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天基數字圖像傳輸系統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

神舟五號返回艙順利降落在蒙省中部的預定返回區域。

距離預定着陸中心只有4.8公里。

這個數字,在預定方案裡面算是中規中矩。

甚至不算是歷次回收中最好的成績。

但是有美國和俄羅斯的前面兩次事故“珠玉在前”,神舟五號的一切正常就顯得不是那麼正常了……

承擔搜救任務的736號直升機,也就是之前常浩南乘坐過的那架直升機很快降落在返回艙附近,醫療團隊和搜救團隊迅速抵近,幫助航天員打開艙蓋,並在艙內進行第一次醫學檢查。

27分鐘後,華夏首位航天員自主完成出艙,確認各項身體指標一切正常……

而到了這個時候,指揮控制大廳內的氛圍,反而比剛纔平靜下來不少。

對於很多爲此而拼搏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人來說,這一刻所爆發出的情緒,根本不是歡呼和慶祝所能夠表達的。

按照計劃,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此時應該正式宣佈,神舟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但他站在小講臺後面,連續張了好幾次嘴,愣是沒能把本已經輕車熟路的一句話給完整地說出來。

而有些年齡比較大的同志,更是已經紅了眼眶,只是考慮到架在周圍的攝像機,才強忍着沒有表現出來。

本來,這裡面大概率也應該包括沈俊榮。

但是他剛纔被常浩南提前轉移了注意力,這會確認了神舟五號的返回艙和航天員都沒問題之後,更是光速切換回了剛纔的話題。

“浩南同志?”

顯然,作爲測控通信領域的專家,沈俊榮腦子裡已經甩不掉這個想法了。

常浩南這會也正跟着一起鼓掌,被沈俊榮叫了兩次才聽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遂趕緊轉過身。

“你剛纔提到把再入體的外形改爲尖錐形……但這個外形內部的有效空間太低,而且更重要的是……空氣動力學加熱所引發的高溫和燒蝕會更爲嚴重,另外薄殼椎體的結構強度也有問題……大概十年前,我們有一發火箭就是因爲整流罩內部用了這種結構,導致發射成功但載荷損毀……”

跟很多人的直覺不同,在流體動力學中,阻力最低的外形就是圓鈍頭,也就是遠洋船舶的球鼻艏,或是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外形。

尖錐體反而會提高阻力。

“這……”

其實常浩南剛纔提出來的,最多也就算是個念頭。

連想法都稱不上。

拿尖錐體做例子,也只是因爲這個外形比較容易計算,結果肯定能降低等離子鞘層的厚度。

所以,還真沒認真考慮過沈俊榮提出來的問題。

一番思索過後,他才重新開口道:

“高溫燒蝕,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提高耐熱塗層厚度,或者主動冷卻之類的技術克服。”

“至於空間利用率……”

回答到這裡,常浩南還是卡了殼。

實際上,他之所以會想到黑障區域內的通信問題,跟宇宙飛船沒有太大關係——

載人航天搞了這麼多年,黑障區域斷聯幾分鐘的問題其實並不大。

反而對於彈道導彈來說非常要命。

而彈道導彈的彈頭,其實並不太在乎空間利用率。

35-80km的高度範圍,正好是末端姿態調整最關鍵的一個階段。

在80km以上,調整精度不足。

並且再入過程中的摩擦本身就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軌道偏差。

而到了35km以下……

彈道導彈可沒有減速降落這一說,尾速最高可以達到15-20倍音速,也就是每秒鐘5-7km。

衝破黑障之後,幾秒鐘時間就命中了。

根本來不及調整。

然而,由於黑障的存在,彈頭既無法被動接受衛星信號,也不能主動使用雷達制導。

所以命中精度幾乎只能依靠陀螺儀進行軌道計算。

除了全程不離開大氣層的中短程導彈以外,圓概率誤差能有個50米,那就已經是豪傑中的豪傑了。

而如果能讓彈頭使用合成孔徑雷達進行末制導……

那50米的命中精度基本算是下限。

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用於攻擊活動中的目標。

比如大型船隻,或者重要的車隊之類。

但這些想法,顯然不太方便和沈俊榮透露。

好在,對於減輕或者消除黑障的影響,他並不是只有這一個思路。

因此迅速切換話題:

“尖錐體只是舉個例子,實際還可以採用更復雜一些的外形……”

“另外,向等離子體流場中注入物質……比如六氟化硫、六氟化錸、或者四氯化碳,也可以有效減小等離子體鞘層中的電子密度,當然這些需要在再入體的頭部和側面開孔,還要設計孔道結構,對於總體結構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常浩南說完之後過了好一段時間,都沒聽到沈俊榮再次開口。

他有些好奇地回過頭,卻發現對方手裡正拿着個本子奮筆疾書。

當然,在眼下這個萬衆矚目的時候,二人之間“不務正業”交流也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憋了兩天時間才總算獲得採訪機會的媒體蜂擁而來,很快便有人注意到了不遠處的常浩南和沈俊榮。

一眨眼的功夫,四周便遞上來好幾個帶着不同媒體標識的話筒……

……

幾小時後。

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

馬爾維爾大步走入局長辦公室,來到肖恩·奧基夫面前。

手裡還拿着一份資料:

“局長,中央司令部方面的偵察結果已經傳回來了,這是分析結果。”

說着把資料翻開,放到辦公桌上:

“但是……”

還沒等他說完,奧基夫便接過了話茬:

“但是沒有發現異常,只有一個S波段的信號源,但通信容量極低?”

他甚至都沒有低頭看一眼報告內容。

“呃……確實是這樣,但是您怎麼……”

全球鷹返航之後,情報幾乎是以最快的速度被上傳到國內,接着由NASA的分析師進行技術處理。

中間並沒有經過任何額外過程。

“唉……”

奧基夫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從電腦旁邊抽出幾張紙,遞給對面的馬爾維爾:

“你看看吧。”

後者接到手中,發現是一份經過翻譯的新聞簡報。

當然,也一起附上了原件。

漢語的。

最上面一行的內容是——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圓滿完成,天基數字圖像傳輸系統建功》

雖然翻譯得比較生硬,但這個標題還是讓馬爾維爾內心咯噔一下。

正文的篇幅不長,但內容卻非常重磅。

表示我們引入了一套新技術,讓飛船在軌道運行過程中,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可以直接與京城航天指控中心進行數據傳輸,大大提高了航天器在軌期間的工作有效性云云。

人家直接瞄準京城發送信號,你在中亞執行被動偵察任務。

能獲得到有用信息才叫有了鬼。

“他們……就這麼直接報道出來了?”

馬爾維爾也是NASA裡面的老資歷了,對於華夏那邊的風格還是有些瞭解的。

一般來說,新技術投入應用之後,不會這麼直白地就說出來。

至少不會這麼快。

奧基夫雙臂撐在桌面上,雙眼直勾勾地盯着眼前尚未被翻開的報告,沉默了一會才繼續道:

“這條新聞,不是面向他們自己人,而是給我們……或者說,是給有合作意向的其它國家看的……”

第1387章 山間的雷達站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96章 你憑什麼去研究?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1614章 一束光的方向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513章 歸航301.第301章 那就說點什麼吧(二合一)第1572章 飛機客艙裡的決定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第1257章 半年之期!第1640章 超級迴旋鏢第127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393章 別人都是做個樣子,你真想解決問題?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1033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第1368章 明修棧道第487章 欲擒故縱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1549章 聽你指揮第1394章 一份報告引發的休會第1567章 “團結精神”第1506章 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剛入職的研究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40章 好好聽講!第908章 江湖上處處都有我的傳說(新的一月第1580章 水下力量第1372章 這下輪到美國人用高炮防空了第114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第66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準備主動出擊!第1633章 往天平上再放一顆砝碼第1559章 Checkmate(將死)第691章 鋌而走險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1550章 萬億規模的市場第1145章 沙漠改造的最後一塊拼圖第1485章 月球還是火星(祝各位國際勞動節快287.第287章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轟6再改改第1332章 和這樣一羣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972章 生產定型鑑定,以及未來的打算第1525章 跑得比耗子還快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1647章 用電力破局第454章 成立裝備工業司!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974章 要一起過年麼?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1451章 把最大的震撼留到最後第1363章 金屬與硅的對話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第1604章 去你們華芯國際看一看第1188章 反導威脅第944章 最後的戰略轟炸機(算昨天的)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第777章 種瓜得豆第980章 做一家有夢想的公司第832章 揭示宇宙的形狀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1564章 歐洲人要繃不住了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1334章 陸軍老大哥的逆襲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1487章 太空交通樞紐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976章 突如其來的見家長第758章 流形學習第1541章 改變行業的成果第1206章 氣動矢量噴管,柳暗花明?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889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671章 專職秘書285.第285章 區域防空,不能再拖了第51章第857章 大地之眼
第1387章 山間的雷達站第525章 Nh90直升機,看向東方第96章 你憑什麼去研究?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1614章 一束光的方向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513章 歸航301.第301章 那就說點什麼吧(二合一)第1572章 飛機客艙裡的決定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第1257章 半年之期!第1640章 超級迴旋鏢第127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393章 別人都是做個樣子,你真想解決問題?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1033章 計算材料學的威力第1368章 明修棧道第487章 欲擒故縱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1549章 聽你指揮第1394章 一份報告引發的休會第1567章 “團結精神”第1506章 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剛入職的研究第9章 學霸之間,亦有差距!第40章 好好聽講!第908章 江湖上處處都有我的傳說(新的一月第1580章 水下力量第1372章 這下輪到美國人用高炮防空了第114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1108章 無意間推動了歷史第66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準備主動出擊!第1633章 往天平上再放一顆砝碼第1559章 Checkmate(將死)第691章 鋌而走險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第1550章 萬億規模的市場第1145章 沙漠改造的最後一塊拼圖第1485章 月球還是火星(祝各位國際勞動節快287.第287章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轟6再改改第1332章 和這樣一羣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972章 生產定型鑑定,以及未來的打算第1525章 跑得比耗子還快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1647章 用電力破局第454章 成立裝備工業司!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974章 要一起過年麼?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1451章 把最大的震撼留到最後第1363章 金屬與硅的對話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第1604章 去你們華芯國際看一看第1188章 反導威脅第944章 最後的戰略轟炸機(算昨天的)第717章 特殊的禮物第777章 種瓜得豆第980章 做一家有夢想的公司第832章 揭示宇宙的形狀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1564章 歐洲人要繃不住了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1334章 陸軍老大哥的逆襲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1487章 太空交通樞紐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976章 突如其來的見家長第758章 流形學習第1541章 改變行業的成果第1206章 氣動矢量噴管,柳暗花明?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889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671章 專職秘書285.第285章 區域防空,不能再拖了第51章第857章 大地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