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

第1185章 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

當天的稍早些時候。

渤海之濱。

一部54K6戰鬥指揮艙裡,來自泉城軍區空軍地導部隊的盧志成上校正一邊緊盯着眼前的圓形雷達屏幕,一邊時不時瞄向旁邊的電子時鐘。

他所指揮的地空導彈團早在一週前就從大約二百公里外的原駐地機動到此,並部署了一個加強過團級指揮系統之後的防空營陣地。

一般來說,這應該是算是一次實戰化演訓的標準起手,後續應該會跟上一輪立足於“未知空域條件,複雜電磁環境”的對抗演習或者射擊訓練。

但這一次,部隊在機動到位之後卻就地轉入待命狀態,一連好幾天都沒有接到任何新的指示。

直到前一天傍晚,團指揮所才正式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們作爲防守方,模擬對抗一個“小型高速彈道目標”。

曾經在肅州參加過S300PMU2交付測試的盧團長知道,這種說法一般相當於一枚短程彈道導彈。

因此,他們從今天凌晨時分開始就進入了戰備狀態,時刻等待着來襲目標的出現。

這個時候,坐在相隔兩個位置以外的團參謀長李吉祥突然轉身彙報道:

“團長,接到軍區空軍通報,目標彈將預計在0847時附近發射!”

隨着他的聲音落下,指揮艙內衆人的精神頓時爲之一振,氣氛也緊跟着變得嚴肅起來。

對於反導攔截這件事,各國總體上都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所以在大部分測試當中都會採取明棋方式。

即攔截方會事先獲得目標來襲的大體時間和方向。

相當於小透不算透。

像美軍在測試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時,甚至會靶彈的全部彈道數據提前輸入反導系統。

否則,很多對抗甚至根本無法進行。

盧志成深吸一口氣,湊到安裝在指揮台上的話筒旁邊:

“全營一等!雷達開輻射,搜捕目標!”

防空陣地在表面上仍然一片安靜,但各個戰位上的人員卻如同上緊了弦的發條一般,有條不紊地進入了戰鬥狀態。

而盧志成則在稍微猶豫片刻之後,又緊跟着下達了第二通更具體的指令:

“將96L6E2雷達調整至L波段,分擔火控雷達的照射壓力,同時由64N6E雷達全面接管警戒任務……”

“……”

在去年進行的測試中,實彈射擊環節就包括擊落兩個不同類型的短程彈道導彈。

因此,儘管剛剛換裝一年多,但他已經瞭解到了一些攔截彈道目標的訣竅。

不過,即便如此,實際攔截效率仍然不慎樂觀——

問題並不出在雷達,而是導彈。

針對空氣動力學目標所設計的導彈往往更加註重動力射程而缺乏足夠的初段加速度,即便雷達已經形成穩定跟蹤,仍然有相當概率因爲攔截彈來不及進行機動而錯過來襲目標。

“團長,需不需要把攔截的火力通道數量增加一倍?”

正在指揮系統中規劃攔截火力的李吉祥參謀長突然問道。

盧志成先是一愣,接着有些哭笑不得地搖了頭:

“增加什麼火力通道,今天根本沒有實彈射擊環節……”

“從通報的發射位置來看,靶彈大概率是一枚短程彈道導彈……根據我的經驗,對於這種戰役戰術類彈道目標,在有戰區系統指揮所統一管理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容易完成捕獲和跟蹤的。”

用於要地防空的S300P並沒有像S300V一樣在設計之初就規劃反導功能,不過團一級的83M6指控中心還是專門優化了對於高空彈道目標的截獲能力。

這意味着在不發射導彈的虛擬對抗環節,他們通常能夠佔到一些便宜。

不過,好不容易撈着一次對抗機會,偌大一個團指揮所也不能就這麼幹等着目標來襲。

因此,幾秒鐘後,盧團長重新看向自己的參謀長:

“老李,你帶着幾個新上來的參謀進行一下標圖訓練吧,模擬一下預警雷達被摧毀或者失聯的情況……”

儘管新的軍事技術已經把對抗引入了信息時代,但對於軍人來說,傳統的紙上作業仍然是保守但可靠的選擇。

而李吉祥,恰好正是這方面的翹楚。

“是!”

參謀長隨即起身,從旁邊拿起黑藍紅三種顏色的筆,來到身後不遠處的戰術桌前。

另外兩名相對年輕的參謀也緊跟着湊了過來,準備欣賞自家領導展示的絕活……

“報告,根據彈道計算,目標即將進入截獲範圍!”

無線電中傳來了64N6E雷達操作員的聲音。

與此同時,盧志成眼前的屏幕上,也同步顯示出了戰場管理雷達的搜索結果。

如同言出法隨一般,僅僅幾秒鐘後,一個耀眼的回波就出現在了雷達探測範圍內靠近中心的位置——34km外,47.7km高度

“目標出現,準備跟蹤!”

盧志成在下達口令的同時,手上也跟着轉動軌跡球,將目標維持在雷達的最佳搜索範圍之內。

與此同時,李吉祥也在紙上畫下了第一個藍色記號。

戰場管理雷達的搜索頻率和精度相對有限,因此按照常規流程,會把捕捉到的大致信息分享給96L6E2和30N6E雷達,由它們對目標所在區域進行快速多次掃描,再向發射單元提供更加精確的火控參數。

47km高度,對於常見的中短程彈道導彈來說,相當於大約38-40秒反應時間。

足夠了。

按照模擬演習的規則,只要目標截獲信息被順利送至發射單元,再由發射班長按下擊發電鈕,就可以算作攔截一方獲勝。

老練的盧志成甚至已經把手指提前挪到了指控信息傳輸的按鍵上面。

然而,和他的預期不同。

火控雷達分隊的反饋卻遲遲沒有在無線電中響起。

旁邊的屏幕上也只是一閃而過了幾個斷斷續續的軌跡點,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出現穩定而清晰的目標軌跡。

“什麼情況?”

看着屏幕右下角的攔截倒計時逐漸歸零,盧志成的腦門瞬間有些冒汗。

“目標速度太快,小角度掃描沒能跟上垂直方向的區域變化。”

耳邊響起了雷達連長略顯急促的聲音:

“我們正在重新確認掃描範圍……”

“……”

作爲首批換裝該型防空系統的單位,盧志成的部下動作相當迅速,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重新完成了一次截獲-傳輸-跟蹤流程。

然而,天上的那個目標,似乎更快。

當大約10秒鐘後,指控中心第二次將目標信息分享給火控雷達時,屏幕上顯示的高度信息竟然已經變成了23.3km。

盧志成差點把眼睛給瞪出來。

秒速超過2km???

這顯然不是一枚正常短程導彈所應該擁有的末端速度。

甚至連很多老式的中程導彈都未必能達到……

“重新嘗試跟蹤!”

儘管事先對此毫無準備,但這支精銳的地導部隊還是把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了極點。

靠着把鍵盤搓出火星子的操作,96L6E2雷達終於在導彈最終命中目標之前,截獲到了一段位於10km高度以下的穩定信號。

不過,盧志成甚至都沒來得及挪動手指,目標就因爲高度太低而重新消失在了搜索範圍內。

www☢ тт kΛn☢ C ○

顯然,這是已經命中了預定區域。

他們的攔截失敗了。

屏幕上只留下了唯一一個成功的測速數據——

2250m/s。

大約6.6倍音速。

作爲對比,S300PMU2系統的48N6E2防空導彈在動力段結束時,大概能達到1750m/s的速度。

而按照一般理論,攔截彈的速度最好可以保持在被攔截對象的1.5倍以上,才能較好地應對目標……

一時間,整個指揮艙內,只剩下冷卻系統運行時所產生的嗚嗚聲。

盧志成兩眼直直地盯着眼前的雷達屏幕,似乎還想要從裡面看出來點什麼。

負責手動標圖的李吉祥一隻手懸在半空,甚至都沒來得及落下第二個標記點。

而兩名剛剛從軍校畢業不久的年輕參謀,更是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

一會看看參謀長,一會又看看團長。

“剛纔……好像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

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第1136章 你等着瞧!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354.第354章 生產演示第1257章 半年之期!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1136章 你等着瞧!第1228章 地下堡壘的剋星第38章 學年結束第1383章 法拉第之握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1332章 和這樣一羣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1199章 驅離F22第1089章 東風航天城世界五代戰機俱樂部(段子,圖一樂,免費,非原創)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第1421章 鈞天計劃第42章 破格,直博!第1083章 我很大,但很輕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1224章 航空動力領域的軍備競賽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第77章 滑行試驗(爲盟主flankerr加更55)第1334章 陸軍老大哥的逆襲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730章 左右互搏第1325章 還真放了個煙花第1121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338章 射程延伸40?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391.第391章 殲教9,和多場模擬器TORCH Mul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726章 41的大勝第1346章 洛馬還是波音?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1029章 遄達900有設計缺陷?第118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二合一)第976章 突如其來的見家長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第1200章 必須要有自己的四代機!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1445章 閱兵彩排第1166章 答辯,只答不辯第1204章 下一代戰鬥機的藍圖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933章 小韓吶,LNG船的水深,你把握不住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1356章 在點燃太陽之前第690章 打出統戰價值了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260.第260章 殲轟7MLU?第1207章 變循環發動機一步到位?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第886章 常佳瑤的工作分配第893章 不,更先進第687章 歐元,崩了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1354章 電磁能發射系統第548章 佈局:二桃殺三士第590章 新一代教練機體系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21章 技術報國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649章 我,博士,兩年畢業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70章 差分進化算法(55)第640章 空警2000,大衛國的小動作第730章 左右互搏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1259章 東風31的下崗再就業第1233章 沙漠中的靶場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794章 欺人太甚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
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第1136章 你等着瞧!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200章 700兆瓦水電機組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個靈感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354.第354章 生產演示第1257章 半年之期!第752章 三大型號,給基層同志的定心丸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1136章 你等着瞧!第1228章 地下堡壘的剋星第38章 學年結束第1383章 法拉第之握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1332章 和這樣一羣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1199章 驅離F22第1089章 東風航天城世界五代戰機俱樂部(段子,圖一樂,免費,非原創)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第1421章 鈞天計劃第42章 破格,直博!第1083章 我很大,但很輕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1224章 航空動力領域的軍備競賽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第77章 滑行試驗(爲盟主flankerr加更55)第1334章 陸軍老大哥的逆襲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730章 左右互搏第1325章 還真放了個煙花第1121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338章 射程延伸40?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391.第391章 殲教9,和多場模擬器TORCH Mul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726章 41的大勝第1346章 洛馬還是波音?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1029章 遄達900有設計缺陷?第118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二合一)第976章 突如其來的見家長第59章 這個機翼還有改進的餘地第1200章 必須要有自己的四代機!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1445章 閱兵彩排第1166章 答辯,只答不辯第1204章 下一代戰鬥機的藍圖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933章 小韓吶,LNG船的水深,你把握不住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1356章 在點燃太陽之前第690章 打出統戰價值了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260.第260章 殲轟7MLU?第1207章 變循環發動機一步到位?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第886章 常佳瑤的工作分配第893章 不,更先進第687章 歐元,崩了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1354章 電磁能發射系統第548章 佈局:二桃殺三士第590章 新一代教練機體系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21章 技術報國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649章 我,博士,兩年畢業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70章 差分進化算法(55)第640章 空警2000,大衛國的小動作第730章 左右互搏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1259章 東風31的下崗再就業第1233章 沙漠中的靶場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950章 買一送一巡航導彈?第794章 欺人太甚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