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意定(下)

垂正十六年八月三日,襄陽城

本是夕陽將落,暮色將近時,周圍的光線都昏暗起來。

城中有的富貴人家,已開始在房間內點上燈燭,內城中,太守府內已燈火通明,王弘毅正在沉思着。

前二個月”吳王和楚侯上下夾擊,企圖一舉打敗王弘毅,結束王弘毅升騰之勢。

這時郡縣初平,一旦戰火燃燒,各都就難以把握,王弘毅決定利用吳王求戰心切,並且只有水師的局面,採取了水師對戰的格局,爭取時間。

兩月僵持對戰,雙方實際上都疲倦不堪,可王弘毅這時郡內安康,陸軍養精蓄銳,並且訓練完畢。

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王弘毅只要派大軍進攻江陵,就形成了半包圍的格局,逼使吳王不得不進行決戰。

“主上,時候不早了,是否用膳?”就在尋思着,一個內侍這時走過來小心翼翼問着。

“準備吧。”王弘毅想了想,又隨口說了幾道自己想食的菜餚,內侍唱諾退下。

小廳內,王弘毅坐在位置,面前擺放着豐盛的晚膳,面對這些佳餚,手中竹筷卻放置於一旁,雙目更是微閉着。

廳中沒有別人”無人發現他異狀。

思考着,感受着頭頂的鼎器變化,王弘毅神情凝重。

曾經在旗艦保衛戰中受損出現裂痕的鼎器,這時已經全部修復完成。

鼎內,一根淡紫色的本命氣,開始將鼎內的青氣不斷轉化成淡紫氣的氣運,一點點的淡紫氣的氣運不斷生出,逐漸滲透進鼎內,鼎由此而發生變化。

幾乎同時,紫色的華蓋,已經隱隱出現了。

紫氣很長時間內都是天子的象徵,不過隨着人口的繁衍和擴大它變成了第二層,但是也是王氣的代表。

紫氣生成,在臣來說就意味着當上宰執,成爲了國之宰相。

對柚立勢力來說,更是非常關鍵意味着真正有着稱王的位格,王弘毅這幾天,一直觀察着鼎器的變化。

到了現在已經有着三分之一的氣運變成了淡紫氣。

觀看了許久,王弘毅緩緩睜開了眼睛。

這才發覺身上汗清貼身,溼漉漉的一片。

這時,本就是酷夏時節,房間內雖有冰塊鎮着,剛纔集中精神觀看,此時放鬆下來自然一身有汗。

鼎器雖然擴大,但是隻有稱王,才能正式形成王鼎。

或者說,到了這時,才稱得上鼎!

“來人。”晚膳這時已經吃到七成飽,王弘毅索性不吃了”喚了一聲。

早候在外面的內侍立刻聞聲進來等着王弘毅的吩咐。

“將這裡收拾了吧,還有給孤準備好洗澡水,孤要沐浴更衣。”

“諾。”內侍退下去準備。

王弘毅走出小廳,等候着洗澡水,這期間只覺得渾身衣服發粘很是不舒服。

內侍行動迅速,片刻,就有着內侍擡着熱水桶和木盆,從外面走進來,動作很快的把洗澡一應事物佈置妥當。

因爲不是在宮中,王弘毅並不講究什麼揮手讓內侍下去,他自己一個人,泡在了大桶中半眯着眼,在白氣瀰漫的房間裡靜靜的呆着。

泡了半個時辰,水已經徹底涼了,這起身,換上乾淨衣衫,叫人將房間收拾了,一個人躺在牀榻之上,繼續研究着。

卻見自己的氣運,繼續一點點轉化成淡紫氣的氣運,這時已經再無赤光打擊了。

氣運轉紫,宰執和王者命格。

以前拒絕秦王稱號,一是不想中了魏越的計謀。

更重要是當時他的命格尚且不夠稱王,匆忙稱王只怕氣運會迅速耗盡,不能及時填補上去的話,就是身死族滅。

歷代朝廷衰退時,都有起義軍或者權臣試圖稱王,可這樣的人,往往不能長久,其中自有不得民心之故,但氣運不足亦是大忌,這可是折損福報的自毀。

王弘毅自不會做這不利於自己的事。

這時,他頂上氣運,紫氣已生,達到稱王的命格,現在天下局面,早非拒絕春王稱號之時,天下已現大爭之異,諸侯都已是爭紅了眼。

這時稱王,名正言順,並且還可以爭奪先機。

可以說,江陵一戰,和稱王幾乎是同時,只要打敗了吳王,就可在襄陽或者江陵稱王,以王號統一荊州,再破吳地。

想到這裡,王弘毅無心再睡,從牀塌上起身,自己穿上鞋襪,披着外衣,來至了小書房外。

“主上。”巡邏的親兵,見到他,紛紛下跪見禮。

王弘毅略點頭,自己步入書房。

書房不大”卻清幽雅緻。

一架紫檀書櫥,滿滿的書籍,一張花梨小几,上面一個雨過天青的瓷瓶,插數株花,疏疏的已放未放,淡雅骨人。

書桌上只有筆墨紙硯,王弘毅坐下後,自有內侍上前研磨。

內侍研了墨,放於面前,退了出去,王弘毅提起筆,鋪開一張紙,在上面刷刷刷寫了起來。

寫完,取來自己的私人印章,在上面按了下去。將這封信摺疊好,放入信封中密封。

王弘毅又鋪開一張紙,再次書寫一封信,依舊按上私人印章,密封。

“去請張大人到這裡來。”接下來,王弘毅準備擬旨,這需要與張攸之商量,於是王弘毅叫進來一個親兵,讓他去請張攸之到這裡來。

親兵領命令退下,王弘毅接過內侍上的茶,輕輕飲着。沒過多久,張攸之就趕了過來。

“張卿,你來的正好,有事與你商議。”王弘毅招呼坐下”又對這裡服侍着的人說:“給張大人上茶。”

“謝主公。”有人上了茶,給張攸之奉上。在房間裡,張攸之看到了書案上兩封密封好的書信,卻沒有詢問,等候着主公的話。

“張卿,匆忙叫你過來,是有一件事,要與你商量。”王弘毅說着:“虞卿又回去調略了,不過也好,正好都安排一下。”

虞良博管理內政,實際上很辛苦,不時來往在蜀荊之間。

當然,一旦稱王,正式建立六部,秘文閣也升級,就不會這樣忙碌了。

“是!”張攸之正襟危坐,一拱手說着。

“說起來,也是孤突然想到這件事,有些心急了。”王弘毅想到剛纔自己的焦急,不由得有些自失,搖了搖頭,說着:“這件事,前面你我君臣也曾商量過,便是……稱王之事。”

王弘毅並不需要,或者目前不需要部下揣摩了上表,什麼時候稱王,自己有自己的章程來說。

“稱王?”張攸之眼神一凝,再也不敢端坐,起身伏在地上,他本是一等一的才學,這一伏身,心中就想出了一大段奏文。

“自主公起兵,屢戰屢勝,而自汲水縣起治政,就寬猛相濟,薄徵賦、減搖役、輕田稅,使百姓安康,萬業復甦,並且纔是數年,倉麋漸漸充盈”精兵十萬,這些都是帝王之基。”

“能有此基業,全賴主公晝夜勤政,運籌雅幄,現在就是大爭之世,有此帝王之基,還需要名器…唯名器不可假於人,主公要平天下,必立名器纔可。”

“原本在蜀,蜀國公之名器足矣,現在爭龍於南,國公就不足,主公稱王,實是應天受命,不如此不能救民於水火中,這就合了救亡治化大道,必受天佑,別的事,臣一時還想不透徹,請主公刮誨。”

王弘毅靜靜的聽着,仔細咀嚼着張攸之的話,特別是這句“這就合了救亡治化大道”,更讓他反覆咀嚼。

良久,一笑說:“倉猝間能說到這些,就已經是震耳發聵了。”

“古人常雲,順道者昌,這實際上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是卻也是經國大道。”

“現在這局,沒有帝王之基而稱王,自然是自尋死路,但是有了帝王之基而不稱王,這也是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自古成事,都是能順道應命,這的確就合了救亡治化大道。”說了這話,伸手去取了茶,喝了:“六司和中樞都要遷移,孤的內宮也要遷移,稱王大典不是小事,也要面細籌備。具體的事,我們再議議。”不過王弘毅心中有底。

本來他是蜀國公,順着稱蜀王,自然是情理上很順達。

蜀王本是古代著名王爵之一”歷代都有蜀王的稱號,但是假如真正研究,就會發覺,蜀王是鎖龍,格局不大,而且多有橫死者。

王弘毅自然不取,雖然打下江陵,也只有一半楚地,但是這時稱楚王,卻也可以了。

朱元樟當年還和張士誠一起稱吳王呢!

楚是大國,這個世界也曾經稱霸,傳承二十井,根基深沉厚重,稱楚王后,合併根基”最關鍵就是減少時間,可冉迅成,吞併南方綽綽有餘。

不過就算奪取天下,王弘毅絕對不會稱楚帝,大凡舊號,都有影響,還不如和明清一樣,都自己凝聚新號而稱帝。這裡面深刻烙印着王弘毅對氣運的瞭解。

當然這些心思就不宜直接說明了,隨後君臣二人秉燭夜談。

一夜過去,一封密喻,連同兩封密信,被王弘毅派了十三司的人送向成都府。這當然就是遷移和準備的事宜。也免不了一些羣臣勸進的舊律。(

第331章 逃亡(上)第97章 合圍(下)第232章 關稅(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285章 預兆(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278章 焚燒(下)第42章 迎娶(下)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上)第246章 船運(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10章 運數(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241章 赤虎成形(上)第127章 放糧(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96章 決意(下)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49章 病變(下)第118章 度江(上)第167章 降表(下)第139章 選擇(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78章 就仕(上)第313章 黑龍崩(上)第211章 思量(下)第190章 新生(下)第225章 新年(上)第20章 婚事(上)第35章 轟動(下)第37章 暗流(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上)第105章 論鎖(下)第8章 見親(下)第47章 吐血(上)第309章 挽回(上)第267章 法會(五)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229章 內閣(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314章 火與沉(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13章 定心(下)第77章 衝鋒(上)第321章 長安(上)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下)第299章 旨意(下)第48章 天意(下)第265章 法會(二)第5章 易命(上)第286章 使節(上)第38章 叮囑(上)第296章 東郡(下)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43章 青蓮池(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114章 水賊(下)第142章 決斷(下)第172章 首戰(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147章 情分(下)第279章 就戮(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03章 蜀龍(上)第288章 起兵(下)第71章 喜事(下)第167章 降表(上)第97章 合圍(下)第59章 引戮(下)第98章 舉師(上)第42章 迎娶(上)第69章 隕落(下)第267章 法會(五)第278章 焚燒(上)第87章 一人活(下)第109章 預備(上)第300章 動作(上)第89章 落定(上)第334章 隕落(上)第99章 懸首(上)第93章 產子(三)第25章 素兒(下)第113章 內應(下)第318章 惡報(上)第188章 登基第2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上)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169章 國運(上)
第331章 逃亡(上)第97章 合圍(下)第232章 關稅(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285章 預兆(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278章 焚燒(下)第42章 迎娶(下)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上)第246章 船運(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10章 運數(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241章 赤虎成形(上)第127章 放糧(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96章 決意(下)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49章 病變(下)第118章 度江(上)第167章 降表(下)第139章 選擇(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78章 就仕(上)第313章 黑龍崩(上)第211章 思量(下)第190章 新生(下)第225章 新年(上)第20章 婚事(上)第35章 轟動(下)第37章 暗流(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上)第105章 論鎖(下)第8章 見親(下)第47章 吐血(上)第309章 挽回(上)第267章 法會(五)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229章 內閣(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314章 火與沉(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13章 定心(下)第77章 衝鋒(上)第321章 長安(上)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下)第299章 旨意(下)第48章 天意(下)第265章 法會(二)第5章 易命(上)第286章 使節(上)第38章 叮囑(上)第296章 東郡(下)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43章 青蓮池(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114章 水賊(下)第142章 決斷(下)第172章 首戰(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147章 情分(下)第279章 就戮(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03章 蜀龍(上)第288章 起兵(下)第71章 喜事(下)第167章 降表(上)第97章 合圍(下)第59章 引戮(下)第98章 舉師(上)第42章 迎娶(上)第69章 隕落(下)第267章 法會(五)第278章 焚燒(上)第87章 一人活(下)第109章 預備(上)第300章 動作(上)第89章 落定(上)第334章 隕落(上)第99章 懸首(上)第93章 產子(三)第25章 素兒(下)第113章 內應(下)第318章 惡報(上)第188章 登基第2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上)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169章 國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