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楚侯(下)

鄭平原遣送走朝廷使者返回到營帳內。

到了營帳,鄭平原立刻叫來親兵,說:“去將紀先生和張先生請到這裡來。”

“諾。”見着親兵出去,鄭平原沒有說話。

營帳內火盆已經快要熄滅了,剛纔沒人敢『亂』動,現在沒關係了,就有着親兵進來,擺好了新弄的火盆,又退到了一旁。

這些人,都是鄭家養了數代的死士,即便在商談軍務時,也是可以不避開。

外面的小雨,又開始飄『蕩』起來。

雨雖然不大,陰冷的天氣,讓人的心情,莫名陰沉煩躁。

紀圭張瑜本就沒離多遠,在親兵去叫後,沒一會,就從外面步入帳中。

鄭平原等候到現在,心情已是平復下來,二人一落座,就將聖旨給了去看。

張瑜早就看了,這時略一觀,就將它交給了紀圭。

紀圭仔細觀看,只見一卷聖旨,全長三尺,寬一尺,用的是金黃『色』絹絲,兩邊執手之中,是兩條對稱的飛龍,中間有“奉而敕命”四字陰文篆書。

按捺了心思,仔細辨看,裡面就是朝廷給鄭平原的旨意,大意就是冊封楚侯,並且封荊南大都督。

最後是落款的確是正式的玉璽。

“楚侯?”紀圭眯起眼睛:“真是未想到,吳王能下這樣一道旨意。”

雖這是明晃晃的聖旨,可誰都知道,說的算的是吳王魏越,而不是連傀儡作用都快消失的皇帝。

“這道聖旨,在你們看來,可有不妥?”鄭平原認真的問着。

“主公,臣不曾看出這聖旨上有什麼不妥,當初魏越給王弘毅的旨意,可是加封秦王之位,相比下,公侯已然輕了。”

“紀大人所言極是,我出使雖然只見了一面,但是吳王魏越,的確雄才大略,不會在這方面弄文章,只想着取江陵,然後安撫我軍,使他能騰出時間來掃平五鎮,再掃平荊北,等掃平荊北,區區荊南自然不攻就破。”張瑜不慌不忙的說着。

“楚侯麼?”心裡回味着紀圭的話,鄭平原似笑非笑。

張瑜和紀圭『性』情不同,可二人在揣摩上位者的心思上有些本事,幾乎同時明白了鄭平原的心思。

“主公,這楚侯封號不錯,卻是上古正號,主公有此封號,號令荊南足矣,以這道聖旨來看,吳王魏越心意已定了。”紀圭說着:“主公還是早作打算,將此聖旨發下,迅速建制立國,安撫百姓,早一日就有一日好處。”

只要建制立國,能安撫百姓,到時候是戰是和都無所謂了。

聽了這話,鄭平原全身一震,凝視着琉璃燈,誰也猜不着現在他想的是什麼,良久,才說着:“紀先生說的不錯,孤現在就要迅速建官立制,這方面蜀國公作的相當不錯,我也建六司,設郡縣,迅速平定荊南。”

片刻後,才平靜了心情,又看向身旁二人:“長沙轉眼就下,荊南還有四郡,可有對策應敵?”

“荊南唯有長沙勢大,長沙一敗,別的四郡就已被敲山震虎,想要收降他們,並不是很難!”紀圭說着:“聖旨和天使,還有些作用,就算不理朝廷,這也代表着南方最強的吳王,我們兩軍合流,就算臨時合流,對餘下郡縣也是巨大威懾,平定餘下郡縣,應是不難了。”

張瑜也是這般想,說着:“臣附議。”

所以這樣想,實是因爲,他們在來前,已對荊南幾郡做過調查。

長沙一被攻破,別的四郡,雖有抵抗之力,被攻破卻是早晚的事情,在平時,他們還可以與虎謀皮,尋些盟友來共同抗敵,或者藉口着守衛地方。

現在鄭平原手中有着聖旨,在這種條件下,會使得三郡抵抗之心軟化,歸順誰不是歸順呢,既然對方以朝廷來說事,那郡守無需擔心戰敗後的身家安全問題,以及自己的名聲受損。

向朝廷低頭,這是臣子的本分,誰也說不上話來。

並且就算有個萬一,手下也有不少還心存正統的兵將或者士子,分化內應就容易了。

聽了這話,鄭平原想了想,就點頭說着:“既是如此,那試一試吧,以朝廷和本侯名義發下繳文,真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四郡,這是一件好事。”

“長沙指日可下,水師可開始搬遷了,務必將江陵搬空,這事張先生,你回去處理!”片刻後,鄭平原吩咐的說着。

“諾!”張瑜應命的說着。

上庸

王弘毅接到十三司的情報,已是三月十五。

上庸是大城,府第也很豪華,府內有一湖,中心亭周圍視野廣闊,只有一條水上回廊連接,走廊處,一片鐘鼎磐罄箏笛交替鳴奏聲。

一羣少女裙帶飛舞,在領班的引領下,『蕩』漾出無限的春『色』,個個有着動人身姿,膚雪胸聳,讓人直嘆。

風吹着,少女翩翩起舞,此時寒意漸去,春『色』濃郁,湖中也見得了嫩葉,此刻坐在亭前,喝着茶,看着奏文,時而望望外面少女排舞,也頗得情趣。

見張攸之過來,王弘毅笑着:“坐!”

“主公,蜀傳來消息,今年麥子長勢良好,預計比去年要多上一倍。”張攸之躬身笑着,說着。

“這樣多?”王弘毅有些吃驚。

“主要是蜀地去年基本上平息了戰鬥,百姓可全力開墾荒地,田畝一下子擴大了一倍左右,特別是得了武都,開始向隴左購買牛和馬,取得了不少效果,打通了商路。”

“按照主公吩咐,全力積蓄馬匹和牛,就算是劣馬也可耕田,若不是時日太淺,開墾的田畝還可擴大一倍。”

“主公神仙方大有神效,增產還在其次,畢竟牛糞不多,但是薛大人治政有方,配合着祭官祈天,輪流使百姓畝產增倍,使百姓信之若神,這一圈下來,主公聲望如日中天了,再也無人撼動。”

“我請主公下令,運一批神仙散到上庸,使上庸今年糧產倍增,必使上庸人心依附,固若金湯!”

這事王弘毅知道,事實上,神仙方的最大作用不再於增長糧食,是裝神弄鬼,試想,某人統治了,結果當年就糧產倍增,豈不使人認爲這是天恩?

某人能使天降大恩,必是真命天子。

這一下子就開了金手指,使人心徹底安定下來,王弘毅就笑着:“大善,今年上庸春耕,就用上神仙散,到了秋時,不但糧產倍增,也使百姓徹底歸附,上庸人口繁多,有此基礎,可增二萬兵!這事我同意了,你下文吧!”

“諾!”張攸之應着,又說着:“這次四月收割,預計就可運一百萬石到上庸了。”

“恩,將士豐飽,纔有吞敵之力!”

將士訓練辛苦,日食可達二斤半,一百萬石是十萬兵一年口糧,綽綽有餘了。

兩人笑過了,張攸之正容說着:“主公,十三司送上的情報,不妙啊!”

王弘毅皺眉說着:“晤,我已經聽說了些,你總結了說說。”

“是,十三司報上的單子,都呈奏過了,臣總結一下,第一條就是鄭平原竟然上表朝廷,獻江陵於朝廷,並且攻下長沙,之後桂陽,長明二郡已降,一下子就擁有了四郡,成事之速實在驚人,荊南落在其手了。”

“還有就是吳王派水師入江陵,雖沒有正式入住,卻也差不離了,而襄陽孫昌,也上表朝廷,雖沒有交出實權,名分上卻結成同盟,主公,一下子風雲變幻,本來各個擊破的設想,卻變成了與攻守同盟的堅石!”說到這裡,張攸之嘆的說着:“臣看了,也嘆爲觀之,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不敢小看天下英雄了。”

“唔!”王弘毅沉思,站立起來,一邊想一邊踱步,良久說着:“是啊,天下豪傑如此衆多,本來荊州是分崩離析,鄭平原和孫昌難以聯合,背後又要提防着吳王,一團散沙,任憑孤來取拿,現在這樣一來,就是三家聯合戰孤了。”

仔細想想歷史上記憶,說着:“此人必是張瑜。”

王弘毅現在知道的未來已經不多了,大部分是各勢力主要人物,不可能和蜀地一樣知道的多。

這張瑜在前世,就是鄭平原的第一軍師,只是雖然名聲很大,但是不想這樣厲害,一下子就把荊州扭轉了。

前世入秦,和秦王拉鋸戰,現在看情況,也許就要在荊州,和原本的楚王和吳王一起拉鋸戰了。

“主公,話是如此,不過還有縫隙,鄭平原經營荊南都嫌時間不足,不可能爲吳王火中取栗,只要不打荊南,他不會動彈。”

“吳王倒會大舉入侵,只是現在還被三鎮牽制,入夏前不是問題,因此雖然三家會盟,實際上還有機會。”

“主公,看來襄陽,是不得不打,並且還要在入夏前打下來,不然荊州之局危矣!”張攸之說着。

王弘毅用目光掃了張攸之一眼,張攸之實際上很年輕,英俊青年,只是眉心的皺紋稍一凝思便聚在一處,這是花費心血的證據。

王弘毅不禁點頭,嘆的說着:“是啊,打天下,不能不打硬仗,這襄陽就是孤的硬仗!”

雖說如此,蜀國君臣還是雖憂不懼,並沒有『亂』了陣腳。

第102章 聽聞(上)第210章 思量(上)第306章 虎牢陷(上)第36章 移縣(上)第278章 焚燒(上)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153章 大戰(一)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115章 緘默(下)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275章 彌風波(下)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73章 豐收(下)第295章 陷縣(上)第56章 疑心(上)第240章 夜襲(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55章 請旨(上)第300章 動作(上)第102章 聽聞(上)第6章 封賞(下)第335章 分割(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28章 素兒表妹(下)第81章 大變(下)第183章 勸進(下)第126章 歸順(上)第173章 絕境(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20章 婚事(下)第36章 移縣(下)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334章 隕落(下)第250章 器量(上)第113章 內應(上)第325章 陰政(下)第30章 再得(上)第278章 焚燒(下)第120章 結盟(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331章 逃亡(下)第300章 動作(下)第162章 從軍(上)第52章 金子(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7章 鞭打(上)第128章 攻略(上)第109章 預備(上)第225章 新年(下)第69章 隕落(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下)第162章 從軍(下)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6章 封賞(下)第202章 入衙(下)第12章 能吏(上)第298章 天兆(上)第192章 急報(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下)第71章 喜事(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335章 分割(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41章 終定(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324章 貴賤(上)第17章 藉口(下)第294章 拔營(上)第220章 金陵(下)第94章 瑞雪(下)第13章 婚禮(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97章 合圍(下)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289章 對應(上)第103章 蜀龍(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116章 水師(下)第71章 喜事(上)第113章 內應(下)第185章 消息(下)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下)第155章 大戰(七)第267章 法會(五)第183章 勸進(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139章 選擇(下)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127章 放糧(上)
第102章 聽聞(上)第210章 思量(上)第306章 虎牢陷(上)第36章 移縣(上)第278章 焚燒(上)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153章 大戰(一)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115章 緘默(下)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275章 彌風波(下)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73章 豐收(下)第295章 陷縣(上)第56章 疑心(上)第240章 夜襲(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55章 請旨(上)第300章 動作(上)第102章 聽聞(上)第6章 封賞(下)第335章 分割(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28章 素兒表妹(下)第81章 大變(下)第183章 勸進(下)第126章 歸順(上)第173章 絕境(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20章 婚事(下)第36章 移縣(下)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334章 隕落(下)第250章 器量(上)第113章 內應(上)第325章 陰政(下)第30章 再得(上)第278章 焚燒(下)第120章 結盟(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331章 逃亡(下)第300章 動作(下)第162章 從軍(上)第52章 金子(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7章 鞭打(上)第128章 攻略(上)第109章 預備(上)第225章 新年(下)第69章 隕落(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下)第162章 從軍(下)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6章 封賞(下)第202章 入衙(下)第12章 能吏(上)第298章 天兆(上)第192章 急報(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下)第71章 喜事(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335章 分割(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41章 終定(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324章 貴賤(上)第17章 藉口(下)第294章 拔營(上)第220章 金陵(下)第94章 瑞雪(下)第13章 婚禮(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97章 合圍(下)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289章 對應(上)第103章 蜀龍(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116章 水師(下)第71章 喜事(上)第113章 內應(下)第185章 消息(下)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下)第155章 大戰(七)第267章 法會(五)第183章 勸進(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139章 選擇(下)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127章 放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