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長安(上)

洛陽,皇宮議事殿

此時夕陽西下,陽光灑在殿前五十畝大的廣場上,沿途立着一排排侍衛,個個面容冷峻,帶着殺氣,挺立不動。

皇帝在此居住,這裡就是國本所在,自是戒備森嚴。

大殿內,合抱才能環住的圓柱,一根根的支撐着高頂,玉石磨成的一片水滑地面,一塊塊之間看不到縫隙。

上面還雕琢着花紋,美侖美奐,圓柱左右,站着百人官員,羣臣各抒己見,紛紛發言,不過商議了幾個時辰,終接近尾聲了。

九階臺階,臺階止中間帝座上端坐一人,穿着正式冕服,現在都作金色,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鞘、散六章紋,又配十二蔬冕冠。

此時王弘毅高居九重,帶着微笑,雙手輕輕扶膝正襟危坐,看着下面的官員議論着,表情平靜。

“皇上!”議論都差不多了,在洛陽區域內,文官第一的張攸之上前說:“胡人內亂,無暇外顧,自是統一秦川涼州之時。”

“臣附議!”隨着這聲,羣臣紛紛而上。

特別是一些將軍,都個個帶着激動之色,上前叩拜。

不怪將軍沉不住氣,將軍都知道胡人撤兵的消息,又得知並翼二州順利被拿下,放眼整個天下,可以說,沒有力量能和大成朝抗衡了。

只是對將軍來說,天下只剩幽、秦、涼三地了,這就是最後的戰功了。

王弘毅先沒有說話,目視殿中,殿中衆將氣運如潮,各自爭豔,其中就有十數人是青色的氣運。

當年鄭譽家、牧融、高勳、黃傑、石家謙都已經通過戰功,提拔到了都指揮使的位置,還有舍下的七八人也是各軍中涌出的將才,不知不覺中,可以說涌現了一批有才能,有氣運的將軍。

王弘毅審量着這些將軍,個個都身材魁梧顯出鐵錚錚精悍氣息,眼中露出了滿意之色說着:“諸位愛卿,既都同意先取秦地,那事情便這樣定下了。”

“先令使者前去秦地,令秦王歸降,去掉王號以秦國公加之,要是秦王不得,”,。”那大軍壓境,直取長安,在這段時間內各路大軍要預備完畢。”

說着,掃看了殿下的衆將,這些軍中後起之秀,就是主力,而丁虎臣卻是統帥,只有他纔能有效率領各路大軍。

“陛下英明!”聽着這樣說,一瞬間,羣臣不約而同起身叩拜,山呼海嘯:“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上紫氣瀰漫,使殿內的人都受了感染彷彿醉了。

張攸之叩拜着,突想起了當年,當年自己一身白衣,而此時王弘毅也不過是二郡的節度使記得有一天,與花園中一壺酒,幾個小、菜,兩人君臣相逢,互相斟酒,說着未來的期待和夢想。

誰能想到,只是幾年時間,就已經卷席天下,而幾年前的君主,現在已經高居九重,垂裳治天下呢?

不過王弘毅此時卻有些驚喜,在這個戰略決定一選擇時,突然之間,殿中一聲暗雷,濃郁之極的紫氣滾滾而來。

王弘毅原本白色帝氣華蓋,再次凝實,絲絲垂下。

放眼看去,整個華夏天下,都滾滾氣運相連,鼎漂浮在空中,威嚴古樸,鎮壓天下。

王弘毅心中充滿了喜悅,自己已下旨,竭免新佔領州郡的錢糧,賑濟災區災民,這使朝廷花費了上百萬石糧食,又少收了一百萬兩銀子。

不過,南方已幾年天下大熟,到了這時,海關制度相當成熟,穩定在每年進帳六百萬兩銀子的水平,這錢糧還是能打下去。

奪取了關中和涼州,那天下就只剩幽州了。

這版圖已經超過歷史上的宋朝,而且自己才二十四歲,以後的歲月還長着呢,不怕奪取不了幽州,使宋朝歷史重演。

更可以文武並用,創造道統和盛世,數千萬黎民的至高無上大權與道統,才能與天合一,真正完全確定下來。

不過,王弘毅還是清醒過來,說着:“衆卿起來吧,禮部就派使者前去。”

長安

Wωω ⊕ttκΛ n ⊕¢○

幾朝舊都,城牆巍峨,就算風光不在,古樸威嚴的氣息依舊是撲面而來。

洛陽到長安,路途並不遠,十天後,使者團就來到長安,不過在入城後,就失去了自由,有城內的官員負責接待,安置在館內,卻責令他們輕易不得出入。

此時外人全部退出,只有門前有着秦軍士兵釘子一樣站着,使節團的人,也不着急,有的官品低些,就在案前整理文書,有的就弄了些私宴。

小小的一桌,上面有幾人,都是使節團裡的官。

紀延壽用箸拈了一粒花生米吃了,焦香崩脆,說着:“李大人,這裡不說什麼時候安排我們面見,莫非是有意耗着我們?”

聽着,桌上幾個人都有些面色不渝。

李臺瓊是正使,正四品,這時坐在椅上半晌不言,看了一眼,外面沒有人,又掃了一眼桌上,只見大家都看着,就有一將。

這將是使節團的武將,正五品,名字是嶽時行,此刻掇着一個紅燒肘子,在大快朵頤,沒有說話。

李臺瓊卻不敢輕視,這將是皇帝點的,路上都見識了這將的顏色,沿途殺伐決斷,處事明決。

李臺瓊暗歎皇帝的識人之明,似乎皇帝點的人,都是人傑,端起酒杯飲了,說:“來,大家喝一杯!”

說着,又斟一杯自飲了:“大成朝已經佔領了天下七八成,蜀地又是龍興之地,早積蓄了十萬軍,糧草無數。”

“長安雖有潼關,可是皇帝坐鎮洛陽,虎視耽耽,長安大軍就被壓制和牽制着不能動,這樣的話,只要蜀中我們得了漢中,自陽平關而下,可襲長安,可奪涼咐,可以說大局已定了。”

劉筍聽了,笑的說:“這話細想,真是正理,秦國公(秦王)就算知道,也無可奈何,這就是陽謀了。”

“所以說天意難違!”紀延壽又用了一口,滿面笑着:“我們這次來,只是盡人事,秦國公能降,就兼大歡喜,不能也是命數。”

大家聽了都是一笑。

“哎,此戰能平,再得了幽州,天下就定了,就能安享太平。”紀延壽感嘆一聲,若有所思的一笑:“想起十年前天下崩亂,現在想來真像夢一樣。”

頓了一頓,又問着:“聽說皇帝準備在鄉里建制授官?這官是不是太多了些?”

“大燕定製,太宗說,任官惟賢才官不必備,惟其人,可是三代皇帝后,不到百年,就出現了綱紀大壞,官職冗濫,吏治敗壞的局面。”李臺瓊笑着:“前朝正官不多,可權就落到了吏手中,爲了節制吏員,正官又招募師爺幕僚,這樣統計下來,實際上人數照樣膨脹。”

“自古時,官吏一體,郡設郡守,郡下轄縣,縣設縣令,縣下分亭裡,又有着亭長、嗇夫、遊檄衆職。”

“以後衆朝,廢除這制,只委縣官,美其名減官減重,但實際上吏員和幕僚,人數更多於亭裡,而且不負責任。”

“皇上有鑑於此,因此重啓亭裡之制,從此不許再有幕僚和編外吏,縣下設亭,十里一鄉亭,設一亭長,正九品,又設嗇吏管田稅,遊檄巡察緝捕,以後科舉取士,必先當一年嗇吏,以熟悉民間賦役多少,知其疾苦,然後才能任亭長,漸漸而上。”

“據聞,有官就有印,亭長也有印信,不過嗇吏和遊檄沒有印,里長也沒有印信,不屬官,由民間推出,獲得縣令同意。”

衆人聽了,都是默然,原本大燕制度,中了進士,就直接當八品七品官,所以利益很大,但現在,只能從小吏起步了。

並且恢復舊制,朝廷控制力就大幅度提高了。

劉筍就說着:“此制是古法,當然很好,只是每縣必有十幾個裡,裡內又設嗇吏和遊檄,只怕在冊吏員激增十倍,這如何負擔得了?”

朝廷官吏規模必須與財力和百姓的承受能力相適應,這也是正理。

李臺瓊只一笑,說着:“以前哪個縣令,不養十幾個幕僚?建了裡亭,如果能去掉幕僚、私吏、師爺這些編外夾,實際上官吏還是減了不少。

“而且本朝和以前不同,單是海關關稅,每年就有六百萬兩,要知道,前朝田稅不過三百萬兩,單是這項,養兵養吏就綽綽有餘。”

這進入政務議論,衆人說到這裡,都覺得不能進行下去了,舉杯喝酒。

紀延壽“嗯”了一聲,說:“這話說遠了,大成開國,我們能奉此大運,如果能作出點功業,日後封妻廕子,都是有着,皇上至仁,賞賜極hòu,我們都要用心纔是。”

大家都是點頭,以後天下太平,就算你再有天才,也必須自嗇吏、亭長、縣六曹中一路上升,再難以破格提拔,現在卻是最後的機會了。

不趁着這個機會,以後前途就相對艱難了許多,想到這裡,人人都希望郭文通能不戰而降,這樣使節團就有着大功,至於不戰而降了,大批准備的將軍失去了機會,這就不是他們考慮的事了。()

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138章 對比(下)第248章 召集(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38章 叮囑(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77章 衝鋒(下)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274章 晉見(下)第296章 東郡(上)第44章 來由(上)第231章 殺人(下)第14章 狐疑(上)第35章 轟動(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30章 再得(下)第57章 來使(上)第26章 突破(上)第242章 黑龍出野(上)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上)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133章 兩郡(下)第168章 火器(上)第277章 旨意(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313章 黑龍崩(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下)第196章 女婿(下)第119章 側室(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312章 轉運(上)第97章 合圍(下)第78章 就仕(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252章 內亂(下)第95章 出兵(上)第237章 壓迫(上)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40章 再世爲人(上)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262章 金陵(上)序章第266章 法會(三)第95章 出兵(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37章 暗流(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162章 從軍(下)第22章 龍擡頭(上)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175章 新生(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79章 改變(上)第324章 貴賤(上)第172章 首戰(下)第301章 說降(上)第118章 度江(上)第166章 影響(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259章 痛哭(上)第317章 涼州師(下)第248章 召集(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97章 合圍(上)序章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249章 潛勢(上)第50章 造鼎(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2章 望氣(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55章 大戰(七)第81章 大變(上)第32章 破局(下)第173章 絕境(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89章 落定(下)第278章 焚燒(下)第49章 病變(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283章 潛龍會(下)第148章 皇商(下)第130章 厚重(上)第299章 旨意(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25章 素兒(下)第189章 雪景(上)第225章 新年(上)第122章 英雄氣(下)
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138章 對比(下)第248章 召集(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38章 叮囑(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77章 衝鋒(下)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274章 晉見(下)第296章 東郡(上)第44章 來由(上)第231章 殺人(下)第14章 狐疑(上)第35章 轟動(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30章 再得(下)第57章 來使(上)第26章 突破(上)第242章 黑龍出野(上)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上)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133章 兩郡(下)第168章 火器(上)第277章 旨意(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313章 黑龍崩(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下)第196章 女婿(下)第119章 側室(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312章 轉運(上)第97章 合圍(下)第78章 就仕(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252章 內亂(下)第95章 出兵(上)第237章 壓迫(上)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40章 再世爲人(上)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262章 金陵(上)序章第266章 法會(三)第95章 出兵(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37章 暗流(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162章 從軍(下)第22章 龍擡頭(上)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175章 新生(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79章 改變(上)第324章 貴賤(上)第172章 首戰(下)第301章 說降(上)第118章 度江(上)第166章 影響(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259章 痛哭(上)第317章 涼州師(下)第248章 召集(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97章 合圍(上)序章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249章 潛勢(上)第50章 造鼎(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2章 望氣(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55章 大戰(七)第81章 大變(上)第32章 破局(下)第173章 絕境(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89章 落定(下)第278章 焚燒(下)第49章 病變(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283章 潛龍會(下)第148章 皇商(下)第130章 厚重(上)第299章 旨意(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25章 素兒(下)第189章 雪景(上)第225章 新年(上)第122章 英雄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