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

第1185章 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

當天的稍早些時候。

渤海之濱。

一部54K6戰鬥指揮艙裡,來自泉城軍區空軍地導部隊的盧志成上校正一邊緊盯着眼前的圓形雷達屏幕,一邊時不時瞄向旁邊的電子時鐘。

他所指揮的地空導彈團早在一週前就從大約二百公里外的原駐地機動到此,並部署了一個加強過團級指揮系統之後的防空營陣地。

一般來說,這應該是算是一次實戰化演訓的標準起手,後續應該會跟上一輪立足於“未知空域條件,複雜電磁環境”的對抗演習或者射擊訓練。

但這一次,部隊在機動到位之後卻就地轉入待命狀態,一連好幾天都沒有接到任何新的指示。

直到前一天傍晚,團指揮所才正式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們作爲防守方,模擬對抗一個“小型高速彈道目標”。

曾經在肅州參加過S300PMU2交付測試的盧團長知道,這種說法一般相當於一枚短程彈道導彈。

因此,他們從今天凌晨時分開始就進入了戰備狀態,時刻等待着來襲目標的出現。

這個時候,坐在相隔兩個位置以外的團參謀長李吉祥突然轉身彙報道:

“團長,接到軍區空軍通報,目標彈將預計在0847時附近發射!”

隨着他的聲音落下,指揮艙內衆人的精神頓時爲之一振,氣氛也緊跟着變得嚴肅起來。

對於反導攔截這件事,各國總體上都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所以在大部分測試當中都會採取明棋方式。

即攔截方會事先獲得目標來襲的大體時間和方向。

相當於小透不算透。

像美軍在測試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時,甚至會靶彈的全部彈道數據提前輸入反導系統。

否則,很多對抗甚至根本無法進行。

盧志成深吸一口氣,湊到安裝在指揮台上的話筒旁邊:

“全營一等!雷達開輻射,搜捕目標!”

防空陣地在表面上仍然一片安靜,但各個戰位上的人員卻如同上緊了弦的發條一般,有條不紊地進入了戰鬥狀態。

而盧志成則在稍微猶豫片刻之後,又緊跟着下達了第二通更具體的指令:

“將96L6E2雷達調整至L波段,分擔火控雷達的照射壓力,同時由64N6E雷達全面接管警戒任務……”

“……”

在去年進行的測試中,實彈射擊環節就包括擊落兩個不同類型的短程彈道導彈。

因此,儘管剛剛換裝一年多,但他已經瞭解到了一些攔截彈道目標的訣竅。

不過,即便如此,實際攔截效率仍然不慎樂觀——

問題並不出在雷達,而是導彈。

針對空氣動力學目標所設計的導彈往往更加註重動力射程而缺乏足夠的初段加速度,即便雷達已經形成穩定跟蹤,仍然有相當概率因爲攔截彈來不及進行機動而錯過來襲目標。

“團長,需不需要把攔截的火力通道數量增加一倍?”

正在指揮系統中規劃攔截火力的李吉祥參謀長突然問道。

盧志成先是一愣,接着有些哭笑不得地搖了頭:

“增加什麼火力通道,今天根本沒有實彈射擊環節……”

“從通報的發射位置來看,靶彈大概率是一枚短程彈道導彈……根據我的經驗,對於這種戰役戰術類彈道目標,在有戰區系統指揮所統一管理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容易完成捕獲和跟蹤的。”

用於要地防空的S300P並沒有像S300V一樣在設計之初就規劃反導功能,不過團一級的83M6指控中心還是專門優化了對於高空彈道目標的截獲能力。

這意味着在不發射導彈的虛擬對抗環節,他們通常能夠佔到一些便宜。

不過,好不容易撈着一次對抗機會,偌大一個團指揮所也不能就這麼幹等着目標來襲。

因此,幾秒鐘後,盧團長重新看向自己的參謀長:

“老李,你帶着幾個新上來的參謀進行一下標圖訓練吧,模擬一下預警雷達被摧毀或者失聯的情況……”

儘管新的軍事技術已經把對抗引入了信息時代,但對於軍人來說,傳統的紙上作業仍然是保守但可靠的選擇。

而李吉祥,恰好正是這方面的翹楚。

“是!”

參謀長隨即起身,從旁邊拿起黑藍紅三種顏色的筆,來到身後不遠處的戰術桌前。

另外兩名相對年輕的參謀也緊跟着湊了過來,準備欣賞自家領導展示的絕活……

“報告,根據彈道計算,目標即將進入截獲範圍!”

無線電中傳來了64N6E雷達操作員的聲音。

與此同時,盧志成眼前的屏幕上,也同步顯示出了戰場管理雷達的搜索結果。

如同言出法隨一般,僅僅幾秒鐘後,一個耀眼的回波就出現在了雷達探測範圍內靠近中心的位置——34km外,47.7km高度

“目標出現,準備跟蹤!”

盧志成在下達口令的同時,手上也跟着轉動軌跡球,將目標維持在雷達的最佳搜索範圍之內。

與此同時,李吉祥也在紙上畫下了第一個藍色記號。

戰場管理雷達的搜索頻率和精度相對有限,因此按照常規流程,會把捕捉到的大致信息分享給96L6E2和30N6E雷達,由它們對目標所在區域進行快速多次掃描,再向發射單元提供更加精確的火控參數。

47km高度,對於常見的中短程彈道導彈來說,相當於大約38-40秒反應時間。

足夠了。

按照模擬演習的規則,只要目標截獲信息被順利送至發射單元,再由發射班長按下擊發電鈕,就可以算作攔截一方獲勝。

老練的盧志成甚至已經把手指提前挪到了指控信息傳輸的按鍵上面。

然而,和他的預期不同。

火控雷達分隊的反饋卻遲遲沒有在無線電中響起。

旁邊的屏幕上也只是一閃而過了幾個斷斷續續的軌跡點,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出現穩定而清晰的目標軌跡。

“什麼情況?”

看着屏幕右下角的攔截倒計時逐漸歸零,盧志成的腦門瞬間有些冒汗。

“目標速度太快,小角度掃描沒能跟上垂直方向的區域變化。”

耳邊響起了雷達連長略顯急促的聲音:

“我們正在重新確認掃描範圍……”

“……”

作爲首批換裝該型防空系統的單位,盧志成的部下動作相當迅速,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重新完成了一次截獲-傳輸-跟蹤流程。

然而,天上的那個目標,似乎更快。

當大約10秒鐘後,指控中心第二次將目標信息分享給火控雷達時,屏幕上顯示的高度信息竟然已經變成了23.3km。

盧志成差點把眼睛給瞪出來。

秒速超過2km???

這顯然不是一枚正常短程導彈所應該擁有的末端速度。

甚至連很多老式的中程導彈都未必能達到……

“重新嘗試跟蹤!”

儘管事先對此毫無準備,但這支精銳的地導部隊還是把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了極點。

Wωω•Tтká n•¢ Ο

靠着把鍵盤搓出火星子的操作,96L6E2雷達終於在導彈最終命中目標之前,截獲到了一段位於10km高度以下的穩定信號。

不過,盧志成甚至都沒來得及挪動手指,目標就因爲高度太低而重新消失在了搜索範圍內。

顯然,這是已經命中了預定區域。

他們的攔截失敗了。

屏幕上只留下了唯一一個成功的測速數據——

2250m/s。

大約6.6倍音速。

作爲對比,S300PMU2系統的48N6E2防空導彈在動力段結束時,大概能達到1750m/s的速度。

而按照一般理論,攔截彈的速度最好可以保持在被攔截對象的1.5倍以上,才能較好地應對目標……

一時間,整個指揮艙內,只剩下冷卻系統運行時所產生的嗚嗚聲。

盧志成兩眼直直地盯着眼前的雷達屏幕,似乎還想要從裡面看出來點什麼。

負責手動標圖的李吉祥一隻手懸在半空,甚至都沒來得及落下第二個標記點。

而兩名剛剛從軍校畢業不久的年輕參謀,更是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

一會看看參謀長,一會又看看團長。

“剛纔……好像有什麼東西飛過去了?”

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131章 展示一下殲83的爬升率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第1375章 那是什麼?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第135章 華麗出場(爲flankerr的打賞加更)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317.第317章 巧合第1397章 得加錢!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驅逐艦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第1052章 這下真實戰測試了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1509章 飛鯊出擊第1480章 撕裂蒼穹第856章 瓦良格號回國第193章 首見殲10(上)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第1211章 圖160,唯一可用載具第26章 發個專利吧第1540章 領先一個身位的可能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35章 華麗出場(爲flankerr的打賞加更)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1132章 工程學,不存在了331.第331章 老一輩人的意難平(慶祝上月月第656章 年終總結,與未來規劃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1216章 磁流體發電?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1334章 陸軍老大哥的逆襲第1135章 針鋒相對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1498章 扭曲的SAR第1119章 來自狗大戶的招標(算昨天的)第918章 獵鷹Z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1426章 各自打算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1433章 華夏人要上艦!第1184章 東風,發射!第681章 神秘的雷達元器件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602章 平面鏡聚焦第7章 方案敲定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916章 自作聰明第1050章 七艘航母的行蹤第58章 項目進展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1546章 我們被搞了?第1018章 給A380準備的黑科技?第1371章 “玄鳥”西南飛326.第326章 客機,C808和C909第649章 我,博士,兩年畢業第1442章 弱小,可憐,又無助第1073章 英國人的瘋狂思路第156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075章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952章 航空文化第1465章 什麼叫話語權啊?(5k字,二合一)第1054章 劃時代的產品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621章 現在和未來,都是我們的第1515章 更新一代?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955章 那麼代價是什麼?第1526章 神秘條紋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1540章 領先一個身位的可能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第1578章 冒一次險!第936章 鋌而走險!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國航空局提條件,攻守易型!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1619章 我的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有點想笑第1566章 原來是因爲我啊,那沒事了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第1443章 貼臉輸出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第1644章 連鎖崩壞,供貨危機
第1353章 讓人類科技脫離燒開水第131章 展示一下殲83的爬升率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第1375章 那是什麼?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第135章 華麗出場(爲flankerr的打賞加更)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317.第317章 巧合第1397章 得加錢!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驅逐艦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第1052章 這下真實戰測試了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1509章 飛鯊出擊第1480章 撕裂蒼穹第856章 瓦良格號回國第193章 首見殲10(上)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第1211章 圖160,唯一可用載具第26章 發個專利吧第1540章 領先一個身位的可能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35章 華麗出場(爲flankerr的打賞加更)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1132章 工程學,不存在了331.第331章 老一輩人的意難平(慶祝上月月第656章 年終總結,與未來規劃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1216章 磁流體發電?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1334章 陸軍老大哥的逆襲第1135章 針鋒相對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1498章 扭曲的SAR第1119章 來自狗大戶的招標(算昨天的)第918章 獵鷹Z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1426章 各自打算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1433章 華夏人要上艦!第1184章 東風,發射!第681章 神秘的雷達元器件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602章 平面鏡聚焦第7章 方案敲定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916章 自作聰明第1050章 七艘航母的行蹤第58章 項目進展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1546章 我們被搞了?第1018章 給A380準備的黑科技?第1371章 “玄鳥”西南飛326.第326章 客機,C808和C909第649章 我,博士,兩年畢業第1442章 弱小,可憐,又無助第1073章 英國人的瘋狂思路第156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075章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412章 也算是衣錦還鄉吧(繼續日萬)第952章 航空文化第1465章 什麼叫話語權啊?(5k字,二合一)第1054章 劃時代的產品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621章 現在和未來,都是我們的第1515章 更新一代?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955章 那麼代價是什麼?第1526章 神秘條紋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1540章 領先一個身位的可能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第1578章 冒一次險!第936章 鋌而走險!367.第367章 向波音和美國航空局提條件,攻守易型!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1619章 我的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有點想笑第1566章 原來是因爲我啊,那沒事了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74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第1443章 貼臉輸出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第1644章 連鎖崩壞,供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