370章 魔羅,緊那羅菩薩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378章 情之一字,破局之能(求月票)第198章 再見李老者,終入長安城第181章 真經有兩份,山中棋局(求月票)97.第96章 悟空舉鼎,歸山(4k,求月票)第十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71章 九轉成丹之法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171章 唐僧護徒,獅駝城外大戰第222章 二神懼死,而非於你
第357章 八戒守心,左良相助第247章 不敢爲天下先,與九鼎緣法深厚第303章 沉香修兵道,外丹道功成第411章 超脫之感,大聖唬八戒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二十八章 大音無聲,大象無形第三十章 金公歸位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八章 姜緣定心猿第424章 終至金鼎山,怪異妖邪第171章 唐僧護徒,獅駝城外大戰第160章 真武借劍,取經人行至寶樑國(求月票)第155章 行者借扇第419章 再臨寶樑國,國王好道第368章 左良終功成,王重陽求學第209章 真君鬥悟空,誰勝誰敗第387章 重陽心堅,菩薩考驗第420章 相贈字帖,方士怨恨第417章 重陽降心猿,九鼎緣法第178章 玄帝親至,書中廣心第376章 重陽論道,遊歷天下92.第91章 醒時之狀,悟空心猿變(二合一章節)第310章 牛王修行,誕辰大會第128章 八石五金,四聖試心第181章 真經有兩份,山中棋局(求月票)101.第100章 齊天大聖亂天,姜真人候牛王(4k)第380章 昔年長安,相見正淵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第79章 百八大法第三十七章 猴頭出世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117章 大聖悔悟,牛聖嬰第107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第四十九章 金丹作何第203章 蛟魔王作祟第411章 超脫之感,大聖唬八戒第193章 明心見性方爲禪,冀州西部第358章 尋唐僧,妖魔來路第389章 市井百態,肉身執迷第222章 二神懼死,而非於你第192章 真人再入靈山第70章 烏金相盤結,兔髓木液藏92.第91章 醒時之狀,悟空心猿變(二合一章節)第65章 萬壽山五莊觀第328章 牛王勸誡,妖邪盡退第59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209章 真君鬥悟空,誰勝誰敗第三十七章 猴頭出世第207章 蛟魔王終降,汾水之物第320章 沉香心亂,八戒勸誡第227章 二大聖相爭,勝負難定第116章 真人論法如來,賭賽真經第140章 聖嬰二敗悟空,行者求助觀音第三十三章 伏妖歸山第290章 太白星下凡第269章 玄冥老母來頭,悟空請天兵第230章 鐵柺李見真人第369章 重陽習三家,悟空見妖山第294章 左良八戒相助,真人祖師對弈第三十八章 意馬歸位第277章 苦海難渡,顯聖外甥第314章 重陽二世,再渡金星第81章 孫悟空第374章 沉香斗犬,真君之意第305章 老君可爲老師,帝君終功敗第112章 青牛借鼎,烏精不沉兔髓不飛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第286章 聖母神皇,長生難求第259章 左良再隨行,顯聖相求第270章 神鼎有變,兕大王赴宴第403章 性命相關,赤須龍第62章 守山第278章 真君護短,重陽轉世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358章 尋唐僧,妖魔來路第382章 左良請神悟空,真人之相第240章 擎天虯木大聖第349章 執相則千山阻隔,悟空則一念通達(第141章 行者終敗聖嬰,紅孩兒歸方寸第107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第二章 因果了第398章 重陽入終南,八戒終有悟第345章 左良得令牌,王守得學醫第九章 姜緣陽壽盡第414章 請帖,下一劫以廣心爲主第228章 重陽修行有惑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252章 當傳五雷法,青牛胡鬧第370章 魔羅,緊那羅菩薩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378章 情之一字,破局之能(求月票)第198章 再見李老者,終入長安城第181章 真經有兩份,山中棋局(求月票)97.第96章 悟空舉鼎,歸山(4k,求月票)第十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71章 九轉成丹之法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171章 唐僧護徒,獅駝城外大戰第222章 二神懼死,而非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