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賢來投(上)

成都.一處花樓幾道迴廊,花園裡楊柳下襬着石桌竹椅。

一行人正在其間說笑,清風掠過,柳絲婆娑,頓覺神清氣爽。

又有一女在彈琴,邊唱着一詞,琴聲和清唱,彷彿透穿了人渾身髮膚毛孔,直往心裡,讓人滿身舒服。

直到一曲終了,嫋嫋餘音已盡,衆人才回過神來,一個青年就笑的說着:“到底還是張攸之第一,來啊,賞銀。”

就見後面伺候的丫鬟,從後面捧出了一盤銀子,上面有五個銀元寶,大概是二十五兩,這個青年看了一眼,就示意給上,笑的說着:“張兄,以你這才,混着青樓詩詞實在可惜了,不如到我府內作事。”

張攸之穿着一件灰色寬袖長袍,搖着一把竹扇,起身欠身笑的說着:“六公子太謬讚了,我這人就喜歡這種生活,啥時候六公子要教習府裡歌舞,我再來湊趣弄點賞吧!”

“一曲歌傾倒四座,還說是湊趣?”六公子爽朗地一笑:“若是不湊趣,豈不是傾倒全蜀?”

聽了這話,十幾個人頓時一陣鬨笑。

有的說:“我們早看出來了,今兒六公子一語道破天機,張攸之就是傾倒全蜀的大才啊!”

說罷,大家更不禁捧腹大笑。

張攸之聽了這話,眸子中亮光一閃,笑了笑,沒有回答。

六公子見笑的有些太過份,就說着:“張兄,收了銀子吧,以後有什麼事,儘管來找我好了。”

說的還有幾分誠懇,張攸之也不客氣,拱手一禮,收了銀子大大方方去了。

“真是奇才!”六公子悵悵望着他的背影,嘆了一聲。

張攸之回得了家,家裡就在一處成都衚衕,對面就是一條河,院子裡有一株槐樹,約有合抱粗,龐大的樹冠。

到了院子中,就看見這院子並不大,就五間房,纔開門進去,就見一個少婦迎接了出來:“夫君,你回來了?”

“玉兒,弄了些銀子,你收着吧!”二十五兩銀子倒也沉甸甸,少婦笑了笑,將它收下,說着:“今天弄些什麼?”

“就弄條魚,再弄些羊肉,我們等會用些。”頓了一頓,又憐惜的說着:“你有了身子了,當心些……敏叔在哪?”

“在書房內看書呢!”玉兒回答的說着。

這五屋,就是二間臥室,一個大廳,一間書房,還有一間是廚屋,並且放着雜物。

到了書房,棉簾子一放下,渾身立時暖和,張攸之定睛看去,就看見一個老人正盤膝坐在暖炕上,就着窗子看着一封信。

“敏叔!”

“回來了?”這個叫敏叔的人,就是張敏之,不易覺察地微笑了一下。

“是,回來了。”張攸之笑着上去,伸手取出一個油紙包,打開說着:“我知道叔喜歡這切牛肉,路上看見了給您買了些過來,你先吃點墊肚子。”

“別,今天有事和你說,你就坐下吧,把門關上。”

張攸之一怔,把門關上了,頓時房間內昏暗一片,過了片刻纔看清楚,就聽見張敏之悠悠的說着:“你也知道我張家的家世吧?”

“是,我知道。”張攸之不解何故,坐在坑上問着。

“本來張家也是官宦之家,我父親,也是你的祖父,也曾當到郡守,能愛民,有清譽,後來蜀中大亂,你的父親姓好清談,往來都是文人搔客,當了縣令,可惜的是早死了,這家業就傳到我手中。”

“我姓好道術,多門客,要學這修仙之術,結果古語說的對,家有千金,修法變水,任憑怎麼樣積蓄足夠,修了法就要破家,累的你受苦了。”說到這裡,張敏之不由老淚縱橫。

張攸之自幼失父失母,就是叔父帶大,平時傳授學問,感情是比父子之間還深厚,一看見他老淚縱橫,頓時心裡疼了起來,連忙跪在地上:“叔父,你這是什麼話,你平時對我比兒子還親,我是你一手扶助長大,叔父若再說這見外的話,我就跪在地上不起來!”

“恩,好侄兒,好孩子,我說錯了,快快起來吧!”張敏之連忙擦了擦眼淚,把侄子扶了起來,這二月裡,地上還寒,跪久了就寒氣入骨,壞了關節,這怎麼可以。

“但是我話沒有錯,我沒有明師,全靠琢磨着一些道書,這道書都是三真一假,關鍵時又弄了玄虛,不過你叔我還是有點天慧,硬是找出點門道,修出點成果,才知道修了法就要破家是至理,只能用在別人身上,自己是什麼也享受不到——出家出家,就是爲了避免修法禍及家人啊!”

“若不是叔父時時指點,算計綢繆,我區區一個破落知縣的兒子,哪能有這個八俊的名聲?這法也是有用的。”

“嘿,這就是我耗費三十年,浪盡家財,連後裔也沒有,才得了些真法,我爲什麼不教你正法?是我知道無論道佛,一修法就要破家,更加不要說邪法了。”

見張攸之有些不信,張敏之苦笑的說着:“這話說起來就是天機,我也不想說,總之這些年來,我教導你讀書閱經,卻從不教你道術的道理,若你以後有幾個兒子,倒說不定可以分一個來繼承這學問。”

“這些年來,我考究你的命理,想辦法找到了旺你運的人,與之結交,合稱八俊,你是不是覺得其它七人都是讀書不精的半調子,靠你幫他們出名,可是若沒有他們,你連八俊之一都當不上,這是你靠他們的命,他們靠你的才!”

聽了這話,張攸之若有所思,也有所悟,他不是清高的人,這一點,就明白了幾分。

“本來這話是三年後說的,到時你運而來,趁着這些年借得的命氣,就可一衝上天,以後富貴甚大,但是今曰接到了一封信,就讓我心血一動。”

“這些年,你成了大才,以後不必擔心,放了這心,又經過這些年的靜養,我的道術卻越來越清晰可見,接了這信,演算一通。結果卻發現你的命理又有所改觀。”

“前些年,我爲你算過,知道你三年後有大富貴在身,幾有封侯之望,唯有晚景迷離,似是大凶相,想推演卻推演不下去,今曰再卜時,突然發現你富貴之氣依然在身,且比以前更加逼人,以後兇相卻淡了幾分。”

“這一切都是此信而來,卻是定遠將軍派人招募於你,我又卜之這人,卻感覺天機混淆不堪,這人好比淵海,只能見其表面命氣,內在難以揣摩,卜不出啊!”

聽到叔父張敏之的話,張攸之身子一僵,壓低聲線:“莫非此人就是蜀中潛龍?”

張敏之長嘆一聲,說着:“知易行難,窺視幾分天機還易,作用在命數就難,是不是潛龍,我不知道,也不敢說。”

“天下的凡人,作戰不利,還可改變門徑,投靠新主,我等煉氣士,哪怕我這個自修的半調子,一旦入世從龍,爭霸天下,非成必死,歷代亂世,無不如此。”

“多少奇人異士,橫死非命?我怎麼敢貿然用道術介入,用這占卜已經是極限,不然就會牽連到你,不過有一點原則,卻可以和你說說。”

“叔父請指點教誨。”張攸之端坐,認真的說着。

“天下大亂,實際上各州各區都有龍氣,此是潛龍,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起始再強的龍氣,也未必能走到最後,再弱的龍氣,若能抓住機會,吞併它龍,也可壯大,因此各龍實際上都有機會,並無定數也!”

“這蜀中龍氣不厚,我唯一的一次也觀測過,這龍氣甚細,根基孱弱,就算全得,也不過小小蛟龍,不過若是能抓住機會,入關或者入荊,再奪得一塊龍氣,就可飛龍在天,爭那真龍。”

“因此這真龍之道,說到底,還在於爭奪作戰,要意是眼光明略,作戰得力,能集人,能用人,有法度。”

“用世上法度分析,卻是無妨,定遠將軍來信後,我也打聽了些事,叔父就爲你分析一二。”

“叔父請說。”

“汲水縣一戰,王弘毅當時只是隊正,主將大敗而回,這時,王弘毅若是黯然退下,必定因爲此次戰敗,從此氣運不興,就算有別的因素而興,也是外運,根基不穩,在這樣的境況下,王弘毅爲未來計劃,竟敢不顧生死,冒險轉戰山中,深入敵後,一舉夜襲破敵,由此可見王弘毅之勇武,以及破釜沉舟之志。”

“王弘毅建此大功,卻不趁機騰飛去府中,而是就治汲水縣,你我都知道,王弘毅此舉意義深遠,開墾荒地,安撫百姓,建制立兵,這都是固本培元之舉,不管有意無意,此子當知何爲氣運根基、帝王之基!”

“及至堂堂正正,舉兵殺大將,破太素,這是立於以威,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連破衆縣,奪長定,治二郡。”

“可是,這定遠將軍之名……”張攸之皺眉說着,看來也覺得這是不利。

“侄兒,自大燕衰世,各地龍氣紛起,天下各州,都各有蛟龍蠢動,欲逐真龍,早自立有早自立的好,晚自立有晚自立的妙,安能一概而論,我倒覺得這是大妙,蜀地龍氣本來貧弱,若不早早自立,先統一以圖秦荊,那必是困龍也!”

“龍氣早自立,方可不受朝廷影響,早早統一,吞併它龍,以圖天下,所以這魏存東和王弘毅,都是大妙,只是魏存東畢竟年老,看來機會不大,我話已經說完,侄兒你自己決定吧!”

張敏之說完,似乎了結一樁心事,將眸子閉上,養神。

張攸之冥思,過了片刻,慷然說着:“既然叔父如此欣賞這王弘毅,那我就投奔此人吧,明曰就收拾東西,出行文陽府!”

()

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82章 憤憂(上)第318章 惡報(下)第256章 幷州事變(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183章 勸進(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298章 天兆(下)第197章 失意(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307章 夜襲(二)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154章 大戰(三)第224章 稱賀(下)第232章 關稅(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134章 機會(上)第321章 長安(上)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144章 宴(下)第113章 定心(上)第92章 產子(一)第227章 科舉(上)第135章 機會(下)第26章 突破(上)第6章 封賞(上)第113章 內應(上)第90章 賞賜(上)第335章 分割(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3章 山民(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下)第154章 大戰(三)第5章 易命(上)第294章 拔營(下)第196章 女婿(上)第102章 聽聞(上)第80章 茶思(上)第127章 放糧(上)第127章 放糧(上)第71章 喜事(上)第47章 吐血(上)第274章 晉見(下)第266章 法會(三)第245章 決意(上)第123章 破關(上)第29章 有女好求(上)第155章 大戰(八)第19章 破寨(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245章 決意(上)第38章 叮囑(下)第187章 王業(下)第326章 消息(下)第49章 病變(上)第328章 出發(下)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140章 碰撞(上)第10章 運數(下)第30章 再得(上)第14章 狐疑(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92章 產子(一)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237章 壓迫(上)第312章 轉運(下)第129章 赤蛟(上)第154章 大戰(四)第124章 氣短(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322章 回都(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116章 水師(上)第250章 器量(下)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155章 大戰(五)第31章 嗣子(下)第187章 王業(下)第52章 金子(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170章 竊龍(下)第31章 嗣子(下)第234章 收賞(上)第127章 放糧(上)第250章 器量(上)第9章 修氣士(上)第169章 國運(上)第303章 望洛陽(上)第29章 有女好求(上)第133章 兩郡(下)第166章 影響(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36章 出兵(下)第108章 獻城(上)第159章 楚侯(下)第225章 新年(下)
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82章 憤憂(上)第318章 惡報(下)第256章 幷州事變(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183章 勸進(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298章 天兆(下)第197章 失意(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307章 夜襲(二)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154章 大戰(三)第224章 稱賀(下)第232章 關稅(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134章 機會(上)第321章 長安(上)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144章 宴(下)第113章 定心(上)第92章 產子(一)第227章 科舉(上)第135章 機會(下)第26章 突破(上)第6章 封賞(上)第113章 內應(上)第90章 賞賜(上)第335章 分割(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3章 山民(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下)第154章 大戰(三)第5章 易命(上)第294章 拔營(下)第196章 女婿(上)第102章 聽聞(上)第80章 茶思(上)第127章 放糧(上)第127章 放糧(上)第71章 喜事(上)第47章 吐血(上)第274章 晉見(下)第266章 法會(三)第245章 決意(上)第123章 破關(上)第29章 有女好求(上)第155章 大戰(八)第19章 破寨(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245章 決意(上)第38章 叮囑(下)第187章 王業(下)第326章 消息(下)第49章 病變(上)第328章 出發(下)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140章 碰撞(上)第10章 運數(下)第30章 再得(上)第14章 狐疑(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92章 產子(一)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237章 壓迫(上)第312章 轉運(下)第129章 赤蛟(上)第154章 大戰(四)第124章 氣短(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322章 回都(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116章 水師(上)第250章 器量(下)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155章 大戰(五)第31章 嗣子(下)第187章 王業(下)第52章 金子(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170章 竊龍(下)第31章 嗣子(下)第234章 收賞(上)第127章 放糧(上)第250章 器量(上)第9章 修氣士(上)第169章 國運(上)第303章 望洛陽(上)第29章 有女好求(上)第133章 兩郡(下)第166章 影響(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36章 出兵(下)第108章 獻城(上)第159章 楚侯(下)第225章 新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