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器量(下)

魏營,魏王許文會臨時營帳。

許文會雙手扶膝坐在上面,羣臣羣將聯袂而入,叩拜行禮,許文會將手一擺,示意他們免禮。

一時帳內靜了下來,只聽見甲衣碰撞聲。

內侍將地圖展開,默默退出。

此刻的許文會,面色凝重,在他桌子前,有幾份奏摺。

“諸位,將這幾份奏摺都傳看一遍吧!”許文會口中淡淡說着,將手中的奏摺,遞給了下面的官員。

幾個大臣大將,先傳看着,下面是讓次一級的文武觀看,這些人,都基本上是親近的臣子了。

凡是看過這幾份奏摺,無不臉色微變,神情變的凝重起來。

這幾份奏摺在一班文武官員中傳遞,不過片刻,傳了回來。

這幾份奏摺,內容基本上相同,大致講述的是,在大軍出兵後,後方的官紳大戶,小動作頻繁,有不少人有着投奔楚軍的跡象。

而又有幾處,更有着民變,這些民變,固是最近爲了戰爭,湊集糧草過猛導致,但看其情況,與楚軍行動相呼應,絕不是簡單民變。

豫州,此時頗有些內憂外患!

“這些奏摺,諸位都已看過了吧?”許文會臉色陰沉的掃視衆人,問着:“諸位可有什麼想說的?”

“王上!依末將看,這些縣紳郡望實是可恨!居趁這時,在後方搞着動作,完全忘記了王上的大恩,不給嚴懲,不知王上的威嚴!”

“王上,您讓末將帶一衛回去,立刻就可以剿了幾家!看這些家族,還敢不敢這樣行事!”一個大將這時出列,向上一拱手,大聲說着。

此刻衆臣羣將齊整站成二排,不約而同沉默了一下。

許文會目光掃過,其中後面幾個人,都不由微微變色,這幾人都是縣紳郡望出身。

不過,這幾人的家族沒有暗地裡做些什麼,這幾份奏摺上不曾提起。

“不可!”一個文官出列,說着:“這時要是再用兵鎮壓,必立刻大禍,萬不可在這時進行。”

許文會徐徐起身,望着帳外朦朧暮色,臉色變得蒼白,正欲與帳下文武商議,突有一個親兵在帳外高喊一聲:“王上,有急報!”

令親兵進來,這親兵立刻撲通一聲,翻身拜倒:“啓稟王上,剛剛得到急報,巡邏兵在百里之外發現數百具死屍和幾匹無主戰馬,經查看,死者都是我軍押糧軍騎兵,本今日運至大營的糧草已不見!”

這親兵飛快的稟報的說着:“檢查了,沒有發覺許彥許大人的屍體。”

“報!”不容許文會作出決策,又有一人進來稟報:“王上,百里處發現楚軍!有上萬人,還請王上早做定奪!”

接二連三的急報,讓許文會臉色不由大變,不過許文會是一地諸侯,很快就反應過來,冷哼了一聲,語調變得又緩又重,向着左右問着:“看來,楚王是等不急了,就要和我決戰了。”

這時,軍師韓術出列,他是極聰明的人,連想也不想,就朗聲答着:“王上,這時已經斷無後路,我軍再拖延的話,各郡縣就要分崩離析了,這時唯有王上親自督軍,親自抵抗甚至戰勝,才能穩住局面!”

許文會眉心一挑,咬牙沉思,這話說的有道理,但風險實在太大,不過以眼下情形來看,一直以來的拉鋸戰已告一段落,要進行的的確是大軍正面決戰了。

當下咬着牙,說着:“孤要御駕親征,看我和楚王之間,誰是真主!”

萬山縣吳興宗回去後不久,就有旨意,着吳興宗覲見。

吳興宗立刻又趕去了縣衙,雖不是第一次進這座縣衙,但現在情況卻是第一次,只見親兵停立,太監隨侍。

由太監引進來,進了偏門,見院裡有幾棵碧幽幽的大樹。

吳興宗一路走一路看,到了不遠處,就有一座亭子,亭欄下有一個小湖泊,可以憑着垂釣。

縣衙並不大,幾進房舍,一處門前立着十幾個侍衛。

吳興宗就知到了王上臨時地點,到了門口求見,片刻,就有答覆:“王上叫你進來!”

“是!”吳興宗忙答應,小跑進去,見樊流海也站在一邊,先向王弘毅叩拜請安:“臣吳興宗,拜見王上!”

得了起來的聲音後,又起身對樊流海一躬身。

王弘毅案上擺着長長一卷地圖,又有着一疊地圖,這時微笑着看着吳興宗,說:“前幾日你接駕,就是緣分,回來後,孤看了你的資歷,年才二十,就屢次立功,現在都當到副指揮使,真是一員大將福將啊!”

吳興宗連忙叩拜說着:“這是王上和大將軍的恩典。”

樊流海就笑的說着:“這資歷我也看了幾次,我這個年紀,還是一個小兵呢!”

其實樊流海心裡,是不贊同王上召見這個人,但這時抱定了“順拙”的宗旨,就這樣說着。

王弘毅含笑點頭,此時正是下午,太陽西斜,照得這小小縣衙園林一片明媚。

秋風一起,湖水起伏不定,王弘毅不禁喟然長嘆,說:“吳興宗!”

“微臣在!”

“你能接駕,就是和孤有緣,孤任你當羽策西營代理統領,等立了功,就轉正,你覺得如何?”

雖是詢問,但旨意一下,吳興宗立刻毫不遲疑叩拜:“敢不從命?臣接旨。”

並且羽策西營,也有所耳聞,自大量購買馬匹,又進行規模養殖,現集馬七萬,整個楚軍有成編制的騎兵一萬。

騎兵主要集中在幾個騎兵都中,其中羽策都,分左右東西四衛,每衛六百人。

四衛都是騎兵衛,本來一衛是正七品,但由於是騎兵,一衛統領是正五品,吳興宗能到這裡,就是晉升了。

見吳興宗叩拜接受,王弘毅居高臨下,浮現出微笑,不溫不火地說着:“你當了羽策西營統領,以後破軍殺將,就靠你了。”

吳興宗這樣的人,如果到普通軍隊,很快就能獨當一面,到時就羽翼豐滿了。

但也不能讓他接任禁衛,話說宋太祖的事,王弘毅記憶尤新。

任命當騎將正好,首先騎將大部分時候跟隨大軍,無法獨立作戰,掌握軍政大權。

其次就是騎將官職很高,誰都認爲這是提拔,但實際掌握的人數相對少,能集的衆實際上不多。

最後騎將破軍殺將,看似威風,卻時時承擔戰場最大風險,這樣消磨下去,就算吳興宗再大的氣運,也會一點點消磨去,而被楚國吸取。

所以這時,見吳興宗應了,不由微笑,說了幾句,讓他退下。

吳興宗行禮起來,轉身退了出去。

樊流海看着他興奮遠去的背影,又回看王弘毅,發覺他也在目視背影,只聽王弘毅長長出了一口氣,說着:“大將軍,這舉兵對陣,與之決戰,就全由你來指揮了。”

王弘毅有自知之明,自己論統帥千軍萬馬作戰,具體指揮,還真比不上樊流海這類天才型的將領。

樊流海叩拜:“臣領命。”

十月九日,陰。

這一天,天剛矇矇亮,天空陰沉着,到了清晨,更有着大片烏雲從北方席捲過來,幾乎遮天蔽日一樣,將整片天空都遮蓋住了。

空氣中,瀰漫着一種溼沉厚重的感覺,一陣陣冷風颳過,擦過面頰,吹得眼睛生疼。

豫州境內,一處荒廢的大平原上,兩軍十數萬人,正在對峙。

從安達郡一直到白東郡的平原,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兩軍營塞。

這時魏王許文會,傾兵七萬,而楚王王弘毅,帶着五萬精銳,又令樊流海三萬中出兵二萬,正好也是七萬。

總計十四萬大軍對戰,連綿數十里。

這日,一聲號角,禁軍大陣滾滾而來,只見一個個大陣排列,片刻後,軍中傳出一陣巨大的呼嘯。

“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山呼海嘯中,一個臺車徐徐推出,上有赤龍大傘高高舉起,緩緩到達陣前。

風吹得紅龍大傘獵獵聲響,王弘毅揮起手。

“千歲!千歲!千千歲!”排山倒海的“千歲”聲一浪高過一浪,這種軍心,看得魏軍不自覺顫抖起來。

稍遲了片刻,魏軍也是鼓號齊鳴,同樣有着大傘擁戴,一人在親兵護衛下,來到了陣前,只是倉促之間,卻沒有王弘毅這樣禮儀威嚴了。

王弘毅站在了高臺之上,把這些情況,盡收眼底,舉起千里鏡觀看對方的儀仗,片刻不由冷笑:“既敢高舉黃龍大傘,這廝真不知死活。”

在王弘毅眼中,自己龍氣深赤,直衝天空,盤旋的正是赤龍。

而對方雖有一股龍氣,卻是淺紅,無論色澤和厚度都遠不及自己,更凝聚不出完整的龍形。

並且由於剛纔簡單的儀仗之威,就使對方龍氣有着波動潰散之相,這是根基不穩的表現。

話說天下龍氣都黃,這必須是天下鼎定,修養生息纔有,同樣也是真龍天子的象徵!

所以王弘毅只用“赤龍大傘”,而現在這人還敢用“黃龍大傘”,豈不是自取滅亡?

前世地球,某朝立國六十年,龍氣也不過黃色罷了。

今日必一舉擊潰之!

第2章 望氣(下)第289章 對應(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127章 放糧(下)第328章 出發(上)第33章 就義(上)第39章 觀禮(下)第130章 厚重(下)第133章 兩郡(下)第136章 出兵(下)第89章 落定(上)第237章 壓迫(上)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320章 趨勢(上)第150章 喻令(上)第169章 國運(下)第109章 預備(下)第68章 滅亡(下)第154章 大戰(三)序章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30章 再得(上)第35章 轟動(下)第159章 楚侯(上)第246章 船運(上)第148章 皇商(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99章 懸首(下)第104章 論鎖(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234章 收賞(下)第183章 勸進(上)第167章 降表(下)第296章 東郡(上)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312章 轉運(上)第240章 夜襲(上)第332章 崩解(上)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53章 大戰(一)第136章 出兵(下)第185章 消息(上)第317章 涼州師(下)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9章 破寨(下)第123章 破關(上)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139章 選擇(下)第96章 決意(上)第266章 法會(三)第39章 觀禮(上)第140章 碰撞(上)第154章 大戰(四)第227章 科舉(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96章 決意(下)第51章 仙方(下)第165章 送行(上)第148章 皇商(上)第330章 插入幽州(下)第132章 雙喜(上)第162章 從軍(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221章 殺機(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106章 繼位(上)第229章 內閣(下)第230章 海關(上)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296章 東郡(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163章 洗城(上)第305章 洛陽陷(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59章 楚侯(下)第128章 攻略(下)第319章 長安(上)第112章 青色(下)第77章 衝鋒(下)第13章 婚禮(上)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40章 再世爲人(下)第72章 禁咒博士(上)第106章 繼位(下)第6章 封賞(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79章 改變(上)
第2章 望氣(下)第289章 對應(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127章 放糧(下)第328章 出發(上)第33章 就義(上)第39章 觀禮(下)第130章 厚重(下)第133章 兩郡(下)第136章 出兵(下)第89章 落定(上)第237章 壓迫(上)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320章 趨勢(上)第150章 喻令(上)第169章 國運(下)第109章 預備(下)第68章 滅亡(下)第154章 大戰(三)序章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30章 再得(上)第35章 轟動(下)第159章 楚侯(上)第246章 船運(上)第148章 皇商(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99章 懸首(下)第104章 論鎖(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234章 收賞(下)第183章 勸進(上)第167章 降表(下)第296章 東郡(上)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312章 轉運(上)第240章 夜襲(上)第332章 崩解(上)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53章 大戰(一)第136章 出兵(下)第185章 消息(上)第317章 涼州師(下)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9章 破寨(下)第123章 破關(上)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139章 選擇(下)第96章 決意(上)第266章 法會(三)第39章 觀禮(上)第140章 碰撞(上)第154章 大戰(四)第227章 科舉(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96章 決意(下)第51章 仙方(下)第165章 送行(上)第148章 皇商(上)第330章 插入幽州(下)第132章 雙喜(上)第162章 從軍(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221章 殺機(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106章 繼位(上)第229章 內閣(下)第230章 海關(上)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296章 東郡(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163章 洗城(上)第305章 洛陽陷(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59章 楚侯(下)第128章 攻略(下)第319章 長安(上)第112章 青色(下)第77章 衝鋒(下)第13章 婚禮(上)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40章 再世爲人(下)第72章 禁咒博士(上)第106章 繼位(下)第6章 封賞(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79章 改變(上)