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氣動矢量噴管,柳暗花明?

雖然對結果早有預料,但真到了這個時候,孫琮還是不免覺得有些惋惜。

601所最早比較看好的確實是一個三翼面方案,重點在於以相對較弱的動力水平實現更強的機動性。

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在大約幾年以前,“較弱的動力水平”這個大前提出現了一些小變化,所以他們也順勢把關注重點轉向了常規佈局和半無尾佈局。

這次也是同時帶來了這兩套方案,並準備根據現場情況決定具體把哪一套拿出來。

因此,當常浩南把渦扇10G的指標給掏出來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有了拿半無尾佈局出來競爭的想法。

再加上後來611所的針對性發言,讓代表團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

畢竟他們也是考慮到,常院士當年都能用不到五年時間掏出一臺準四代的渦扇10,那現在用不到五年時間再掏出一個推力矢量技術,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成也敗也。

這個方案的最後一絲希望也還是隨着常浩南的表態而熄滅了。

相對應地,坐在他對面的楊韋則長舒一口氣,不由得露出了放鬆的表情。

實際直到不久以前,哪怕在611所內部,是否要在第四代戰鬥機的設計當中延續殲10的翼面構型,都還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存在。

尤其是考慮到國內航發產業的飛速進步,似乎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拿出一款對標F119的型號也並非不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復刻一架F22顯然是風險最小的選擇。

至於中間的過渡期,完全可以拿已經在殲10上面通過考驗的渦扇10B來頂上。

但一方面601所在常規佈局方面的積累不足,中規中矩的方案很難在集團內部脫穎而出。

另一方面,楊韋本人也不希望只是簡單地跟在美國人後面亦步亦趨。

剛纔他作爲開場白的那段話,其實除了說給其他人聽以外,也是在說給他自己。

好在,最後的結果還是符合期望的……

……

航空工業集團畢竟是一個整體,雖然下屬各單位在技術路線上會出現分歧,但總得來說,一旦確定了方向之後,還是能做到勁往一處使。

比如611所過去並沒有雙發重型機的設計經驗,所以雖然獲得了設計佈局方面的主動權,但在結構方面,也還是少不了其它兄弟單位的幫助。

所以,整個會議後面的內容,基本就是和呂光等空軍裝備研究院的代表進行溝通,在鴨翼+大三角翼方案的基礎上繼續深化一些細節。

其實常浩南雖然已經在航空動力集團幹了好幾年的高管,但畢竟還是搞飛機設計起家。

所以即便進入到會議後半程,也不乏有人時不時向他提出一些問題。

但面對這些問題,常浩南卻基本只是做出最基本的回答,並沒有像剛纔那樣擴展太多內容——

並不是爲了在業務上避嫌,而是他仍然在思考601所提出來的那個半無尾方案。

畢竟從裝備習慣來看,出於分攤風險和平衡業務的考慮,大國空軍一般不會只裝備某種單一型號的主力戰機。

而從具體技術上講,鴨翼+大三角翼佈局由於起降時的飛行特徵,並不特別適合艦載。

這一點,從他手頭那些陣風M的技術資料中可以得到驗證。

更重要的是,半無尾佈局,剛好契合了常浩南在下一階段準備着手研發的某項重要新技術……

因此,趁着會議午休的當口,常浩南主動找上了情緒仍然有些低落的孫琮。

雖然二人沒有直接共事過,但常浩南在601所工作過相當長一段時間,還跟後者一起領過“獵蝠行動”的紀念章,也算是老熟人了。

由於時間有限,在一番簡短的寒暄之後,常浩南便直接切入了正題:

“孫總,剛纔在會上,我也只是就事論事,其實我本人對於咱們601所的半無尾佈局,還是相當感興趣的……”

孫琮當然知道對方不是針對自己。

不過人嘛,在這種時候難免會有情緒。

當然,常浩南如今貴爲院士,他也不可能真的表現出什麼不滿來。

但總歸還是不太想提起這個傷心事。

於是當即準備轉移話題:

“我明白,常院士……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就不用再提了……”

結果剛說到一半,就被常浩南給打斷了:

“我不是客氣,是真的對這個方案感興趣。”

他說着指了指旁邊電腦屏幕上仍然沒關的PPT。

孫琮沉默片刻,接着重重嘆了口氣,還是有些憋不住地開了口:

“常院士,一個矢量推進技術,如果您真的自己牽頭,難道真就克服不了壽命問題?”

顯然,他的內心仍然帶着不甘。

常浩南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露出一個笑容,低聲說道:

“實際上,我這次來找你,就是爲了詳聊一下這件事情……”

聽到這句話,孫琮臉上閃過一瞬間的驚愕。

接着又重新露出希冀的目光。

“目前我們正在地面測試的,當然也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已經投入使用的幾種矢量噴口,無論是導流板型、收斂調節片型、還是二元俯仰型,甚至包括火箭發動機上使用的擺動型,都屬於機械式推力矢量噴管。”

“通過機械結構調整推力作用方向,雖然原理上簡單,但控制機構複雜、冷卻密封困難、額外死重大……而且憑空增加幾百個細小的活動部件,就算技術再怎麼先進,可靠性和壽命也必定會受到影響,這是工程原理決定的……”

常浩南說到這裡,稍微暫停了一下。

孫琮也點點頭,表示自己理解。

“所以我一直在考慮,開發一種幾何形狀固定的氣動矢量噴管,這樣就可以避免複雜機械結構帶來的性能損失。”

這下子,孫琮可就有點不理解了……

“幾何形狀固定的矢量噴管?”

他皺了皺眉,甚至有那麼一瞬間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矢量噴管,核心功能是改變推力指向。

但又要幾何固定……

頗有一種“放大的同時再縮小一點”或者“五彩斑斕的黑”這樣的既視感。

常浩南也知道自己這說法有點怪,所以趕緊解釋:

“你應該知道,老渦扇10上面用的那種引射式噴口,就是通過在噴管喉道位置注入二次流,從而調節噴管的喉道面積的吧?”

他口中的老渦扇10,指的是自己接手之前就不了了之的那個版本。

孫琮先是下意識點頭,緊接着便露出“原來如此”的明悟表情:

“你的意思是,在噴管內部以不對稱的方式注入二次流,從而通過二次流效應來控制推力產生的方向?”

“沒錯,所以才叫氣動矢量噴管”

常浩南重新看向那個半無尾佈局的佈局效果圖:

“但這個技術路線需要非常精密的發動機電控系統,以及遠大於常規的發動機引氣量,所以需要一個全新設計的航空平臺,才能完全發揮出性能優勢……”

“不知道……孫總你的意向如何?”

第993章 局勢不是小好,是大好第1105章 一炮雙響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1338章 射程延伸40?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832章 揭示宇宙的形狀第986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695章 精確制導導歪了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1474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第1351章 “玄鳥”高超音速飛行驗證平臺第1436章 告訴同志們,要逐漸習慣我們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的事實第1407章 半架飛機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1647章 用電力破局第1331章 問題不大jpg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1481章 返航第668章 萬家燈火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390章 比核聚變規格還高的項目?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1310章 快慢自如 遠近合一342.第342章 最後還是逃不過要講課第1538章 週期性光學晶格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1485章 月球還是火星(祝各位國際勞動節快第17章 院士的青睞第1215章 能量去哪了?第1211章 圖160,唯一可用載具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第1136章 你等着瞧!第614章 華夏戰鬥機的心臟第749章 拿捏土耳其的籌碼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第1441章 面對現實第1488章 成爲世界的中央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第1048章 這就想要A射B導了?第1424章 獨門絕技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1311章 落入陷阱第705章 有價值的俘虜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173章 電火花加工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580章 水下力量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811章 華夏行,我也行嗎?第973章 邀請他來開會!第114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第1069章 軍用產品線?第1640章 超級迴旋鏢第10章 殲8大戰F22?第1423章 連發射擊!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1638章 前景未卜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1620章 從40nm到27nm的跨越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1531章 縛蒼龍第47章 主動顫振控制,成功!第702章 警衛九局第1076章 F136的關鍵設計評審第1606章 多重曝光第582章 先天反輻射聖體第1011章 來自常總的新要求第845章 M88發動機的進化論第702章 警衛九局第881章 信號傳輸層面的麻煩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第444章 火炬公司的第一筆大單第1615章 遙遙領先jpg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第1234章 女士之愛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1053章 新的預警機平臺?第97章 柳暗花明第676章 預警機也可以高低搭配第1636章 系統等級,LV5!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1045章 世界最強預警機!第838章 我改變了學術規則第1181章 縮比風洞338.第338章 受到驚嚇的英國人(日萬,求月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05章 高空臺模擬第1471章 美國的戰略優勢第691章 鋌而走險
第993章 局勢不是小好,是大好第1105章 一炮雙響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1338章 射程延伸40?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832章 揭示宇宙的形狀第986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695章 精確制導導歪了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第1474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第1351章 “玄鳥”高超音速飛行驗證平臺第1436章 告訴同志們,要逐漸習慣我們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的事實第1407章 半架飛機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1647章 用電力破局第1331章 問題不大jpg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1481章 返航第668章 萬家燈火第545章 身法靈活的意大利人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390章 比核聚變規格還高的項目?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1310章 快慢自如 遠近合一342.第342章 最後還是逃不過要講課第1538章 週期性光學晶格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1485章 月球還是火星(祝各位國際勞動節快第17章 院士的青睞第1215章 能量去哪了?第1211章 圖160,唯一可用載具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1046章 反隱身能力第1136章 你等着瞧!第614章 華夏戰鬥機的心臟第749章 拿捏土耳其的籌碼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第1441章 面對現實第1488章 成爲世界的中央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第1048章 這就想要A射B導了?第1424章 獨門絕技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第1311章 落入陷阱第705章 有價值的俘虜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173章 電火花加工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580章 水下力量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648章 這麼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第811章 華夏行,我也行嗎?第973章 邀請他來開會!第114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第1069章 軍用產品線?第1640章 超級迴旋鏢第10章 殲8大戰F22?第1423章 連發射擊!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756章 科工委的進步第1638章 前景未卜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1620章 從40nm到27nm的跨越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1531章 縛蒼龍第47章 主動顫振控制,成功!第702章 警衛九局第1076章 F136的關鍵設計評審第1606章 多重曝光第582章 先天反輻射聖體第1011章 來自常總的新要求第845章 M88發動機的進化論第702章 警衛九局第881章 信號傳輸層面的麻煩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第444章 火炬公司的第一筆大單第1615章 遙遙領先jpg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第1234章 女士之愛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1053章 新的預警機平臺?第97章 柳暗花明第676章 預警機也可以高低搭配第1636章 系統等級,LV5!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1045章 世界最強預警機!第838章 我改變了學術規則第1181章 縮比風洞338.第338章 受到驚嚇的英國人(日萬,求月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05章 高空臺模擬第1471章 美國的戰略優勢第691章 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