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飛天

常浩南嘴上的解釋,突出一個輕描淡寫。

但就算沈俊榮並不算衛星結構設計領域的專家,但也能想到,這簡單的說辭背後,隱藏着何等複雜的計算和精妙的設計。

雖然只是幾顆百公斤級別的小衛星,但其中的部分技術,卻絲毫不亞於數噸級別的大傢伙了。

不過,他也沒再細問技術層面上更具體的細節。

一來不是自己的專業範圍。

二來……

發射場的指揮控制大廳,說起來好像是很高大上,但其實算是個半公開場合。

雖然不可能隨便進出,但包括媒體,甚至一些有組織的參觀團隊都能進來。

不是深入討論問題的地方。

“所以……這也是在給以後的中繼通信網絡做準備?”

沈俊榮一邊問了個不太敏感的問題,一邊看了看旁邊另一塊屏幕上顯示着的時間。

一時二十分。

就姿態調整而言,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效率了。

“這倒不是。”

常浩南搖頭:

“就算是完整的、覆蓋全球的中繼通信網,主力也會是百公斤級別,最大不可能超過一噸的中小型衛星,本身其實不會面臨撓性振動過大,影響設備工作狀態的問題。”

“那……”

沈俊榮面露好奇。

“有備無患嘛……”

常浩南說着把耳機放下,站起身準備活動一下筋骨。

青鸞星座的四顆衛星技術指標完全相同,02號姿態調整的順利完成已經驗證了整個技術的可行性,後面三顆衛星無論風險還是壓力就都要小上很多了。

“眼下,衛星的主流結構還是中心剛體-撓性附件的形式,但隨着航天器功能的不斷多樣化,結構也遲早要發展到全撓性,比如日本計劃在2005-2006年發射ETS-VIII工程試驗衛星,就有單邊約20米尺寸的可展開天線,幾乎已經完全不符合傳統構型了。”

“而未來尺寸更大的衛星,則有可能採用像是國際空間站那樣的桁架式結構,現在的解決方案是利用黏彈性阻尼杆,實現被動振動抑制,但衛星受制於本身的體量,又不可能有足夠大尺寸的中心剛體,單靠被動阻尼器很難滿足系統的穩定性需求……”

“……”

總而言之一句話——

以後肯定有用,現在就順手測試一下,權當是做技術驗證。

這個思路,在常浩南搞渦扇10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非常熟練了。

渦扇9A整個型號,幾乎就是被這麼提前鼓搗出來的。

欒文傑作爲科工委時代就當過副主任的領導,對此已經見怪不怪,因此青鸞星座的項目得以照常通過。

但對於較少接觸航空口業務的沈俊榮來說,似乎還是顯得有些激進了。

老爺子盯着屏幕上已經恢復平穩的兩張圖看了好一會,纔算是接受了常浩南的這個說法。

“也好……如果未來我們的空間站也用到桁架式結構的話,或許也需要這項技術發光發熱……”

他心裡這樣想着。

接着又想說點什麼的時候,整個人卻突然一顫,猛地咳嗽了起來。

這個時候,常浩南才突然想起,上一世在神舟五號任務成功之後,沈俊榮似乎就因爲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而住了院……

與此同時,位於大廳一角的媒體準備區域,幾名工作人員也已經調試好設備,正一邊對着指揮大廳內部測試取景效果,一邊等待着下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雖然中間還有大概三個小時的功夫,但卻沒有一個人捨得閉上眼睛休息一會——

很快,第一名華夏人就將離開地球,進入太空。

華夏也將隨之成爲全世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在這種節骨眼上,別說休息,就連眨一下眼睛都會覺得浪費。

很快,就有一名來自C站的記者注意到了正在交流着的常浩南和沈俊榮二人。

“那邊的……好像就是常浩南,常教授?”

“誰?”

旁邊的同伴顯然沒反應過來。

“航空動力集團的那個總規劃師,之前拿過菲爾茲獎的那位……據說也是今年院士增選最熱門的候選人之一……”

第一個人目不轉睛地回答道:

“如果能選上的話,應該是最年輕的院士了……”

後者此時也想到了這個名字,但還是有些不解:

“可是……他也和神舟五號有關係?”

“誰知道呢……他們這些搞數學的,參與什麼項目都不奇怪。”

那名記者說着從大衣口袋裡掏出採訪計劃:

“發射任務結束之後,我準備找個機會去採訪一下他……”

……

兩小時後,京城時間三時整。

隨着最後一顆青鸞01星完成姿態調整,整個中繼通信星座終於完成了對載人航天任務的適配準備。

說來也怪,之前常浩南一心定在衛星上,還沒有太明顯的感覺,但這會星座就緒,閒下來之後,重新看着大屏幕上面蓄勢待發的火箭,心頭反倒沒來由地多了些緊張。

這下子,他也算是理解了剛纔沈俊榮爲何要湊到自己這邊來聊上幾句天。

不過,作爲遊離於921工程以外的技術人員,常浩南還是隻能耐住性子,等着發射時刻的到來……

5時20分,航天員出征儀式在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舉行,首飛梯隊的3名航天員公開亮相。

“總指揮同志,我奉命執行首次載人飛船飛行任務,準備完畢,待命出征!”

航天員擲地有聲的話語響起。

而周圍的人羣,卻是一片寂靜。

只是偶爾傳出一陣清脆的快門聲。

站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清楚。

儘管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在設計時就已經精益求精

儘管已經進行了四次成功的無人測試。

儘管已經把船箭組合體的狀態調整到了最佳。

儘管……

或許有一萬條理由可以保證本次任務的安全。

但不管怎麼說,載人航天,都必定伴隨着巨大的風險。

尤其是在眼下這個當口。

大家都是搞科學的,自然不至於迷信。

但要說年初哥倫比亞號的事故對衆人的心理沒有一點影響,那也確實不太可能。

就連位於指揮中心內的常浩南,此時都難免受到氣氛影響,而有些手心冒汗。

反倒是航天員本人,顯得面色如常。

在簡短的問候和採訪之後。

6時15分,航天員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進入飛船返回艙,並開始進行發射前的各項艙內檢查和準備。

在接下來兩個小時裡,還需要進行約100項操作。

而在指揮中心的一塊屏幕上,顯示出他的生理參數一切正常。

就連心跳都維持在平常的每分鐘60次上下。

面對這個數字,常浩南除了一聲“佩服”以外,再無其它可說……

8時30分。

“各號注意,我是零號,30分鐘準備……”

零號指揮員的聲音響起。

從此時開始,航天員,飛船,火箭,發射場系統、航區測控通信系統等各大系統均須聽其號令。

現場觀看發射任務的領導隨後陸續進入大廳。

整個現場的空氣,逐漸凝固起來。

這個時候,原本緊緊合攏的三組迴轉塔架也已經全部打開,露出了神舟五號船箭組合體那纖長曼妙的身姿。

發射前20分鐘。

包括四艘海上測量船在內的12個測控點,以及檀州、鎬京兩個遙感中心分別進行了發射前的最後一次情況彙報。

一切正常。

發射前15分鐘。

加註系統停止工作,火箭解鎖,塔架上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撤離。

發射前5分鐘,總指揮最終確認所有系統、設備都處於良好狀態、並最終確認飛行參數。

發射前1.5分鐘,火箭供電由地面轉入箭上。

這也是發射前的最後一個步驟。

接下來,就是短暫而又漫長的等待……

90秒,如同90個小時一般。

即便作爲旁觀者,常浩南都覺得有些恍惚,雙眼直盯着返回艙內的畫面,但思維卻早已經神遊天外。

“5、4、3、2、1……”

直到零號指揮員進行最後的倒計時讀秒,才把他從思緒中給拽回來。

當“發射”的最終口令被報出的那一刻,常浩南注意到,不遠處沈俊榮的雙手,猛地攥緊成拳……

隨着返回艙畫面的輕輕一顫,另外一塊屏幕上,火箭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拖着橘紅色的烈焰急速飛向太空。

類似的畫面,常浩南並不是第一次看到。

但只有這次,他一時間甚至忘記了呼吸。

幾秒鐘後,耳邊又想起了本次發射的準確報時。

“發射時間,09時00分03秒497毫秒……”

第502章 抱緊常浩南同志的大腿!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1378章 前後十年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607章 華夏產品,走進歐洲!第30章 一天,解決難題!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988章 棋逢對手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1302章 必須超過F22!第1017章 震驚帶英一整年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067章 深度合作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661章 我,普通國企職工第1431章 到底是老牌海軍強國第55章 另請高明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1082章 一字型天線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擾GPS?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690章 打出統戰價值了第1115章 涉核課題?343.第343章 勝利了也要總結經驗教訓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202章 回家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902章 我,常浩南,打錢第1397章 得加錢!第1171章 高超聲速風洞第167章 怎麼也得薅點羊毛下來第453章 科工委編外副主任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075章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第1176章 我全都要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1009章 真海空聯動了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第1341章 你這導彈怎麼像是架飛機啊?第1320章 地球OL的平衡機制第1033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82章 發動機故障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603章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須得出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1273章 我,華夏,打錢!第867章 就叫渦扇20吧!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第863章 先搞專利!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631章 加力燃燒!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83章 趕赴閻良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麼不一樣第43章 新改型第148章 伊留申的野望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569章 面貌一新的江城重型機牀廠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87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識!第1212章 彈艙改進第728章 南亞大國的野望第884章 未來預警機的路線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
第502章 抱緊常浩南同志的大腿!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1378章 前後十年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607章 華夏產品,走進歐洲!第30章 一天,解決難題!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988章 棋逢對手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385.第385章 “息壤”戰洪魔第1302章 必須超過F22!第1017章 震驚帶英一整年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067章 深度合作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661章 我,普通國企職工第1431章 到底是老牌海軍強國第55章 另請高明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1082章 一字型天線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擾GPS?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690章 打出統戰價值了第1115章 涉核課題?343.第343章 勝利了也要總結經驗教訓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202章 回家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902章 我,常浩南,打錢第1397章 得加錢!第1171章 高超聲速風洞第167章 怎麼也得薅點羊毛下來第453章 科工委編外副主任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075章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第1176章 我全都要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1009章 真海空聯動了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第1341章 你這導彈怎麼像是架飛機啊?第1320章 地球OL的平衡機制第1033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第874章 設計定型是新的開始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82章 發動機故障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603章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須得出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1273章 我,華夏,打錢!第867章 就叫渦扇20吧!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第863章 先搞專利!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631章 加力燃燒!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83章 趕赴閻良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麼不一樣第43章 新改型第148章 伊留申的野望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1191章 預測旋轉爆震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569章 面貌一新的江城重型機牀廠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87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1297章 100億,我出100億!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857章 大地之眼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識!第1212章 彈艙改進第728章 南亞大國的野望第884章 未來預警機的路線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